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声音读懂姜文:专访《邪不压正》声音制作团队丨画外hoWide

2020-02-04 19:43

姜文的电影,收到的大部分评价是:“很姜文”。“北洋三部曲”被视作姜文一个序列下的完整作品,除了故事年代相同之外,这三部影片的视听语言也有着共通之处:“绚烂的画面、密集的台词对话以及快速剪辑”共同组成了“雄性荷尔蒙喷溅”的姜文特色。


用声音读懂姜文:专访《邪不压正》声音制作团队丨画外hoWide

姜文执导的“北洋三部曲”


除了这些“看得见”的“姜文风格”之外,“北洋三部曲”中的声音设计同样颇具特色,在一定程度上,姜文电影中的声音就是他独特的电影语言。


在位于怀柔的中影基地,近日画外君见到了《邪不压正》后期声音团队的项目负责人毛硕,并专访了参与影片声音工作的中影声画中心团队,我们试图从声音音效着手寻找到理解《邪不压正》和姜文的另外一个角度。


“《邪不压正》的声音要帅”


姜文对声音非常敏感。毛硕是中影声画中心主任,全程参与了“北洋三部曲”的声音制作,在她看来,姜文对电影声音品质和细节上有着非常高的标准要求,例如在制作《一步之遥》喝红酒的一场戏中,“在混录棚看到这场戏的时候,导演跟我们说,这个酒杯碰撞的声音是水晶质地,但是用的杯子有花纹,要换成不带花纹的”。


“导演对声音很迷恋,他经常说既然这个声音设计了就要显得够帅、过瘾,说出来的台词要‘香’”,这是姜文给到声音团队的“宏观”要求。一定程度上,“声音的帅”不仅是在《邪不压正》中,这是从《让子弹飞》和《一步之遥》中一直延续过来的,“让子弹飞一会的枪声”,“麻匪丢银子”、“踢踏舞”、“钟声”、“磕头”等都是十分响亮且让人深刻的。


用声音读懂姜文:专访《邪不压正》声音制作团队丨画外hoWide

电影《让子弹飞》剧照


同一般电影不同,这部影片足足花了九个月时间来制作声音部分,一直到出片前的最后一天,姜文还在对混录师提修改意见。


例如影片中关巧红骑摩托车救李天然的戏份,摩托车首先冲到汽车前面,再从远处折返回来,“导演反复强调这里声音需要特别重,超乎想象的速度与节奏”。最终混录师用了三种摩托车音色进行叠加而成。


项目负责人毛硕笑称:“最初洽谈这个项目的时候是去年5.6月份,我刚怀孕。交片的时候孩子6个月大了。一部电影的制作,就像是孕育孩子的一个过程。”


姜文对所有声音效果的精益求精,给声音团队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例如为了录制影片中自行车链条的声音,团队四处寻找合适的“二八老车”,“最后居然在咸鱼上淘到了一辆剧组中李天然使用的同款车,卖车的哥们一路从昌平把车骑过来(到怀柔中影基地),然后坐车回去的,特别感谢他。” 对白录音师张璐每次说到这个事情都很兴奋。


用声音读懂姜文:专访《邪不压正》声音制作团队丨画外hoWide

李天然同款“二八老车”


姜文之后接受采访时称当年的北平并非人声鼎沸,而是一个相对安静的状态。为了在声音环境中还原一个“那个时代安静的北平”,声音团队还需要做大量的考证工作。


声音指导吴江对画外君表示,当年北平卖驴肉并不说驴肉火烧,而是说“驴肉肥”。“加个肥字,它带有一定的音乐性质,这些细节都是根据老资料进行核实并录音,为了将其制作的更加严谨,精益求精。”


“每个环境声都需要出现在特定的时间点”。环境编辑冀红蕊对画外君表示 。环境声效会出现在台词的空档期,用以推动电影节奏的发展,最后她用鸽哨声、自行车链条声、街边叫卖声等声音“混录”而成了北平市井声。“由于声音少,所以更加难做”。


“用声效团队自己的方式完成导演的想象”


除了上文所说的“求真”之外,姜文电影的声音并非仅仅是起到对台词和环境的真实还原。


对于姜文而言,其声效设计已经构成了一门电影语言,也是理解其作品的通道之一。“电影声效最大的魅力就是所有内容都是创造出来的”,声音指导吴江对画外君说到。


影片第一场戏,朱潜龙用手枪射杀师父一家时,枪响的声音是三声连响的“啪嗒库”,“导演反复跟我们强调他要三响的感觉,这是他对很多黑白抗战电影的记忆声效。”


用声音读懂姜文:专访《邪不压正》声音制作团队丨画外hoWide

电影《邪不压正》剧照 朱潜龙准备枪杀


不过在声音团队的分析中,真实的南部十四式手枪并不是这样的响声,设计团队专门通过互联网找到了美国玩这种枪的人拍摄的视频资料,证明了此前的猜测,“这可能是当时老电影录音工艺不佳,以及当时录制环境所产生的延时混响声导致的”。


“我们试图说服导演这种枪声并不是这样的,但被导演直接否定了,他就要‘啪嗒库’的声音,因为这将会成为贯穿剧情很重要的一个声音元素。”


以及影片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磕头”那一场戏,姜文想要一个特别低沉的声音,把磕头的动作通过声音来强化成一种气势。声音团队之后进行了大量的实验,最后是动效录音师王子威用很硬的南瓜加上几层皮垫子在木板上完成了声效模拟,这是他经过反复实验后得到的声音。


“为什么不用真人来模拟这个磕头的声音?”


