豆瓣8.1高评分《人世间》剪辑师曹伟杰专访:娓娓道出人间的烟火气
原文来源于影视制作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xYyGe-udB1gkbHhd8DLwDQ
《人世间》这部聚焦中国社会50年变迁的史诗大剧,以饱含年代感和生活感的表达吸引了全民追剧。虽然“光字片”的故事已落下帷幕,但《人世间》的幕后制作故事还在继续。
曹 伟
曹伟杰:知名剪辑师
参与的主要作品包括:电影《邪不压正》《大唐玄奘》《一步之遥》《让子弹飞》《太阳照常升起》《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等;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女人不坏》《老大的幸福》《山楂树之恋》《自古英雄出少年》《婆媳拼图》《七九河开》《左手劈门》《六扇门》《将夜》等
Q1
您是在什么样的机缘下接手这部剧的?最初您对这部剧的预期是怎样的?
曹伟杰:我和李路导演已经合作了很多年很多部作品,从最早的《老大的幸福》,到《人民的名义》《巡回检查组》等。
李路导演最早和我提起《人世间》是在《巡回检查组》后期制作阶段,当时李路导演刚刚自掏腰包买下原著小说的影视改编权。此后时隔两年,项目正式启动。
Q
前期您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曹伟杰:《人世间》是一部年代剧,年代跨越很大。但我是80后,对60、70年代会有一些知识上的匮乏,比如那个年代的人物性格、着装、流行的音乐或流行语等。而充分了解这些内容,在剪辑的时候可以对人物更有代入感,更能理解剧情中人物的心路历程,对剪辑有很大帮助。
为此,我在前期做了大量准备工作,提前搜集了很多历史资料,了解了那个年代发生的重大事件和相应人物的心理,对他们的生活有了一定认识。
Q3
剪辑团队的组成是怎样的?是如何分工协作的?
曹伟杰:包括我在内,共有5人参与到了《人世间》的剪辑。《人世间》的拍摄量很大,为了加快拍摄进度,现场分为A、B两组拍摄。与此同时,单组拍摄机位数量也在增加。早先比较常见的是单组双机位拍摄,而现在基本都是单组多机位同时拍摄。
《人世间》中采用了单组四机位的拍摄方式。这就意味着每一段戏都有四个机位同时拍摄记录,素材量无疑是巨大的。那么,剪辑工作就不能再像以前那样“独闯天下”了,更需要“团队作战”。
《人世间》开机后我们就第一时间进组了。具体分工上,另外4人2人一组,分为两组,分别跟A、B两个拍摄组。
流程上是两小组先分别进行粗剪,而后再统一归拢到我这里做最终梳理。从开机到2月26日,剪辑周期为整整一年。期间,节目开播后,我们也还在根据送审意见做后续的修改。
Q4
对于整部剧的剪辑李路导演是否有提出要求?剪辑过程导演是深度参与还是给了您很大的自由创作空间?
曹伟杰:对于《人世间》,李路导演提出要求是剪辑风格要区别以往。因为《人世间》是一部将故事娓娓道来的现实主义题材的剧,并不是一部自带强节奏、强故事性和戏剧冲突的情节剧。
因此,这就要求剪辑在把控整体节奏和事件发生的节奏点上尽量给观众节奏不拖沓的观感,避免观众使用倍速播放,这就比较有难度。
在剪辑的过程中,李路导演的参与度也很高,都是我们先完成粗剪,然后导演再和我们一起看片并讨论沟通哪里需要改进。整个过程中,导演还是给了我们很大的自由创作空间。
Q5
您如何定义《人世间》的剪辑风格和节奏?
曹伟杰:《人世间》这部剧最大的特点是年代跨度比较大,我们在剪辑上整体风格保持一致,但整部剧的节奏是不拖沓且多变的。我看完很多评论还是很开心的,没有观众觉得我们在“注水”。
具体来讲,我们会根据周家发生的不同事件,来决定不同年代、不同阶段的节奏,做区别剪辑。这就需要细到每个情节的过程和重点,把握好哪些需要加快节奏、哪些需要放慢节奏。
举个例子,1969年周家一家人分离之际,我们把重点放在分离的戏份上,分离的过程、交代的戏份都进行了写意化处理。
比如周家决定三兄妹的去留以及送别周父、周秉义的戏份都是慢慢讲述的。而周蓉突然离家的过程则进行了缩减处理,直接用一封信就交代清周蓉离家的原因和过程。然后时间直接就到了1971年,成年三兄妹开始出场。
这段戏份中,前面的“慢处理”可以让观众充分体会剧中人物的情感变化,而后面的“快处理”在加快节奏的同时,也带领观众迅速进入到下一个事件中。
周家决定三兄妹的去留
送别周父、周秉义
直接用一封信就交代清周蓉离家的原因和过程
Q6
《人世间》的叙事结构是怎样的?在剪辑上如何体现?
曹伟杰:剧本的叙事结构原本是从2001年开始,先是一段人物交代,而后再回到1969年。但粗剪完成后,我们发现开篇这样处理会使观众在感官上会有一定延迟,代入感滞后,不能从2001年很快的进入到1969年。因此,我们最终决定跟着主要人物的发展线走,观众的接受度会更高。
7
故事娓娓道来的过程中,如何通过剪辑强化戏剧冲突?
