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死机3-糟糕之旅》封神,导演大卫·芬奇居然用了如此多心理学理论
* 本期内容来自小爱聊电影电影创作心理学课程公益课,本节完整课程时长2小时16分。
今年5月20日,《爱,死亡和机器人》第三季猛烈上线,如今仍是大家探讨的热点之一。
尤其是众多影迷口中的“封神之作“第二集《糟糕之旅》,令不少观众的情绪持续沸腾。
《爱,死亡和机器人》第三季第二集《糟糕之旅》剧照
这集的导演是不少知名导演都非常推崇的电影大师大卫·芬奇,曾执导《七宗罪》《搏击俱乐部》《消失的爱人》《社交网络》等经典作品。
他对视听语言的重视、娴熟的导演技巧、明显的个人风格,在《糟糕之旅》中也都呈现得极其丰富、透彻。
《糟糕之旅》全集都非常的“大卫·芬奇“。这部影片中运用了至少20条电影创作心理学理论。
如其开场,巨蟹怪出现的场景,就利用了电影创作心理学的“视觉错觉"。
本期主要呈现视觉错觉在电影中的运用。
《糟糕之旅》影片开场
电影创作始于叙事,忠于情绪。如果对一部电影心心念念很多年,那一定是因为在情感上,这部电影击中了你心里的某个点,让你产生了“共情”。
从心理学角度看,共情分为两种,情绪共情和认识共情。对于一部影片的开场来说,情绪共情更好用。而建立这样的共情,是可以通过设计“视觉错觉”来实现的。
在电影中,如何利用“视觉错觉“?本期分享4种技法,看大卫·芬奇在《糟糕之旅》是如何拍开场的巨蟹怪的,这些技法其实也恰似斯皮尔伯格拍恐龙。
(1)仰角拍摄
(2)只让观众看到局部
(3)“占满屏”
(4)利用景深
更细节的拍摄拆解,通过下方这三个从电影创作心理学思路展开的拉片视频,一起来看:
对部分导演创作者而言,也许有人觉得这些技法可能过于老套,实际上不必有这样的顾虑。
对电影创作来说,很多方法都是一样的,最关键的是你如何利用所有的元素去排列组合,去阐述你的故事。每部电影都有专属的打开方式。
《糟糕之旅》影片画面
除了在《糟糕之旅》中利用“视觉错觉”,最大程度地引起观众的共情。大卫·芬奇用到的电影创作心理学理论还很多:
如完形心理学中的“我们并不需要完整“。
《糟糕之旅》的故事非常简洁,大卫·芬奇并没有过多的介绍故事背景,如为什么会出现怪物,为什么怪物会吃人,也没有过多介绍人物的前史。
但这丝毫不影响观众去看懂这部影片,反而刺激了观众有更大的兴趣来拼接自己所接收的信息,更加喜欢这部电影。
《糟糕之旅》影片画面
再如心理学理论中的“在黑暗中寻找光明"。
当创作一个“黑色故事”时,或许揭露的是阴暗面,但如果创作者能够学会在黑暗中去找到一些光明的东西来点亮观众,这个故事会更生动而有温度,从而避免观众在一直观看阴暗面后觉得“生无可恋”。
大卫·芬奇在《糟糕之旅》中的设计,表面上他讲的是一个A故事,即托林战胜了巨蟹怪,但实际上他将的是无私的人战胜了自私的人,他呈现了“大爱”。
《糟糕之旅》影片画面
有关以上两点更详细的解读,欢迎大家回看本期拉片直播。
小爱老师利用她所开发的电影创作心理学的思路,从视听语言、编剧技巧、观众情绪构建等不同方面完成的是一次不一样的拉片,在课上为大家总结出了20条宝贵经验用于今后的电影创作。
6·18特别优惠!!!
* 即日起至6月30日晚24点,报名电影创作心理学课,送价值1495元拉片课(共5期拉片,含20部完整拉片,时长近800小时)。
* 咨询助手,查看电影创作心理学共20节完整课纲,立即报名!
(添加影视工业网助手 详询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