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摄影和剪辑的花招,你知道几个?
在影视制作中,导演的想法则是希望拍摄足够多的素材以供剪辑师选择,然而对于剪辑师来说,数字设备拍摄了过多的素材,从而导致拉长选择时间,剪辑过程也变得漫长很多。
那么摄影师又改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这就需要学习一种拍摄手法,主场拍摄手法:拍摄一个远景作为主镜头(master shot),然后再分别拍摄特写镜头、反应镜头、切入镜头和切离镜头。
根据主场拍摄手法得到的素材,剪辑师可以以远景镜头(可能是主镜头的一部分)为第一个镜头,给它们一个引导,然后接一个包含了主要情节的中景镜头,最后是一个把个别演员或表演独立出来的特写镜头。有时候,还会在其中加上一个定位镜头,一般放置在全景镜头之前用来向观众交待剧情发生的背景。
如果把这个剪辑顺序颠倒过来,一开始是一个交待细节的近景,观众会猜测这是哪里,而接下去的镜头就回答了他们故事发生的地点。保留一些信息是制造悬念的好办法。一把匕首的特写,一个背面手持匕首的男人的中景,然后再切到一个完全不同的场景,这比使用全景和定位镜头更能引起观众对匕首的恐惧和好奇。
有很多方法可以把场景分成更多小细节。比如主观镜头可以增加场景需要的主观感觉,一个恰到好处的定格可以起到对特定人物或者事件的强调作用,正反打镜头经常被用来表现两人的对话场景,而过肩镜头也是经常被用到的。
场景镜头细目中可能还包含反打镜头。比如妈妈打电话时儿子的反应。正反打镜头的拍摄给了剪辑师新的选择,就是可以让观众把注意力集中在人物对对话和行为的反应上, 而不是说话的人或者行为本身。著名导演阿尔弗莱德·希区柯克认为,人物角色的反应通常比事件本身更有意思,所以在他的很多作品中,他都尽力地发掘反应镜头的力量。
剪辑正反打镜头和反应镜头时,剪辑师必须非常注意视线匹配(eyeline match),因为这些镜头中的人物是被分开的,他们向屏幕外看的方向(互相对视的方向)和视角必须精确吻合。如果一个人站着,另一个人跪着,那么站着的人所看的角度必须是指向跪着的人的。由眼睛所看的方向确定的目标区域是必须要与其后的镜头相匹配的。
另一个连接一场戏的方法是使用场景中各个重要细节的特写镜头。剪辑师会用一些特写镜头当作切入镜头或切离镜头(cut-away)。切入镜头包含一些在过去镜头中出现过的内容。
当然,要有不同的镜头供剪辑师使用,就必须拍摄足够的素材。如果导演没有拍摄人物的特写镜头,它将不能被作为切入镜头使用。如果导演认为没有必要拍摄反应镜头的话,那场戏中就不会有反应镜头存在了。这就是为什么导演需要事先在脑中进行剪辑,对要拍摄的东西要有清晰的计划。
拍摄主镜头以及定位镜头、全景镜头、中景镜头、特写镜头绝对不是提供镜头选择的唯一途径。有些电影(比如吉姆·贾姆许导演的影片《天堂陌影》几乎全部都由全景镜头组成,而另一些电影则侧重使用特写镜头。独立电影制作人就会通常出于艺术性和预算的考虑而这样做。特写镜头可以在观众脑中营造一个剧院,因为它要求观众去想象周围的环境。而且,特写镜头拍摄成本低,因为它不需要布置昂贵的场景。
以上我们也可以看出,剪辑师的剪辑工作和摄影师的素材拍摄时息息相关的,所以在作品开拍之前,剪辑师和摄影师可以做一次沟通,给予摄影师一个大致的拍摄方向,这样不但可以节约摄影师的拍摄时间,也可以帮助剪辑师更快地选择素材。
本文为作者 yoyoshenzhen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96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