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叫我郑先生》导演邹德全:“涂们来了,电影的气质就对了”

2022-11-19 10:19

如果你的记忆将会注定在未来某一时刻消失,那么你现在做的事情还会有意义吗?

这是一个颇具哲学性的问题,11月11日上映的院线电影《叫我郑先生》试图从情感的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

本片由邹德全执导,涂们、王真儿领衔主演,林雪、高捷惊喜客串。本片讲述了郑先生(涂们饰)和阿灰(王真儿饰)这两位互相失去了彼此挚爱的人,偶然在一段环岛旅途中相遇相识的故事。

《叫我郑先生》是涂们去世后的首部主演上映作品,本片用缓慢、哀伤的叙事节奏为老爷子献上最真诚的纪念。

导演帮专访了本片的导演邹德全,他从剧作、表演和幕后故事等多方面为我们带来了关于本片的一系列干货。


创作源起


故事的起源来源于邹导近十年前的一次山东农村拍摄经历。

当年剧组驻扎的小山村里几乎没有年轻人,只剩大批老人留守期间。村子里有个小广场,村里的老人只要没啥事情,基本都坐在那里晒太阳聊天。

当时邹导在村子里待了一个月,有的时候收工早,就跟老人们在广场上聊聊天。因为邹导也是山东人,所以能听得懂当地的方言。


有一天邹导下午到了村子的广场上,为拍夜戏做准备。当他和往常一样与老人们攀谈时,突然间一抹夕阳正好落在一位老者的脸上,使得她的脸上每一条褶皱都清晰可见。邹导看着那些沟壑分明的皱纹,好像老者一生的故事都浮现在他的眼前。

那一个瞬间打动了邹导。

从那之后,邹导开始对老人的故事有了兴趣,并开始有意识地观察他们的言行,然后想象着他们的来处和归途。不久之后,拍摄一部关于老人生活的电影就在邹导的脑海里应运而生。

《叫我郑先生》的正片中有一个情节:郑先生在进行环岛旅行之前,特意去了一个有“红包场”的歌厅。所谓“红包场”,意指客人可以通过给红包,让歌女登台唱自己想听的歌。


邹导在开拍前勘景时,就对“红包场”印象深刻,他说在“红包场”中,基本上没看到六十岁以下的人,可以说是一个“老人专场”。台上唱歌的歌女们也都是过了气的歌手,她们浓妆艳抹地卖力献唱,台下的老人听得津津有味。

影片中的“红包场”

邹导看到这一幕后,觉得我们对于老年人始终还是存在标签化的眼光,“我们看到老年人的时候,总认为他们年纪大了,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做,这样想太过于刻板印象。所以那个时候我就有了一个想法,希望老人可以去做一件实现自我、展现自身生命力的事情。后来我接触了很多老人,看了很多相关书籍,渐渐地便有了《郑先生》的剧本。”

谈到如何在电影中表现老年人的生命力,邹导坦言,片中第一场和倒数第二场的海滩戏正是老年人生命力的外化表现。不管是日升日落,还是潮汐涨退,这些轮回往复的意象都是大自然生命力的一种具象化体现。海水虽然至柔,但也会把坚硬的石头磨成光滑的鹅卵石。邹导觉得海边的意象和他想表现出的老人的生命力是相契合的,所以将开头、结尾的重场戏都给了海边。


与港台演员的合作


饰演出租车司机的林雪和饰演书店老板的高捷,在片中都只有一场戏,但是邹导谈到他们二位的表现,连说了多个“敬业”,甚至是“能够写进表演教科书级别的敬业”。


邹导说,“林雪大哥在片中饰演一位出租车司机,他和这个角色十分契合。因为他本身就是非常接地气的演员。他的普通话台词有点蹩脚,但是在现场他每句台词都会跟我沟通,从发音到语气,一个字一个字地抠。虽然他只有一场简单的对话戏,但是他对待这个工作的态度非常认真,他开拍的那天一早就来了现场,然后就抱着剧本自己研究,非常敬业。”


“高捷老师也是这样,死磕剧本。他认为他作为一个演员,不能自己改本子。他们对于剧本非常尊重,一个字都不能改,完全按照剧本上面的台词来。而且他们拍了这么多年电影,对电影的热忱丝毫不减,让我非常感动。”


剧作解读


《叫我郑先生》的正片中,有很多值得解读的意象与符号,邹导也在此次采访中给出了自己设置他们的深层表意。


比如片中阿灰和郑先生在森林里迷路的时候,看到了原住民的猫头鹰图腾,这个具有禅意的片段带给了观众无限遐想。邹导坦言,猫头鹰在片中森林里的部落中具有“守护神”的功能,部落里的人在祭祀的时候会朝拜它和它的图腾。邹导想借这个意象,表现出阿灰和郑先生是彼此的守护神,在漫漫环岛路中,互相依靠扶持。

片中另一个颇具笔墨的意象便是马蹄莲了,它出现在郑先生寄托哀思的所有场景中。马蹄莲的花语是爱情,但它不像玫瑰象征热烈奔放的爱情,而更多要表达的是为了爱情默默守护。

邹导认为,这种连绵不绝、恬淡如水的爱情更能感染到他,所以他会选择马蹄莲作为影片的主要视觉意象。


本片最令观众惊喜的就是结尾的反转了,当阿灰与郑先生逝去的妻子合二为一的时候,相信所有看到这一幕的观众都会为之动容。

但是邹导在构思剧本时,却并非“高潮先行”。换言之,他并不是先有了结尾的高概念之后,再去创作前面,而是把剧本写完之后,适当做了一种类型化的表达方法。

“就现在而言,类型化的叙事对观众有很强的吸引力。我不希望本片拍出来之后大家会感到慢或者闷,还是要在剧作上做出一个情感宣泄的出口。我还是希望这种偏类型的反转的力量能够给予观众更大的情感冲击。”

