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外太空的莫扎特》美术想象和执行震惊到!制作理念+概念图分享

2022-11-28 19:50

《外太空的莫扎特》绝对是今年国产电影中的A类制作。


无论是1:1搭建出的十米多长、数吨重的积木船,还是运用业内最先进的CG特效和动捕技术呈现出“莫扎特”软萌的毛绒质感和栩栩如生的表情,还是IMAX全片特制拍摄,都是为了在视听层面实现创作者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电影上映之后,我们和本片的美术指导王阔老师聊了聊《外太空的莫扎特》的制作理念。面对这种大制作,王阔老师分享了很多超实用的内容。从场景构建到具体实现方法,全涵盖其中。也相信这些分享,能够为以后的同类型制作提供很多借鉴意义。

王 阔:美术指导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中国电影美术学会会员、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美术设计领域成员。主要电影作品:《古董局中局》《只有芸知道》《飞驰人生》《乘风破浪》《长城》《金陵十三钗》等。


关于影片的美术设定

《外太空的莫扎特》对我而言是一次美术上不同以往的尝试。这是一部充满奇幻色彩的电影,营造的是一个充满了想象的孩子眼中的世界。但我一直觉得这样的电影故事和场景不应该是仅仅属于孩子,更应属于成人。尽管在现实生活中,书不能连结成为桥,石子不能组成天梯,积木船不能飞升在城市上空……


这部电影的剧本这让我想到马克·夏卡尔的绘画作品中充满童真的色彩所描绘的梦幻一般的世界,尽管在美术史中马克·夏卡尔被归为超现实主义画家,但是他自己却从未承认,他说他所描绘的全部是他真实看到的。这和我创作这部影片的美术基调是不谋而合的,只要我们自己选择相信,这一切将不仅仅存在于想象当中。


马克·夏卡尔为巴黎歌剧院绘制的天顶画


关于孩子们的家

任小天家


小天家是全片的第一个镜头,镜头从地面的蚂蚁到谈话的母子,到楼门,再掠过家家户户的窗户,最后进入小天的房间,是一个长镜头。在设定这个场景时,我认为镜头要给的越直接越好,最好从楼门上去就是每个家庭的窗户,否则镜头还需要到了单元门再移动才会到达窗户位置,会显得拖泥带水。而真实情况是大多数小区的居民楼楼门上去都是楼梯窗户,为了找到理想的第一个镜的拍摄场景,已经记不得到访过多少小区,才确定下最终的拍摄的小区。


任小天家外观气氛图


场景确定后,我们将镜头拆解为实拍部分和摄影棚搭建两个部分,最后通过后期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连贯的镜头。我们实拍了真实小区的地面和楼门,镜头穿过2层楼后,就是我们在摄影棚内搭建的三层楼房,通过反复改景,完成场景的更换。楼下8个家庭,每一户我们都对应孩子的不同爱好设计了不同家庭环境和色彩氛围,赋予每个家庭一个鲜明的主题。尽管镜头很快地掠过,但是能让观众留有印象。


摄影棚内搭建的小天家楼下各户人家及场景气氛图


而小天家,我们设定在顶楼。一般这样的单元楼顶楼结构会比较特殊,在房间的结构设计上也有发挥的余地。另外小天家并不是一个特别富有的家庭,但是他的房间作为主场景有大量的戏分,又要容纳复杂的视效镜头拍摄。如果搭建太小,会没有空间施展。因此利用顶楼的特殊的结构,会让小天的房间虽然面积较大,但是空间上有所缩减,来弥补因场景过大而失真的问题。


小天是一个对天文充满了兴趣的孩子,整个房间也被设定为充满天文感的蓝色,为了让这个房间视觉上更加强烈,我们将以整面墙处理成他自己绘制的星空画,并在陈设上尽量的提供比较的丰富视觉元素,例如鱼缸、飞机灯等。当莫扎特施展“法力”的时候,所有的这些可以动的道具都腾空而起,形成一个充满幻想的画面。



小天房间场景气氛图


小天房间电影画面


即便适当地增大了空间,为了满足大量特殊视效镜头拍摄,小天房间除了地面以外,所有的墙片包括天顶都做成了活片,拆开来的房间有点像组合的板房。为了在现场能够保证每个镜头拍摄完成后这些景片能够快速归位,我们在置景时也设计了很多滑轨,并在景片之间的衔接处增加了一些建筑的结构,以保证景片的“无缝”衔接。


