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工业网2017先进影像大会 | 新技术新设备为电影摄影创作带来的提升和可能
2017-06-24 12:21
新技术新设备为电影摄影创作带来的提升和可能
文章中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1、摄影机小型化带来的运动调度(航拍、稳定器、轨道控制)变化?
2、现场合成渲染等特效前置技术为现场摄影工作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3、灯具的小型高能只能化发展为现场布光方法理念带来了什么变化?
4、后胶片时代,数字摄影机的高动态(HDR)技术为摄影创作带来的空间?
主持人:刘⼽三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
影视技术系主任、
电影⾼新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
1,技术带来的便捷,考虑创作需求是把双刃剑。早期电影是film,电影就是胶片,胶片就是电影。怎么看技术发展带来的影响?
2,拍摄中更多的HDR高动态范围,在拍摄时有怎样的体会?
3,对于高帧率是怎样的看法?
嘉宾:
侯咏
著名摄影师、导演。
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
我喜欢胶片还是数字?我是绝对数字画的拥护者,逃离了胶片的束缚,胶片对于摄影师责任太重大,出了事故,要负责摄制组全体的辛劳,胶片一点都不值得留恋。
用高帧率是李安的非常好的商业操作,不是在局部考虑4k、120帧,作为摄影来说,李安过去想拍的不是这个片子。我认为要拍120帧,那影像需要表现每一格都清晰的影像来说非常重要。
罗攀
中国影视摄影师学会成员、著名电影摄影师。
新的设备和新的技术呈现相互制约,电影的理论和想法并没有进入数字时代?几K 是大家特别喜欢的,清晰度越来越高,但是后期的制作费用越来越高,但是这个K数有没有服务到观众?这对于观众没有太明显变化,更轻便的设备,会是画面感觉更流畅,比如拍摄《芳华》,德国手持设备,没有办法放灯,更轻便的移动设备会让画面感觉更流畅,新的设备是相互制约,但是让影像控制更有挑战。
银幕上出现了比肉眼还要清晰的质感美,我认为他是一种新的美学形态,也让我拍摄时胆子越来越大,夜景很考验摄影师的技术,HDR让我胆子更大了。
高帧率我没有尝试过,摄影师必须是把艺术的东西用技术表现出来,所有东西都要经过摄影师的手。过去摄影美学是稳定的,现在每一两年都在换,一个好的技术能够掌握、到运用,很难得,但是现在变化很快。
我对李安的《比利林恩》非常失望,原因是什么?技术手段达到的作用什么?不用这个技术这个故事讲不明白吗?战争场面比《黑鹰坠落》差远了。我现在还没有尝试,我认为我要拍高帧率,一定要更加接近肉眼感,这是唯一的感觉。
李全盛
⽂学博⼠。
北京电影学院副教授、
资深视觉效果指导。
之前一直做后期,每时每刻有闲的设备和技术出来,新的技术会让观点跑偏,忽略了创作的本身,新技术有宝贵的地方,航拍的设备和升降设备给摄影师带来很多便捷,对于导演和摄影师是好的提升。无论前期还后期,技术的出现更多是解决方案,不是为了技术而技术,是解决拍摄中遇到的问题,这是新技术新设备出现的核心。关注点在创作本身而不是新的设备。现在航拍各种设备 新的升降,现场调色,给摄影带来了很大便利,和以前有很大不同。
当时我们对高帧率做了测试和对比,想知道高帧率的目的是什么?其实就是想表现影像的真实感。HDR国内是05年才开始,目前HDR在显示环节上技术还达不到。
袁佳平
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知名教师,
电影技术方面课程。
所有的新技术出现都会有过度使用阶段,甚至是滥用,比如斯坦尼康刚出的时候很多片子都在用,电影技术发展过程出现问题 ,是因为把它的可用性都先用一遍,等真正了解了之后才会更好应用这一技术。利用新的设备创造新的可能,创造能打动人心的东西,能不能和主题和影片结合的最好。摄影师要经常关注新设备的出现,作为创作者要表现独有的创意,重视新设备带来的问题,要努力多尝试。不要排斥新的技术会不会不像电影或者带来的麻烦。
新技术将来会普及,不管什么设备,视觉记忆对观众造成的影响。什么叫电影感,就是老一辈的人当年对胶片的感情产生美好的记忆。现在的对年轻人喜欢的是从小玩手机,接触的影像就是屏幕的影像,和当年的胶片是有差别的,塑料感影像,是没有质感的影像,但年轻人喜欢这种游戏感但影像,对电影感对的胶片是无感的。而HDR超过了人眼的感受,让你可以清晰的感受到,以后可能都是这种影像,但过些年之后回头看对影像的感觉会改变。
摄影技术的发展,很重要的一点是人们看的都是色彩的,高帧率和高动态范围更接近了人眼。高帧率也许随着技术发展会变成一个表现手段,这是最理想的状态。但是现在还是处于发展和迷恋的阶段,等过了这个时期才会变成创作手段和摄影师的工具。
点击这里,随时进入现场,与大师零距离接触。
文章中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1、摄影机小型化带来的运动调度(航拍、稳定器、轨道控制)变化?
