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钱、缺资源?这里有一条明路

2021-12-21 11:55



国内导演扶持计划不少,但直接把钱和资源扔给年轻人的不多。


一方面,活动的主办方,大多是官方机构或影节、影展,资金有限;另一方面,参与的年轻人,基本没有后续推进的经验,直接给钱反倒容易翻车。


但拍电影毕竟是件花钱,更需要资源的事儿,传统扶持计划培养人才之后,还要再拉投资、找合作。费时费力先不说,要是一直谈不拢,项目没了,对创作者损耗不小。


所以在培养人才的“前端”越来越成熟之后,一个聚拢人才,有资源孵化项目的“后端”,成了实现电影梦的最后一环。


这一环,也把许多创作者挡在了门外。


但偏偏有一家名声不算大、签约导演也不多的扶持计划,一直坚持干这事儿。


从2017年发起至今,他们共出品4部电影——《过春天》《我们四重奏》《宇宙探索编辑部》《寻她》。在三届平遥影展中,收获7个奖项。


签约6名导演——白雪、王磊、陈仕忠、敬然、郭三皮、高仁杰。


举办4期全公益编剧大师班,签约65名编剧。


数量不算大,但一大半是近几年最受好评/期待的青年导演、长片处女作。还有打磨了好几轮剧本的电影/网剧编剧。


实力真强,眼光也是真毒辣。


最重要的是,他们太低调了,如果不是《宇宙探索编辑部》在平遥大火、《寻她》刚刚杀青,我们恐怕都了解不到这股神秘力量。


好在影迷们熟悉的作品,和渐入佳境的创作者,帮他们破了壳。


于是带着好奇,又带着打听点“内幕”的私心,导演帮来到万达影业,和「万达菁英+电影人计划」的负责人聊了近3个小时。


关于万达为啥要搞一个后端扶持计划,咋给年轻人拿钱、找资源,如何做导演和编剧的扶持,怎么能加入到计划中……


敏感或不敏感的问题,我们都问了,万达也逐一解答。


所以虽然信息密度有点大,文章也不算短,但无论成名的导演、编剧,还是想进入电影行业的青年创作者,都应该耐着性子看下去。


这或许是“资本”最实在的一次了。


签约一个,就必须捧红一个


导演帮:万达创办扶持计划的原因是什么?


菁英+计划:提出扶持计划是2017年。但2014年开始,万达就有和新导演合作处女作的成功经验。比如《北京爱情故事》《寻龙诀》《滚蛋吧!肿瘤君》等,都是万达和导演们合作的首部院线长片。



在这些合作以及成功案例中我们发现:2014、2015年电影市场全面爆发,观众的精神需求高了,愿意看电影的越来越多;同时观众审美升级,选电影的标准不再是大导演、大演员,而是越来越多关注到内容本身。


年轻导演的机会就来了,他们的视角、手法和形式是全新的,看世界的角度也更贴近观众,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把电影拍好。


同时我们也分析了自身的情况:一是万达有自己的院线、影都、拍摄基地,影业包含制、宣、发等环节,每年会做大量的项目,需要人才。


二是作为企业,我们也有助力行业发展的使命,要对行业有贡献。如果我们做一个青年影人的扶持计划,除了做万达的项目,还可以视情况创造更多的业内合作,这就等于形成了一个资源库。资源在这,大家一起共享,整体形成了好的行业生态。


于是我们在2017年正式提出了「万达影视菁英+电影人计划」,同时专门成立了「菁英发展部」,专门扶持新导演和新编剧。


这应该是所有大厂里唯一一家成立部门干这件事的。


导演帮:咱们选人的标准是什么?


菁英+计划:在万达,有句话叫「作品为王、创意无限」,这是所有业态里的工作准则。


首先无论导演还是编剧,起码要有作品,并且内容过得去。导演要拍过短片作品,让我们知道你的影像风格,知道你能否驾驭商业片。


其次要有创意。我们一年能收到四、五百个剧本,每个至少三人交叉看,逐一打分。分高的重点关注,但如果一个剧本的评分差距很大,有争议,那也代表这个本子有意思,值得深入探讨。


创意好,不老套,就值得被选出来。


《宇宙探索编辑部》剧照


导演帮:「菁英+计划」和传统的扶持计划有何不同?


