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打卡第一天]纪录片:延续的记忆
学习内容:CSC电影学院王竞老师《纪录片创作》
第一课为什么创作纪录片
一、开课之前
课程内容 老师讲课包括三个方面:纪录片的观念和创作理论、纪录片派送中的技法+技巧、记录电影史(这个部分糅合在前两个部分讲述,以避免枯燥)
知识点: 1. 纪录片的技法无所谓高级与低级,只有与题材相适合的技法,才是好技法。
2. 纪录片的技巧无道无绝对的定式,在掌握了基础技法之上可以综合运用故事片等其他类型的技巧
3. 纪录片的大环境在2012年5月发生改变,《舌尖上的中国》家喻户晓,公众开始越来越关注纪录片,《喜马拉雅天梯》作为首部进入院线的纪录片电影,票房1156万,非常难得。
《我在故宫修文物》票房647万;2017年张杨《冈仁波齐》票房过亿(超过同期的上映院线故事片)。
市场票房反映,国内纪录片的观众群成型了,院线电影出现了期待了纪录片的市场。
4. 电影资本不能漠视纪录片题材了。
《第一章为什么拍摄纪录片?》
1.老师展示了家庭相册(上世纪30年代),引出加拿大麦克卢汉“媒介是人的功能的延伸,纪录片某种程度上是我们的眼睛和记忆的延伸。”
2. 《纪录片创作六讲》 程阿沛老人拍摄老北京已经在流逝的画面
3. 人类都希望记忆永存,我们现在生活,以及经历的变形、变化、变故、变迁、变动、变革、变样、变貌,都希望后人能知道(如家庭相册)。
4. 历史最早是口述的,如《荷马史诗》的时代,人人相传的记忆;
5. 记忆存在不靠谱想象,例子1986年1月28日挑战者航天飞机失事作为重大事件,心理学家的实验证明人们两年后,已记不清当天的自己了解种种新闻细节、获取新闻的情形、当时身边人。
6. 文字同样也存在局限性,文字描述无法替代视觉、听觉 7. 纪录片也有自己的局限,但作为视觉媒介,是其他媒介的重要的补充。
二、本节课老师的提到案例 纪录片:
1. 徐童 《老唐头》
2.陈晓卿 / 任长箴 / 程工《舌尖上的中国》
3.萧寒 梁君健 《喜马拉雅天梯》
4.萧寒 《我在故宫修文物》
5.范俭《摇摇晃晃的人间》
6.张杨《冈仁波齐》
书: 《纪录片创作六讲》 作者 王竞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事件: 挑战者航天飞机失事 维基页面 http://en.wikipedia.org/wiki/Space_Shuttle_Challenger_disaster
个人的补充
一、纪录片的形式 国外分类:
特别纪录片特别纪录片(The Special Documentary)
调查性纪录片(The Investigative Documentary)
微型纪录片(The Mini Documentary)
大型电视纪录片(The Full-length Television Documentary)
二、 中国纪录片的分类 新闻电影纪录片 综合性纪录片(科教性纪录片、历史纪录片) 人文纪录片 个性化纪录片 来源: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426179071584776732.html
以上,仅供学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