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别在调色师面前提这部电影

2018-06-05 13:01
如果有一部客户眼中最完美的调色值得效仿的作品,一定非《天使爱美丽》莫属,当你和调色师提及这部电影,他们总是流露出一种微妙而奇怪的表情,不过多年以来哪怕是值得留意的效颦之作似乎也没有出现过,真是吊诡。很多人对于《天使爱美丽》的色彩实现本身存在着太多的想当然的误解,今天的文章我们就来看看爱美丽的摄影指导Bruno Delbonnel在前期拍摄中做了哪些非常关键性的工作。

千万别在调色师面前提这部电影
Bruno Delbonnel

Bruno Delbonnel 通过光线和色彩的碰撞创造了《天使爱美丽》独特的影调,并在国际上获得了广泛关注。随后, Bruno Delbonnel 开始与热内、科恩兄弟、蒂姆·伯顿等导演合作,逐渐建立起了自己柔和、梦幻的标志性影像风格。这种风格在他的所有的电影中我们几乎都能够看到。

千万别在调色师面前提这部电影

然而,Delbonnel作品的真正艺术性,在于对灯光的精确控制。Delbonnel非常清楚,他拍摄的素材在后期会经过完善的调色流程,因此在前期拍摄时,Delbonnel就为调色提前做了很多考虑,为后期保留充足的调整空间。

Bruno Delbonnel喜欢把拍摄流程变的简单化。很多年来他都在使用相同的底片、摄影机和镜头。他在Arricam Studio和Lite相机上使用柯达的胶片,并配备了cooke S4镜头。他携带了一台Optimo 24-290的变焦镜头,但他更喜欢用广角端进行拍摄,和他一起工作的导演也是如此。

例如,让·皮埃尔·热内,蒂姆·伯顿,甚至科恩兄弟,他们都非常喜欢20mm左右的焦距。《天使爱美丽》几乎全部使用14,18,21,25和27mm镜头拍摄,这会造成一种有些扭曲的面部特征感觉。《天使爱美丽》在拍摄时,摄影机很少处于与眼睛平视的角度,它通常略高于或低于眼睛水平。这种轻微向上或向下倾斜的方式结合广角镜头,可以制造出一种非常戏剧化人物形象。(小编语,构图确实是很多人忽略的部分)

千万别在调色师面前提这部电影
《天使爱美丽》中广角镜拍摄的画面

在灯光上,Bruno Delbonnel喜欢使用大光源,而不是一些小功率灯光。为了获得足够柔和的光线和反差,他让大灯的距离尽量更远,然后用通过柔光纸扩散光线,降低光照强度,直到大灯的光源扩散两到三倍。不过偶尔也会有一些硬光,但他从不在镜头前使用柔光性质的滤镜。

Bruno Delbonnel一般不会从正前方去照亮主体,而是从侧面或顶部打光。因此你会发现他拍摄的演员脸上大部分是从侧面而来的光线,脸部打四分之三的光,顶部还有着微妙的头发光。

千万别在调色师面前提这部电影

这种独特的打光方式主要通过fill light (辅光)进行控制。 Bruno Delbonnel通过一些工具,让他的场景中的光线变得足够柔和。比如Light Grids(蛋格)或Unbleached muslin(一种没有经过漂白的薄纱布,所以颜色有些偏黄)来达到更加均匀和柔和的光线。

Light Grids(蛋格,这东西在国内拍摄好像很少见)是灯光的一个改装附件,看起来有点像鸡蛋箱或者百叶窗。它可以限制光线的照射范围,让光线更具指向性,有效地将其在宏观范围内进行偏振,增强对拍摄主题和背景的光比控制度。(这确实是将人物与背景分开绝佳的工具,画面的黑白灰关系太棒了)。

千万别在调色师面前提这部电影
Light Grids
千万别在调色师面前提这部电影

Unbleached muslin具有漂白布的所有特性,因为没有经过漂白所以颜色上有些偏黄,透过它呈现出来的光线十分柔和,色调更加的温暖、自然。

千万别在调色师面前提这部电影
Unbleached muslin

千万别在调色师面前提这部电影
透过Unbleached muslin 拍摄的人像

Bruno Delbonnel在拍摄时,通常会让主光照射的另一面曝光小一档半到两档左右,然后通过调整(fill light)辅光来控制对比度。

有时他也使用聚苯乙烯板(就是我们常说的米菠萝板),当他想反射光线时,他大多使用金色面的反射板,而不是的白面反射板,这样做的目的是在肤色上创造出温暖的质感。

千万别在调色师面前提这部电影

对于一个轮廓分明,更加锐利的场景,他视情况而定结合了两侧和顶部的灯,或者侧光和底光进行补光。他把画面的整体对比度控制在三档到一档曝光之间。如果能够做到的话,他喜欢画面中至少有部分场景完全是黑色的。

