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报告 | 人物塑造的三种方法

2020-02-12 18:22

我们看过那么多的电影,很多电影的情节早已模糊忘却,然而一个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却更易在我们心中长存。人物是故事(包括影视故事和 文学故事)中最核心的元素之一,因为只有人物才有喜怒哀乐,才能附着情感,才能打动我们的情感。如何塑造一个清晰、丰富、真实,同时又 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故事人物呢?白羊青谷学习群的这次讨论会主题,就是人物塑造的三种方 法。按照惯例,详细的展开论述在学习群里进行,这里的学习报告我就直拎要点,归纳总结。 


人物的外部特质


在上面的图片中,虽然是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影片,但我们很容易就能分辨出这是同一个人物——福尔摩斯。因为造型虽然有所差别,但是礼帽、烟斗、风衣等共同的元素是非常明显的。而我们对于福尔摩斯的外部特质认知就是通过这些元素建立起来的。

所以作为一个创作者,我们在塑造一个人物的时候,首先要考虑他的外部特质是什么。如果是剧情片,我们要给予这个人物符合他身份、性格的外部特质。并且这种外部特质是要明显的,有典型性的,与众不同的。让观众一眼就能认出,并且记住。比如漫威的那些超级英雄们,每个都有独一无二的外型和特点。


如果是纪录片,那么我们就要通过自己的观察来寻找这个人物身上的与众不同的外部特质,并且通过与其他人的比较,来把这种外部特质放大。比如拍摄一个医生时,我通过观察,发现因为他原来当过兵,所以声音特别洪亮,腰板永远笔挺。在和别的医生一起工作时,这一点显得尤为突出。所以就可以把这个点来加以放大和强化,来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于是在别的医生,轻声细语的讨论问题时,这个医生人未入场,洪亮的声音就已经加入了讨论中,并且说辞是决断而自信的。我用这种方式作为这个人物的出场,你们是不是想起了红楼梦中王熙凤的出场?是的,这是完全相同的叙事手法。


眼镜,帽子,脸上的痣,身体上突出的明显特点,饰品,服装打扮,声音等等,都可以成为我们强化的元素。但是切记,元素的使用一定要和我们想塑造的人物相符,是有利于我们对这个人物的表述的。没想明白的朋友可以想想鲁迅《故乡》里的闰土和“圆规”。


影视作品中的超级英雄们,都有着显而易见的外部特质。


《出租车司机》中的主人公永远穿着一件与众不同的黄色衬衫


除了人物外型上的特质之外,人物标志性的动作也可以起到同样的作用。手势、结巴、口头禅等等,都可以用来塑造人物。大家都记得《大话西游》里话唠的唐僧,对不对?我曾经在一个剧本里,给一个修自行车的年轻人,设计了一个下意识的擦手的习惯性动作。因为修车的人,手总是很脏,这个动作是他潜意识里自卑的外化。尤其是当他见到自己喜欢的女生时,不敢用手接触对方,接对方递来的东西时,总是不自觉的使劲在衣服上擦手。后来还由此生发了一系列的故事情节。所以,给人物一个符合身份和气质的标志性动作,不光可以表现出人物的性格、态度,还可以推动情节的发展。


美剧《纸牌屋》第二季第13集片段


美剧《纸牌屋》第二季里的副总统,每当他做出一个重要的决定,得到一次胜利的时候,都会习惯性的用手敲两下桌子。这个动作既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又很好地外化了人物的内心。


人物的公众特质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没有人能脱离其必然的社会属性。所以当我们塑造一个人物时,必须要考虑其公众特质。所谓公众特质,即这个人物在公众面前的形象。当然,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公众面前是可能具有不同形象的,所以我们可以把人物的公众特质分成三个层面来考虑。


第一个层面是在陌生的公众面前。因为公众并真的不认识这个人物,所以这时的人物形象往往会被其职业或身份的形象所替代,形成一种抽象的,脸谱化的形象。比如:一个著名的主任医生,在公众的眼中,他的形象很可能就仅仅是权威、繁忙之类的。因为公众与我们的人物并不产生直接的接触,所以这种认识必然是片面的,不可能完全正确的。


