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枪战真够劲儿!如何用 RED 拍摄一部科幻战争大戏
《战境:火线突围》技术参数
拍摄介质:数字拍摄
长宽比:2.35:1
摄影机:RED EPIC-W HELIUM 8K S35
镜头:UP 镜头
记录格式:R3D
如果没看过《战地:火线突围》,你绝不会想象到,低成本拍出来这样一部把战争与科幻相结合,很“燃”的网大。
《战境:火线突围》预告片
说到“燃”,《战境:火线突围》是一部枪战大片,爆破画面引出强大的视觉冲击感。为打造复杂的山地作战场面,剧组前期筹备两个多月,横跨全国三省五地,涉及雪山、沙漠、戈壁等地取景,使用 RED EPIC-W HELIUM 8K S35 摄影机拍摄。由宝鸡金石影业传媒有限公司联合 3 家公司出品,是国内首部科幻写实类战争电影,目前已在优酷会员独家播映。
影片海报
影片讲述了在科技发达的未来世界,人工智能科学家李俊夫为复活因战争逝去的妻子而展开的故事。然而,拍摄这样一部特殊的战争题材网大,一要面对资金的限制,二要确保特殊环境下的人员安全,而作为摄影师,可能还会面临更多的天气和器材的诸多挑战。所以,在《战境:火线突围》上线后,我们联络到在片场工作的摄影指导张博宇老师,让他讲讲这部片子的拍摄经历。
影视工业网:影片前期筹备上,团队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筹备时间大概两个月,全组 80 多人,在拍摄前期,我与制片人、导演找了很多国外讲述发生在中东地区的影片作为参考,比如《24小时》。9月份开机,8月初,导演一行人开车到很多地方选景,像青海的沙卡、乌兰县。因为这个片子是战争与科幻相结合,相对于这种题材,选择在雪山、沙漠、戈壁等各种环境下取景,画面的跳跃性会更丰富一些。在堪景后,导演他们会把现场照片和视频传给没在现场的我,我们再一起通过网络把工作内容沟通好。
影片剧照
影片的全部拍摄都是在国内完成的,至于好多国外的场景,像拉佛琳小镇,是在陕西制景。我们在那里找到了一片类似于国外建筑的场景,并在此基础之上增加一些接近欧洲风格的陈设。导演为了做出更好的效果,专门订购了很多军事枪械道具。
影视工业网:对于这种题材的影片拍摄,您考虑使用哪款摄影机?
拍摄团队单组拍摄,没有画分镜,有时使用两台机器,作为附机位。我们主要使用 RED EPIC-W HELIUM 8K S35 摄影机拍摄,因为战争戏比较多,在镜头的拍摄上,选择 RED 摄影机有两个优点:一是它比较轻便,EPIC-W 这款机器仅有 1.51KG 的重量,DSMC2 模块化机身随时可以搭配我们的手持稳定器及斯坦尼康。如果选择用 Alexa 拍摄,机身的重量一天下来工作量就会很重,且操作不方便。
拍摄现场
还有一点,对于经常用到升格拍摄的爆破戏来说,RED 系列是比较不错的摄影机。如果使用 ARRI Mini 拍摄 4K,60 帧以上就只能选择降画面的 K 数,但是相比之下,RED 所带来的画质会好很多,HELIUM 8K S35 感光器可以捕捉超高清的画面细节。通常,拍摄 2K 分辨率,可达到 240 帧,而我以 24 帧为基础,一般以成倍数升格:50、100、150、200,这样在后期能更好的调整。此外,在拍日戏时,有时我还会选择摘一档灰片,尽量不动机器的参数,用灰片控制升格的曝光量。
影视工业网:RED 摄影机搭配了哪些镜头,及拍摄附件?
