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影《影》影像说
*本片根据朱苏进的剧本《三国.荆州》改编。
*电影《影》讲述了一个关于替身的故事。替身自古有之,人称“影子”。有刺杀,就有影子,影子必须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替主人博回一命;影子又必须与真身互为一体,令旁人真假难辨如同孪生。
*影片中出现的阴阳太极图是为了表达子虞收复境州的信念,杨苍的大刀无人能抵,子虞,小艾,荆州三人合力探讨在雨季,用雨伞研制的武器,再加上轻柔的步伐选择以柔克刚的战术,阴阳两点相对亦相互关联来抵挡杨苍的大刀。
*《影》影像风格选择了东方美学独有的水墨国画风格,看似简单实则处理难度极大的“黑白灰”色调。影像呈现大量的外景,都是雨戏;内景补光则采用柔和的散射光做明暗的反差,一种叠加的效果作用于故事上。用“中国”的方式来讲述一个替身的故事。
一,色彩色调
《影》不同于以往影片的“重彩浓墨”而选择的是处理难度极大的黑白灰色调。
它有别于20世纪60年代法国新浪潮黑白电影摄影师拉乌尔.库塔尔的开放自由的视觉美学,照顾了场面的调度与演员的走位而忽略的照明。
《影》整部影片都是以暗调子为主,人物处在一个阴郁交错的环境下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灰色中间调相对偏少,明暗对比强烈。主体人物面部相对突出,通过背景与人物的明暗反差来突出人物的情感走向,影片大部分人物都处在一个局部光照下,面部光都处在眉毛以下,并且只是半张脸凸显在画面中。也许是想表达人物内心世界的部分外现,而真正的内心世界都藏在心里,无人知晓。背景的高光与阴影叠加更加强了人物的内心情感的含蓄与隐藏。
《影》这部电影并不完全是黑白影像,它完全呈现了中国独有的水墨画的风采
无论是服装道具以及场景的选择都有一种水墨的中国风,再加上后期的褪色处理
人物的黄色皮肤的突显,每一帧画面都是一副美妙的水墨画,当它们串联起来就形成《影》独有的水墨画影像强烈的渲染了电影主题。
二,画面构图
《影》画面构图外景画面依然保留着以往片子气势磅礴的构图,但能感觉收缩了一部分,似乎跟影片格局有关系。一些表现高贵大气的就尽量用一些大场面的构图。阴暗压抑的片子就相对用一些“小格局”的构图。当然一切都是为了电影主题服务。
三,用光
斯托拉鲁把生命图像视觉化为光一点不为过,可见光代表不同的生活,用色谱中的某一种颜色代表生活的不同阶段。那么当《影》影片中没有色谱,只能用光来谱写生命。影片中每个人物内心挣扎,将他们的所有情感和见闻都凝聚起来,得到的就是白色(黑白灰)。
《影》的布光有别于《七宗罪》,同样是阴雨连绵的环境下发生的故事,同样是大反差的影像。《七宗罪》总是把人物放在明暗交错的地方,甚至人物大部分都处于阴影区,通过背景的光线与色彩来承托人物内心与未来所处危机。大部分采用的混合风格的补光,冷暖结合,光线错乱来制造环境气氛。而《影》没用冷暖色差,只能通过光来表现环境气氛与人物内心情感。让人物始终处在一个有强光照射的地方,并且强光都不会大面积的铺散,利用很多的遮挡物让多余散射在人物身上的光全部挡掉,甚至光的高度都处在人物的面部低于眉毛,光照始终滑翔在人物面部的四分之一。主体人物大部分都处在一个暗部区,人物与环境的光比同样做了细致的换算,环境该暗的地方都暗下去,该有高光的地方同样和人物做了呼应。让画面形成强烈的明暗反差,突显主题。
光的方向赋予了光线的灵魂,也是人物的灵魂。《影》采用了经典的侧光照明,同时又加以修饰,利用环境构造和物件的存在让光存在的更加微妙,具有生命里
“采用大量的隔扇,纱等半透明质感的物品呈现,使它构成了一个多层次。奇特的空间关系,与完全封闭的隔断有所区别,运用很多光影的设计,比如人的影子在屏风和隔扇上厮杀,在阴影的背后又有真实影子,相当于通过一层层地叠加,把他们综合地放到一个环境里,使之变成更为丰富的空间。“摘抄影视工业网赵小丁老师专访。
图列如下
《影》它的反差是影像构成唯一能够突出和呈现质感的重要手段,对于光线的反差,并且这种消色效果比正常的色彩影像要求更高,更细化。
四,疑问
1整个故事都在阴雨连绵的环境下进行,室内的光照处理强化光影又违背自然光照的明度。我有点不解是出于戏剧化因素考虑吗?
2最后一场戏的光照范围与反差明显与之前的有了大的变化,我开始以为外面晴天了结果到最后外面依然还是阴雨连绵,这样的处理是为了让故事的延展性继续持续下去吗?
3包括小艾最后看到了什么,是皇帝的影子杀了荆州吗?
趙明
201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