曹伟杰:《人世间》中实际上没有那么多强情节、强节奏的戏,所以我们在剪辑的过程中会结合镜头、音乐、台词的运用,通过一些剪辑技巧和手法,人为放大一些情绪点、矛盾点,将观众更快的带入到剧中情节之中。剧中有很多情节都做了这样的处理。
以周秉昆在父母前试探性的提起郑娟后被周父踹倒的戏份为例。其实原剧本中这不是一场特别重的情感戏,矛盾冲突点也没有那么大。我们在剪辑的时候,先是通过景别镜头的运用放大周秉昆讲话时的迟疑、唯唯诺诺,如周秉昆迟疑镜头后紧接周父周母、大哥大嫂的等待镜头,然后又接左看右看再说话的全景镜头。
这之后,周父情绪爆发的戏份我们直接舍弃了周父面部表情特写和中景镜头,而是给了周父脚步特写——一只脚在桶里另一只脚光脚踩在桶外,再切到周父背影。从“闷”到“爆发”,放大了两个极端之间的碰撞,增强了视觉冲击力。
周秉昆试探向周父坦白对郑娟的感情
Q8
您在剪辑过程中如何平衡写实与写意?
曹伟杰:这个更多的是一种感觉上的东西,我们在剪辑的过程中,内心是有一个节奏感的。作为剪辑师要能明确分辨哪些戏份没有那么落地(实)或丰满,那么这段就完全可以写意化处理。
例如剧中冯玥在贵州与冯化成相遇,父女俩的最后一段对话就是写意化处理——以人物台词作为声音背景,两父女在不同的环境中行走。为什么这个段落要写意化处理?一是加快节奏,二是帮助观众更能接受台词的内容。
另外,周父周母逝世的片段我们也通过一段MV做了写意化处理。正常逻辑思维周父周母逝世应该是全剧情绪爆发的最高点,以往不少剧中的处理方式都是尽可能的煽情,引爆观众的泪点。
实际上我们剪辑的第一版中也是这样处理的,因为从事件本身来看,父母在前后两天都去世对周家而言是苦到极致的事情。但在最后精剪的时候,我们发现整部剧的“悲点”和“哭点”已经很多了,所以我们开始纠结这个时候是将苦延续到极致,让观众哭到极致?还是让观众在情绪上有一个升华?
经过商议,最终我们还是决定选用主题曲制作了一段MV。虽然做完之后我们自己感觉挺好的,但内心还是很忐忑,不确定观众能否接受这种处理方式。但很开心后来看了弹幕后,看到观众还是Get到点了。
周父周母逝世片段最终选用主题曲制作了一段MV
Q9
剧中每个人物都有独特的角色属性,如何通过剪辑来塑造人物或强化角色属性的?
曹伟杰:本身演员的表演已经把人物的性格充分突显出来了,后期剪辑需要做的就是如何让观众更直接的感受到人物个性,这个更多的就在于素材挑选。
选用什么样的台词搭配什么景别的镜头更能突显人物个性,让观众更能感受到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具体的戏还要具体对待,不能一概而论。
以郑娟这一角色为例,首先在人物出场上我们就早早的做了设计。第一次郑娟出场给观众的第一印象是柔美,而第二次出场是周秉昆眼中的郑娟,她勇敢地坦白周楠的身世并拒绝了周秉昆,这又体现出了柔美外表下坚强的内心。其实这两次出场是可以融为一次的,但两次出场通过互相对比、互相衬托,更能将人物外柔内刚的角色属性凸显出来。
郑娟出场镜头
Q10
您是如何挑选、取舍素材的?
曹伟杰:剧中演员的表演情感很丰富、情绪很饱满,那么素材的挑选就要结合剧情、人物的情绪来取舍。
比如,周父同意周秉昆娶郑娟的后半段戏份中就将大量镜头给到了郑娟;郝冬梅在楼梯口被母亲打了一耳光的戏份中,我们没有将重点放在打耳光的动作上,而是将打耳光作为情绪的转折点,让观众能持续关注到人物情绪的变化;周蓉与冯化成离婚的戏份中,周蓉独自吃饭的镜头也是人物情绪的延伸。因此,结合人物表演、空间和环境,我们最终从全、中、近景镜头中选用了中景镜头。
周蓉独自吃饭的镜头也是人物情绪的延伸
Q11
在剪辑这部剧的时候,您认为最大的难点或者说挑战是什么呢?
曹伟杰:《人世间》实际拍摄的素材量很大,第一遍粗剪出来有80多集,这个过程中我对每个情节及其戏剧作用都了解清楚了。在之后的精剪过程中,就要做比较、做取舍,保留作用相对更大、更重要的戏份。从80多集到58集,这个删减过程对我而言是一个难点。
另外,剪辑风格的变化对我来说其实是最大的难点。与之前我剪辑的作品相比,《人世间》是我剪的第一部没有强事件、强节奏的现实主义题材的年代剧,怎样在娓娓道来故事的同时把控整体节奏,不给人节奏拖沓的观感是另一个难点所在。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