景片全部拆解后的小天家场景


而房间的客厅、餐厅、厨房、阳台则设计的相对通透,避免单元楼空间上的呆板,在陈设上有很多任大望年轻时玩摇滚的照片、CD、唱片,以及大望的年轻时和卖保险的奖杯、奖状等,还有各种保单、保险公司的手提袋,从细节上去体现这位看起来有些不近人情的爸爸为了儿子能有更好的生活,在工作上的努力以及他年轻时曾经的“光辉岁月”。


小天家客厅气氛图


小天家客厅电影画面


薛喜昊家


薛喜昊家的楼体外观,在视觉形象上和小天家要有一定的反差。我们选择了在上个世纪北京大量兴建的这种“方脑袋”的塔楼住宅,虽然未必是多么靓丽的景致,但是这些楼体的建筑外观,形成了很多人对北京住宅楼的视觉记忆。


薛喜昊家外景场景气氛图


薛喜昊家不同于小天家,戏量很少,在空间的设计上我希望通过一个简单、直接的空间关系去完成这场戏的剧情,所以在厨房和薛喜昊的房间之间设计了一个窗户,这样伴随着妈妈的唠叨声和背影,薛喜昊和小天离开了房间。而薛喜昊家的陈设大多和相声的主题有关,呼应影片的片尾薛喜昊开办了相声社的剧情。


薛喜昊家内景场景气氛图


丁洁灵家


丁洁灵家在剧本中是一处豪华的小区,积木船则是小区中儿童乐园里的大型游乐设施。这样的豪宅小区在北京并不少见,各种风格都有。但是我觉得这个建筑和积木船应该有所呼应,不应该是强加进去的一个大型的陈设道具,因此我想到了美国建筑师斯蒂文·霍尔以马蒂斯的绘画作品《舞蹈》为灵感设计的建筑当代MOMA,MOMA的建筑外观的设计为相等的方格子,银灰色方格的窗框则是各种纯色,这种造型和积木船凸凹的圆点和单纯的色彩形成一种艺术上的契合。


建筑师斯蒂文·霍尔设计手稿


而且MOMA建筑群内有一片大型的水域,积木船置身其中,更像是本身就在这个环境当中的一件装置艺术品。就像“大黄鸭”一样,是成人世界内心的一种童真和情感所在。这样的积木船带着孩子们飞过城市的上空,和一件大型玩具的意义则完全不同。积木船在MOMA的水域上组装的日子,每天都会聚集很多人围观,特别是孩子,他们合影时面带惊喜面孔,是难忘的。但毕竟这只是一个拍戏的临时装置。拆卸之时,MOMA的居民尤其是孩子们很渴望这艘“船”可以永远驻留在这里,这也使我确信,我们成人们构思的美术世界,真正地走进了孩子们的内心当中。


丁洁灵家外景场景气氛图


置身于当代MOMA建筑群中的积木船


丁洁灵家的内部装修则是清冷的灰色大理石,因为这并非她的家,只是父亲辗转各地的临时居所,这样的色彩会让观众感觉到她在这里并不会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与归属。而在场景的搭建上我们则复制了MOMA一座楼的顶层,并把场景搭建在集装箱,以完成实拍积木船出现在丁洁灵家窗口的镜头。


丁洁灵家内景场景气氛图


丁洁灵家场景拍摄现场


马元家


前三位主演的家因为剧情中“书桥”和“积木船”的需要都需要的是高层的小区,而马元的人物设定和剧情的完成,我觉得可以去体现老北京的民居特色——胡同和四合院。最后我们意外的发现和选择了位于东四的一座两进的老四合院建筑,院子里古老斑驳的垂花门和院中高大的海棠树是老四合院的标配。而这栋四合院恰好是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故居,在一位教育家的院中拍摄一部关于孩子教育的电影,不能不说是一种冥冥的缘分。


马元家场景照片——东四叶圣陶故居


关于学校


校园社团招新会场景气氛图


潞河中学是在影片策划之初就确定的场景。潞河中学创办于1867年,最早为建于通州城北的潞河男塾,后名为潞河书院。校园内保留了数栋19世纪末的老建筑,林荫翠木、亭台湖榭,是北京最美的中学校园之一。我们大量的校园戏份都取自潞河中学。尤其是社团招新一场我们设定了包括天文社在内的40余个社团,为了达到良好的中学校园的拍摄效果,我们美术组的同事必须要把自己想象成当代的初中生,以他们的审美标准和完成度去设定这些社团的帐篷。


不得不说是一次难得的童心之旅,这些社团的设置得到导演确认后,副导演再根据每个社团的主题去安排不同的技能的小演员,服装造型部门再根据这些社团去搭配相应的服装造型,现场根据光线和机位的变化也在随时调整社团的位置,影片的最终的效果是摄制组每一个部门通力合作的结果。