我们以 UP 系列镜头为主,光圈开到 T1.8,对夜戏来说已足够,特殊情况会用到 T16。很多爆破戏使用长焦镜头很少,个别会用到 50mm 和 85mm 焦段。航拍用的是大疆的悟2,跟拍用到斯坦尼康和手持套件,对于比较复杂的镜头,会配合使用无线跟焦。导演比较喜欢手持拍摄,喜欢稍微带一些呼吸感,稍微晃动一点的画面。比如,有时我手持 RED EPIC-W HELIUM 8K S35 摄影机,搭配 12mm 镜头,相对于 24 和 42.2 的开角度选择,我更喜欢 42.2,因为开角度越大,冲击力越强。相反,焦段长就会把画面压缩的很平。
影视工业网:所以,在没有分镜的情况下,对于现场突发奇想的镜头如何规划?
摄影组 9 个人,前后拍摄一个月左右,每天拍出几十个 G 素材。因为没有画分镜,这种影片类型的镜头变化比较大,拍摄比较散碎。为了集中把各个场景里所有画面拍完,以防后期出现镜头缺失,我要与执行导演在收工后沟通好第二天具体的拍摄内容。
影片剧照
比如片中最后一次战斗,李俊夫在小镇里走时,遇到了解救出来的娜塔莎,这场戏就是导演临时突发奇想的拍摄。我用了一台 EPIC-W HELIUM 8K S35 摄影机搭载斯坦尼康跟拍,以人物近景开场,镜头慢慢拉出所有人。这时为了突出李俊夫,演员走了一定距离之后摄影机开始旋转,避掉其他人。然后,两边爆破,这场戏当时大概试了十几条。爆破的画面在后期被切的很碎,在拍摄上,我先以中景为主,再根据后期需要的剪辑点进行补拍,而全景就是为了给近景一个剪辑点。
因为涉及到到炸点,中间的通道很窄,距离我与演员之间只有大概有三米的距离,炸点的大小,火药和浮土的用量,都需要提前跟烟火师沟通,确认每一个炸点都在画面爆炸,最重要的是确保安全。爆破失败的场景恢复起来比较复杂,有的需要花费半小时左右修整。因为是从弹孔进来的光,现场的光束都要跟灯光提前沟通好,要跟着位置爆炸,炸点的高度不一样,光束也不一样。
影视工业网:涉及到爆破戏,同时环境也比较恶劣,机器上有做什么防护吗?
因为牵扯到爆炸,机器怕进土,特别是那个季节进土很容易造成机器过热,所以防尘罩和亚克力板都有所准备。另外,在零下一二十度都雪山上拍摄,虽然把所有衣服穿在身,依然觉得很冷,但 RED EPIC-W HELIUM 8K S35 摄影机的表现没出现任何问题。但是,由于在雪山上没办法上发电车,所以都是靠车锂电器输出 220 伏来给团队供电。
影片剧照
影视工业网:那么,这种很有视觉冲击力的影片,在镜头上您有什么视觉参考吗?
拍摄上参考了很多游戏的画面,我觉得这是不错的创意,第一主观视角更容易把观众带入到影片中。比如李俊夫第一次来到拉夫宁,就是参考一个游戏的《使命召唤》的开场。同时,以第一视角的主观镜头拍摄,可以缓缓地把观众带入其中。
影片截图
包括李俊夫第一次进入梦境的主观视角镜头。回忆中的娜塔莎躺在床上,画面一直都有一个灯。我们将一盏 1.2K 的主光灯置于画面外,让灯的光线直射镜头,做出唯美的效果,所产生的炫光可以给人一种更虚幻,更像梦境的感觉。
影视工业网:涉及到布光,印象比较深的是影片开头的取消任务的那场夜戏,在低照度环境下,RED 摄影机它噪点表现如何?
我们把基础感光放在 ISO800,外景偶尔设置在 ISO400,其 EPIC-W HELIUM 8K S35 摄影机 16.5+ 档的动态范围,让画面暗部层次表现丰富,画质细腻,没有遭受噪点影响。对于打斗戏,镜头上会装有灰片,有时则选择按比例降一定的感光度。这场打斗的夜戏拍摄范围不是特别大,我站在最高的楼顶上,用了一个 4K 的球灯,使整个场地都打出一定的反射,让光线形成反差,还打了一个底子光,稍微给一点密度,在需要时再拍摄主体打出轮廓光和逆光。同时,在后期上,为了逼真的观感,还增加了枪械瞄准和夜视效果。
影片截图
影视工业网:实验室场景的布光又是怎样考虑的呢?