第二个层面是在认识的,有一定关系,但不亲密的关系圈面前。比如:没有私交的同事,联系不多的同学、朋友,或者是邻居等等。因为这个关系圈内的人与我们的人物会发生直接的关系,所以这些人对我们的人物的认识不是抽象的,是由于接触而直接产生的。但是我们必须知道,因为这种接触不是深入的,持续的,所以他们的认识在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的同时,也同样具有片面性。比如刚才提过的主任医生,在朋友面前可能是个没有时间概念的人;在同事面前可能是个急性子;在邻居眼中可能是个没礼貌的人。


第三个层面是在最亲密的人面前。比如:爱人、关系密切的亲人、最好的朋友等等。这些人与我们的人物有较长时间的接触,除了他外在形象之外,也较了解他的性格、价值观和世界观。刚才的那位医生,在爱人眼里可能是个工作至上,对家庭不负责的人;在好朋友眼里,他可能是个一心向上,努力改变自身命运的人。这个层面的人,对于我们人物的了解是较为准确的,但是,要注意,他们了解的只是日常状态下的这个人物。


电影《局内人们》截图:在不同的层面,人物的公众形象也是不同的


人物的内在特质 

人物的内在特质即人物的内心。这里指的并不是人物一贯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而是其亲人好友都不知晓的,连他自己也未必自知的潜在内心世界。只有当面临真正的压力和生死抉择之际,才会迸发出来的真正自我。所以,我们也可以通俗地将人物的内在特质描述为『关键时刻的选择』


举个例子来说,一个官员在位时,他总是会说要廉洁,不能腐败。也许事实上他早就收了很多钱,大众百姓不知道,甚至连老婆孩子都不知道。也许他真的一直保持廉洁,也曾经真的认为自己会一直廉洁下去。但是当生活的巨变发生在他的身上时,比如重病需要医疗费,孩子需要巨额的学费或者还赌债等等,他可能会突破自己曾经的底线,开始收钱。另一个例子:在四川地震时,平时很受爱戴的名牌大学毕业的某老师,抛下小学生们独自逃生,而另一位普通的乡村教师用自己的身体保护了两个孩子,牺牲在自己的岗位上。只有在真正的重压之下,在真正生死抉择的时刻,我们才能认清我们自己,认清我们的人物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在故事之中,我们要人物经历并且面临的这样的压力和抉择,当我们的人物展现出他真正的内在特质时,观众才能获得满足感。


电影《末路狂花》截图:人物的抉择是类型片讲故事最核心的要素之一


综合以上三点,我们就可以塑造出一个完整、立体、深刻的故事人物。比如《射雕英雄传》中的黄药师这个人物,虽然是在故事的中段才出场,但在故事前段,已经通过江南七怪、全真七子、梅超风以及黄蓉等人为其塑造出了一个脾气古怪、武功超绝、亦正亦邪、不可琢磨的人物形象。这就是在使用公众特质塑造人物。其中江南七怪、全真七子等人为第一层面,即代表不相识的普通大众对于黄药师的认识。而梅超风、陈玄风等人做为黄药师的弟子,则代表了第二层面——有一定关系的人对于他的认识。黄蓉则代表了第三个层面——最亲近的人对于他的认识。然后,在黄药师出场时,故事对他进行了外部特质的描述。青色长袍、人皮面具、吹萧等等都是对于这个人物的塑造。随着故事的发展,在生死、大义、情感等多方面的抉择之后,我们终于从第三个层面认清了这个人物的本质。金庸先生通过这三个手法塑造出了一个小说及影视作品里的一个经典形象。


影视剧《射雕英雄传》中的黄药师形象


人物塑造的三种方法听起来并不复杂,但是如何与人物相吻合,做到既突出人物,又推动故事发展,既真实可信,又出人意表,还需要我们对于人物大量的观察和提炼。作为一个创作者,在掌握创作的基本手法之后,积累和练习才是我们进步的保证。

本文为作者 陶渊明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121818

陶渊明

点击了解更多
一千个人里就有两千个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