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秒帧对话星驰传媒:百档综艺的幕后操刀手,不惧短视频热潮
《典籍里的中国》相关的微博话题里充斥着这样的留言:
“与古人相见,告诉他未来皆好,光这样就很让人动容!”“泪流不止,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从头哭到尾,为各位先贤的伟大贡献所震撼和感动。”
这档正在央视一套热播的文博类综艺,俨然已成为网友心中的宝藏节目,每期更新都凭借动人的故事演绎和精良制作,激活观众泪腺。节目播出以来,豆瓣评分高达8.8,观众规模2.81亿,微博话题#典籍里的中国#阅读量达11.7亿。
这档节目背后是综艺圈里的金字招牌,超过百档综艺节目的“御用”后期公司星驰传媒。包括文博类综艺里程碑《国家宝藏》,户外真人秀《奔跑吧兄弟》(后改名为《奔跑吧》)《爸爸去哪儿》《王者出击》,以及音乐选秀《青春有你》等火爆的话题节目皆由其承制,众多明星艺人在电视屏幕里的镜头表现都由他们在幕后“操刀”。
而在社会舆论层面,一边是肩负文化传承使命的文化类综艺广受官媒和观众好评,另一边则是偶像养成、选秀等戴着“唯流量论”帽子的文娱节目面临整治风险。在娱乐圈震荡不止的当下,综艺赛道如何适应环境变化?后期制作又如何突破观众审美疲劳?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与星驰传媒后期总监王继磊对话,解码综艺后期“二次创作”的秘密。
(星驰传媒后期总监王继磊)
录好的节目遇到突发情况怎么办?
后期连夜逐帧打码感动网友
分秒帧:有关部门针对娱乐行业乱象的新动作,会对综艺赛道带来什么影响?
王继磊:整体市场体量不会有太大变化,市场对综艺的需求存在,少了一部分的节目类型就会有新型节目去填补时段和档期,只是节目方向和类型可能会有一些调整。比如《典籍里的中国》这样的文化类综艺,有核心价值观输出的,会比较利好。而过于娱乐化的节目类型会受到一些限制。
分秒帧:综艺节目制作过程中如何面对“饭圈”?
王继磊:我们的节目会去吸收明星粉丝的意见。虽然这些意见大多是站在他们自己偶像的角度提出的,但也能侧面告诉我们现在粉丝需要什么,如何去打造成一个优质偶像,所以我们会参考。但是有一些不理智的声音,我们会有选择的屏蔽掉,比如反馈给某人镜头多了,某人镜头少了。
分秒帧:粉丝的意见通过什么渠道反馈到后期团队?
王继磊:每期节目播出后,我们会有专人去扒弹幕和评论,看网友的反馈。其实很多热点都是网友自己脑补出来的,我们看到后会拿过来用到下一期节目当中。这样也与网友形成了互动,网友会知道自己的想法被节目组看到,觉得节目组很懂自己,知道他们想要的是什么,形成一种共鸣感。
分秒帧:综艺节目制作过程中可能会面临来自社会的、艺人的突发状况,在后期流程中如何处理?
王继磊:现在确实是有很多各种各样的突发。而我们的节目都是提前录制的,可能在播出前一个月已经录完,一些社会热点事件对我们后期制作会有很大的影响。基本上就两种处理方式,因为现场机位很多,首先我们可以尝试通过用别人的镜头去规避。实在避不过去的,会考虑在画面上进行处理,把人P掉,或者打码。
比如今年的新疆棉事件期间,涉事品牌阿迪达斯是我们制作的《青春有你3》这档节目的赞助商,节目中所有人的衣服都印有阿迪达斯logo ,而且长时段的露出。我们后期制作的时候,就是逐帧逐帧地把所有的阿迪达斯logo全部打上马赛克。当时这个事还上了微博热搜,网友也体会到了我们后期工作的艰辛。
(《青春有你3》节目画面打码片段)
综艺后期制作最难的是什么?
100多个机位的真人秀让剪辑师头秃
分秒帧:近些年综艺节目井喷,如何突破观众的审美疲劳?
王继磊:首先是节目类型的创新,高评分高口碑的综艺一定是在同品类里抢占先机的。比如早期的《奔跑吧》《爸爸去哪儿》,都是该品类当中最先做的。《国家宝藏》也是如此,是开创文博类综艺里程碑的作品。节目火了之后,就会出现跟风,三四档同类型节目同期播出,让观众迅速产生审美疲劳。
持续多季的节目也只有在原有的模式之下不断创新,才能增加观众的新鲜感。比如《奔跑吧》,生命周期很长,已经做了9季,热度不退。实际上每一季节目都会有所变化,不管是节目环节的设置,还是后期视觉包装,都会花很多心思去做改变。
分秒帧:真人秀节目与文化类综艺比较,在制作工艺上有什么不同呢?
王继磊:户外真人秀制作难度相对更高。因为现场发声是随机的,人物一直都处在移动状态,发声点位不固定,需要大量机位进行捕捉。后期阶段也要求剪辑师更多去做故事线的梳理和加工。
棚内节目如《典籍里的中国》《国家宝藏》,现场都有固定的流程,到什么阶段,谁应该讲话,站位在哪,都是确定的。这类节目对镜头的要求会更高,拍得更规范。比如拍观众的反应,同样是笑,是开心的大笑,还是微微一笑,还是笑中带泪,要通过镜头去传达情绪。
(《典籍里的中国》片段)
分秒帧:综艺节目的后期制作有哪些流程?最难的是什么?
