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部电影8部赔,电影不是那么容易赚钱的

2018-02-08 18:30
上周《传销式买票房,诈骗式打Call,这部电影牛逼了!》这篇文章,写到了《坏爸爸》电影票超超前预售行为涉嫌传销的情况。

之后的几天,这篇文章的评论中,以及有我断片(ID:youwoduanpian)后台收到了很多留言,反应自己的亲戚、朋友花钱买了预售票、预售券,却无法兑现的事实。还有一些疑似所罗门组织的成员,或者买过《坏爸爸》超前预售票券的人对这篇文章进行了“批评教育”,指出这篇文章对他们“投资行为”的曲解。

《坏爸爸》关联的各公司或者组织空口在该电影上映之前,喊出了20亿、40亿票房目标,以及超越某某电影的口号。

10部电影8部赔,电影不是那么容易赚钱的

从这些公司或者组织的宣传口径及行为来看,要么他们自己根本不懂电影,要么是骗其他花钱买预售票的人不懂电影。虽然现在中国电影市场在逐渐扩大,但全年赔钱的电影就超过了80%,赚大钱的爆款更少,为什么他们瞎喊出这么高的票房竟没人质疑?

爆款电影,通常让媒体狂欢,也给普通观众和非观众造成了很多虚假的认识,认为一部电影票房几个亿差不多就能赚几个亿。而其实,一部电影的钱来得不容易,赚更不容易,更不是票房多少就能分多少。因此,今天的文章谈谈一部电影的钱是怎么来的、怎么花的、以及怎么收回的。让那些轻信利用电影非法集资组织的人早日看清。




“  一、钱怎么来

中国影视圈比较江湖,由各种闭环组成,大家都各自扎堆抱团,在固定的圈子之内闷声搞项目,好项目几乎不外传不共享。当然,这些圈子也有交叉,但越上层的圈子越难融入、越封闭,上层圈子以名导、金牌制片人、知名编剧、头部公司领导层等人组成。

越上层圈子的项目,越不愁钱,很多项目不用太吆喝,就已经被内部或者长期、相熟的合作方解消化了,甚至会将很多上赶着过来的钱拒之门外,有人拿着钱都投不进去。

比如大鹏处女作《煎饼侠》以及《何以笙箫默》,作为新人导演作品却完全不缺钱。

10部电影8部赔,电影不是那么容易赚钱的

但这种金字塔式的结构决定了不缺钱的项目必定是少数,大部分项目仍然处于缺钱,四处化缘的状态,包括一些上层圈子冷门或者不被看好的项目,也都会面临缺钱的现实。

李安拍《卧虎藏龙》的时候,抵押过房产;王家卫拍《一代宗师》的时候,抵押过房产;吴京拍《战狼》的时候,抵押过房产……这种例子不胜枚举。

尤其是新人团队或者不知名团队的项目,百分之百都是缺钱的,当然明确要洗钱或者前两年那些热钱项目不在讨论之列。

很多新人导演,第一部作品甚至是靠砸锅卖铁,各种变卖私人财产,到处借债来完成,包括《心迷宫》、《路边野餐》等,幸好有些电影最后成为口碑之作,成就了导演,甚至还赚到了钱。但更多的新项目都是没名还赔钱。

10部电影8部赔,电影不是那么容易赚钱的

那么一部电影的钱从哪里来呢?传统方式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

上层圈子的好项目,不用过多吆喝,钱自动找上门来;往下一些,制片人、导演拿着剧本或者PPT各个公司广撒网到处聊;再往下,没有资源没有人脉也没钱的新人,砸锅卖铁、各种借钱;其他来源,包括影视融资公司或者平台,电影节创投平台等。

一些资金需求量不大的小体量电影项目,会进行开放众筹或者针对个人(熟人为主)的小额融资以解决资金问题;还有一些电影项目为了宣传造势,前期会与某些平台合作进行众筹。除此之外,很少有电影项目会针对大众进行无门槛式小额融资。

要知道,很多电影公司每天都会收到无数项目PPT以及剧本,看都看不过来,何况还要对靠谱的项目花很多时间做详细评估来决定投不投钱。作为投资大、风险高、周期长的电影行业,除了上层圈子的好项目,其他电影项目找钱都非常困难。




“  二、钱怎么花

概括起来,一部电影花钱的地方主要在制作、宣传、发行这三个大的环节。但由于每部电影的具体花费项不同且差异很大,以下内容只做简单说明不具体展开。

光是制作环节,就有几百甚至几千项花钱的类目,制作环节也是一部电影花钱最大的环节。包括主演及主创团队的酬劳,拍摄期间的所有器材、道具、场地费用以及各种后期制作的花费等。

