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仓影片大全:那些北美扑街中国赚钱的好莱坞大片
近年5年左右,越来越多的好莱坞电影、海外电影在北美的票房或其他海外市场的票房要远低于在中国大陆的票房。
随着中国电影市场高速增长至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的位置,这种情况愈发明显,好莱坞片方、海外片方甚至基于中国电影市场针对性的制作、宣传其作品,这种针对中国电影市场或者在中国电影市场的票房高于其本土和其他海外市场的电影被称作“中仓影片”。
鉴于中国已经是除北美外的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以及传统上好莱坞电影在全球电影市场独孤求败的统治力,狭义上的中仓影片指在中国大陆票房高于北美的好莱坞电影,广义上的中仓影片则指中国大陆票房高于其出品国或除中国大陆以外其他电影市场的外国电影。
“ 历年的中仓影片
好莱坞片方或者国外片方对中仓影片这个概念萌芽于3D重映版的《泰坦尼克号》,这部电影1998年在中国上映的时候就已经取得过很好的成绩,2012年重映又取得了9.46亿的好成绩,让美国电影市场开始重视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开始有意无意地“掏中国观众的钱包”。
《泰坦尼克号》3D版本在大陆上映之后没多久,2009年在大陆已经上映过的《2012》又搞了个3D版,但最终只取得了1.37亿人民币的票房。
中仓影片比较广泛认同的起点是2013年7月31日上映的《环太平洋》,这一年,中国大陆共有3部中仓影片。也是从2013年之后,中仓影片的数量也伴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迅猛发展逐年增长,以下统计了2013年至今的中仓影片,并着重分析2017年的中仓影片。
2013年3部:
《环太平洋》(分账)
《侏罗纪公园3D》(分账)
《金蝉脱壳》(批片)
2014年3部:
《极品飞车》(分账)
《暴力街区》(批片)
《敢死队3》(批片)
2015年5部:
《第七子》(批片)
《速度与激情7》(分账)
《终结者:创世纪》(分账)
《极盗者》(批片)
《最后的巫师猎人》(批片)
2016年7部:
《神战:权利之眼》(批片)
《超脑48小时》(批片)
《魔兽》(分账)
《惊天魔大团2》(批片)
《冰川时代5:星际碰撞》(分账)
《机械师2:复活》(批片)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分账)
2017年10部(截止到12月7日):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不是每一部中仓影片都稳赚不赔,中国巨大的票房市场拯救了不少海外大片,但也有中国票房高于北美但依然亏损的,所以2017年的中仓影片中也分为以下三个类别:
1、中国票房高于北美赚钱的
2017年的中仓影片中,《生化危机:终章》是被中国电影市场拯救的最典型影片。这部电影在中国大陆斩获票房超过11亿人民币的好成绩,本来都已经“终章”了,但是中国巨大的票房市场让片方在5月份的时候宣布该系列将再次重启,一拍就是六部续集。
还有《极限特工:终极回归》和《一条狗的使命》,中国大陆的票房几乎占到了其全球票房的一半,而《一条狗的使命》片方因为中国大陆市场票房口碑表现强势,也将为中国观众定制续集。
除此之外,《速度与激情8》和《金刚:骷髅岛》也在中国票房市场斩获不少。
2、中国票房高于北美赔钱的
中国对这类电影的票房贡献全球第一,但是依然改变不了这些电影扑街的命运。这些作品除了《星际特工:千星之城》在中国大陆的口碑稍好之外,其余的在中国大陆在全球票房口碑都扑街,使得中国这个第二大票房市场也无力回天。
比如,环球黑暗宇宙的开篇《新木乃伊》,在中国斩获15亿人民币票房却被评为系列最差的《变形金刚5》,赔得最惨的《星际特工:千星之城》,吴彦祖打酱油的《全球风暴》等。
3、其他现象
这部分的好莱坞大片没有列进上文中的《2017中仓影片概览》表里,因为严格上来看,这批影片成绩最好的市场依然是北美,但是中国电影市场又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中国电影市场对这批影片的票房贡献力度仅次于北美,并远超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票房市场。
这批影片包括:
《金刚狼3》全球6.16亿美元,北美2.26亿美元,中国大陆1.05亿美元;
《异星觉醒》全球1亿美元,北美0.3亿美元,中国大陆0.19亿美元;
《异形:契约》全球2.4亿美元,北美0.74亿美元,中国大陆0.46亿美元;
《神偷奶爸3》全球10亿美元,北美2.64亿美元,中国大陆1.58亿美元;
《蜘蛛侠:英雄归来》全球8.8亿美元,北美3.34亿美元,中国大陆1.16亿美元;
《猩球崛起3》全球4.9亿美元,北美1.46亿美元,中国大陆1.12亿美元。
“ 中仓影片产生的原因,这种现象还会持续多久?
