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色没小事,文艺片《小事儿》调色分享

2020-12-10 13:13

罗蔷,调色师,多媒体艺术家,作品包括电影 《尺八·一声一世》《风筝》《时间浪人》《小事儿》《千年》《黑羊》;电视剧《东宫》;TVC《OPPO-T9手机》《斯科达·科洛克》《奇幻魔盒》等。 


作为HOMEBOY调色学院,达芬奇调色职业班和进化班的老学员,罗蔷已经完成了众多优秀的调色作品,也一直乐于分享职业生涯中的各种经验。去年罗蔷就为我们分享了调色中的沟通之道《从Multimedia Artists到Digital Colorist,调色中的倾听艺术》



从以往的作品和工作经历来看,显然罗蔷不能算是纯技术流那一卦的调色师,因为美术学院艺术专业出身的缘故,自带着天然的敏锐直觉和画面感受力,想象力开阔,手法比较不拘一格,作品也很有别样的风格和气质。


这一次,罗蔷再一次带着最新作品《小事儿》,与我们分享一部定位于参赛影展的文艺电影的调色经验。

《小事儿》是张元宁岱之女宁元元自编自导自演的第一部文艺片,也是《看上去很美》14年后方枪枪和陈燕南的再一次合作,在第四届平遥国际电影节上正式展映。


影片拍摄于2018年夏天,机型是爱丽莎mini,镜头数有670个左右,时长90分钟。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90年代校园一场不算早恋的早恋,在学校老师们的要求下男女主人公反反复复对早恋进行反思,最终孩子们的真诚又撕破了体制的荒诞。


我没有按照常见的青春偶像片的影调去调,而是遵循时代风貌,让片子风格尽量真实又兼具诗意的美感。我选择墨绿色作为全片的主调,这并不常见,但在这里,以墨绿提点青春期的懵懂,晦涩,忧伤与荒诞,是有效果的。


这次调色相对特殊,导演比较忙,在聊了调色方向做好定调镜头后,基本是我和摄影师在影棚完成调色,但导演对调色工作还是非常重视的,也来了很多次确认颜色。

下面我选取了几个场景来为大家分享。



这一段说的是放学后,两个男生在操场边聊天边等女主出来。虽然拍摄的时候是黄昏,但天空本身只呈现了淡淡的灰黄色,没什么色彩。


最初想到黄昏,自然而然想到粉紫色的天空。但这么做下来,我发觉天空的颜色和双杠的绿色、远景中草坪树木的绿色的关系显得过于刻板,有点太意料之中,落了俗套。


于是改变思路把天空单独区分出来,往橘黄做,做完之后又加强了沙地的黄橙色和双杠的绿色,让画面里的橙色和绿色不断交替,就更有意思,情绪上也更青春、温暖。


全片共出现过两次女主的家,一次是白天,一次是夜晚。刚开始时有点拿不准这个画面的风格情绪,我先做了色彩还原,发现这个场景整体色调是偏冷的,空间上比较平。


但内容上与此相反,剧情是周末的午后男女主一起写检讨信、萌生爱意,情绪很温婉,所以我调了一个比较柔的暖黄调,也使其更符合大家脑海中对90年代的印象,也贴近女主的气质。


为了让画面层次丰富,我划分了远景,中景和近景。远景做了模糊并降低反差,让它更显遥远。原本按照习惯的冷暖关系,前景偏暖,则远景部分可以冷一点以便形成反差,但我试了下,发现冷色的远景反而显得非常抢眼,于是反其道而行,就让它更暖更灰。


我强化了中景,把刚才在远景中被克制的冷色放在了中景的亮部,这样,远中近冷暖交叠。就分开了层次,突出了女主所在的位置。


最后,为了保证女主处于视觉中心,前景中我就没再使用LGG做反差,而是用了门的红和树的绿提示空间关系,破坏画面整体的昏黄色调,使之更生动明快。


男女主放学回家。


关于这段调色,开始我和摄影师有一点意见分歧,他想要的是一种更显奇观的氛围,让云的亮部中灰压低,更显厚重。

为此他还非常敬业地做了效果图给我看,但在我看来这样处理画面会显得琐碎,而我想要的是更强的空间感——前后远近的强烈虚实关系,为此我想让天空的云彩更平淡,突出前面人物的移动轨迹。


我们争论了几个回合,最后摄影师说天暗下来才能更突出前面的正在建设新城的吊臂机,不得不承认,考虑剧情和画面,他最后强调的这点把我说服了,毕竟对内容的精准传达要胜过强调美感。


我们意见最终达成一致:天空压暗,同时让中景、前景依次加强对比,再加上遮罩选区局部强化,这样就得出了最理想的效果。


调色师跟导演和摄影师的沟通有时是这样的,不一定是谁说服了谁,而是一加一得到更好更全面的效果。


这个片段是在学校公厕,男主和好友谈到父母为了高考逼孩子喝补脑液,继而把补脑液倒进厕所里。这段比较荒诞无奈,我在墨绿底色基础上又铺了一层黄,让公厕看起来像被尿液浸泡过一样更加污浊老旧,与男生身上冷冷的干净的白衬衫形成质感反差。


