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的小伙伴都在看!“中欧班列”引领新丝路
文章:中视前卫
2017年11月14日,由中国国际电视台法语频道(CGTN Français)与瑞士国家广播电视台(RTS)共同策划、制作的大型纪录片《丝路新纽带:中欧班列》在上海西郊宾馆举行发布会。
此次发布会是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第四次会议的配套活动,诸多中欧友好人士莅临现场,见证展示双方合作硕果的时刻。
会上,由中国和欧洲艺术家组成的“非凡丝路乐团”表演和精彩的《丝路新纽带:中欧班列》宣传片,将气氛推向高潮。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朝闻天下》和《晚间新闻》相继报道了这一发布会。
▲《新闻联播》报道截图 ▲《朝闻天下》报道截图
▲《晚间新闻》报道截图
中视前卫制作三部、雷溶工作室、新媒体部和摄像部,均参与发布会幕后工作。
发布会“门面”,制作三部装点
CGTN法语频道和中视前卫制作三部已多次合作,在配套设施的安排、视觉呈现、物料准备和流程策划等方面拥有默契。制作三部承接了《丝路新丝带:中欧班列》发布会的前期工作。
制作三部高度重视此次任务,经理秦卫华迅速安排人员,从日常工作的各组中抽调6人,与制作三部陈括一起负责发布会视觉方案、音视频制作方案、灯光方案、设备方案、装置方案的设计和施行,以及印刷品校色和物料制作对接等工作。
陈括介绍,此次发布会规格高,审看流程长,物料还需留出制作时间,在一周之内完成通常2、3个月的工作,不能出现任何耽误日程的纰漏,所有物料都要准备完善,确保执行顺利。他们还在准备过程中三赴上海,与工厂核对印刷品。
根据法语频道要求,活动的视觉设计必须正式,在正式中有创意。素材也要经过审核,确保元素精准,出处合理。
经过仔细考量,陈括为会场门口设计了班列贯穿各地风景的系列展板,并将主视觉设计成动态循环底。他的方案一次通过,在现场为嘉宾留下深刻印象。
中央电视台副台长孙玉胜对展板很满意,认为前卫工作人员在短时间内做出的展板十分精致。外语频道总监江和平也对展板布置提出表扬。
精美宣传片,传递交流意愿
在发布会上播放的《丝路新纽带:中欧班列》宣传片由中视前卫雷溶工作室制作。影片制作周期约为一个月,包括音乐、特效、剪辑人员在内,共8人参与。
这一宣传片在国内与瑞士国家广播电视台同步播出,肩负着多重使命。一方面,要展示纪录片内容;另一方面,要站在国际的高度展示中国风貌,还要兼顾中欧双方的审美。
这对宣传片的立意和视觉呈现提出了较高要求。在雷溶的带领下,工作室的同事们多次讨论,最终确定了宣传片主线:完全跳脱纪录片的叙事脉络,从情感入手,借中欧班列这一纽带展现人类共通的情感交流。
雷溶说道:“中欧班列经过的路线,和古老的丝绸之路一脉相通,所以在宣传片开头加入骆驼的画面。实际上,中欧班列起到的就是钢铁骆驼的作用。”
“中欧班列传递的不仅是产品,还有人们投注在产品中的生活智慧。”雷溶说,“产品带来的快乐是共通的,是所有国家都能理解的。”
为了更好地传递这一理念,雷溶工作室在宣传片本身的素材外,加入了自行拍摄的画面。此外,他们为每个段落单独作曲,用音乐表达不同的情感诉求。
发布会当天,参会领导对宣传片的立意进行了解读:“中欧班列不仅是货物交流,还是一次心灵之旅。比货物更重要的是传递交流意愿。”瑞士国家广播电视台代表也称:“这部宣传片像一部电影,能从中读到故事、人物,还有中国对世界的贡献。”
新媒体部,会务“大管家”
中视前卫新媒体部徐诗茹等6人作为统筹人员负责协助CGTN法语频道的会务工作,安排与会人员和工作人员的吃、住、行等事宜。
这次会议规模虽小,但规格高、要求严格、涉及外宾,会务工作量大,事务琐碎。整个项目组约七十多人,到达上海的时间不同,交通工具不同,入住酒店的时间也不同,需根据个人情况进行安排,还要运输、分发大量的会议物料。新媒体部成员提前两天到达上海,将酒店房间布置成办公室,开始紧锣密鼓地准备。
进入彩排阶段,工作人员接送、工作餐派发、演员主持人化妆、嘉宾接待和志愿者管理等每个流程的工作都按部就班进行。大家反复演练,确认台本,并将修改后的日程分发给所有工作人员,每天工作到凌晨2、3点。
在新媒体部的协助下,所有与会人员的餐饮和行程都得到妥善安排,为发布会的顺利举办提供了保障。
随着《丝路新纽带:中欧班列》发布会圆满落幕,前卫同事们的辛勤工作也告一段落。在他们的协助下,这次高规格活动给与会人员提供了周到服务,留下了美好印象。
2017年11月14日,由中国国际电视台法语频道(CGTN Français)与瑞士国家广播电视台(RTS)共同策划、制作的大型纪录片《丝路新纽带:中欧班列》在上海西郊宾馆举行发布会。
此次发布会是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第四次会议的配套活动,诸多中欧友好人士莅临现场,见证展示双方合作硕果的时刻。
