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装科普 ▎啥叫剪辑艺术

2020-02-29 22:16

最近比较忙,一直没有更新。这期是假装科普系列了的剪辑艺术,解释了什么是剪辑艺术,剪辑的工作内容和方法。


剪辑艺术是电影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电影艺术创作不仅综合了多种艺术的因素,而且其创作过程具有多层次的性质。

电影艺术创作过程包含三个具有不同特点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剧本创作阶段,用文字写出视觉、听觉的形象;第二阶段是导演拍摄阶段,将文字形象分解成一系列不同景别、不同角度的镜头和一系列相关的声音。第三阶段就是剪辑阶段,将拍摄出来的一系列镜头创造性地重新组接成完整的银幕形象。

格里菲斯作品


以法国电影导演梅里埃作品为代表的一些早期电影,只是将舞台表演原封不动地拍摄到胶片上。知道20世纪初,从美国电影导演格里菲斯开始,才有意识地将内容分解成一系列不同的镜头,比如用近景、特写来突出细节,用全景、远景来介绍环境,有选择地变换镜头角度,以及利用短镜头的快速转换来加强节奏、营造气氛等,使电影具备了成为一门独立艺术的基本条件。

电影剪辑的艺术创作,实际上就是镜头组接的技巧。影片导演在分别拍摄每个镜头时,不可能预先具体地看到一系列镜头连接起来后的银幕效果,加上拍摄现场各种条件的变化,以及导演和表演上的即兴创作等种种因素,尽管事先对镜头组接进行了精心的构思和周密的设计,拍摄出来的一系列镜头和原来的设想仍会产生一定的距离。因而镜头的具体组接最后要在剪辑工作中完成。另一方面,这些镜头中间又往往蕴藏着有利于再创作的因素,需要运用剪辑的艺术手段去挖掘。


胶片剪辑设备


剪辑创作的内容,首先是镜头的组接。当一系列镜头拍摄完毕以后,在剪辑过程中,通过反复看片,认真推敲,往往可以改进或者创再出更好的新的组接方案。影片中有些场面,特别是群众场面和战争场面,其蒙太奇结构不能在拍摄前完全确定,通常先拍摄很多备用素材,然后在剪辑台上进行筛选和组接。有时,运用蒙太奇手段来处理演员动作的某些过程,有利于调整节奏,渲染气氛,增强戏剧效果。

在组接和修剪镜头时,为了使镜头转换流畅,衔接自然,首先要寻找准确的剪接点。但从影片总节奏出发,有时又需要放弃某些简洁点,重新调整镜头的顺序,也可以利用分剪、挖剪等方法,压缩镜头的尺寸。


在影片《蓝色的花》中,青年干部伊汝与未婚妻的母亲赵大娘见面的情景,原来拍成了两个较长的镜头:

镜头1:从背面拍摄伊汝进门向赵大娘跑去,镜头退成赵的近景。

镜头2:从赵的中景拉成全景,伊汝入画,二人握手。

这两个镜头接起来使人感觉节奏缓慢,动作拖沓,表达不出二人见面时愉悦的情感。在剪辑过程中,将镜头1中间过程全部剪掉,只留下一头一尾:伊汝一开始跑即转成赵大娘笑脸相迎的近景。然后插一个从本场戏后面抽调过来的伊汝反打镜头。在这三个短镜头之后接镜头2中两人握手。这样运用几个短镜头的快速切换,形成了明快的节奏和欢跃的气氛,突出了人物的情感。


《马路天使》剧照


剪辑创作的另一个内容是改动结构、压缩片长。有时,由于剧本的结构不够严谨。情节显得混乱,或容纳素材过多,篇幅冗长,在剪辑过程中往往需要调整场次,压缩内容,甚至删掉整场戏。很多结构松散而冗长的影片经过调整和压缩后成为精彩的作品。20世纪30年代的影片《马路天使》拍摄完毕后,初接起来有13本之多。摄制组设置做全体成员看片后一致认为满意,但是导演袁牧之却果断接受了另一导演沈西苓的建议,将影片压缩为9本,上映后获得了广大观众的高度评价,直到今天仍 不失为一部出色的影片。


电影胶片


在剪辑台上如何处理语言(对白、旁白、独白、内心独白、解说)的节奏,是一种创作过程。影片中的对话节奏、速度并不完全由演员来决定。剪辑在处理对话镜头时,可以剪得很紧,也可以较松,可以声画平剪,也可以串剪。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决定对话的节奏。

影片《天云山传奇》中冯晴岚死前的一场戏,剪辑师在处理镜头的尺寸时考虑到病危的冯晴岚动作缓慢、说话无力、反应迟钝,有意将他的镜头剪得较松,对话的间歇也留的较长。而罗群却因为将要失去患难与共的爱妻和战友,心情及不平静,对他的镜头剪得就很紧,对话间歇很短。从荧幕效果来看,这种处理是有生活依据的。准确的处理语言节奏,对于刻画人物有着重要意义。

剪辑影像效果,也是剪辑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影片中的音响效果是多钟多样、错综复杂的,常见的音响如人物动作产生的声音、动物的声音、自然界的各种声音、接到上各种交通工具的声音等,不仅可以渲染环境气氛,增强戏剧效果,衬托人物的情绪和性格。运用音响效果,必须有重点、有层次、有取舍,才能起到艺术感染作用,避免自然主义地、机械地配合画面,感染语言和音乐。最简单的音响效果,在剪辑处理上也存在着掌握分寸的问题。


《明姑娘》剧照


在电影《明姑娘》中,明明和赵粲一起到树林中散步时,传来阵阵小鸟名叫声。在导演分镜头剧本中只是笼统的提出这里有鸟叫声,而具体处理鸟叫的音响效果,如鸟声从哪个画面开始,在哪结束,哪里用的密些,哪里稀些,都必须在画面剪辑时予以安排。如鸟叫声尽在情节需要时才出现,不需要时就突然停止,必然会给人不真实的感觉。相反地,如果画面上出现树林,鸟声就一直不停,很可能分散观众对人物对话的注意力,甚至产生喧宾夺主的作用。这部影片的鸟叫声处理的比较自然,使人感觉不到认为的痕迹,无形中起到了承托人物美好情绪的作用。

剪辑的艺术技巧,属于蒙太奇技巧范畴,但不能认为蒙太奇技巧就专指剪辑技巧。因为电影的蒙太奇技巧构思是从剧本阶段就开始了,在导演创作阶段,将剧本的文学内容由文字装变成画面和声音的形象。

影片的剪辑阶段,是为了最后完成导演的构思而进行的再创作过程。

更多剪问题,请关圈子同名公众号。

本文为作者 王梦岑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122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