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今年的《罗马》?还差得很远
2018年,墨西哥导演阿方索·卡隆让全世界都知道了墨西哥城有一个“罗马区”(Colonia Roma);2021年,英国导演肯尼斯·布拉纳成功地向全世界安利他的家乡,贝尔法斯特。
《贝尔法斯特》和《罗马》有很多共同点。比如它们都是用地名来当片名、都用数字黑白影像去拍导演自己的童年生活、都用一场暴乱作为影片故事的背景板等等。但是,如果真的从电影本体进行比较,那么《贝尔法斯特》更像是对《罗马》的一次模仿。(布拉纳在各个场合都说自己还没看过《罗马》,带着这个说法看完影片,只能说大家笑一笑就好。)《贝尔法斯特》的导演肯尼斯·布拉纳是一位近二三十年一直活跃在世界影坛一线的电影人,同时他也是编导演三位一体的全才,他作为导演曾经在执导过莎翁的舞台剧,还有《灰姑娘》《雷神》《东方快车谋杀案》等商业大片,目前他的最新电影《尼罗河上的惨案》也制作完毕,但是碍于全球疫情与男主角负面新闻缠身,导致该片的上映日期一拖再拖,暂定于明年二月北美上映。作为演员,他曾在《哈利·波特与密室》中扮演爱出风头的反派吉德罗·洛哈特教授,是一代人的童年记忆。他也曾在诺兰执导的《敦刻尔克》中扮演帮助军队撤退的英国军官。他目前最新的银幕形象是在同为诺兰导演的《信条》中出演想要与世界同归于尽的大反派安德烈。
经过了大量商业电影的洗礼后,《贝尔法斯特》无疑是肯尼斯·布拉纳迄今为止最个人化的电影,但它也力求在观众中间取得广泛的共鸣。它描述的年代是北爱尔兰近代史上的一个最暴力、动荡的时期,但本片的视角却是通过一个天真的9岁男孩来呈现的。而这个叫做巴迪的男孩,就是导演本人的化身。贝尔法斯特是英国北爱尔兰地区的最大海港。它于1888年开埠,1920年正式成为北爱尔兰的首府,并逐渐成为北爱尔兰政治、文化中心和最大的工业城市。导演布拉纳出生并成长于这里。本片并没有很强的情节性,基本是通过导演本人碎片化的回忆串联起整部影片,这是一封他写给自己家乡的情书,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很难不被贝尔法斯特的街头文化所吸引。通过片尾的一行字幕:"致那些留下的故人、致那些离开的游子,以及所有迷失方向的人。"--我们可以感受到藏在银幕黑白画面之下的怀旧之心。然而,因为观众是从一个名叫巴迪的可爱孩童的视角来见证发生在1969年夏天北爱尔兰的暴乱事件,因此本片对整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都做了大量的省略。那一场改写了北爱尔兰近代史的暴动起始于1968年10月(本片故事发生的十个月前),当时天主教工人阶级社区存在普遍的不满情绪,因为他们被当时的“统一派”政府不公平地对待。自从北爱尔兰政府建立以来,50年中天主教徒一直在住房和工作上遭受系统性的歧视。由于对选举区域明目张胆的不公平地重新规划,天主教徒也被部分地剥夺了公民权。所以天主教徒在风起云涌的60年代站了出来,在街头大肆报复新教徒。所以本片只呈现了暴乱的一小部分,最重头的戏份也只是巴迪把一直用作玩具盾牌的垃圾桶盖子变成了抵御暴徒们乱掷飞石的盾牌。影片的拍摄方式也刻意增强了观众与历史的距离感。片中巴迪获取信息的方式都是隐秘的、有距离的。比如是在大人们的耳语和悄悄话中,或是通过打开的窗户和敞开一角的门,又或是在狭窄的走廊和逼仄的客厅里,而这些被听到的声音也总是被电视上播放的《星际迷航》画外音所干扰。本片的摄影指导哈里斯·杰姆巴鲁克斯曾经与导演布拉纳合作过很多电影,包括《灰姑娘》《阿特米斯的奇幻历险》和《东方快车谋杀案》。但是与之前合作的电影中“四平八稳”的摄影手法不同,这次他为布拉纳提供了非常“炫技”的黑白摄影。本片在各种环绕镜头和手持镜头的加持下,显得要素过多、不加节制。哈里斯在本片中就像是电影学院刚毕了业的学生,用尽学校所学,展示自己多年的学习成果。在这样一部情感饱满的电影中,实在是多余之举。《贝尔法斯特》全片也没有任何所谓的“主线剧情”。电影是完全碎片化的,观众跟随着导演的私人记忆,游荡在一个为了电影才搭建而成的某个贝尔法斯特的街区景观中,细节缺失,如果不是几首动听的老歌加成,很多观众无法沉浸于影片中。这可能与新冠病毒有关,它使得剧组很难在真正的贝尔法斯特进行拍摄,迫使他们在机场跑道上搭建一个60年代的街道布景。但是影片的质感肯定会有折损,观众可以从影片中过度抛光的光泽中感受到。
但是同样是搭景,《罗马》的细节做得更好,尽管已经看完三年,笔者还是能记起片中那些新鲜的狗屎、路过家门口的乐队,以及墨西哥海滩上那醉人的海风。这是布拉纳作为导演,在视觉表达上逊于卡隆的部分。
这可能与新冠病毒有关,它使得剧组很难在真正的贝尔法斯特进行拍摄,迫使他们在机场跑道上搭建一个60年代的街道布景。但是影片的质感肯定会有折损,观众可以从影片中过度抛光的光泽中感受到。尽管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但本片的主要人物的刻画和表演还是非常出色的,表演的可信度使观众绕过布景的虚假,不由自主地陷入他们的日常挣扎、以及他们面临抉择时的慌乱中。本片中他们最大的决定就是关于是否要放弃他们自己的家,去别的地方生活。搬家意味着离开祖父母,观众强烈地感受到他们与这对老夫妇的浓浓的感情,所以这股情绪累积到最后,悲怆的气氛更加浓烈。
布拉纳是一位懂表演的导演,所以本片在表演上是非常真实可信的。在这个普通的工人阶级的新教家庭中,巴迪把他的父母当作电影明星来看待,就像他每周末在当地电影院渴望看到的电影中的演员一样。然而他的父母比明星更有生命力,因为他们活生生地活在他的周围。巴迪的母亲(凯特瑞纳·巴尔夫)优雅而好斗,而他的父亲(詹米·多南)则魅力十足,心地善良。朱迪·丹奇和塞伦·希德贡献了全片最佳的表演段落,他们从互相刁难到在客厅里和解跳舞的那场戏里,两位老演员的情绪控制与转换相当精准,每一条皱纹都在彰显着奥斯卡级别的演技。更不要说全片最后一个镜头,丹奇目送着孙子坐着巴士离开贝尔法斯特的特写镜头,满脸的不舍与留恋铺满了整个银幕,饱含深情的眼神为这部电影的质感提升了不止一个台阶。布拉纳依靠老电影来讲述他的家庭故事,以及全片都是黑白影像,唯有电影银幕是彩色的处理,也能看出导演的迷影趣味。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讲,在这样一部情节碎片、观点模糊的电影中,这或许只是导演讨好影评人的手段。所以我们要警惕:所有的艺术都可能是自传性的,但《贝尔法斯特》提醒我们,并非所有的自传都能称之为艺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