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蚀》系列电影声音设计浅析之《章台秋柳》

2014-08-08 21:07
《蚀》系列电影声音设计浅析之《章台秋柳》

    影片开场,章秋柳被雨声、钟摆声、刺耳的婴儿哭声惊醒。虽然《蚀》系列电影始终贯彻“音效音乐化,音乐音效化”,但此处我们在声音设计时并没有加入音乐元素,而是全部让位于音效,加强画面内外的环境音对人物内心复杂情感的诠释。在这场戏中,我们除了画面里的雨声,还特别运用了婴儿的哭声来表现章秋柳惊醒后内心的不安焦躁,同时也在开篇点题,为影片后续的故事埋下伏笔。

《蚀》系列电影声音设计浅析之《章台秋柳》

    失身后的章秋柳,慌张地逃离了公寓,失魂落魄地跑在老上海的街头。在这里,我们运用了黄包车声、有轨电车叮叮当当的声音以及汽车喇叭声、人杂等多种声音元素,为观众营造上海滩车水马龙的临场感。而这些声音元素的结合,不仅能够表现章秋柳内心的慌乱、不知所措。同时,也能与画面相结合,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使观众更好地融入影片。此处,我们将上海街头喧嚣混乱的声音做到极致,将主人公内心极度的不安通过声音传递给观众。

《蚀》系列电影声音设计浅析之《章台秋柳》

    慌乱过后,影片画面一下子切换到学校外景。嘈杂的声音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校园里悠远的钟声。这种声音上的“峰回路转”,令前后两个场景形成“一张一弛”的鲜明对比,将观众一下子拉回到静谧、干净的氛围中。

《蚀》系列电影声音设计浅析之《章台秋柳》

    和《蚀》——《春风桃李》相同,第二部中风铃仍是女生宿舍不可或缺的一种声音元素。不同的是,在第一部中,风铃更多的是表现陆梅丽对胡抱素情感的变化。而在第二部中,我们着力用风铃叮叮当当的声音来表达章秋柳内心的焦虑,从而与画面内其他女生的谈笑风生形成对比。在这里,风铃的作用不再是“以动衬静”,而是要破坏——即打破校园应有的宁静、扰乱人物内心。值得一提的是,影片在声音制作之初,我们就和作曲老师进行过沟通。希望在音乐中融入风铃的元素。所以在这里,风铃声不再仅仅只是音效,它更化作音符成为电影配乐的一部分,两者相得益彰。

《蚀》系列电影声音设计浅析之《章台秋柳》

    医院走廊里,章秋柳手拿化验单,一副失魂落魄的神情,未婚先孕对她来说无疑是一个致命的打击。为了表现章秋柳此刻的无助与焦虑,我们在影片中再次加入婴儿的哭声。不同的是,这一次不再只是一个孩子在哭泣,观众耳边响起的是从不同方向,不同房间传来的无数婴儿的哭喊声,此起彼伏。本就令人感到烦躁不安的哭声被强化,乱上加乱的大环境将主人公仅仅包裹,把章秋柳推向更深的不安。

《蚀》系列电影声音设计浅析之《章台秋柳》

    影片中,章秋柳得知自己怀孕后跑到深藏在弄堂里的小诊所,想要打掉孩子。此时,婴儿哭声在影片中第三次响起,代替故事中的两个主体发声——章秋柳和她肚子里孩子。在我们的感知中,哭声似乎总是与悲伤、无助、绝望等负面情绪联系在一起。所以这里的婴儿哭声既可以表现章秋柳内心的无助与混乱,也可理解为未曾出生的孩子对于自身命运的绝望呐喊。一方求死,一方向生,声音中的两股力量相抗衡,形成一种张力。同时,也为后面章秋柳临时改变主意要保下孩子做了铺垫。

《蚀》系列电影声音设计浅析之《章台秋柳》

    决定生下孩子的章秋柳迫于现实压力,不得不低下头加入到范太太的借腹生子计划中。离开学校的章秋柳,在范太太的安排下住进了公寓。起初,孩子对于章秋柳来说只是一个换取自己美好前途的筹码。她向律师方罗兰提出要求,添置留声机、缝纫机,而这些其实与肚子里的孩子并没有什么关系。所以章秋柳刚刚入住公寓的时候,我们更多听到的是屋子里不时传出的广播与时代金曲。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章秋柳和方罗兰的关系发生了微妙变化,她似乎又看到了希望,而心境的变化也让她对肚子里孩子萌发出母爱。为了表现这种变化,我们在声音处理上,除了保留原有的大环境,也有意识地加入小孩在街道玩耍嬉笑的声音元素,揭示女主人公内心的微妙变化。

《蚀》系列电影声音设计浅析之《章台秋柳》

    除了婴儿哭声,影片中另一个“借声传情”的声音元素就是钟表声。 在这场戏中,章秋柳一个人躺在空荡荡的房间里,回想着白天自己和方罗兰一起看电影、吃小馄饨的情景,久久不能入睡。混乱的心绪与房间里钟表“嗒嗒嗒”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将客观事物转化为一种主观情绪。此时,回荡在房间里的“嗒嗒”声不再仅仅代表钟表这一物体,更多地是在表现章秋柳内心的蠢蠢欲动,将她对方罗兰的情愫通过声音传递给观众。