制作环节的花费控制不好,往往会出现超支停拍、没钱做后期、没钱做宣发甚至项目就此夭折等严重情况。

目前国产电影的制作成本从300万到亿级不等,一般来说,院线电影制作成本低于300万,成片质量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国产大片制作成本大多在1到6亿之间,合拍片《长城》制作成本超过10亿。当然,一些国产大片很大一部分制作成本都给主要演员了。

也有一些花了不到100万的超低成本电影,比如《路边野餐》20多万就拍完了,加上后期不到100万。

10部电影8部赔,电影不是那么容易赚钱的

一般会把宣发成本视作一个花费整体,即宣传加发行费用合称为宣发成本。目前国产电影宣发成本一般在3000-5000万不等,低的几百万,接近于裸发(只发不宣),高的超过1亿,比如《战狼2》、《三生三世十里桃花》。

宣发环节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部电影票房的成败,如今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中国电影市场,宣发费用越来越高,花样与幺蛾子也越来越多。




“  三、钱怎么回

每次爆款电影的出现,都会掀起媒体或公众的狂欢,几亿几十亿的票房让无数人眼红。很多不明就里的人觉得票房十个亿,片方至少能赚八个亿吧!这些常识性的误区被非法集资的组织利用之后,就敢对不明就里的“韭菜”们空口白牙喊出20亿、40亿票房的目标,来达到他们敛财的目的。

10部电影8部赔,电影不是那么容易赚钱的

要知道,一部电影不管是一千万、几个亿或者几十个亿的票房,片方并不能全拿,也不能马上拿到手。

一部电影的总票房扣除3.3%的营业税以及5%的电影专项基金之后,剩下的91.7%才是可分账的票房,这部分钱才是一部电影的总纯收益。而这91.7%中,影院拿走50%,院线拿走7%,剩下的43%由片方和发行方共享,票房不到6亿的中数还将收取1%-3%的代理费。即6亿票房以下的电影,片方和发行方实际收益占可分账票房的40%-42%之间,这部分发行方又会拿走2%-6%。

真正属于片方的大概占可分账票房的35%左右,也就是一部总票房一亿的电影,所有出品方一共可以分到3500万左右的总收益。

10部电影8部赔,电影不是那么容易赚钱的

因此,结合上期文章,如果电影《坏爸爸》在所罗门这一方的预售为100万张,共计5000万的话,那么按照现在《坏爸爸》的票房情况,这些买了预售的“韭菜”散户们的钱注定打水漂了。

10部电影8部赔,电影不是那么容易赚钱的

除了狂喊40、60亿票房的目标外,所罗门还宣称,“投资人从影片上映第二月开始,便会逐月收到利润”。而真实的情况是,一部电影不是说下了院线就能立马结算回款,按照常规流程,一部电影的回款周期从上映那天算起,片方能拿到所分票房的时间从6个月到一年多不等,第二个月就能回款获利在常规流程下简直就是天荒夜谈。

中国电影对票房收入的依赖非常严重,国内票房收入部分占总收入的比例超过80%。一部电影除了票房收益外,还有其他版权收入,包括电视、网络、商务、衍生品、海外票房或版权收入、政府补贴、行业补贴等,但上述这些其他版权收入不会有多少,也不一定每项都有进账。

每年上映的国产电影中,赔钱的电影超过80%,能赚钱的更是少数。因为几个爆款就凭空瞎喊出40、60亿票房的目标,并利用这个去圈普通人的钱是不专业也是不道德的行为。拿到钱拍电影不容易,拍出来能赚钱更不容易,电影不是每个人想玩就玩的。

鉴于上期文章中很多“中邪”的所罗门成员执迷不悟的留言,因此写下今天这篇文章,希望他们能早日认清,早日脱离这场闹剧与骗局。


文 / 金月石

请尊重劳动成果,任何形式的转载,均需联系微信公众号“有我断片(ID:youwoduanpian)”,未经许可转载甚至删改的,将视作侵权!(关注“有我断片”,回复关键词“转载”即可获取转载须知)
10部电影8部赔,电影不是那么容易赚钱的
本文为作者 有我传媒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98733

有我传媒

点击了解更多
有我慧悦是一家专业的全球电影IP运作公司,卖中国电影出去,买海外电影回来,专注于海外优质IP的投资、引进和开发。 合作请联系: business@hmf1.com (86) 010-53360650
扫码关注
有我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