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打卡第25天 纪录片有力量,如锤子一般改变旧世界

2020-03-02 08:32

CSC电影学院

学习打卡第25天

CSC电影学院 王竞老师《纪录片创作》

第四章 观点

第2课 约翰·格里尔逊模式


一、约翰·格里尔逊

他在美国大众媒体中研究纪录片的功能,

“赋予画面以思想”

艺术是一把锤子而不是一面镜子

纪录片是一种媒介“链接政府与民众的桥梁”


二、英国纪录片运动

1929~1939年,约翰·格里尔逊在英国皇家邮电部帮助下成立电影委员会,拍了一系列体现他主张的纪录片,开创了用工业化的模式去拍摄纪录片,一共拍了300多部纪录片。


三、约翰·格里尔逊模式

画面+解说词+音乐

这样模式影响了全世界的纪录片拍摄,包括现在,

《夜邮》讲述了一驾从伦敦开往苏格兰的火车如何在夜间收发信件的故事。很多细节都安排得非常精当,画面、解说词、音乐、演员的调动、精确的脚本等等,完成这样的作品,难度不亚于一部故事片,所以1936年拍摄的此片,在电影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

王竞老师提到的同一时期纪录片作品,《锡兰之歌》《漂网渔船》《房屋问题》。


四、纪录片的桥梁作用

约翰·格里尔逊一方面希望民众通过纪录片,了解政府如何提供公共服务,另一方面也希望反映民众的生活问题,从而影响政府决策。

《房屋问题》第一部反映社会问题的纪录片,这样反映民众生活“真实困境”的纪录片,其实很难找资金,他最后通过煤气公司,打动他们的理由是,房屋的生存条件改善,新房子就需要新的煤气。

拍摄者有个职业习惯,将眼前的真实物体尽量在镜头中美化。《房屋问题》拍摄过程中,约翰格里尔逊要求摄影师,“不是把画面美化,而是要拍的真实,体现我们的主张。”所以此片中,拍摄采访对象,画面的背景中就有老鼠跳到了桌子上,促成了当时政府下决心改善房屋问题。


帕尔劳伦斯,在1929-1933年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受托于美国政府拍摄纪录片,向公众阐述罗斯福新政“政府有必要干预经济”。如作品《破坏平原的犁》。在上世纪30年代,反映了美国中部大草原无序开发,才造成了生态灾难性破坏。


下一节课预告,纪录片成为国家宣传工具的一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此类战争的纪录片蓬勃发展起来了。


案例:1936年《夜邮》观看地址:夜邮(night mail)PART1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MTI2OTU1MjM2.html


夜邮_百度百科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A4%9C%E9%82%AE/4430383

https://www.poemhunter.com/poem/night-mail-2/


五、备注:

a约翰 格里尔逊

John Grierson - Wikiped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John_Grierson

b纪录片创作之格里尔逊与英国纪录片运动_百度文库 https://wenku.baidu.com/view/8cded9b169dc5022aaea0020.html

c《约翰格里尔逊》100篇https://www.wenku1.com/list/%E7%BA%A6%E7%BF%B0%E6%A0%BC%E9%87%8C%E5%B0%94%E9%80%8A/


D 约翰·格里尔逊小传

生于苏格兰。三十年代英国纪录片运动的发起人之一,曾经建立帝国电影市场协会(EMBFU)和邮政总局电影协会(GPOFU),网罗了当时几乎所有的业内人才,如Humphrey Jennings,Paul Rotha 和Alberto Cavalcanti等,在他的支持和帮助下,《流浪者》(Drifters,1929),《工业英国》(Industrial Britain,1933),《锡兰之歌》(Song of Ceylon,1934)等一批优秀的纪录片应运而生。二战开始后,格里森受聘成为加拿大电影协会委员,并在加国创办了国际电影协会。1951年,他成为一个专门制作高品质节目的组织“三人组”的主要负责人。

1957年,格里森进军电视业,每周制作一档名为“精彩世界”的节目,节选世界上最优秀的纪录片作品在电视上播放。格里森厚实的学术功底和丰富的拍摄经验令这个节目甫一推出即大受欢迎。他经常在公开场合大谈电影的教育和启蒙意义,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当时甚至有人戏言,有格里森在,电影院里的宣传人员大都可以解甲归田了。

本文为作者 言杰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122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