2、现场合成渲染等特效前置技术为现场摄影工作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3、灯具的小型高能只能化发展为现场布光方法理念带来了什么变化?
4、后胶片时代,数字摄影机的高动态(HDR)技术为摄影创作带来的空间?
主持人:刘⼽三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
影视技术系主任、
电影⾼新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
1,技术带来的便捷,考虑创作需求是把双刃剑。早期电影是film,电影就是胶片,胶片就是电影。怎么看技术发展带来的影响?
2,拍摄中更多的HDR高动态范围,在拍摄时有怎样的体会?
3,对于高帧率是怎样的看法?
嘉宾:
侯咏
著名摄影师、导演。
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
我喜欢胶片还是数字?我是绝对数字画的拥护者,逃离了胶片的束缚,胶片对于摄影师责任太重大,出了事故,要负责摄制组全体的辛劳,胶片一点都不值得留恋。
用高帧率是李安的非常好的商业操作,不是在局部考虑4k、120帧,作为摄影来说,李安过去想拍的不是这个片子。我认为要拍120帧,那影像需要表现每一格都清晰的影像来说非常重要。
罗攀
中国影视摄影师学会成员、著名电影摄影师。
新的设备和新的技术呈现相互制约,电影的理论和想法并没有进入数字时代?几K 是大家特别喜欢的,清晰度越来越高,但是后期的制作费用越来越高,但是这个K数有没有服务到观众?这对于观众没有太明显变化,更轻便的设备,会是画面感觉更流畅,比如拍摄《芳华》,德国手持设备,没有办法放灯,更轻便的移动设备会让画面感觉更流畅,新的设备是相互制约,但是让影像控制更有挑战。
银幕上出现了比肉眼还要清晰的质感美,我认为他是一种新的美学形态,也让我拍摄时胆子越来越大,夜景很考验摄影师的技术,HDR让我胆子更大了。
高帧率我没有尝试过,摄影师必须是把艺术的东西用技术表现出来,所有东西都要经过摄影师的手。过去摄影美学是稳定的,现在每一两年都在换,一个好的技术能够掌握、到运用,很难得,但是现在变化很快。
我对李安的《比利林恩》非常失望,原因是什么?技术手段达到的作用什么?不用这个技术这个故事讲不明白吗?战争场面比《黑鹰坠落》差远了。我现在还没有尝试,我认为我要拍高帧率,一定要更加接近肉眼感,这是唯一的感觉。
李全盛
⽂学博⼠。
北京电影学院副教授、
资深视觉效果指导。
之前一直做后期,每时每刻有闲的设备和技术出来,新的技术会让观点跑偏,忽略了创作的本身,新技术有宝贵的地方,航拍的设备和升降设备给摄影师带来很多便捷,对于导演和摄影师是好的提升。无论前期还后期,技术的出现更多是解决方案,不是为了技术而技术,是解决拍摄中遇到的问题,这是新技术新设备出现的核心。关注点在创作本身而不是新的设备。现在航拍各种设备 新的升降,现场调色,给摄影带来了很大便利,和以前有很大不同。
当时我们对高帧率做了测试和对比,想知道高帧率的目的是什么?其实就是想表现影像的真实感。HDR国内是05年才开始,目前HDR在显示环节上技术还达不到。
袁佳平
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知名教师,
电影技术方面课程。
所有的新技术出现都会有过度使用阶段,甚至是滥用,比如斯坦尼康刚出的时候很多片子都在用,电影技术发展过程出现问题 ,是因为把它的可用性都先用一遍,等真正了解了之后才会更好应用这一技术。利用新的设备创造新的可能,创造能打动人心的东西,能不能和主题和影片结合的最好。摄影师要经常关注新设备的出现,作为创作者要表现独有的创意,重视新设备带来的问题,要努力多尝试。不要排斥新的技术会不会不像电影或者带来的麻烦。
新技术将来会普及,不管什么设备,视觉记忆对观众造成的影响。什么叫电影感,就是老一辈的人当年对胶片的感情产生美好的记忆。现在的对年轻人喜欢的是从小玩手机,接触的影像就是屏幕的影像,和当年的胶片是有差别的,塑料感影像,是没有质感的影像,但年轻人喜欢这种游戏感但影像,对电影感对的胶片是无感的。而HDR超过了人眼的感受,让你可以清晰的感受到,以后可能都是这种影像,但过些年之后回头看对影像的感觉会改变。
摄影技术的发展,很重要的一点是人们看的都是色彩的,高帧率和高动态范围更接近了人眼。高帧率也许随着技术发展会变成一个表现手段,这是最理想的状态。但是现在还是处于发展和迷恋的阶段,等过了这个时期才会变成创作手段和摄影师的工具。
点击这里,随时进入现场,与大师零距离接触。
本文为作者 胡萝北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91738
胡萝北
点击了解更多
影视工业网编辑
关于人类一切&*%¥……&*语言,我都喜欢码成字
电话:15524145505
邮箱:chenyiyao#cinehell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