校园社团招新会各社团设计图


“四大发明”之超级水弹枪设计图


校园的大部分戏是我们在看景时都在潞河中学选到了合适的位置,但是也有一些场景并不是特别理想。潞河中学中的老建筑空间有些窄仄,新的建筑特色并不是特别明显。因此我们必须寻找其他的场景作为校园环境的补充,而这些场景的气质又不能和潞河中学相差太远,否则就搭配不到一起。最终我们选定了位于先农坛内的育才学校,首先这里面的老的建筑和植被和潞河中学有呼应,另外在操场上有一颗巨大的古树,让这个操场和其他所有的操场有所不同,显得非常特别,也为球赛这场戏的调度提供了一个可以环绕的支点。


小学部拍卖会场景气氛图


另外我们还在位于佟麟阁路圣公会教堂旧址内拍摄了拍卖会的场景,这栋和潞河中学同一时期的历史建筑现在是被誉为北京最美的书店的模范书局所在地,通过重新的陈设,这个环境为这场戏提供了很好的空间结构和光影体验。


而教室则是按照潞河中学的建筑特点在摄影棚内搭建的。最后视效合成窗外的校园景色和小天幻想中的“云军舰”。


学校操场与教室电影画面


关于公主的据点

公主的据点是一处略脱离现实生活的环境,我们把这个场景设定在废弃的烂尾楼当中,以体现这些人缺乏对于地球的归属,以及面临的窘境。在设计上更强调空间的形式感和仪式感,更像是一个表演的舞台。在舞台的中央我们设计了一双巨大的眼睛作为视觉的主体,我觉得在这样的电影题材当中并不能完全把他们当作是“坏人”,这些人只是一群在生活中迷失了自己的一群人。而眼睛恰恰具有这样的意向,可以看到所有的一切却惟独看不到自己。



公主据点场景气氛图


在火烧莫扎特的这场戏当中,为了增加画面的戏剧感,我也和摄影指导刘寅老师商量,是不是在光线上可以处理成红色,以强化这场戏的氛围。



公主据点场景照片


火烧莫扎特场景光效


关于影片奇幻场景的美术设计与实现

书桥


行走在城市上空的书桥场景气氛图


影片中的书桥虽然是后期视效合成上去的,但是在拍摄当中必须要解决演员在书桥上行走的真实状态。因为书是漂浮在空中的,演员踩下去会有上下轻微的颤动,必须要解决这样的行走感,后期把书合成上去才不会显得生硬。而威亚吊起来的演员行走的悬空感是没有办法完成这样的表演动作的。


薛喜昊家场景外书桥的绿色装置


书桥拍摄现场


为此我们和视效指导许明军老师以及李帅老师一起商量研制了一种类似于“梅花桩”一样的绿色装置,每个装置和脚接触的钢板大小和书的大小接近,演员踩上去,钢板由于内部弹簧和液压的作用可以水平的下降和反弹到原状。为了适应每个小演员每次跑的步伐大小的不同,“梅花桩”底部用强力磁铁固定在最下面的钢板上,便于现场移动和固定。一开始的实验并不完美,但是经过多次的技术改良和调整,最后终于达到了设计的要求,配合后期的视效合成,书的上下漂浮感和小演员行走的动作完美的衔接在一起。


书桥电影画面


积木船


筹备之初,制片公司商务部的老师也在积极寻求积木类的赞助,但是我的意见还要自己来制作完成,因为这个积木船的全长11.7米,宽3米,高7米,如果用很小的积木块拼出来,会让整体的造型显得过于细碎,而缺乏积木玩具的体块感。为此我们在设计的时候,为了追求这种“积木感”,打印出了很多不同尺寸的单块积木和演员的脸和身体对比,寻求最好的比例效果。最后再做出1:1的积木船构件去确认拍摄比例是否完美。


积木船设计方案


因为体块众多,造型复杂,我们负责积木船的设计师每天画完图,闭上眼睛满眼都是积木的圈圈点点,最后在施工阶段也是和制作的师傅一起沟通放样,拆分。最后才保证积木船的制作和完成。


积木船制作及实拍电影画面


最初的积木船制作出来大概有10吨重,但是当代MOMA水域下边是停车场,对船体的承重和吊车的承重都有要求,这个重量显然不行。然后就开始对积木船的材料进行各种“减肥”。在保证安全和设计外观的情况下尽可能的使用轻型材料,最后终于将积木船的体重控制在了3吨多。


关于水塔

就其水塔本身的造型而言,大同小异,并没有什么特殊,但是作为影片中浪漫的登高俯视北京的一幕,水塔所在的环境至关重要,为了找到心中完美的水塔和周边的环境做为基础,我们几乎在北京逢“塔”必看,后来终于在农业大学的校园内找到了后来作为拍摄原型的爬满爬山虎的水塔,并在摄影棚内搭建了水塔的顶部。


