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载兴专访二」这门课,是北京电影学院一种与时俱进的传承
雷载兴:CSC电影学院导师,北京电影学院教授,摄影系副主任,中国影视摄影师学会理事,1989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1993年大学毕业并留校任教至今。开设课程《电影照明技巧》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
雷老师:我们这门《电影照明技巧》课,从1978年之后,到现在就两个老师在完整的上课。这是个工程,因为这个课,每年初,在我们本科教育当中,全国大概,唯独我们摄影系能把这个课开下来。
其他学校这个课的老师,你肯定就是翻书。第一,你肯定不是摄影师,对吧?第二,你肯定没有我们这么长这么多年的一个传承,这是电影学院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它一直这么传承下来的。你比如,我的老师,刘永泗老师,他以前带这个课,然后中间就一直是他在上课,后来就交给我了,真的是传承。
刘永泗老师
这门课和其他学院开设的课不一样的地方,你比如广院,中传(中国传媒大学)他们开得很成功,还有中戏(中央戏剧学院)的,它是舞台灯光开得非常成功,那些舞台大的综艺节目都是他们做,对吧?档次很高,但是跟咱这不是一个体系。在这一块,就把它当做摄影师的一个很重要的一个看家本领来对待的。
影视工业网:您毕业以后直接留校任教,在影视摄影界内,理论教学水平也有口皆碑,后来为什么选择去培养学生?您还记得第一次站在讲台的心情吗?
这个还是非常清楚的,第一次上课,我们那时候留校以后要花几年时间跟着前辈做助教。我的前辈是刘永泗老师,他上的这门课就是《电影照明技巧》,我跟他上了两个班的这门课,做助教,每天帮助老师去打理这些学生的一些事情,收作业,帮着去盯实习,每天坐在第一排,帮老师点名,这样的工作做了很长时间,逐渐刘老师把这些教学大纲给我了,现在知道那个词叫做传帮带,传帮带我就彻底理解了,就是带了我一段时间,刘老师退休以后,我就接上这门课。
第一次上这门课,我是先给进修班上的,当年进修班的同学其实有一大半比我的岁数都大,其实是非常紧张的。对我来讲非常紧张,当时这个班是60个学生,有40多个比我岁数还大。第一节课备课,我大概备了好几个月的课,好早就知道要上这门课,提前准备大量的素材,大量的备课,就怕第一节课讲不完,第一天的课时间没到,你的课早讲完了怎么办?所以备课的那个量是非常非常的大。后来造成我给第一天备的课讲了三次才把它讲完。这个量实际上已经远远超出实际的上课的量。
因为没有经验,第一次上课嗓子很快就变哑了,但是还好一周就上一次课,所以还有很长时间去养嗓子。这就是第一次上课的一个经历,后来逐渐有一些经验,这个讲台也站住了,我们系里的领导也去这个课堂下面去听课,觉得还行,觉得说这就可以了,你不用再做助教了,你可以独立去上课。
影视工业网:您在国内顶尖的高等学府来教授非常重要的知识,在接下来给学生上课的过程中有没有特别的心得?
上课其实是这么一回事,就说是你要用心,对吧?你用心的多少不一样,收获就不一样,这个收获不是说你要得到学生的一个赞扬或者其他的,这种东西可能更多的是这些学生毕业好多年之后给你的一个反馈。
比如有些同学毕业好多年了,有时候能碰见,或者他们回来的时候都会说,当年的课还是很有启发的。我有时候会问我说哪几句话有启发,每个人几乎都能说出来不同的知识点来。我想这些也能够不断地促使我每次上课的时候去用心的备课,然后不断的把一些新的影片,新的一些片例核心的一些观念以及新的器材用到这门课上。所以我的课每次在上课之前,大概提前一个月我就会进入一个备课地状态。提前就把一些大事小事都停下来,每天给自己留出几个小时来,然后把今年的课程整体的梳理一遍,需要更新的内容给它更新了,有错误地或者有一些含糊的地方,发现了及时把它矫正。
我的课就是有这么一个特点,就是每年都会和上一年有一些区别。有些学生在本科的时候听完这个课,几年以后又上研究生了,还会过来听课。有时候有人能发现这些不一样的地方,就问我说怎么不一样,我说这些随着这个时代的变化,随着这些观念的改变和一些新方法的出现,我会及时的去调整更新。这门课是一门不断更新的课。
文章节选自影视工业网对CSC电影学院导师雷载兴老师的采访,更多采访内容,将持续更新在本圈
雷载兴老师的《电影照明技巧》即将上线,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