王继磊:首先是进组的DIT(数字影像工程师 ),负责现场素材的收集;DIT拿到素材之后交给统筹,由统筹对素材进行时间线的整理;之后就会交给剪辑师进行剪辑创作,剪辑分粗剪和精剪;剪辑之后进入花字制作,然后同步给包装师进行包装以及动画创意设计;接着是进行音乐音效混音;最后是色彩校正、合成输出。
要求最高和最难的部分应该是剪辑。大概从2013年开始,大体量的综艺节目开始出现。之前的综艺拍摄可能就一个主切、辅切,大概就两、三个机位。而现在的户外真人秀节目,现场机位可能多达100多个,这确实让综艺后期制作,尤其是剪辑的难度增加了很多。
分秒帧:海量的素材怎样去做筛选?
王继磊:整理素材,一般会遵循几个方向:竞技性节目,通常会用“倒推”的方式。比如《奔跑吧》里的“撕名牌”,游戏最后一定会有获胜者,我们会根据最终结果和中途的关键线索往前推。虽然故事线很多,现场事件庞杂很杂,但是最基本的就是要把主线怎么完成的讲清楚。在主线之外,再补充辅线和有趣的细节。
还有《爸爸去哪儿》这类慢综,更多的是以人物性格作为出发点,去考虑素材选取。比如陈小春在节目当中除了严厉的一面,也有相对慈祥的状态。但是我们后期在剪辑制作的时候,为了体现他这种严厉性格,同时为了跟他过往的古惑仔大哥形象形成勾连,第一期中更多的保留了他相对严肃的镜头,后面就没有刻意突出了。
(《奔跑吧》节目中的“撕名牌”游戏场景)
分秒帧:综艺后期的工艺流程特别多,如何解决各环节的协作难题?
王继磊:综艺后期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分工合作模式。不过长期来看,远程协作工具是未来的趋势,也能够解决我们一部分痛点。我们有异地剪辑的情况,如果可以远程协作,比如实现服务器数据的共享,就能免去员工飞来飞去的出差成本,提高工作效率,节省传片的时间。
具体到审片的场景,需要更多沟通的方式,比如实时的视频沟通、语音沟通,解决单纯用文字传达修改意见的不足。这是分秒帧可以做到的。
后期人才流向短视频?
不存在的,综艺剪辑是更高维的领域
分秒帧:现在短视频火热,后期公司是否面临人才流失的情况?星驰怎么处理这个问题?
王继磊:综艺市场剪辑人才的短缺是一直存在的。但我们不太担心人才会从综艺流向短视频,因为短视频的剪辑相对简单的。综艺后期制作是比短视频更高维的领域,要求会很高。所以反而是很多做短视频的人想来做综艺,因为综艺市场上高级剪辑师4万-5 万是很正常的薪资水平。
我们解决人才问题的一个方式是创办自己的星驰学院,在为行业做职业培训的同时,也为公司储备人才。星驰学院创办到现在已经有800多名学员毕业,目前公司员工很大一部分都是从星驰学院毕业的。
分秒帧:综艺节目给大家的印象是密集的花字,这种印象会持续吗?
王继磊:对韩综来说,花字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表现方式。但是欧美综艺,基本不会有花字,画面非常干净,甚至可能连台标都没有。韩国模式的综艺节目在国内逐渐减少,而欧美模式的偏故事性的综艺节目是逐渐增加的状态。所以花字量的减少,目前来看确实是个趋势。
另一个原因是观众的成长。综艺刚刚兴起时,需要用一些直白的方式带领观众看节目。随着观众审美和理解能力的提升,普通花字已经没有办法刺激观众,而且可能让观众觉得很多余。观众已经理解画面的意思了,还强行去配花字告诉他,有点儿把人当傻子。现在需要给观众一些更高级的东西。这些东西可能要去用镜头,用影视语言、声音去传达。
剪辑方式也是要提升的。我们早期做《奔跑吧》,自己开玩笑说“剪辑三板斧”,就是静帧、慢放加重复。现在观众会厌烦,觉得都已经看清了,为什么还要强行让我再看一遍?
我们做过的《机器人争霸》,就是非常欧美风的真人秀节目,不管是音乐风格还是镜头,它更注重整个节目的叙事。它会用很多的备采、后采去讲出人物的内心活动,去为大的故事做串联。
(游戏类综艺《机器人争霸》)
分秒帧:除了娱乐,您认为综艺节目还应该向社会传达什么?
王继磊:我认为综艺节目还不能称为艺术品,它实际是快消品。不同定位的节目有不同的受众目标。在娱乐之外,迎合市场需求的节目往往能反映出当下一些社会问题。比如现在有的节目就是紧扣家庭关系、离婚率、二孩三孩这些热点话题产生的。综艺要去建立起与社会、观众的共鸣,去反映生活,引发思考,我认为这才是好的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