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的十年:从濒临消失到地表最强后期软件
(高能预警:文末有惊喜¥¥)
“哥,能教我用达芬奇吗?”
一位抖音短视频博主,前天向我提出了这个一言难尽的问题。
确实如此,2019年,越来越多人,开始尝试自己生产视频内容。
一方面,PR、达芬奇这类视频制作软件,不可置否的走入普通大众的视野。
另一方面,不久前落幕的奥斯卡,获得最佳影片提名的八部影片中,包括获奖影片《绿皮书》在内的五部,都采用了达芬奇Resolve和它的母公司Blackmagic Design的产品来完成制作。
△DaVinci Resolve (2019奥斯卡最大赢家)
根据最近的官方统计,截止2019年1月,仅使用达芬奇免费版的用户已经超过了200万。
达芬奇名副其实,成为全世界最后欢迎的后期制作工具。
为什么会是达芬奇?
如果把时间回溯到十年前,可能完全是另一番光景。
2007年开始的那场全球金融风暴,持续了三年之久。
受影响的不只是传统行业,绝大部分影视厂商,不可避免的被卷入其中。
作为一个服务高端色彩处理市场的领头羊公司,达芬奇(da Vinci)的图像处理技术,在当时可以说是首屈一指,被奉为色彩处理的“黄金标配”。
但是,伴随全球经济局势的影响,大量后期公司被迫关门,da Vinci用户持续减少,高昂的服务维护开销,使得公司每个季度损失近百万美元。
△英国知名后期公司Framestore关闭整个调色部门(2009)
到了2009年,da Vinci全球用户只剩下100个,路似乎已经走到了头。
另一端,远在大洋彼岸的技术宅男,达芬奇的狂热粉丝Grant Petty,则兴奋到夜不能寐。
他知道,这一次机会来了。
“我无法相信我们已经购买了这样一个传奇品牌,21年前,我作为工程师第一次进入到达芬奇调色间,看到屏幕上那令人难以置信的画面质量,我就愣住了。现在,我终于有机会来亲自制造它!”
这是一个月后,Grant Petty在发布会上,面对记者神采飞扬说道的一段话。
当时它的真正身份是——Blackmagic Design的首席执行官兼创始人。
这位靠着卖信号转换器和硬件盒起家的土财主,拳头一硬,买下了达芬奇的全部资产。
“刚开始我的主要动机只是拯救它,不让达芬奇从此消失” Grant Petty在回忆录中说道。
但当时,外界并不看好他,更多的声音是,被收购后的达芬奇将会被裁员、收缩、甚至关闭。
其实,作为一名资历丰富的工程师,Grant Petty早就想好了下一步的计划。
“两个月的时间内,达芬奇的团队会增加3-4倍,我们有很多好的想法待以实现”。
这是Grant Petty在媒体前,留下的最后一句话。
接下来的十年,在Grant Petty的带领下,达芬奇正式踏上了从起死回生,到高歌猛进的开挂之路。
为什么当年达芬奇的用户如此之少,总结起来还是因为一个字,贵。
一套完整的达芬奇系统,起价至少25万美刀,最高端的达到了85万美刀。堪比一辆顶配劳斯莱斯。
售价高昂的原因,主要是不菲的硬件成本。
当时的达芬奇,就像是你小学课本上看到的老式计算机——臃肿而肥大。
△DaVinci RENAISSANCE 8:8:8(1989)
△ daVinci 2k(1998)
这些硬件必须靠着达芬奇公司背后数十条产品线作为支撑,而钱就是在这些产品线里亏损出去的。
所以,收购达芬奇后,BMD干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关闭旧产品线,削减硬件,降低售价。
怎么个削法?——全部削掉。
得益于GPU技术的快速发展,达芬奇众多需要依赖硬件完成的功能,都变成由GPU来进行图像处理。
其中最核心的是将达芬奇中一张叫做Transformer的核心处理卡(别看它叫“卡”,实际上是一个巨无霸硬件)放到GPU上。
达芬奇最终从一堆臃肿的硬件,被削成了一款清新脱俗的软件。
不仅如此,对于达芬奇的所有界面元素,BMD全部做了重新的设计,摒弃复杂的UI,化繁为简。就是要傻瓜、简单、一看就懂。
然后,BMD把达芬奇从原生的Linux系统,移植到了普及率相对更高的Mac系统。
顺便把“daVinci”,名称中的小d变成大D,网站也重新装修上线。
“小d配大V的组合简直让我无力吐槽,就像是你没睡醒在键盘上胡乱噼里啪啦敲出的单词一样”
Grant Petty在多年以后,回忆起当年达芬奇新LOGO设计时,如是说道。
接下来,就是最骚的一步了——降价
怎么个降法?——往死里降,
在09年底,Grant Petty曾出来放了一个烟雾弹,说全新的达芬奇售价,将会从250000美元降到100000美元。
而实际上,等到了2010年,拉斯维加斯NAB展会上。
Grant Petty正式宣布,新发售的DaVinci Resolve 7.0 售价为——995。
不要998,只要995。那年的拉斯维加斯,没有什么比这更刺激的事儿了。
△ NAB 2010
更过分的是,随后的第二年,DaVinci Resolve 8.0版本,BMD不仅推出了人人都在使用的win系统版,还直接弄了个免费版出来。
曾经的法拉利,今天免费送。这谁顶得住?