《蚀》系列电影声音设计浅析之《章台秋柳》

    随着章秋柳与方罗兰感情的增进,我们开始在影片中加入新的声音元素,例如鱼缸里金鱼游水的声音,让原本有些死气沉沉的公寓氛围活跃起来。按理说,金鱼游水、吐泡泡的声音,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并不引人注意,但此处我们刻意加入这一元素,并使其服务于电影配乐,就是想借用声音来暗喻男女主人公的“相濡以沫”,呈现两人情感发展的脉络。同时,这种略带跳跃感的“音符”也能令观众更直观地感受到两人此刻的幸福。

《蚀》系列电影声音设计浅析之《章台秋柳》

    为了和心爱的人相守,方罗兰设计让章秋柳搬离公寓,住进了自己在弄堂里租住的阁楼。此时,影片的大环境从宁静的公寓社区转换到充满市井风情的弄堂里。就像胡同是北京的符号一样,弄堂则是上海地方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如何用声音来还原老上海独具风情的弄堂文化也是本片在声音环节需要下功夫的地方。
    考虑到弄堂是上海特有的民居形式,我们在影片中最先加入的声音主要是生活类的,比如孩子们的嬉笑打闹声,邻里间切菜做饭时所发出声响等,来表现弄堂里的生活百态。除此之外,上海弄堂的特殊之处还在于它不仅是人们生活居住的栖息地,也是一个买卖物品的主要场所,尤其是在当时那个年代,许多小商品的买卖活动都是在弄堂里进行的。为了突出这一地域特色,我们也特地前往上海找寻熟知当时上海方言的“上海通”,请他们为影片专门录制叫卖声,并将其运用到影片中。当这些上海方言在你耳畔响起时,你便会知道这就是那个年代的上海。

《蚀》系列电影声音设计浅析之《章台秋柳》

     虽然大环境发生了变化,但住近弄堂后,我们仍有意保持一些声音在影片中的贯穿性,比如孩子的哭声。如果观众仔细留意就会发现,从章、方二人搬进阁楼开始,他们的生活中就经常充斥着孩子的哭声——弄堂里、旁边屋子里,而这一切其实都是在为后续的故事做铺垫,暗示观众:表面的幸福并不牢靠,真正的噩运即将到来。

《蚀》系列电影声音设计浅析之《章台秋柳》

    最终,章秋柳仍旧没有逃过命运的捉弄,失去了孩子。急救堂外,众人吵闹的声音被慢慢拉远,观众的耳边只剩下手术室里手术刀、剪刀碰撞的冰冷声音,以及门外方罗兰紧张急促的心跳声。这一系列声响的夸张运用,令本就紧张的剧情显得更加急迫,给观众内心以不间断的冲击,增强戏剧的张力。

《蚀》系列电影声音设计浅析之《章台秋柳》

    影片临近尾声,章秋柳静静地倚靠在路边的电线杠旁,而耳畔传来的却是远方轮船的汽笛声和上海滩的夜夜笙歌。在这里,声音的反差对比再次出现——大环境越是喧嚣,越是充斥着灯红酒绿,越是能反衬出人物内心如死水般的静,更确切的说是苍凉。静默无言的章秋柳用她的方式告诉观众——尘世繁华都是别人的,与她无关。

《蚀》系列电影声音设计浅析之《章台秋柳》
 
    为了救心爱之人,章秋柳沦为上海街头的一只流莺。在这场戏里,章秋柳没有只言片语,没有表情,唯一能透露她内心世界的就是回荡在夜上海街道上高跟鞋声。这脚步里不再有偷逃出公寓时的小心翼翼,不再有与爱人约会时的快步雀跃,有的只是隐藏在漫不经心之后的那份无奈。她终于不再挣扎,也无需挣扎。当失去住处、学业、爱人、孩子和贞洁之后,她的身体和心早已没了归处。或许这就是为什么她会说:我是个不害怕失去的人。因为,她已无可再失。

《蚀》系列电影声音设计浅析之《章台秋柳》

                                                                                                                            薛媛影视公社——声音公社
本文为作者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53381
 薛媛声音公社成立于2011年,自创办之初至今,我们一直秉承“专注声音,用心诠释”的理念,坚持一切从艺术出发、一切为客户着想、一切为艺术服务,用心为客户打造全面、优质的用户体验。  薛媛声音公社是一只年轻的队伍,我们年轻、富有理想、充满朝气,我们相信在这个影像化时代,需要更多优质的影视作品。几年来,通过业内资深前辈的指导与自身努力,声音公社赢得了不少客户的信赖,先后参与制作了数十部影视作品,如《我的播音系女友》、《蚀》、《盛夏晚晴天》、《亲情保卫战》、《男媒婆》、《虎刺红》、《微时代之恋》等,在成长中逐步扩大影响力,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经过几年的摸爬滚打,目前薛媛声音公社已经拥有精良的后期专业设备和强大的团队支持,正在积极与制作方、导演、编剧结成良好的战略联盟,寻求深度合作,努力实现影视产业链各环节的共赢。同时也欢迎更多的合作伙伴与我们同行,共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