这个画面黑白灰对比没有做强,目的是保留黄色,绿色,淡蓝色本身,烘托出出一种淡淡的云山雾罩的气氛,在这个氤氲暧昧的环境里,男孩子开始成熟。


作为调色师我们都清楚,有强烈的风格倾向的片子更好做,而这类看起来既显客观真实,又有微妙的风格化的文艺电影是比较有难度的,一部定位于影展的电影追求一定程度的风格化也是情理之中的。

我非常感谢《小事儿》的摄影指导高诗熠老师给我的许多好建议,他对光,对时间气氛都有非常独到的理解。中间有一段时间高诗熠老师花粉中毒,依然每天来影棚协助我一起完善调色,看着他一天比一天气色差,还在坚持工作,我非常感动。

项目之外,我也有一些小的心得分享。



与客户沟通


一是在与客户的沟通层面,充分了解导演的工作习惯和流程还是非常重要的。


我和导演的合作会提前做很多功课,在十几到几十种方案中选出最适合的几种和导演讨论。


作为调色师,我会为导演提出建议,什么样的色彩会带给观众什么样的感受,并且在调色过程中为影调提供技术保证。有的时候,如果导演没有太确切的想法,我会给他/她提供几个可能的方向。


对于经常合作已经建立信任的导演,如果有意见分歧,在确信自己的方案考虑得更严密的情况下,我可能会比较坚持自己的判断,并根据自己的经验讲述道理,常常能达成一致。


如果导演想到的方面更准确那作为调色师,也是一个更好的学习机会;对初次合作的导演,我不会过分坚持,我会期待双方慢慢磨合。当然,如果调色师既能对自己的方案有十足把握,又能以更合情合理方式和导演达成一致,就再好不过了。



调色更多是靠直觉还是理性


我本身从事艺术工作,在我看来,调色和艺术创作很像,完全依赖理性或直觉都是不可取的。


在创作时,我会抓住最初感动我的点先思考,再设计方案,接着理性判断,看它是否值得去做,如何做更恰如其分,最后,在实践过程中,我会重新回归到最初打动我的那种情绪中。


调色也一样,看完影片,我会对它形成自己的认识理解,脑海中的影调顺着情绪观感放大夸张,这是感性部分。和导演充分沟通了解其意图后,我会再作一次判断,调整自己先前源于直觉的想法,平衡自己的感受和导演的需求,这是理性部分。


这时我会尽量站在观众的角度想问题。调色是影片在视觉上重新调度观众情绪的重要环节,调色师既要有充沛的情绪,又要有客观的分析,才能感染观众——由理性铺垫回归到感性。




调色师如何获取身边的灵感


对于调色师来说,在生活获取调色相关灵感也是自我提高的一种方法。


留意身边能打动你的场景细节,无论是光还是色调、气氛,美的,特别的,古怪的……我都会第一时间想方设法记录下来,我也会经常关注一些非常好的摄影博主,微信公众号,有时图片多到没时间每天翻看,但看过就有好处。


有感染力的东西即便在脑中只是一闪而过,你需要它的时候,它就会浮现,成为你的灵感和参考依据。另外,从小练就的绘画功底也给了我很多帮助,有时候画册也会带来灵感。



特殊的经验想分享


最后,好多做后期的同行们颈椎腰椎都不好,强烈给大家推荐游泳,真的对颈椎腰椎特别好,三次见效,希望大家都拥有好的身体去发挥潜能。除了健康,其他都小事儿。



关于调色学习


对了,还有一点是小编同学特意交代的。本身我也是HOMEBOY达芬奇调色职业班和进化班毕业的学员,在参加线下课的过程中,收获了相当多对当前工作有帮助的的宝贵知识。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无论是老师们在职业班对调色的系统入门讲解,还是工作一年后进化班为我调色上带来的瓶颈突破,可以说在HOMEBOY的学习时光,为我的职业调色生涯奠定了一个扎实的基础。


这周HOMEBOY调色学院,正在做双十二的课程优惠活动,据说是近一年最大的一次优惠,感兴趣的朋友一定不要错过。

了解职业班介绍请点击下图

了解进化班介绍请点击下图


本文为作者 HomeBoy Cine Studio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132781

HomeBoy Cine Studio

点击了解更多
HOMEBOY 电影数字洗印厂是一家专注创意、品质、技术流程的后期调色公司,调色业务涵盖剧情片、广告、MV;前期DIT;最终合片、影院DCP打包。 更多作品及信息,请查看官网: http://colorgrading.cn
扫码关注
HomeBoy Cine S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