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万玛才旦:把观众而非票房放在第一位考虑,也是电影创作者的修行

2019-05-08 18:31


文 | 张颖

编辑 | 师烨东


“电影或者文学创作都是修行的过程,除了天分的支撑,最重要的是创作者怎样去锻炼自己、怎样修行。”《撞死了一只羊》导演万玛才旦在接受毒眸专访时说道。


何为电影创作者的修行?


在万玛才旦看来,首先是从基本功练起,学习讲故事、讲好故事的能力和技巧,成为一个集灯光、美术、声音、摄影等技巧与一身的全能选手;然后用导演思维去进行剧本创作,尝试在创作过程中拓展文字之外的东西以留给观众想象;还要学会面对现实,平衡表达欲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实践、反复锤炼。


除此之外,在即将开幕的第13届FIRST青年电影展中担任文学指导老师的万玛才旦,在面对FIRST青年训练营里一大批年轻的电影创作者时,他给出的除了上述内容创作层面的建议,还包括对待观众、市场和票房之间的态度。万玛才旦对毒眸表示,电影创作者最关心的应该是观众的感受、把观众而非票房放在第一位考虑, “要考虑观众是否看得懂、是否能接受和是否能喜欢,考虑这些的过程也是创作者在电影上映前就要直接面对观众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提醒着创作者在前期创作时就有不断完善作品、完善自我的意识。”


获75届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最佳剧本奖


从撰写小说到剧本创作再到执导《塔洛》、《撞死了一只羊》等提名金马奖、威尼斯电影节的影片,万玛才旦完成着自己从作家、编剧到导演多重身份的逐步完善。目前《撞死了一只羊》的票房刚刚突破千万大关,属于今年上映的文艺片中市场表现较好的作品之一,只不过整体来看,尽管三、四月份上映了多部口碑较高且有流量明星加持的文艺片,但结果仍是无缘“爆款”,甚至很多影片也只能以几百万的票房退场——文艺片的表现并不如行业期待的那般红火。


而万玛才旦对此却很乐观:“文艺片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有越来越多的见到观众的机会和回收成本的渠道,市场在良性发展,这对于对于投资方和电影创作者来说,都是一件好事。”那么,电影创作者应该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下进行创作上的学习和成长?万玛才旦与毒眸对此展开了详细讨论,以下为访谈实录。


毒眸:从作家到编剧再到导演的实践经验来看,文学与电影剧本创作之间的共性和区别分别是怎样的?


万玛才旦:电影和文学有很大的不同,属性、思维方式等方面都不同。单纯做文学或者文字工作的时候,会觉得文学比电影很轻,甚至会认为当我们掌握了文学的叙事,很容易就会转化到电影的思维和叙事中。但其实这之间还是区别较大,并且有难度的。


我认为文学更加具有多样性,比如说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观众可以对哈姆雷特的形象有无数种想象,但是当有一个导演把哈姆雷特以一个电影或喜剧的形式呈现出来了,这就限制了观众的想象;比如当观众看过电视剧版的《红楼梦》后,再想到林黛玉这个人,脑海里浮现出的全是电视剧中的形象——在这一点上我更喜欢文学,因为电影是形象的固定、限制,我希望创作是可以展开想象力的。


所以电影需要做一些努力去拓展人的想象力,让观众有一个无限的想象。而且作为编剧,一定要有电影、导演的思维,也需要对电影和电影技能全面了解、掌握。比如要学习所有的导演基础、摄影基础、表演基础,甚至声音、灯光等等都要有所学习,这些都是十分具体的工作。


导演万玛才旦


毒眸:基于这些创作实践上的区别,作为第13届FIRST青年电影展的文学指导,会给出年轻创作者哪些建议和指导?