菁英+计划:官方机构和影节的创投,主要是前端的培养,影视公司会作为出品方孵化作品。


基于此,我们「菁英+计划」是在签约导演和编剧后,不管做原创,还是进入万达其他项目,我们都会就项目搭建整个工作团队,全力推进把作品拍出来。


并且确定万达投资之后,我们会关注导演和编剧孵化项目的全流程,参与筹备、宣发等环节。同时充当经纪人,陪伴他们成长。在过程中促成多方的理解和沟通。


导演帮:和签约创作者具体的合作模式是怎样的?


菁英+计划:签约后,合作模式比较开放,可以是自己原创的作品,也有机会参与万达的项目。


即使不是万达的项目只要是创作者署名、我们参与投资,三方都有意愿的就可以。


当然影视项目合作不能打包票,但如果「菁英+计划」对他们提供的创作方向很满意,就不会找其他开发团队。


所以,万达要做的项目你来选,你想做的项目万达找人帮你开发。这些都是非常具体有效的合作形式,也都是隐形的投入。


导演帮:签约的导演如果有好的项目,会跟万达沟通么?


菁英+计划:会的,如果适合万达,我们会有后续持续的沟通。假如和公司的计划暂时不适配,我们也会推荐给其他合作伙伴。


比如陈仕忠导演,舒淇、白客等人主演的《寻她》,是「菁英+计划」刚刚杀青的新项目,就是导演自己创作的优秀作品,也是和我们的一次成功合作。


其他公司有好项目推过来,我们也会积极评估、参与。


以行业能力把更多年轻创作者的片子做出来,才能良性循环。否则一家做、一家亏,资本都跑了,对新人培养是灭顶之灾。


导演帮:目的还是帮年轻人把项目做出来。


菁英+计划:对,有人说「菁英+计划」直接做项目就好了。


但考虑未来我们可能有几十个导演、近百名编剧,如果再去做项目,不仅精力有限,一旦做了制片人,肯定想尽全力保票房,那扶持年轻人的动作就变形了。


归根结底,「菁英+计划」关注的是人。想签约的创作者不少,但我们签的不多,出来一个就必须红一个。


项目只要有值得挖掘的闪光点,我们有足够的耐心帮剩下的部分打碎重组。


助力导演:用全部资源,

帮青年导演干项目


导演帮:孵化导演项目的流程是什么?


菁英+计划:公司会配制片人,孵化过程跟大的商业项目没啥区别。虽然会有题材的选择和成本的考虑,但线上会根据项目的质量和需求做开发,卡司上也尽量做到最好。


以今年的新项目《寻她》为例。


导演陈仕忠是去年导协青葱计划的五强,作品是《荒野演义》。虽然我们没有做那个项目,但导演有能力,拍过很多广告,剧作能力也强,每稿剧本的提升都超过我们的预期。所以就筹划了一个新项目《寻她》。


导演陈仕忠


今年3月份看到第一稿剧本,很好、很文艺,也有提升的空间。


5月1号第一次开剧本会时,导演特别忐忑,担心他文艺的部分被大改成纯商业片。我们就和他一起找到三个切入点,把情绪提上去,适当降低观影门槛。最后他越调整越好,各个环节也很顺。8月份筹备、9月开机、11月杀青、明年4月份上。


合作一年,就完成从剧本到上映的全过程。


导演陈仕忠与《寻她》主演舒淇


导演帮:孵化过程中,会加强导演个人的表达,还是提升类型片的创作能力?


