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进口片引进趋势,批片玩法预测
大跃进的中国电影市场在去年600亿总票房目标提前梦碎之后,终于在2017年突破500亿,实现559亿(含35亿服务费)的目标成绩。2017年这559亿中,进口片贡献了将近一半的票房,进口片中,批片又贡献了将近三分之一的票房。
这两三年来,进口片对中国电影市场的票房贡献在持续增长,2016年进口片和国产片在全年票房中的比例为42:58,今年是49:51,进口片总票房占比增高;2016年进口片总票房中批片和分账片的票房比为23:77,今年是26:74,进口片中批片总票房占比增高。
进口片的数量在2016年实现历史性的突破,达到90部左右(2016年之前最高70部左右),2017年在数量上没有太大变化,也是90多部,但是票房占比提升了不少,这要归功于今年批片的多次爆发。
“ 关于批片
提到进口片,批片就是绕不开的话题(分账片的操作方为中影和华夏两大国家队头牌,除此之外,其他公司在引进程序上没有丝毫参与权,因此暂不作讨论)。理论上每年能在中国大陆上映的批片只有30部,但从2012年至今,除了2013年和2015年外,其余年份的批片数量都要远大于30部,2016年和2017年都是50多部接近60部。
相对于国产片、分账片和合拍片而言,批片上映被动风险又大,但投资小、时间短、见效快,还充满着以小博大的魅力,所以批片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公司在中国票房市场以小博大的最佳赌注。
尤其是2016年和2017年,多部批片以小博大成为票房及口碑上的黑马之后,更多的人削尖了脑袋开始做批片梦。
同样有“梦想”的还有中国电影市场,顶着600亿、660亿甚至全球第一大电影市场的目标和梦想,而批片本身就承担着调剂市场或者“救市”的作用,因此相关部门对于30部批片的限额也并不是一刀切死,批片也借此得以“解禁”和“超额”发展。
“ 2018年批片趋势
批片始于1994年的《亡命天涯》,2010年《敢死队》之后玩家增多并开始逐渐火热,2012年至今则呈现出一系列连续变化的趋势,如数量增多、非美批片增多、类型更多样、体量级更大质量更高等。
随着批片玩家的增多,批片行业竞争将更加激烈,2018年的批片市场也将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
1、总体变化
批片本身的总体变化还将延续2012年至今,尤其是这两年的趋势。这种趋势体现在以下几点。
A、批片来源国家和地区增多,即非美批片增多,非英语批片增多;
B、类型更加多样,并不再以好莱坞B级片式的电影为主;
C、体量级更大质量更高,或者更多体现出大体量级加优质中小成本批片的组合方式;
D、数量上不会有太大变化,但如果今年中国电影市场的600亿、660亿目标仍没实现或者国产片、分账片都不给力,那么批片数量整体仍将会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
但毋庸置疑,批片准入的质量要求将变得更高,这也是有关部门对批片最基本的要求,高质量的批片对票房市场贡献潜力更大也更容易拿到配额。
2、合作方式的变化
早期批片的合作方式就是一批片子打包买断,是赚是赔都由买方承担与海外片方无关。
但随着批片行业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纯版权越来越难拿价格也越来越高,所以从2012年起,就逐渐有中国公司开始早期就参与到某部海外片中去,以部分投资的方式获取中国大陆地区的全权或者部分权益。
这种方式不仅对国内公司的对外合作和谈判能力要求高,同时,囿于外汇管制,这种方式对现金储备和外汇渠道、能力要求也高。但考虑到成片之后拿版权的风险以及更高的成本,这种方式在今后将会逐渐成为最佳选择。
批片对外主要合作方式:
买断,如《看不见的客人》、《天才枪手》
买断+分账,如《生化危机:终章》、《你的名字。》
投资拿版权,如《血战钢锯岭》
投资拿版权+分账,如《一条狗的使命》
同时,合作方式的变化也将顺势带来片源获取渠道的变化,以前批片片源传统渠道主要是在电影节、电影市场、直接版权方(片商)、国内外版权中介及版权销售公司手里买纯成片纯版权。随着批片竞争的激烈以及中国电影市场的火爆,这些渠道优质批片的版权要么早被买了,要么很贵,要么质量堪忧,因此今后这些传统获取渠道将不再是主流和最优选择。
3、宣发的改变,与中国市场互动更多