从实验室跳到战场,再从战场跳回实验室,场景反差很大。它是一个高科技的实验室,前期还特意做了一些概念图。在剧本里实际描写的是地下实验室,但实际环境四周都有窗户,于是我们用黑布把所有的窗户遮挡起来,防止外来的光。简单的布景完成后,它呈现出来的是人物区是亮的,后景没有反射,是全黑的样子。
影片截图
这样的效果在镜头里看着很难看,后背景就像贴了一个死黑的背景,导演来到现场出了个主意,就是在墙上贴彩色荧光棒,把后景提出来,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还蛮好看的。
影视工业网:影片呈现冷暖两种色调,在前期,您与调色师如何合作的?
色温在后期是可调的,我们会与后期调色老师提前沟通好,但是前期会以每场戏的气氛为主题来设定。比如在日落,会选择让颜色稍微暖一些。在实验室的场景,就让颜色稍微冷一些。比如有一场在车上拍日落的镜头,正是他们刚刚胜利的一幕,要呈现出太阳快下山时那种暖暖的感觉,所以,色温会稍微偏高一点点,使人物整体感到愉悦一些。
影视工业网:海拔高对摄影师身体和机器都很有考验,身体状况如何保证?
我们在海拔四千多米的高原地区呆了十五天左右,有一部分荒野的戏和雪山上的戏都是在高原拍摄。登上雪山后,高原反应并不会第一时间出现,摄影组有近一半的人都经历过高原反应。
影片剧照
雪山上根本没法铺轨道,比如拍李俊夫在雪山上囚禁的戏,有一段需要与 B 机合作,我们两个人手持跟拍演员,拍摄下来身体都很吃力。所以,我们在刚到雪山那天就休息了一天半,一是为了看景,另外就是让所有人都去适应一下低气压的环境。因为天气属于不可控因素,我们尽量在可控的范围内选择合适的时段去拍摄,提前与当地牧民沟通了解。虽然整个拍摄很累,但是那里真的很漂亮,也蛮有意思的。
拍摄介质:数字拍摄
长宽比:2.35:1
摄影机:RED EPIC-W HELIUM 8K S35
镜头:UP 镜头
记录格式:R3D
如果没看过《战地:火线突围》,你绝不会想象到,低成本拍出来这样一部把战争与科幻相结合,很“燃”的网大。
《战境:火线突围》预告片
说到“燃”,《战境:火线突围》是一部枪战大片,爆破画面引出强大的视觉冲击感。为打造复杂的山地作战场面,剧组前期筹备两个多月,横跨全国三省五地,涉及雪山、沙漠、戈壁等地取景,使用 RED EPIC-W HELIUM 8K S35 摄影机拍摄。由宝鸡金石影业传媒有限公司联合 3 家公司出品,是国内首部科幻写实类战争电影,目前已在优酷会员独家播映。
影片海报
影片讲述了在科技发达的未来世界,人工智能科学家李俊夫为复活因战争逝去的妻子而展开的故事。然而,拍摄这样一部特殊的战争题材网大,一要面对资金的限制,二要确保特殊环境下的人员安全,而作为摄影师,可能还会面临更多的天气和器材的诸多挑战。所以,在《战境:火线突围》上线后,我们联络到在片场工作的摄影指导张博宇老师,让他讲讲这部片子的拍摄经历。
影视工业网:影片前期筹备上,团队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筹备时间大概两个月,全组 80 多人,在拍摄前期,我与制片人、导演找了很多国外讲述发生在中东地区的影片作为参考,比如《24小时》。9月份开机,8月初,导演一行人开车到很多地方选景,像青海的沙卡、乌兰县。因为这个片子是战争与科幻相结合,相对于这种题材,选择在雪山、沙漠、戈壁等各种环境下取景,画面的跳跃性会更丰富一些。在堪景后,导演他们会把现场照片和视频传给没在现场的我,我们再一起通过网络把工作内容沟通好。
影片剧照
影片的全部拍摄都是在国内完成的,至于好多国外的场景,像拉佛琳小镇,是在陕西制景。我们在那里找到了一片类似于国外建筑的场景,并在此基础之上增加一些接近欧洲风格的陈设。导演为了做出更好的效果,专门订购了很多军事枪械道具。
影视工业网:对于这种题材的影片拍摄,您考虑使用哪款摄影机?