菁英+计划:除非是项目和市场的情况,表达上都是给导演空间的。


假如我们对未来市场的期待比较高,故事本身也配得上预期,那我们会充分沟通导演在监制、编剧等主创团队上的考量。我们有导演向、编剧向、制片向的监制。每个导演不一样、类型不一样,需要方向也不一样。


假如我们和网剧导演合作,他具备丰富的网剧创作经验,但考虑网剧和电影的节奏、情绪表达差异非常大,我们就会调整支持方向。


所以标准不是固定的,会根据不同的项目和创作者,做定制的扶持。充分研讨、充分尊重创作者。


万达丰富的资源,以及大量合作过的老师,是我们的依靠。


导演帮:会关注到短片导演么?


菁英+计划:短片展我们都会去,跟影节关注度一样,也会在其中选项目。


我们在2019年底还提出了「短片展」的计划,前后策展了近30部优质短片,在北上广等城市,带他们登上大银幕。


导演帮:能在大银幕放映,对短片导演特别有帮助,他们在小屏里看不到短片景别、景深、调色、画质、音效等效果。只有真正看到差距,才有机会修正、进步,这是很好的端口。


菁英+计划:入选的短片导演都非常认真的准备,当电影首映对待,映后的Q&A、互动也很投入。


而且虽然今年短片展映只做了一场,但其中有一名导演已经和我们合作开发项目了。


导演帮:咱们出品的电影,除了《寻她》,「菁英+计划」还有《宇宙探索编辑部》《过春天》《我们四重奏》等「惊人首作」,咱们选片的标准是什么?


菁英+计划:一个是短片在节、展上的表现。每年的各种节展进入到创投、路演中的优秀项目,以及扶持计划的优秀学员是我们重点关注的。


同时我们非常注重评审老师的评价,结合影节评委的意见后,再和万达的导师智库沟通,由他们从导演手法、编剧技巧等方面评估项目未来的发展空间。标准还是蛮严格的。


所以我们认为《过春天》《我们四重奏》《宇宙探索编辑部》这几部导演长片处女作确实非常优秀。对于《寻她》,我们也非常有信心。



扶持编剧:关注创意,

合作自由度高


导演帮:菁英计划为何会设置编剧的扶持?


菁英+计划:导演、演员挑项目都是依据剧本。剧本剧本,一剧之本,剧本才是作品的灵魂。


但在国内最关键的编剧扶持反倒关注度很低。那我们就要求自己先沉下来,专门做这方面的扶持。


同时,因为我们有电影、电视剧、网剧,包括短剧的项目,需求很大,所以做编剧扶持很合适,毕竟新人还是要参与到作品的创作中,才能获得成长。


导演帮:具体是怎样操作的?


菁英+计划:以剧本的优劣为标准。这几年的「菁英+计划」编剧大师班,我们从报名的项目里找出10个项目,用10天的周期封闭培训,承担所有费用,做公益性的扶持。


但我们不是上编剧剧作课。主创编剧们带着作品投稿,都是具备基本创作水准的。我们还是从后端入手,找一线的电影人,对剧本详尽分析,调整选中的项目。


一般是10个剧本配5位老师,一人看两个,这样老师们在立意、节奏、结构、台词、大局观等各类问题上都能讲得很细。


接下来就是实战,签约的编剧就有机会参与到我们的项目里。


如果有些项目计划明年开机,需要编剧,那他们就有机会就可以跟着导演、大编剧走, 每周一和周五,我们都会开创作会,不同的导演、需求来了,大家就开始参与策划、开发。在实战里快速的成长。


导演帮:大家可能对剧本好坏的衡量不太一致,咱们挑选10个项目有没有标准?


菁英+计划:还是从类型、题材、故事本身出发吧,故事不能太文艺,科幻、玄幻题材目前也不是我们的开发方向。


其次是作品和创作者都会关注。菁英计划在剧本的评判上都符合市场维度的均值,在这个均值标准中更有创意、创新的作品以及创作者就会更容易受到我们的关注。


导演帮:有没有AI或者大数据的介入?


菁英+计划:我觉得AI时代,最不可能被取代的就是导演、编剧这种职位,故事和情感不是AI能做到的。


所以我们每年四、五百个剧本,都是多位工作人员综合评判的。大家各自评分,综合讨论。


导演帮:现在大约有多少签约编剧?