这些中仓影片一方面为片方赚了钱,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顶住了中国电影票房市场,尤其是今年上半年,国产电影一片萎靡的情况下,都是这些进口片和中仓影片带热了票房大盘,顶住了中国电影票房市场,吸引观众持续进入电影院。
出现中仓影片的原因大概有三个:
一是好莱坞在海外市场包括在中国深耕了多年,虽然现在统治力越来越不及当年,但仍有很强的群众基础和辨识度,包括各种好莱坞大片前作在中国打下的坚实基础,使得观众对好莱坞大片有一定的心理认同感;
二是中国大陆电影市场的高速增长、总银幕数增多、观影人群增大等一系列市场因素,为中仓影片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市场环境;
三是随着中国大陆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海外片方及好莱坞越来越注重在作品中展现中国元素,包括选中国演员打酱油、在中国取景,在片中植入中国元素、找中国明星做宣传、与中国影视公司渠道资源等在早期就进行合作等。这些动作让其电影作品在创作之处就得到了中国市场和中国观众的关注,也大大促进了票房的增长。
那么这种“中仓影片”现象还会持续多久呢?
由上文中可以看出,从2013年开始,中仓影片的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且一向实力强劲的分账片在中仓影片中的占比和数量也越来越大。看起来好莱坞大片在全球的统治力度和票房获取能力变得越来越弱,而目前位居全球第二电影市场的中国依然是强劲的票房增长后盾,中国观众对好莱坞大片的喜爱程度依然很高,票房贡献也很大。
所以只要中国电影市场还在扩大还在持续增长,外国片方就会一直觊觎,“中仓影片”现象就会一直持续,他们甚至会针对性开发主打中国市场的作品,这方面早已初见端倪了。
文 / 中仓片
请尊重劳动成果,任何形式的转载,均需联系微信公众号“有我断片(ID:youwoduanpian)”,未经许可转载甚至删改的,将视作侵权!(关注“有我断片”,回复关键词“转载”即可获取转载须知)
随着中国电影市场高速增长至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的位置,这种情况愈发明显,好莱坞片方、海外片方甚至基于中国电影市场针对性的制作、宣传其作品,这种针对中国电影市场或者在中国电影市场的票房高于其本土和其他海外市场的电影被称作“中仓影片”。
鉴于中国已经是除北美外的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以及传统上好莱坞电影在全球电影市场独孤求败的统治力,狭义上的中仓影片指在中国大陆票房高于北美的好莱坞电影,广义上的中仓影片则指中国大陆票房高于其出品国或除中国大陆以外其他电影市场的外国电影。
“ 历年的中仓影片
好莱坞片方或者国外片方对中仓影片这个概念萌芽于3D重映版的《泰坦尼克号》,这部电影1998年在中国上映的时候就已经取得过很好的成绩,2012年重映又取得了9.46亿的好成绩,让美国电影市场开始重视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开始有意无意地“掏中国观众的钱包”。
《泰坦尼克号》3D版本在大陆上映之后没多久,2009年在大陆已经上映过的《2012》又搞了个3D版,但最终只取得了1.37亿人民币的票房。
中仓影片比较广泛认同的起点是2013年7月31日上映的《环太平洋》,这一年,中国大陆共有3部中仓影片。也是从2013年之后,中仓影片的数量也伴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迅猛发展逐年增长,以下统计了2013年至今的中仓影片,并着重分析2017年的中仓影片。
2013年3部:
《环太平洋》(分账)
《侏罗纪公园3D》(分账)
《金蝉脱壳》(批片)
2014年3部:
《极品飞车》(分账)
《暴力街区》(批片)
《敢死队3》(批片)
2015年5部:
《第七子》(批片)
《速度与激情7》(分账)
《终结者:创世纪》(分账)
《极盗者》(批片)
《最后的巫师猎人》(批片)
2016年7部:
《神战:权利之眼》(批片)
《超脑48小时》(批片)
《魔兽》(分账)
《惊天魔大团2》(批片)
《冰川时代5:星际碰撞》(分账)
《机械师2:复活》(批片)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分账)
2017年10部(截止到12月7日):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不是每一部中仓影片都稳赚不赔,中国巨大的票房市场拯救了不少海外大片,但也有中国票房高于北美但依然亏损的,所以2017年的中仓影片中也分为以下三个类别:
1、中国票房高于北美赚钱的
2017年的中仓影片中,《生化危机:终章》是被中国电影市场拯救的最典型影片。这部电影在中国大陆斩获票房超过11亿人民币的好成绩,本来都已经“终章”了,但是中国巨大的票房市场让片方在5月份的时候宣布该系列将再次重启,一拍就是六部续集。
还有《极限特工:终极回归》和《一条狗的使命》,中国大陆的票房几乎占到了其全球票房的一半,而《一条狗的使命》片方因为中国大陆市场票房口碑表现强势,也将为中国观众定制续集。
除此之外,《速度与激情8》和《金刚:骷髅岛》也在中国票房市场斩获不少。
2、中国票房高于北美赔钱的
中国对这类电影的票房贡献全球第一,但是依然改变不了这些电影扑街的命运。这些作品除了《星际特工:千星之城》在中国大陆的口碑稍好之外,其余的在中国大陆在全球票房口碑都扑街,使得中国这个第二大票房市场也无力回天。
比如,环球黑暗宇宙的开篇《新木乃伊》,在中国斩获15亿人民币票房却被评为系列最差的《变形金刚5》,赔得最惨的《星际特工:千星之城》,吴彦祖打酱油的《全球风暴》等。
3、其他现象
这部分的好莱坞大片没有列进上文中的《2017中仓影片概览》表里,因为严格上来看,这批影片成绩最好的市场依然是北美,但是中国电影市场又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中国电影市场对这批影片的票房贡献力度仅次于北美,并远超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票房市场。
这批影片包括:
《金刚狼3》全球6.16亿美元,北美2.26亿美元,中国大陆1.05亿美元;
《异星觉醒》全球1亿美元,北美0.3亿美元,中国大陆0.19亿美元;
《异形:契约》全球2.4亿美元,北美0.74亿美元,中国大陆0.46亿美元;
《神偷奶爸3》全球10亿美元,北美2.64亿美元,中国大陆1.58亿美元;
《蜘蛛侠:英雄归来》全球8.8亿美元,北美3.34亿美元,中国大陆1.16亿美元;
《猩球崛起3》全球4.9亿美元,北美1.46亿美元,中国大陆1.12亿美元。
“ 中仓影片产生的原因,这种现象还会持续多久?
这些中仓影片一方面为片方赚了钱,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顶住了中国电影票房市场,尤其是今年上半年,国产电影一片萎靡的情况下,都是这些进口片和中仓影片带热了票房大盘,顶住了中国电影票房市场,吸引观众持续进入电影院。
出现中仓影片的原因大概有三个:
一是好莱坞在海外市场包括在中国深耕了多年,虽然现在统治力越来越不及当年,但仍有很强的群众基础和辨识度,包括各种好莱坞大片前作在中国打下的坚实基础,使得观众对好莱坞大片有一定的心理认同感;
二是中国大陆电影市场的高速增长、总银幕数增多、观影人群增大等一系列市场因素,为中仓影片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市场环境;
三是随着中国大陆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海外片方及好莱坞越来越注重在作品中展现中国元素,包括选中国演员打酱油、在中国取景,在片中植入中国元素、找中国明星做宣传、与中国影视公司渠道资源等在早期就进行合作等。这些动作让其电影作品在创作之处就得到了中国市场和中国观众的关注,也大大促进了票房的增长。
那么这种“中仓影片”现象还会持续多久呢?
由上文中可以看出,从2013年开始,中仓影片的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且一向实力强劲的分账片在中仓影片中的占比和数量也越来越大。看起来好莱坞大片在全球的统治力度和票房获取能力变得越来越弱,而目前位居全球第二电影市场的中国依然是强劲的票房增长后盾,中国观众对好莱坞大片的喜爱程度依然很高,票房贡献也很大。
所以只要中国电影市场还在扩大还在持续增长,外国片方就会一直觊觎,“中仓影片”现象就会一直持续,他们甚至会针对性开发主打中国市场的作品,这方面早已初见端倪了。
文 / 中仓片
请尊重劳动成果,任何形式的转载,均需联系微信公众号“有我断片(ID:youwoduanpian)”,未经许可转载甚至删改的,将视作侵权!(关注“有我断片”,回复关键词“转载”即可获取转载须知)
本文为作者 有我传媒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97268
有我传媒
点击了解更多
有我慧悦是一家专业的全球电影IP运作公司,卖中国电影出去,买海外电影回来,专注于海外优质IP的投资、引进和开发。
合作请联系:
business@hmf1.com
(86) 010-53360650
扫码关注
有我传媒
有我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