而这一切的目的都只有一个,就是:“做人人都用得起的高端软件” 。
这背后,并不是纯粹的为降价而降价,而是有着现实的大众需求和商业逻辑。
当时,电影制作,仍然是一件众所周知的烧钱事儿。许多有抱负,有电影理想的年轻人,被高昂的硬件成本挡在了电影制作的门外。
特别是DI领域,人们迫切的需要一个价格实惠又干活儿实在的数字图像处理工具。
而事实证明,Grant Petty判断市场的眼光是毒辣的。低廉的价格,友好的界面,让这个濒临关闭的软件,在一瞬间风靡全球。
也许有人会问,如此巨大幅度的降价,BMD靠什么来挣钱?
答案是——“流量”
随着用户的增长,为BMD带来的是数以百万计的流量,它们可以顺理成章的向用户推销调色台、采集卡、摄影机等各种自家的硬件设备。硬件设备带来的盈利,又被用来持续的开发芬奇新功能,为用户低价提供,如此形成了一套商业闭环。
这样看来,Grant Petty一定是最早一批,拥有互联网思维的影视圈大拿了。
镜头转过来,相比于工业化成熟的欧美,当年国内则实在比较寒酸。
由于影视产业发展滞后,在90年代的中国,达芬奇的用户是个位数。
△ 达芬奇1990年在全世界的用户
千禧年间,国内个别大的制作公司,引进了售价昂贵的达芬奇调色系统。
但能够独立完成业务的调色师,仍然屈指可数。
这个状况的改善,也正是从11年达芬奇免费版的发布开始的。
上至行业链顶端的大公司,下到小型个人工作室,达芬奇迅速占领了国内市场。
然而,低价背后,也带来了不少问题。
从价格、质量到制作流程,都缺乏明确的标准,也没有相对正规的培训。
更多的人只能试图从互联网零散的碎片化信息中,学习达芬奇和调色的相关知识。
导致一时间,行业出现了很多的乱象。
当然,随着国内电影市场的扩大和资本的涌入,更多的人有机会接触到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影视制作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
大大小小的DI公司和工作室,成长了起来,调色市场也逐步的在向一个好的方向发展。
故事讲到这里,后面的事儿,相信大家就熟悉一些了。
这两年,DaVinci Resolve相继完善了剪辑功能,收购整合了著名的音频处理系统Fairlight,以及视效系统Fusion。
同时马不停蹄的将ACES,HDR 10、Dolby Vision,IMF等各种最新的工具、流程、插件添加到系统中。
官方也内置了全世界各国语言,开发多用户协作流程。
种种行为都表明着,今天的达芬奇正在往另一个方向走去:不仅仅局限在后期调色领域,而是要做:数字时代的全流程系统。
从剪辑、调色、声音、到特效,各个环节,都在达芬奇里完成。
虽然现在很多人对于新版本的软件还不够熟悉,但达芬奇本身,已经足够成熟去应对各方面的工作。
就像常常有人问我:“现在用什么软件剪片子,走调色流程最方便”。
那答案一定不是final、pr、或者Avid,就是达芬奇本身。
那为什么,仍然有那么多的人,不会这样做呢?
无非是不愿意付诸学习新软件的时间成本,以及旧的思维惯性。
回到调色本身,也是一样。
很多人认为,我自己就做一些小片子,用剪辑软件自带的工具随便调一调得了。
但现实就像文章开头,问到我的那位短视频博主。
在很多人看来,他只是一个外行。外行,都开始学习内行的专业。
这足以说明,2019年,今天你不往前走,明天就一定会被淘汰。
其实,更多的人已经在做了。
他们的职业很多样,有导演、摄影师、剪辑师、特效师......当然还有励志成为职业调色师的“准调色师”。
他们都来到了,由国内调色领域深耕十多年的老师基于实战打造的
HOMEBOY达芬奇调色职业班
从全方位的软件基础,到扎实的调色功底,从全局的流程管理,到进阶的色彩科学。
在7天的时间里,他们完成了一次自我的成长。
△ 职业班教学现场
HOMEBOY调色职业班,目前为止已经连续开办四年。
作为国内,每年培养调色人才和达芬奇线上、线下学员最多的达芬奇官方合作培训机构。四年间已经有1000多名学员从这里毕业,走上调色师的岗位。
HOMEBOY调色职业班也成为了全网最受欢迎的达芬奇调色培训课程。
△ 学员毕业照
今年,正好是达芬奇的十周年,也是HOMEBOY调色培训的四周年。
我们特别推出了四周年庆典活动。转发本文章,并截图给客服,即可获得1500元的HOMEBOY调色职业班优惠券,直接抵扣课程学费!
机会在眼前,就等你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