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佳平:摄影师挣着卖白菜的钱,操着卖白粉的心
袁佳平:CSC电影学院导师,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硕士、博士,现任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电影技术与艺术。主要教授《高级摄影技术》,《现代电影摄影技术》等课程。 摄影代表作:《北京奥运会官方纪录片》《北京时间》《黑蝴蝶》《大导归来》等影片。
文章选自2018年影视工业网一“录”同行,袁佳平老师分享讲座
我是电影学院教摄影技术的老师,大家都习惯有什么事找袁老师,他知道。我可以大言不惭的说,我在中国不是拍得最好的摄影师,是中国知道比较多的摄影师。我经常说我不是“摄影指导”,我是“摄影知道”。影片全流程化的前期设计、拍摄到后期制作,整个流程都会影响到影像最终的呈现,甚至到最后的转码、封装都有可能影响到最终项目呈现。
我认识一些朋友,也是摄影师或者同学,我看过他们拍的片子,然后到电视台一看,放的时候怎么拍得这么差,太不认真了吧。以我对他的了解,作为一个专业摄影师不可能拍成这样,别说现场他急了,导演也急了。后来我就打电话问怎么回事,很简单,就是调色都调完了,摄影师走了。调色公司出给电视台的时候,合法范围和扩展范围没有调好。理论上电视台播出的时候是要压缩,电视台是8bit,实际上从0到65,从999到1024,这两个阶段是没有东西的。理论上我们在非常好的监视器上,0到64能看到东西,暗部层次是有的,从990到1024,暗部亮度也是有的,调色时非常好,用的都是很高级的,经过校正的专业级监视器,调的都没有问题。转码的时候选项没有选,没有把扩展范围选为合法范围,直接这么转了,拿到电视台一播全呲掉。那些所谓精心控制的暗部细节全没有,就是这个问题。
说实话,摄影师挣着卖白菜的钱,操着卖白粉的心,你自己不关心这个事,对不起,没有人关心这个事。我现在调色时都是有经验,如果给电视台制作,一是千叮咛万嘱咐这个范围要选对;二,调色时别管多高级,哪怕用一寸一万的监视器,我都要准备一块最差的平板电视放着,自己掏钱都行。输出完了之后,再输出到我平板电视看一眼,这招不是我发明的,是曾念平老师弄得。我说《红楼梦》层次调出来都挺好,他说对,就怕不行。
我们在高级监视器旁边放了一个很普通的,就是苏宁随便买的平板电视放那儿,调完出来之后,我在这儿再看一眼,看看有没有问题。甚至有时候我调完了之后,输一版针对电视做微调,就是这样。
作为一个摄影师如果对于全流程没有深刻的了解,最终影像,所控制的很多心血其实都是白搭的。
影响最终影像的控制力,过去就是摄影师,在胶片年代,摄影师是很威风的。且不说没有监视器的年代,就算有监视器的年代,监视器也是简简单单很模糊的,大概能看个构图,光效、色彩,甚至焦点都看不出来,也就是给导演看一眼大概构图,要想看得清楚,也得导演站在摄影机边上。
为什么导演自己老挂个取景器看呢,看一眼大概什么范围,你要是和导演关系不好,导演都不让你去看监视器,更别说其他人想看,不可能的事情。其他人要想质疑一下,好像这儿有点亮,根本不会有这种现象。因为摄影师手中测光表,靠这个来量,专业摄制组根本不会出现这种事,这儿亮了,那儿暗了,基本上全盘适应摄影师,当然摄影师的压力很大,有的拍广告,不懂客户会说这儿是不是有点亮,一句话就怼回去了,你不知道。
现在不一样了,50K高清监视器往这儿一放,焦点差了一点点,出来的色彩有点问题,全看得清楚,这是现场,你的权威就会受到挑战,甚至有时候副导演都来说,可是跟他有什么关系?但是人家也会提这个事情。到了剪辑那里,到了后期那里,现在分辨率越来越高,过去胶片拍出来就是一格胶片,很难动,你要想做一点特殊放大缩小,必须是光学编辑,那样的话也会影响画面质量,一般轻易不会这么动的,都是接触性映片,拍成什么样,映出来什么样。
现在分辨率越来越高,至少4K,然后6K,8K。经常出现这个镜头拍的有点松,来局部放大一下,4K变2K,反正放的时候就是2K,高清放。原来拍的是个中景,现在见个近景,构图都改了。
不光是构图改了,拍8K,放大一个,拍一个固定的,还来摇一下,运动都改了,拍出来影像最后可以自己都不认得,作为摄影师来说,确实也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对于最终影像的影响力是要下降的。
怎么办呢?作为摄影师来说,我们要勇敢的去面对。当然这事不能说后期爱怎么办怎么办吧,这种放任的态度肯定是不可取的。我相信有理想的,有抱负,有想法的同学们,年轻摄影师们也一定不甘于这样。
所以,作为一个摄影师如果对于全流程没有深刻的了解,最终影像,所控制的很多心血其实都是白搭的。
袁佳平老师的《电影摄影技术》线上课程,正在影视工业网热销中,复制链接到浏览器了解详情:https://107cine.com/ppxy/dicroom/53
点击看免费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