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低质量影像包围的青年摄影师,如何实现自己的影像追求?

2020-04-21 13:55


袁佳平:CSC电影学院导师,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硕士、博士,现任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电影技术与艺术。主要教授《高级摄影技术》,《现代电影摄影技术》等课程。 摄影代表作:《北京奥运会官方纪录片》《北京时间》《黑蝴蝶》《大导归来》等影片。


文章选自2018年影视工业网一“录”同行,袁佳平老师分享讲座,内容有删减



摄影入行门槛降低,这是一件好事,可是低质量的影像充斥着生活,这是一个问题。


袁佳平:随着各种自动化设备普及,摄影设备价格降低,现在进入摄影行业的门槛降低了,这是一件好事。过去胶片摄影机120万一台机身起,镜头一套200万-300万起。一个租赁公司要想开业,一台机器开不了业,最少得两台机器,基本上投入至少五六百万以上,才能够获得入门的许可。现在数字式机器,从最专业级的机器价格都大幅度降低。很多摄影师都自己买机器,自打5D2能拍视频之后就更普及了,从各种单反、微单相机,包括轻型、便携型的数字摄影机,个人基本上不是经济太困难的都负担得起。从器材入门门槛上就降低了,大家只要有兴趣,有一定财力支持,都可以拍片。

    


入行门槛降低,行业里不同专业、不同背景的人也越来越多。原来大言不惭的说,中国电影摄影江山有百分之七八十都是电影学院摄影系毕业生支撑的,但现在情况确实逐渐在发生变化,越来越多各个专业背景的人进入摄影行业里,有些原来是做婚纱摄影,有些甚至原来跟这个完全没有关系,原来学人类学、历史的,甚至学理工科的也进入这个行业。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好事情,因为原来摄影专业确实受过系统的技术教育,但实际上对于社会的认知,包括对于人世界的认识反而有一定局限性,而各类文化背景的人进入到这个行业里,这是对行业有帮助。


但这又面临一个艰巨的问题,因为各种器材门槛的降低,所有人都可以买来用,各个专业背景的人都在拍东西,大量低质量的影像充斥着生活,就别说抖音、快手,就说稍微专业一点的微电影大赛,大量的制作还达不到专业要求,这里专业要求还不是多么高的技术要求。


摄影师王郁老师也提到,有的时候不在乎镜头的好坏,给我最大的镜头也能拍出专业的影像。我相信这不是吹牛,就像过去武侠小说里说的武功高手不需要拿青冥宝剑也可以伤人。


作为摄影师,我们面临这种情况,大量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爱好者进入了这个行业,摄影师如何在专业领域继续保持专业性?提供一个专业影像水平和制作的水平?这对摄影师有很大的挑战,特别是青年摄影师。大制作肯定不担心,因为一定会拿到最先进的技术,有非常专业的工程师、DIT帮他。他只要有想法,预算一定能够支持他实现。恰恰是最需要帮助的青年摄影师没人帮,只能靠自己。当你们靠自己能达到一定水平,达到别人70%时,慢慢的你们也有资源了,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很残酷,但事实就是这样,这是作为青年摄影师面临的情况。


几条建议,送给在低质量的影像包围中艰难前进的青年摄影师。


1、在快速发展的影像行业里,新产品的特性,能做什么,能提供什么,局限是什么,你是否都了解?


技术的发展是不断加速,硬件的速度不断发展,我们看到每一年几大厂家,阿莱、索尼、松下,每大半年一定会有一家发布新产品。有些发新产品比较快,更新比较快,两年一代新产品,这是硬件上。阿莱算是比较稳定的,也不过2010年到现在,七年,所有人都觉得一塌糊涂,太老了。如果是胶片年代,柯达七年之内不会再发布同样的新产品,一般都是8-10年发布新产品,硬件发展非常快。



包括镜头也是,过去一个镜头系列出来,光学设计,从0重新设计一个镜头基本两年时间,到成熟了,大家接受了,推到市场上,生命周期在15-20年左右。现在随着整个影像行业的发展,技术和镜头变得越来越快,虽然镜头本身光学设计上没有突破,但厂家越来越多,产品线也越来越多。你是否了解这些新产品的特性,它能做到什么,能提供什么,它的局限是什么,如果你不了解,没有人能告诉你。


就算是现有的器材,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固件的更新也是很快。我个人体会,最早我用艾丽莎,2010年用的艾丽莎,最早出的,基本型,固件版本是2.3,很多键都不能用,要想回放必须把卡拔出来放在电脑里看,现在都已经是11的版本了,大的版本号换了很多次,而且在换版本号过程中提供很多新的功能,甚至运算的方式都变了,图像质量都变了。从第一代固件到现在固件,至少影像质量发生了三次改变,做的小调整就很多了,提供了很多新的功能,新的操作方法和方式,提供很多可能。


配合各种软件的变化也是非常多,因为我们知道各个公司都有相对应的,专门影像处理的软件,做LUT的软件。这些也是在不断的变化,提供了新版本后会提供很多功能,老的经验就不适用了。说实话,作为一个教摄影技术的老师,我内心里也算是技术发烧友,很关注这个事。即使这样,我还得经常和人家做一些交流。


技术发展速度加快,硬件发展速度、固件更新速度、软件更新速度都在加快,作为摄影师,得特别注意这个事,不是说会简单的焦点、光圈、量光就行了。


2、摄影师在现场脑子里要永远有一个秤,知道哪些东西前期做更合适,哪些东西后期做更方便。


作为摄影师在前期镜头设计预览时,要根据创意、专业技能提出很多问题,有些效果在现场是拍不了的,或者实现这个,现场要做什么,预算能不能达到,时间可不可以,要把很多现场经验拿到前期去。