千万别在调色师面前提这部电影
黑色一些场景中占比较大

他携带不止一个测光表并每天校准,拍摄时一旦他定准了曝光,就不再改动。他通常用 fill light(辅光)作做为布光的引导或基础,然后在此基础上再做进一步调整。

主要演员几乎都是画面最明亮的部分,他使用灯光让他们从背景中脱颖而出。如果必要的话,他会增加一些额外的灯光,如Kino和小功率的HMI,让他们的脸更亮。

在外景中,Bruno Delbonnel常常让人物主体背光,有时甚至是背景更明亮,然后把他的主体放在光线柔和的阴凉处。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让主体反差柔和的同时,保证画面的整体反差能够拉开。他会确保这些女演员在他的镜头下会看起来很棒。

千万别在调色师面前提这部电影
外景通常背景亮 主体暗

说到颜色,Bruno Delbonnel喜欢赋予一种称之为patina(中文不太好翻译,绿锈色或铜绿色,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科学上网查一下)的色调,这种色调的特别之处, 不是整个画面简单的偏向一个色调,而是让画面在特定色调的基础上有丰富的变化, Delbonnel使用它来创造一种温暖的影调,同时隔离了面部,保证肤色正常。

千万别在调色师面前提这部电影
patina

最典型的例子是《天使爱美丽》和《漫长的婚约》。他花了相当长的时间来测试人物面部的灯光,让肤色在足够特别的同时保持肤色的自然。 为了达到这种patina(绿绣色)的效果,他前后一共测试了包括suede、coral等81个不同类型的镜头滤镜。 (当然具体的细节我们不得而知,但是这一步对于色彩的最终呈现相当之关键)

千万别在调色师面前提这部电影
Coral Filters镜头滤镜

最终,他还是通过后期调色让影片的颜色恰到好处。虽然这并不是他最初就计划好的,但是后期调色的确为《天使爱美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Bruno花了很多的时间与调色师Didier le Foues一起对他的光线进行重新调整,他甚至完成了很多摄影师在拍摄时不能完成的想法。

这里为了模拟这个过程,小编找来了《天使爱美丽》中的几张静帧。简单分析一下《天使爱美丽》的一个调色方案。首先我尝试着去掉画面中风格化浓重的暖色调,把白平衡和肤色都调整到更接近现实现实的色彩。

千万别在调色师面前提这部电影

完成这一步后,我们会发现非常有趣的一点。经过还原的几乎所有镜头,都是以红色和绿色的双色带作为主色。很明显这些颜色都在在拍摄时就设计好的,我们可以以这个特点作为一个思路,去做一个反向的模拟。因此,我们我又找来了一些其他电影中比较中性的镜头,尝试着去模拟出《天使爱美丽》的影调。

这是电影《The Untouchables》中的一张截图,可以看到场景中有类似《天使爱美丽》的绿色背景,整体饱和度不高,肤色有些偏红,还比较符合《天使爱美丽》中的原始色彩关系,下面我们开始。

千万别在调色师面前提这部电影

将画面的中暗部染上一层绿色,同时把背景中的绿色相做一些偏移,更加类似于《天使爱美丽》中的苹果绿色,然后把红色做一些强化。整体和前面《天使爱美丽》还原后的结果类似。

千万别在调色师面前提这部电影

然后将画面的亮部和中间调往橙黄色偏移,模拟《天使爱美丽》中的暖色调子。尽管从整体结果上看,还是比较接近的。但是《天使爱美丽》在光线上那种柔和质感和光比关系的确是很难通过调色去完成的呈现。

千万别在调色师面前提这部电影

千万别在调色师面前提这部电影
其他镜头的模拟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发现Bruno Delbonnel 在拍摄时对于光线和色彩的精确控制,为后期调色提供了非常合宜的调整基础(小编不想说调色空间这个词,这里要说的和宽容度没什么关系),最终才成功创造出《天使爱美丽》的影调。

现在我们越来越多的在提到一个概念,叫后期前置,其实很多时候,当我们决定一个影片的拍摄方案前,你可以提前去和调色师进行沟通,从Color Design到Look Development,听取一些他们的意见,同时有很多配合拍摄的工作可以做,当然这是另外一个很大的话题,有机会小编和大家展开再聊。想要了解更多可以添加培训唐老师微信:homeboytspx03~
本文为作者 HomeBoy Cine Studio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102200

HomeBoy Cine Studio

点击了解更多
HOMEBOY 电影数字洗印厂是一家专注创意、品质、技术流程的后期调色公司,调色业务涵盖剧情片、广告、MV;前期DIT;最终合片、影院DCP打包。 更多作品及信息,请查看官网: http://colorgrading.cn
扫码关注
HomeBoy Cine S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