万玛才旦:电影或者文学创作是修行的过程,除了天分的支撑,最重要的是创作者怎样去锻炼自己、怎样修行,这是一个综合的过程。


首先要解决基本问题,比如作为一个编剧,基本的写作方法、处理人物和情节以及叙事的技巧,这些都是要靠自己长久的勤奋和专业训练。从小学写作文的时候其实就有了这样的训练了,听别人讲故事,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然后从写记叙文到小说,中间有一个很长的路要走,编剧不是有一个想法就能写出好的剧本,需要创意写作课、长时间地讲故事、写故事来训练自己的基本能力;再在这个基础上思考,同样一个故事怎么把它讲得和别人不一样,怎样更有表现力、更让人感兴趣,这是评价一个编剧水平的重要标准。


其次要会选择题材。小说创作有更多的自由、多种表达性和多种样式探索的可能性,但是电影受外界的限制太多了。很多人一开始到电影学院的时候,也想写一写历史题材、类型题材的故事,但是当意识到现实有时候是不允许做这样题材后,只能转变方向,或者在现实题材里面选取一些素材,让它有一个直接的表达。


毒眸:创作者如何处理个人表达欲和“限制”之间的关系?


万玛才旦:这是平衡表达欲和现实的问题。我觉得每个年轻人,包括我自己也经历过有很强的表达欲的阶段。但是当自己的能力和欲望之间的距离太大时,这个距离是需要我们去缩短的。而缩短距离之间唯一的方法就是多实践,多写、多尝试、多修改。天赋当然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为“把表达欲转化为现实”做出长久的努力,努力去缩短这之间的距离,这也是我说的“修行”之一。


万玛才旦作品《塔洛》剧照


毒眸:电影是文艺作品,也是商业作品。创作者如何平衡票房和市场的关系?


万玛才旦:我认为放在第一位考虑的是观众,而不是市场和票房数字。比如这个故事的背景是否表达清楚、观众是否都能看得懂,或者是否在创作时做了铺垫、引导,让观众能接受、会喜欢。考虑这些的过程也是创作者在电影上映前就要直面观众的过程,只有充分考虑观众才能促进创作时不断夯实、修改剧本,让作品逐步完善。因此我认为,市场和观众的喜好,即使是艺术电影也应该考虑的。


毒眸:《撞死了一只羊》对观众、市场和票房有怎样的考虑和期待?


万玛才旦:我对票房没有预估和期待,因为它是一部藏语电影,对观众来说是很新鲜的,而且之前也没有类似影片成功的案例,上映后看到有很多观众喜欢,我觉得现在的结果已经很好了。


艺术电影想要成为爆款是很难的,只要在市场良性发展情况下,能给电影良性循环的发展平台就可以了。有了一个良性的环境和平台,让电影有一个回收的渠道,其实也是将来让文艺片有一个更好发展的保障。如果连这样一个平台都没有,投资方连续亏本,文艺片的未来肯定会越来越难,毕竟即使是文艺片,也是一个工业的产品,肯定也有一些相应的成本。


票房突破千万大关的《撞死了一只羊》剧照


毒眸:你觉得文艺片现在的市场环境变得更好了吗?


万玛才旦:对我来说是在往好的方向发展,从我的第一部电影到现在的《撞死了一只羊》,能明显感受到在往好的方向发展。比如说以前藏语电影没有任何市场,后来慢慢地走入了一部分观众的视野,而且这种视野在不断变大、观影的人数也在慢慢地增多。


另一个好的方向是,近几年文艺片有了走进影院的机会,让它有更多机会和观众见面,这就意味着它有更多收入。以前有很多电影没有这样的机会,很多电影都在赔钱,或者上映当天有早晨8点到晚上8点的时间,结果第二天就从影院中消失了,我们也经历过这样的年代。但是现在电影业环境发生了变化,院线的机制也在健全,有了全国艺联或者其他院线和渠道的支持,文艺片的机会越来越多了。


而且现在很多文艺片不再仅仅依靠电影院作为成本回收的渠道,还有网络、电视版权,或者海外版权的销售等其他渠道,甚至有一些文艺片其实在没有上映之前就已经收回了成本。平台、环境和成本回收保障都在变好,对于投资方和导演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本文为作者 毒眸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110153
毒舌电影旗下产业号《毒眸》。我们有传统财经日报老兵,也有自媒体大号经验。写过万达东北衍生品售卖造假,调查报道扎实不输传统媒体。在“后来的我们”票房事件中一马当先,引发业界关注。在菊姐热度中我们理性分析,同样收获10W+。
扫码关注
毒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