由于批片的档期是由总局直接决定,批片的宣发一直以来都很被动,不知道档期就不敢提前做详细的宣发计划。所以很多批片几乎都是没有计划的“裸发”,但是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中国电影市场下,裸发的批片票房几乎都不理想。
不过这两年来,很多批片尽管在仓促上映的情况之下,依然做了很好的宣发,在精心的宣发加持之下,电影也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比如《你的名字。》、《爱乐之城》、《天才枪手》,《天才枪手》从宣布定档到上映仅半个月时间。
但这些有好的宣发的批片案例中,大都是自己有宣发或者营销能力的公司,《你的名字。》是光线的,《爱乐之城》是卓然的,《天才枪手》是恒业的。
正是因为他们有自己成熟的宣发、营销能力,以及可以快速准备的能力,因此,尽管定档仓促他们也能快速反应并制定策略。
被动的批片也需要注重宣发才能做出更好的成绩,2017年取得好成绩的批片中,《生化危机:终章》、《摔跤吧!爸爸》也都有国内知名的宣发和营销公司参与。
4、批片玩家的变化
最早的批片玩家主要是一些一开始就搞批片引进的,比如早期做批片版权起家的创世星、狮鼠等;
随后一些国内的传统影视公司、制作公司、营销宣传公司、发行公司也逐渐加入,如博纳、基美、DMG、华谊、光线、乐视等;
2015年之后,一些喜欢讲故事的搅屎棍开始陆续进来哄抬物价,如各种基金、金融、科技、互联网、地产等背景的影视传媒公司或者视频、新媒体平台;
2017年,中国电影行业开始沉淀,热钱和搅屎棍们也主动或被动跑了一些,不过随着今年批片的再次火爆,出现了更多针对批片的版权机构及版权中介。也有更多公司开始着手做批片,包括更多的营销公司、发行公司、院线、影院甚至票务平台。
在成分上,批片玩家的组成越来越丰富,但今后有现金和外汇储备,有营销能力,有宣发能力的公司将更占优势。
5、版权价格及批片成本的变化
批片版权价格上涨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这两年“得益于”各种哄抬物价和不差钱的金主,批片版权价格涨得尤其快,一些不差钱的金主甚至用好几倍甚至一二十倍的价格去抢版权。
盲目跟风的行为也使得版权价格飞涨。去年《你的名字。》火了大家就去哄抢日本版权,导致日本电影版权价格飞涨,甚至一度炒到一部电影近2000万的版权价格。结果今年在大陆上映的9部日本电影(去年11部),数量不及去年,票房更不及去年,也没有爆款,全体哑火。
2017年《摔跤吧!爸爸》、《天才枪手》、《看不见的客人》之后又开始哄抢印度、泰国、西班牙的电影,导致这三个国家的版权价格飞涨。
老外也不是傻子,他们看得到中国电影市场的火爆,也体会到了中国公司不差钱的霸气,坐地起价或者顺势抬价的事儿也干得得心应手,有时候甚至还会遇到硬要高价买的中国公司,版权价格飞涨也就水到渠成了。
我们总会优先看到那些在票房和口碑上取得成功的批片,但事实上,2016年上映的批片中,仅15部票房过亿,剩下的将近一半票房在2000万以下;2017年上映的批片中,12部票房过亿,剩下的超过一半票房在2000万以下。这样的票房成绩意味着,一旦批片的版权成本超过50万美元,那么,就算在裸发的情况下也都是赔钱的(不考虑其他版权利润)。而在各国版权价格飞涨的情况下,低于50万美元的电影版权已经很少了。
批片的成本除了版权以外,还有营销、宣发、配额指标押金等。随着批片越来越注重宣发,一部批片从引进到上映的成本也越来越高,没有营销、宣发能力的批片玩家的成本压力也越来越大。
今后的批片市场上,一家独撑以小博大的情况或许将越来越少,多个公司按能力和领域分工合作,分担压力才是更为安全健康的模式。
文 / 上散
请尊重劳动成果,任何形式的转载,均需联系微信公众号“有我断片(ID:youwoduanpian)”,未经许可转载甚至删改的,将视作侵权!(关注“有我断片”,回复关键词“转载”即可获取转载须知)
本文为作者 有我传媒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97959
有我传媒
点击了解更多
有我慧悦是一家专业的全球电影IP运作公司,卖中国电影出去,买海外电影回来,专注于海外优质IP的投资、引进和开发。
合作请联系:
business@hmf1.com
(86) 010-53360650
扫码关注
有我传媒
有我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