拍摄团队单组拍摄,没有画分镜,有时使用两台机器,作为附机位。我们主要使用 RED EPIC-W HELIUM 8K S35 摄影机拍摄,因为战争戏比较多,在镜头的拍摄上,选择 RED 摄影机有两个优点:一是它比较轻便,EPIC-W 这款机器仅有 1.51KG 的重量,DSMC2 模块化机身随时可以搭配我们的手持稳定器及斯坦尼康。如果选择用 Alexa 拍摄,机身的重量一天下来工作量就会很重,且操作不方便。
拍摄现场
还有一点,对于经常用到升格拍摄的爆破戏来说,RED 系列是比较不错的摄影机。如果使用 ARRI Mini 拍摄 4K,60 帧以上就只能选择降画面的 K 数,但是相比之下,RED 所带来的画质会好很多,HELIUM 8K S35 感光器可以捕捉超高清的画面细节。通常,拍摄 2K 分辨率,可达到 240 帧,而我以 24 帧为基础,一般以成倍数升格:50、100、150、200,这样在后期能更好的调整。此外,在拍日戏时,有时我还会选择摘一档灰片,尽量不动机器的参数,用灰片控制升格的曝光量。
影视工业网:RED 摄影机搭配了哪些镜头,及拍摄附件?
我们以 UP 系列镜头为主,光圈开到 T1.8,对夜戏来说已足够,特殊情况会用到 T16。很多爆破戏使用长焦镜头很少,个别会用到 50mm 和 85mm 焦段。航拍用的是大疆的悟2,跟拍用到斯坦尼康和手持套件,对于比较复杂的镜头,会配合使用无线跟焦。导演比较喜欢手持拍摄,喜欢稍微带一些呼吸感,稍微晃动一点的画面。比如,有时我手持 RED EPIC-W HELIUM 8K S35 摄影机,搭配 12mm 镜头,相对于 24 和 42.2 的开角度选择,我更喜欢 42.2,因为开角度越大,冲击力越强。相反,焦段长就会把画面压缩的很平。
影视工业网:所以,在没有分镜的情况下,对于现场突发奇想的镜头如何规划?
摄影组 9 个人,前后拍摄一个月左右,每天拍出几十个 G 素材。因为没有画分镜,这种影片类型的镜头变化比较大,拍摄比较散碎。为了集中把各个场景里所有画面拍完,以防后期出现镜头缺失,我要与执行导演在收工后沟通好第二天具体的拍摄内容。
影片剧照
比如片中最后一次战斗,李俊夫在小镇里走时,遇到了解救出来的娜塔莎,这场戏就是导演临时突发奇想的拍摄。我用了一台 EPIC-W HELIUM 8K S35 摄影机搭载斯坦尼康跟拍,以人物近景开场,镜头慢慢拉出所有人。这时为了突出李俊夫,演员走了一定距离之后摄影机开始旋转,避掉其他人。然后,两边爆破,这场戏当时大概试了十几条。爆破的画面在后期被切的很碎,在拍摄上,我先以中景为主,再根据后期需要的剪辑点进行补拍,而全景就是为了给近景一个剪辑点。
因为涉及到到炸点,中间的通道很窄,距离我与演员之间只有大概有三米的距离,炸点的大小,火药和浮土的用量,都需要提前跟烟火师沟通,确认每一个炸点都在画面爆炸,最重要的是确保安全。爆破失败的场景恢复起来比较复杂,有的需要花费半小时左右修整。因为是从弹孔进来的光,现场的光束都要跟灯光提前沟通好,要跟着位置爆炸,炸点的高度不一样,光束也不一样。
影视工业网:涉及到爆破戏,同时环境也比较恶劣,机器上有做什么防护吗?