会上,由中国和欧洲艺术家组成的“非凡丝路乐团”表演和精彩的《丝路新纽带:中欧班列》宣传片,将气氛推向高潮。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朝闻天下》和《晚间新闻》相继报道了这一发布会。
▲《新闻联播》报道截图 ▲《朝闻天下》报道截图
▲《晚间新闻》报道截图
中视前卫制作三部、雷溶工作室、新媒体部和摄像部,均参与发布会幕后工作。
发布会“门面”,制作三部装点
CGTN法语频道和中视前卫制作三部已多次合作,在配套设施的安排、视觉呈现、物料准备和流程策划等方面拥有默契。制作三部承接了《丝路新丝带:中欧班列》发布会的前期工作。
制作三部高度重视此次任务,经理秦卫华迅速安排人员,从日常工作的各组中抽调6人,与制作三部陈括一起负责发布会视觉方案、音视频制作方案、灯光方案、设备方案、装置方案的设计和施行,以及印刷品校色和物料制作对接等工作。
陈括介绍,此次发布会规格高,审看流程长,物料还需留出制作时间,在一周之内完成通常2、3个月的工作,不能出现任何耽误日程的纰漏,所有物料都要准备完善,确保执行顺利。他们还在准备过程中三赴上海,与工厂核对印刷品。
根据法语频道要求,活动的视觉设计必须正式,在正式中有创意。素材也要经过审核,确保元素精准,出处合理。
经过仔细考量,陈括为会场门口设计了班列贯穿各地风景的系列展板,并将主视觉设计成动态循环底。他的方案一次通过,在现场为嘉宾留下深刻印象。
中央电视台副台长孙玉胜对展板很满意,认为前卫工作人员在短时间内做出的展板十分精致。外语频道总监江和平也对展板布置提出表扬。
精美宣传片,传递交流意愿
在发布会上播放的《丝路新纽带:中欧班列》宣传片由中视前卫雷溶工作室制作。影片制作周期约为一个月,包括音乐、特效、剪辑人员在内,共8人参与。
这一宣传片在国内与瑞士国家广播电视台同步播出,肩负着多重使命。一方面,要展示纪录片内容;另一方面,要站在国际的高度展示中国风貌,还要兼顾中欧双方的审美。
这对宣传片的立意和视觉呈现提出了较高要求。在雷溶的带领下,工作室的同事们多次讨论,最终确定了宣传片主线:完全跳脱纪录片的叙事脉络,从情感入手,借中欧班列这一纽带展现人类共通的情感交流。
雷溶说道:“中欧班列经过的路线,和古老的丝绸之路一脉相通,所以在宣传片开头加入骆驼的画面。实际上,中欧班列起到的就是钢铁骆驼的作用。”
“中欧班列传递的不仅是产品,还有人们投注在产品中的生活智慧。”雷溶说,“产品带来的快乐是共通的,是所有国家都能理解的。”
为了更好地传递这一理念,雷溶工作室在宣传片本身的素材外,加入了自行拍摄的画面。此外,他们为每个段落单独作曲,用音乐表达不同的情感诉求。
发布会当天,参会领导对宣传片的立意进行了解读:“中欧班列不仅是货物交流,还是一次心灵之旅。比货物更重要的是传递交流意愿。”瑞士国家广播电视台代表也称:“这部宣传片像一部电影,能从中读到故事、人物,还有中国对世界的贡献。”
新媒体部,会务“大管家”
中视前卫新媒体部徐诗茹等6人作为统筹人员负责协助CGTN法语频道的会务工作,安排与会人员和工作人员的吃、住、行等事宜。
这次会议规模虽小,但规格高、要求严格、涉及外宾,会务工作量大,事务琐碎。整个项目组约七十多人,到达上海的时间不同,交通工具不同,入住酒店的时间也不同,需根据个人情况进行安排,还要运输、分发大量的会议物料。新媒体部成员提前两天到达上海,将酒店房间布置成办公室,开始紧锣密鼓地准备。
进入彩排阶段,工作人员接送、工作餐派发、演员主持人化妆、嘉宾接待和志愿者管理等每个流程的工作都按部就班进行。大家反复演练,确认台本,并将修改后的日程分发给所有工作人员,每天工作到凌晨2、3点。
在新媒体部的协助下,所有与会人员的餐饮和行程都得到妥善安排,为发布会的顺利举办提供了保障。
随着《丝路新纽带:中欧班列》发布会圆满落幕,前卫同事们的辛勤工作也告一段落。在他们的协助下,这次高规格活动给与会人员提供了周到服务,留下了美好印象。
本文为作者 中视前卫影视传媒有限公司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98622
中视前卫影视传媒有限公司
点击了解更多
中视前卫影视传媒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6月,隶属于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旗下的中视科华有限公司。公司现有员工2000余人,是央视体系中规模最大的影视节目制作公司,业务包含影视节目策划、编导、摄像、后期制作、视觉创意、节目包装、在线播出、广告营销、新媒体运营等,业务范围涵盖央视所有频道,并持续向市场开拓,同时,中视前卫在IP开发运营、联合办学、影视经纪等方面正进行战略布局和业务开拓。
扫码关注
中视前卫影视传媒有限公司
中视前卫影视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