“导演要的那个低沉的感觉是人头磕不出来的,再说培养一个录音师不容易,万一磕坏了得白瞎好几年。”(笑)


在姜文的声音设计中,最重要的往往不是“这个声音应该是什么样”,而是要去为故事和画面的情绪服务。“我觉得混录师就是用自己的处理方法,去帮助导演完成他对影片声音的想象”,混录师祝岩峰对画外君说。


用声音读懂姜文:专访《邪不压正》声音制作团队丨画外hoWide

你能想象到头骨裂开的声音是用“它们”制造的?


这种“想象力”在《邪不压正》中比比皆是:片中有很多汽车的声效,“由于老汽车发动机的原因,录出来的声音实际上都不好”,最后这些声音被全部否定掉,声音设计团队录下了奔驰、保时捷等好车的声音,“混录在一起,才达到了导演要求的质感”。


又比如片中的脚步声,李天然屋顶跑酷的声效设计中,团队起初做了脚步声和瓦片声,最后姜文决定弃用,“这不真实,但没有声音或者偶尔几下声音会显得李天然动作是快的”,于是电影中李天然屋顶跑酷的声音都是极轻的。


用声音读懂姜文:专访《邪不压正》声音制作团队丨画外hoWide

用声音读懂姜文:专访《邪不压正》声音制作团队丨画外hoWide

用声音读懂姜文:专访《邪不压正》声音制作团队丨画外hoWide

片中屋顶跑酷的声效设计


与之相对应的是朱潜龙杀师父那场戏在雪地中的步伐就特别重,“这里就要突出一种气势”。而在李天然同根本一朗在日坛决斗的一场戏中,影片设计成十分微弱的环境声,“这里观众可以将注意力放在演员表演上”。


“声音设计全要为故事服务”,对白录音师张璐对画外君表示。影片中李天然和美国爸爸在胡同中遇见蓝青峰并询问后者身份时,同期声录的是“这位大爷是谁”,姜文看到素材后跟对白设计交代,“一定要改成‘这位爷是是谁’”。在对白设计看来,这样改动会导致一个口型对不上,姜文回复她“准确度最重要,这里并不在意口型”。


“姜文导演(和其他导演相比)对声音的要求有些特殊,他要的东西比较极端,甚至有些东西会极端到我们声音团队觉得这个声音有点太夸张不真实了,就会和导演提出来,最后由导演决定”。


用声音读懂姜文:专访《邪不压正》声音制作团队丨画外hoWide

《邪不压正》团队工作照


实际上,姜文要的是他想要的影片情绪,属于他自己的情绪。这也就是为什么他一定要使用一个并不真实的“啪嗒库”三响手枪声:从《地道战》、《平原游击队》、《平原枪声》、《地雷战》、《小兵张嘎》等老电影中,姜文从小听到的都是这种枪声,而在《邪不压正》的故事中,这也是李天然从小到大深深印在脑海中的那个枪声。


“我们最后是找了三把枪,合成出来的这一个近似的音色,导演很满意。”


“中影声画中心要起行业引领作用”


谈到国内电影声音制作行业同好莱坞的差距时,毛硕表示硬件上不是主要差异,人才水平差距也在缩小,更多的区别在电影制作理念的不同。


例如,《变形金刚》中的很多汽车声音是在影片拍摄完之后,声音设计会专门去车场选车,然后到空旷的场地进行录音。“国内电影在这方面的预算通常是没有的,制片人会觉得用资料库的声音就可以了”,据声音指导吴江介绍,好莱坞声音预算会占到总预算的5%—10%左右,国内则远低于这个数字。


用声音读懂姜文:专访《邪不压正》声音制作团队丨画外hoWide

中影声画中心团队幕后工作照


中影声画中心自2008年建立,目前已发展了十年时间。据毛硕介绍,目前中心每年参与的电影作品百部左右,其中全案负责的声音制作有二三十部影片。


在混录师祝岩峰看来电影声音设计更像是手艺人。目前中影在人才培养上采用的是 “传帮带”模式,“我和祝老师都毕业于电影学院录音系,进入行业后由我们的大师哥武拉拉、王丹戎、石宝峰老师带我们出来,进入中影后第二梯队又是在和我们的工作中一起成长,现在丹戎老师在中影又开始第三代的培养”,毛硕说。


用声音读懂姜文:专访《邪不压正》声音制作团队丨画外hoWide

动效团队


“在同姜文等众多一线重量级导演的合作中他们对于创作的要求和艺术的理解,都会潜移默化影响到我们,他们对我们的创作起了很大的激发作用”,在毛硕看来与重量级导演的合作对中影声画中心在电影声音画面制作,尤其是声音制作领域发挥行业引领功能起到了基石作用。


“我们特别感激姜文导演,这三部作品能一直选择我们这个团队。因为对于这样重量级导演有太多的选择。声音创作需要用好的作品来历练,随着电影越来越国际化,很多大制作都选择在国外。我们一方面在与外国团队合作中积极地学习他们的好经验,另一方面我们也希望制片方能更多的认识到整合国内和国际双方的制作优势,这才是中国电影制片工业化、国际化的最优选择。”


用声音读懂姜文:专访《邪不压正》声音制作团队丨画外hoWide

中影声画中心团队


(前排左起环境编辑冀红蕊;对白编辑张璐;项目主管毛硕。后排左起:动效编辑辛胜男;动效制作苗寅;声音指导吴江;混录师祝岩峰;动效录音王子威。)


特别鸣谢接受访谈的中影声画中心团队,包括不在此照片中的效果编辑王双双、姜杰;动效制作张金栋。


-The End-


文:秦泉、周祚

编辑:Cai

设计:温小昭


本文为作者 陶渊明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121455

陶渊明

点击了解更多
一千个人里就有两千个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