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森林》编剧创作手记:站在同志群体内部来浅窥时空关系

2013-07-10 21:15
   《夜森林》整个剧本实际上灵感来自于一个画面:
《夜森林》编剧创作手记:站在同志群体内部来浅窥时空关系

   这不仅是全片的核心意象,也是剧本产生的直接源头。这个意象非常独特,之前在其他电影中很少出现,是霓虹灯与枯枝。不断变换的霓虹灯与交错的枯枝剪影构成了一种非常敏感的视觉体验:华丽喧嚣背后的孤独落寞。这种心理感受逼迫我一定要写出一个本子将它变成一个短片。于是就有了《夜森林》。

   之所以取名为《夜森林》,不仅是因为这是全片场景、意象的直接视觉表现载体,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象征和隐喻意义:对于不稳定的、隐藏在暗处的性暗示与迷惘、孤独、落寞的情感状态。这些暗示与指向让我开始选择同志作为剧本所描写的群体。

   之所以选择写同志,直接原因是这个影像画面让我联想到了同志的情感状态:虽然隐藏在暗处,但性压抑的力量却更为强大,性暗示的成分更浓,以及不被人理解的孤独寂寞和同志圈内部分分合合的平行交错的情感状态。间接原因是当下网络上出现了很多消费同志的短片,以同志作为吸引人群观看的标签,却没有冷静客观并较为深入地展现真实的同志群体。我希望能写出一个本子,让大家看完之后忘记同志作为标签,而是同志作为普通人,他们和我们一样拥有最真实的情感。

   在写作之前,我花费了整整一年半的时候进行调研,深入同志社交网络与同志群体交谈、采访、观察。最后对于同志群体的情感生活我有了一个非常不成熟的粗略的两个大致分析结果:

1、不稳定是大部分同志的情感状态,不稳定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我个人认为是缺乏安全感,这种安全感的缺乏如果从成长的角度上来看,或许是由于对自身性取向认同的焦虑与回避所引发的一个结果,也或许是由于家庭环境,比如强势的母亲与缺席的父亲所导致的一种结果。如果从同志圈的角度来看,安全感的缺乏往往和自卑联系在一起,而这种自卑又和对自己过度重视联系在一起,“爱自己胜过爱别人”,于是在开始一段感情的时候,大部分同志往往是将对方看作是填补内心情感空位的一个欲望对象,爱的是自己内心缺席的情感空位,而不是那个人。因此很多时候同志对于情感的需求是非常热烈与渴望的,很多时候会大过对于肉体的需求,这和普遍大众对于同志滥交的刻板印象是有区别的。

2、交错、偶遇与平行发展似乎是绝大部分同志在恋爱交往中会遇到的状态。不同于异性恋,同志群体的选择范围很小,通过我的采访发现,很多被采访的同志他们现在或者曾经交往的对象,往往是我另一位采访对象的前任或者现任。相对于异性恋而言,同志群体之间的联系显得更加有意思。这种联系是那种微妙的存在于陌生人之间的似有若无的命运联系,正如《重庆森林》中金城武饰演的角色在结束自己的一段恋情之后,碰到王菲饰演的角色时画面定格所说的那句名言:“我和她最近时相距不过0.01公分,56个小时候她爱上了另一个男人”(大致是这样的意思,具体是怎么说的忘记了。。。)这种奇妙的时空关联在同志群体中更为明显,很多时候男A和男B在一起热恋,可能下一个时空男B就离开男A然后跟男A的前任男C走在了一起。一夜情在同志群体中也比较普遍,这使得这种奇妙的陌生联系更为突出。或许睡在男A身边的男B,他之前爱过却又被深深伤害过的那个人,就很可能是男A的前任。

   基于这两个完全不能全部概括同志情感状态的非常粗略的分析结果,我对剧本的设定有了初步的想法,这个想法会非常具有实验性,那就是从同志圈内部的视角来看同志的情感状态,并把人物变成一种情绪符号,换句话说,本片不会讨论与论证同志爱情发生的合理性,而是直接展现同志的情感与欲望状态;同时本片不会将重心放在具体的主角或者配角的人物性格的探讨上,而将重心放在每一个出现在片中的人物的情绪与情感呈现上,也就是说,观众与片中人物是一种代入式的关系,不像大部分片子中用饱满的人物形象去作用于观众,让观众有所感动,而是给观众一个人物和情感的框架,观众将自己的情绪和自己的经历代入其中共同构成观影感受。这就会产生两个极端结果,一个是如果观众没有类似的情感经验,那么会很难理解与代入,但是如果有类似的情感经验(不是指同性恋的情感经验,而是关于分离、相遇、失恋等共通的情绪体验)会较容易引发共鸣。
    在剧本写作中,我有意弱化了对白,甚至将对白降到了不超过十句话。因为我希望营造出一种沉睡式的观影体验。另一方面,我有意淡化了情节,但是这不是没有情节,而是将情节的转折点做得更为内敛与贴近生活,实际上真实的恋爱与分手甚至是一夜情这些经历,并没有那么多曲折复杂的情节,我希望将重心放在人物遇到情节转折点之后所作出的动作和情绪上,而非情节转折点本身。
   在弱化情节的背后,我强化了叙事结构与叙述方式。在剧本写作中使用了大量POV视点,同时也不局限于主角一人的视点,而是通过一段梦境将两人的视点进行转化。这对于初次观看本片的人来说会有一些不适应,因为在叙事结构和视点切换方面有很多实验性的成分。比如平行交错的叙事结构就是本片剧本的一个写作重心,两人情感经历上的相似性与延时性,使得如此相似的两个人相遇却又分开。换句话说,时空关系是本片所要讨论的一个重点。
本文为作者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17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