然后在现场拍摄,可能更多是传统的打光,曝光这一套工夫。除了传统打光、曝光工夫之外,调色这些也会影响到现场的拍摄。确实我听到一些有经验摄影师说,挂了一个基本709后就不用调色,首先说明这个摄影师基本曝光工夫、控制色调是可以的,同时提供很多后期可能性给我。作为摄摄影师要了解后期局限性在哪里,可能性在哪里,摄影师在现场脑子里要永远有一个秤,或者有一根弦知道,哪些东西前期做更合适,哪些东西后期做更方便。


拍《赤壁》的时候色调不对,因为环境潮湿,梁朝伟脸上起很多包,怎么办?中影调色的一个组五个人,负责把他脸扣出来专门磨皮,调上面的包。但那是几个亿的大case,后期只要做得好,时间上无所谓。如果我们就是几百万的,一两百万,三四百万的低成本片子,要这么做,对不起,人家真是“臣妾做不到”。如果前期就能确定这个调子,拍摄之前先做好试片,和服化道一起做好试片,现场做好LUT。正常打光情况下,调出来,嘴唇色调不够,作为专业的服化人员现场5分钟就能解决,要搁到后期,至少一个月,这个钱就不说了。


有些东西可能现场很难做到的,比如《荒野猎人》,得过奥斯卡最佳摄影奖。大范围的调度,长镜头拍摄,又打仗,又马上射箭,到最后近镜时脸上反差非常好,全景整体影像配置也非常好,确实是牛逼的摄影师。我们拍外景基本就是靠天吃饭,特别是在低成本拍摄里。即便拍大制作,大全景时也没有办法,又是长镜头,那么大远景到人物近景,要控制好反差,很难。



后来我们深入了解后发现,很重要的是后期调色。拍的时候因为是大明星,又吃生肉,又钻马的尸体,照顾到他的表演有时候光就做得不那么到位。摄影师知道后期能调成什么样,现场就来拍。拍了反差不够,就靠后期加。现场不是没办法,但不能较这个劲。这是大制作,摄影师真的要永远心里有一根秤,什么东西前期做更合适,什么东西后期做更合适,更适合你的case。只有这样了解后,才能够在有限时间,有限预算内充分控制影像。


3、摄影师要学会巧妙的分配资源


说实话,我作为摄影师来说也没有拍过太大制作,最大制作五六千万。实际到五六千万的级别,我感觉在摄影上会稍微好一点,基本上你要到的器材和想拍的都能拍到,你要个什么伸缩炮,来个航拍,基本都没问题。航拍不是无人机航拍,直升机航拍也可以,这是五六千万级别的制作可以做到。我个人体会三五百万到一两千万的制作,没区别。多的钱都是给明星拿走了,最多是多一点制作周期,摄影师能调用的资源非常有限,所以摄影师要学会巧妙的分配资源,所有的制作,就算2亿大制作,钱上可能松快一点,但时间上也是有限的。


明星的拍摄时间有限,在有限时间内要完成这场戏,就必须现场非常决断,非常快速做一些决定。可能有些决定不是最好的,但是能最快完成。我经常和学生们说,作为一个职业的摄影师,你拍了100个镜头可能都很平庸,但都符合技术标准的,在规定的时间内拍完了,那就是一个合格的职业摄影师。这100个镜头里50个很平庸,30个很不错,那你就是优秀的摄影师。100个镜头要拍了90个特别牛逼,但有10个没有拍完,对不起,你不是一个职业的合格摄影师,就是这么残酷的现实。



4、对于传统技术要精进,不能放弃


数字时代的摄影师对于传统技术要精进,不能放弃。特别在技术不断发展的现代,现在数字摄影机4K、6K、8K,都已经很普遍了,但遇到画面放大的时候,对于最基本的焦点要求就要比以前更高了。


过去是超35画幅,现在都是全画幅了,画面面积变大1.5倍以上,景深小了,焦点就更重要,包括曝光上,宽容度的掌握上,不知道现在多少同志还会用测光表,不会用测光表,会不会用试播器,看的彩色,别老觉得什么玩意,跟心电图似的,那个东西能保证我们的质量,要会看,要会控制。包括色温表,只要过去在胶片年代拿块色温表没什么,有用,但必须有其它很复杂的一套滤光镜系统跟着。


现在数字摄影机不光色温能调,偏绿、偏平也能调,反而灵活性更高以后,对于色温控制要求就会更高。过去因为我们的感光度低,拍电影必须拿大灯招呼才能曝光。大灯都是专业灯具,色温很准,问题不大。现在机器大量的高感光度,双感光度,2500,3200,6400,大量的民用灯具,低照度轻型灯具就会应用到行业里来,显色性就可能不好。我们怎么用得更好,更完美,每块色温表恐怕都靠眼睛看就有点麻烦了。


5、全流程的掌握


全流程的掌握,打光、DIT、数字合成、调色等,不需要你成为每个专家,每个都亲自动手,但绝大多数情况下要对基本流程,能做到什么,局限在哪儿,有一个了解。否则没法在一个层次上对话,人家蒙你,你都不知道,很现实的事情。


摄影师不是最终的影像决定者,我们要想抓住权利,实现影像的梦想,我们的影像创意就需要在整个流程上盯到位,特别是对于青年摄影师。作为中国摄影师,不容易,要想实现自己的影像追求,在数字时代要做更多的工作。


袁佳平老师的《电影摄影技术》线上课程,正在影视工业网热销中,复制链接到浏览器了解详情:https://107cine.com/ppxy/dicroom/53


点击看免费试看


 

本文为作者 曲奇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125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