水塔场景气氛图


地面的环境重要,塔顶周边的环境更加重要。因为能够俯瞰这座城市是丁洁灵离开北京前最大的愿望,所以在高空的环境中,我们选择了北京钟鼓楼一带的城市外景,当三位小主人公沿着石梯登上水塔,脚下是老北京二环内的钟鼓楼和古老的街巷,远处北京则是CBD的高楼,和夕阳下的近低远高的北京城市风貌。


水塔顶部场景气氛图


水塔实拍及视效画面


关于长城的星空

关于长城,导演的要求仍旧是要实拍,而且一定要拍到北京最美的长城,为此我们在选择长城的时候在筹备的三伏天,爬边了北京所有的长城,最终选择在慕田峪长城进行拍摄。


但是在拍摄长城星空变幻这场,因为是夜戏,而且涉及到各种光效的变化,实景的长城就失去了拍摄的条件,为此我们完整的测绘并复制了慕田峪长城的第17号烽火台和两侧的一段墙体,用以拍摄这段戏。


测绘后1:1复制的慕田峪长城第17号烽火台场景


长城烽火台场景拍摄现场


站在中华文明的象征长城上看到的星空的变换出来的各大世界奇迹,我想变换的星光应该有一定的旋转和韵律,始终处在一种流动的状态,然后星星点点的汇聚组合出各大奇迹的建筑造型。而且不仅是看到这些景象,最好这些星星的变化能将孩子们环绕其中,让他们的感受更加强烈。



长城星空变幻场景气氛图


长城星空变幻电影画面


关于北京外景的选择

电影筹备之初,陈思诚导演就和我说他这次一定要拍出最美的北京。影片的故事发生在北京,而我们的拍摄地也全程都在北京。其实平时以北京为故事发生地拍摄的影视作品很多,如何展现《外太空的莫扎特》这部电影中北京这座城市?我更希望能够在美术场景上体现出北京这座城市的多元性和立体感——一座融合了历史与现代的都市。


积木船飞过古观象台场景气氛图


例如在积木船飞过城市的上空,我们有意的先设定积木船经过位于建国门桥的古观象台,然后再飞到CBD。莫扎特来自外太空,而古观象台代表着我们的先辈对星空与宇宙的探索,这种散落在城市中的历史遗迹拥有着其他城市所不具备的魅力。


积木船飞过城市上空电影画面


莫扎特启示小天的天桥和街心公园,这一场戏美术和声音的联系非常的紧密,声音指导赵楠老师对这场景也特别的关注,因为场景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整场戏的音效设计——前半段要提供足够多的噪音,后半段又要提供丰富的自然的音响。


后来我们把这场戏的前半段安排在了东便门的东南角楼的天桥上。我的老家在东北,以前来北京印象最深刻的感受就是列车快要进入北京站,看到巍峨的东南角楼的时候,你会有一种真正到达北京的兴奋和对这座城市的向往,而不是广播中告诉你你到了北京。这就是这些建筑的魅力所在,是之所以北京是北京的原因。而作为早高峰最为繁忙的地段,这里不仅有东便门立交的车水马龙,更有车站的钟声和火车进站交杂声音,完全在场景和声音上可以有所结合。


玲珑公园小天弹琴剧照


而后半段,其实考虑了很多的街心公园都不是特别的满意,很难有启发性的自然感。后来一次看景的路上和导演交流,导演说他期待这个场景是城市中的一片森林。这让我们想到位于北京城西的玲珑公园,这里不仅有明代遗留的古塔,平静的水面,而且两侧遍植着垂柳和银杏,到了秋天红、绿、黄、橙色彩交织在一起,虫鸣鸟叫,虽然在市区内,但是有一种复返自然的感觉。而在拍摄时,这片银杏黄的较晚,为了等待银杏最美的色彩,拍摄计划一延再延,只为拍摄到导演要求的北京最美的秋季。


街心公园电影画面


密云天文台场景气氛图


影片中的很多场景都是第一次出现在电影银幕上,例如位于密云不老屯天文台、门头沟苇子水水库大坝、怀柔的瓦厂酒店别墅、昌平五桂头山洞、西城区少年宫、国家图书馆音乐厅、中山音乐堂、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等等,包括上海的天文馆新馆。这些场景交织在一起,为我们共同编织出属于《外太空的莫扎特》的美术世界。


上海复古音像店场景气氛图


-全文完-


本文为作者 影视工业网小影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147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