菁英+计划:我们之前每年大约10-15名,今年加入了短剧和网剧,5期大师班加起来,后续差不多100左右。


导演帮:如何保证签约编剧的权益?


菁英+计划:如果开发的项目,新人能完全能驾驭,他就是第一编剧。如果不行,双方再协商, 只要参与了,编剧就必须有署名,至于顺序可以按照贡献排。


外部公司也会有找我们合作的,我们都会推荐,但会前期沟通公司和项目的情况,不能伤害到我们的签约编剧,这实际也是对我们的伤害。


导演帮:做了四年编剧的扶持后,有没有积累一些经验?


菁英+计划:最早是如果编剧的项目能被导演看上,拍出来,那是最好的。但这不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人的潜力和更多可能性是我们更在意的。


重点从项目,挪到对人本身的关注,是我们最宝贵的经验。


拓新:先完成,再完善

导演帮:菁英计划最初进入网剧领域的原因是什么?


菁英+计划:我们的优势可能就是创新比较快。2018年做第一期编剧大师班的时候,更多聚焦的还是院线电影。


但2019年,国产网剧向欧美靠拢,一大批电影人开始「下场」拍网剧,互联网、观众的审美也有了变化,所以要跟上行业趋势,就开始加入网剧单元,今年又加入了短剧单元。


导演帮:短剧单元是出于怎样的考量?


菁英+计划:我们平时跟平台互动比较多,越来越多的平台开始做短剧,有非常大的需求。


而我们除了签约的6名导演,还有庞大的人才库。比如从短片展挖掘的新锐导演,需要项目经验和成长的空间,那为什么不在编剧、导演和平台之间,架起一个沟通的桥梁呢?


外部需要加上我们专业擅长,双方只要能对上,就可以自己去把握。


短剧提出来之后,马上就有两个项目准备开机了。今年大师班结束,有合适的短剧项目的话也会马上谈、立刻拍。


这种随时求变的打法,是万达的企业文化,叫「先完成,再完善」。先做,积累经验,在过程中调整,怎么都比别人快一步。


这或许也是我们在培养新人的优势,也是「菁英+计划」存在的价值。


导演帮:对签约的创作者,您有怎样的要求?


菁英+计划:新,这是我们很重要的标准。只有新才有出路。在现在的市场环境下,如果没有标签和特点,几乎不可能在行业里杀出一条血路。


更何况现在观众的包容度也很大,所以青年导演和编剧,没必要附和市场已有的数据和规则,还是要坚持自己的东西,用独特的风格、故事和叙事手法打动出品方和观众。


对于项目而言,我们还会让导演和编剧想三个问题:有没有做到「想看、想买、想聊」。


想看,就是故事必须要给观众一个想看的理由;想买,就是作品要吸引观众购买影票观影;想聊,就是后续的口碑、影响及讨论度。


创作者不能只关心自己的故事。电影拍出来是给大众看的,创作者不能仅仅只想表达自己。


导演帮:对想进入扶持计划的年轻人,有什么建议?


菁英+计划:多参加电影节、路演,多听取创投环节的建议;编剧要有完整的剧本,要一直不停的创作、积累、拉片,保持创作力。


结    语


成立不到5年,人才库即将过百,「菁英+计划」用扎扎实实的职业化培养与扶持,帮助青年创作者们逐步向行业力量成长。


近期,万达还专门成立了一家公司——上海菁叹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后续将参与更多新影人的作品。并作为厂牌,向所有年轻创作者开放。


采访最后,负责人介绍了「菁英+计划」的slogan——“力量新生,让光影无限可能”。


助力所有新生力量,是「菁英+计划」的格局,也是万达作为企业,做这件事儿的初心。


有句话叫「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成立五年,当一部部作品,一位位创作者横空出世,「菁英+计划」才发现点亮星空的,其实是自己。


-FIN-

往期精选

20  December  2021


本文为作者 导演帮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142640

导演帮

点击了解更多
中国导演聚合社群
扫码关注
导演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