“我刚开始写这个剧本的时候,只想写两个时空,并没有想过让它们重叠在一起。但后来写着写着,又觉得两个人应该在一起。虽然他们在不同的时空,但是两个人走在同一条街,同一个海边,做同样的一件事,这样可能更像是他重新的回忆了他们曾经的爱情,又在记忆中深刻了他们的爱情。再加上有阿尔兹海默症本身就有幻觉的病理表现,这个反转正好与之契合。”


谈到剧作的慢,邹导又展开谈了他的看法,他坦言影片的节奏慢并不是他的个人风格,而是契合于叙事的选择。

首先,老年人受限于身体机能的衰老,他们在做任何事的时候本身就是慢的,影片的摄影机移动与老人的移动速度合拍,客观地展现了老人日常起居的速度感。

第二点,是因为涂们老师的表演非常之耐看。

在大银幕看涂们的表演,更能体验到他表演的细腻与层次的丰富,邹导在涂老师有情绪变化的镜头中,都尽量使用一个很简单的中全景缓推镜头来表现,尽量不用花哨的镜头语言打破它,使得涂们的表演完整性被很好地保留下来。这也是本片节奏缓慢之必要因素。



“涂们是全片的灵魂”



《叫我郑先生》在2017年开始筹备,到了男主角的试镜环节,邹导见了很多60岁左右的男演员,但是一直没有能让他拍板认定“就是他了”的人选。

邹导坦言,“不是说的那些演员老师不好,因为本子是我写的,会先入为主,我在脑子里已经有了郑先生的形象,所以我就特别想去找到与这个形象贴合演员。”


正如古话有云,“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在面试了几轮均无果之后,邹导看到了周子阳导演的《老兽》的海报,在那张海报上,涂们饰演的男主角满头银发,身着皮衣,戴着墨镜,一个人在无人的城市中骑着摩托车,虽然年华老去,却依然有着喷薄的生命力。

《老兽》剧照

邹导一下子就被海报击中了。他心中理想的郑先生的人选,要有北方硬朗的质感,但是他要是温暖起来,却极具亲和力和感染力。于是邹导决定与涂们见面。

第一次见面的时候,邹导拿了一个摄像机,放在那旁边拍摄他们聊天的状态。聊天的时候,邹导处在逆光的位置,涂们是迎着光的,他突然在谈话间笑了一下,阳光均匀地洒在涂们的脸上,邹导当时感觉这一笑非常温暖,甚至把所有距离感都抹平了,那个时候邹导就确定主演非他不可。

不过,令邹导感动的一点是,在确定涂们参演之前,他就对剧本中的郑先生做了很多功课。

一般来说,如果一位演员没有十拿九稳加盟一部电影的时候,他不会和导演聊特别多的东西。

但是涂们的敬业程度远超导演想象:

“当时涂老师跟我说了很多他对于郑先生这个人物的想法,还有他认为用什么样的表演会看起来更适合。并且他那时表达了他对参与本片的兴趣,他觉得这个故事挺好的,蛮想做的。那时候其实我们彼此就达到了一个共鸣了。”

在正片中,涂们最让邹导印象深刻的是老梁死后,郑先生决定去环岛之前来到墓地和亡妻诉衷肠的戏份。

在墓地拍摄,限制非常大,既不能容纳太多工作人员,摄影机也无法完成复杂的调度,邹导和摄影指导只能让大部分人马离开,并且用有限的机位来拍摄,当时剧组在青岛拍摄,时值北方的深秋,场地还在开拍前下起了雨,只能等雨停再拍。种种不利因素都让这场戏蒙上了一层阴影。

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涂们毕竟年纪大了,邹导害怕他在镜头前穿着单衣拍摄会感冒,而且,受限于老年人的体力,像这种需要调动很大情绪的戏也不能拍很多条。综合以上种种,邹导想改日天气好再拍,今天先拍室内戏,但是涂们拒绝了。

依照多年演戏的经验,涂们知道如果频繁转场是一件“劳民伤财”的事情,会让剧组的预算上涨,他会安慰全组说,“这点雨没事,回去喝点姜水洗个澡就行了”。老戏骨的敬业与坚持感动了全剧组的工作人员,后来那场戏本身的内容也很感动,当涂们老师在镜头前哭的时候,很多跟邹导一起看监视器的人也哭了。

《叫我郑先生》首映礼上纪念涂们


记忆与人生的关系


阿尔兹海默症是《叫我郑先生》中集中讨论的议题之一。在森林迷路的那场戏中,阿灰问郑先生,“如果记忆是存不住的,那么他做的这一切有什么意义”?如果一个人的记忆终将会湮灭在时间洪流中,那么记忆对于一个人的一生来说还意味着什么?

这是一个深奥的存在主义问题,但是邹导仍然试图去给出自己对这个问题的见解。

如同片中的郑先生说的,“如果一件事情做两遍,会不会忘记的慢一点”?邹导也是如此认为。

当一个人要求片中的郑先生坦然面对失去记忆这件事,他无论如何都做不到,因为这样太痛苦了。他要眼睁睁看着自己的记忆一点点消失,自己却什么都做不了。但纵使是徒劳无功,人也要对着命运做出微弱的抗争,让自己尽可能地认为自己还有成功的可能性。

所以郑先生怀着“同一件事做两次印象会更加深刻”这样一种朴素的愿望,再次踏上环岛之旅。这是他人生中最珍视的一段旅程,如果遗忘可以选择先后次序,那么曾经和妻子环岛旅游的那一段经历,一定排在最后。


本文为作者 导演帮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146972

导演帮

点击了解更多
中国导演聚合社群
扫码关注
导演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