因为牵扯到爆炸,机器怕进土,特别是那个季节进土很容易造成机器过热,所以防尘罩和亚克力板都有所准备。另外,在零下一二十度都雪山上拍摄,虽然把所有衣服穿在身,依然觉得很冷,但 RED EPIC-W HELIUM 8K S35 摄影机的表现没出现任何问题。但是,由于在雪山上没办法上发电车,所以都是靠车锂电器输出 220 伏来给团队供电。
影片剧照
影视工业网:那么,这种很有视觉冲击力的影片,在镜头上您有什么视觉参考吗?
拍摄上参考了很多游戏的画面,我觉得这是不错的创意,第一主观视角更容易把观众带入到影片中。比如李俊夫第一次来到拉夫宁,就是参考一个游戏的《使命召唤》的开场。同时,以第一视角的主观镜头拍摄,可以缓缓地把观众带入其中。
影片截图
包括李俊夫第一次进入梦境的主观视角镜头。回忆中的娜塔莎躺在床上,画面一直都有一个灯。我们将一盏 1.2K 的主光灯置于画面外,让灯的光线直射镜头,做出唯美的效果,所产生的炫光可以给人一种更虚幻,更像梦境的感觉。
影视工业网:涉及到布光,印象比较深的是影片开头的取消任务的那场夜戏,在低照度环境下,RED 摄影机它噪点表现如何?
我们把基础感光放在 ISO800,外景偶尔设置在 ISO400,其 EPIC-W HELIUM 8K S35 摄影机 16.5+ 档的动态范围,让画面暗部层次表现丰富,画质细腻,没有遭受噪点影响。对于打斗戏,镜头上会装有灰片,有时则选择按比例降一定的感光度。这场打斗的夜戏拍摄范围不是特别大,我站在最高的楼顶上,用了一个 4K 的球灯,使整个场地都打出一定的反射,让光线形成反差,还打了一个底子光,稍微给一点密度,在需要时再拍摄主体打出轮廓光和逆光。同时,在后期上,为了逼真的观感,还增加了枪械瞄准和夜视效果。
影片截图
影视工业网:实验室场景的布光又是怎样考虑的呢?
从实验室跳到战场,再从战场跳回实验室,场景反差很大。它是一个高科技的实验室,前期还特意做了一些概念图。在剧本里实际描写的是地下实验室,但实际环境四周都有窗户,于是我们用黑布把所有的窗户遮挡起来,防止外来的光。简单的布景完成后,它呈现出来的是人物区是亮的,后景没有反射,是全黑的样子。
影片截图
这样的效果在镜头里看着很难看,后背景就像贴了一个死黑的背景,导演来到现场出了个主意,就是在墙上贴彩色荧光棒,把后景提出来,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还蛮好看的。
影视工业网:影片呈现冷暖两种色调,在前期,您与调色师如何合作的?
色温在后期是可调的,我们会与后期调色老师提前沟通好,但是前期会以每场戏的气氛为主题来设定。比如在日落,会选择让颜色稍微暖一些。在实验室的场景,就让颜色稍微冷一些。比如有一场在车上拍日落的镜头,正是他们刚刚胜利的一幕,要呈现出太阳快下山时那种暖暖的感觉,所以,色温会稍微偏高一点点,使人物整体感到愉悦一些。
影视工业网:海拔高对摄影师身体和机器都很有考验,身体状况如何保证?
我们在海拔四千多米的高原地区呆了十五天左右,有一部分荒野的戏和雪山上的戏都是在高原拍摄。登上雪山后,高原反应并不会第一时间出现,摄影组有近一半的人都经历过高原反应。
影片剧照
雪山上根本没法铺轨道,比如拍李俊夫在雪山上囚禁的戏,有一段需要与 B 机合作,我们两个人手持跟拍演员,拍摄下来身体都很吃力。所以,我们在刚到雪山那天就休息了一天半,一是为了看景,另外就是让所有人都去适应一下低气压的环境。因为天气属于不可控因素,我们尽量在可控的范围内选择合适的时段去拍摄,提前与当地牧民沟通了解。虽然整个拍摄很累,但是那里真的很漂亮,也蛮有意思的。
本文为作者 胡萝北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102359
胡萝北
点击了解更多
影视工业网编辑
关于人类一切&*%¥……&*语言,我都喜欢码成字
电话:15524145505
邮箱:chenyiyao#cinehell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