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工业”大片为何敌不过小成本电影?

2017-10-20 10:24
“重工业”大片为何敌不过小成本电影?

从上个礼拜五到现在,国内电影从业者和观众之间罕见而有默契的达成一股赞赏“抄袭”之风。这部将高中生跨国作弊拍成“谍影重重”感觉的《天才枪手》从上映到现在,一直占据着全国单日票房第二的好名次;这部定档到上映仓促到不足半月的泰国小成本批片从上映到现在,评分一直高居不下,真正票房与口碑齐飞。

事实上,《天才枪手》并不是近两年唯一票房与口碑齐飞的非美批片,也不是唯一吊打同期大批国产电影的外国小成本电影。




“  一、去年至今爆火的国外优质小成本电影

从去年至今,很多国内外优质小成本电影的市场表现不俗,甚至以小博大超过了同期上映的一些国内外“重工业”大片,在票房和口碑上都取得了名至实归的好成绩。

进口片方面,一些小成本的优质非美批片一次又一次刷新着票房纪录和话题,用自身的品质征服了大批国内观众。

去年12月份,一部成本8亿日元,合人民币才4千多万的日本现象级动画批片《你的名字。》几乎占据了整个十二月的影视娱乐话题,最终以超过5.7亿票房、豆瓣8.5分的好成绩收官,在同期上映的所有新片中,《你的名字。》在首周一直雄踞单日票房榜榜首。

“重工业”大片为何敌不过小成本电影?

让这部电影的引进方光线既赚了钱又赚了名声,同时这部电影的火爆还引发了国内公司哄抢日本版权、搜罗优质非美批片的风潮,并导致了海外电影版权价格的又一次飞涨。

今年5月份,表面看起来题材并不讨喜的运动、传记印度批片《摔跤吧!爸爸》最终逆袭斩获近13亿票房,用变态得让人羡慕的票房增幅,硬是把同期上映的《银河护卫队2》和《加勒比海盗5》两部好莱坞超级大片给干下去了。其火爆程度甚至让很多影城经理感慨,就这一部《摔跤吧!爸爸》,把半年的业绩都做出来了。

“重工业”大片为何敌不过小成本电影?

9月中旬,一部成本400万欧元,合人民币仅3000多万的西班牙高分犯罪悬疑片《看不见的客人》再次成为话题热点,作为一部几乎没有任何宣发热点的西班牙小成本电影,靠着自来水们的强推,上映至今,已经斩获超过1.7亿票房,豆瓣评分高达8.7。

“重工业”大片为何敌不过小成本电影?

上个礼拜五,一部宣布定档到上映仓促到不足半月的泰国小成本批片《天才枪手》,又双叒叕点燃了业内外讨论的激情,这部将高中生跨国作弊拍成了“谍影重重”感觉的《天才枪手》从上映到现在,一直占据着全国单日票房第二的好名次,评分一直高居不下,真正票房与口碑齐飞。

“重工业”大片为何敌不过小成本电影?

以上的这些来自日本、印度、西班牙、泰国的小成本进口片,并不是好莱坞超级大片,没有超级明星也没有炫酷的特效,也不全是传统意义上被业内人士看好的电影类型,但最后无不都是靠着过硬的质量和强劲的口碑一路过关斩将甚至吊打同期各种大片小片。

当然,去年至今,国内的很多小成本电影也都表现不俗,票房口碑双丰收,包括去年十月份的《驴得水》,今年元旦的《情圣》以及今年暑期的《冈仁波齐》和《二十二》。




“  二、被鼓吹的国产“重工业”电影

与小成本电影对应的就是所谓的“重工业”电影。“重工业”电影这个概念是中国特色的,是被生造出来的。这个概念是从中国电影的混乱时期2015年开始出现的,当时所谓的“重工业”电影被当做一个大故事来圈各种资源,因此2015年也被一些人称作是中国“重工业”电影的元年。

当2015年暑期特效大片《捉妖记》取得超过24亿的好成绩之后,不论是总局官方还是业内、观众,都将“重工业”电影这个概念挂在嘴边。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张宏森曾明确提出电影有“重工业”和“轻工业”之分,认为“《捉妖记》标志着中国电影重工业刚刚开始”。

“重工业”大片为何敌不过小成本电影?

一时间,从上到下、从内到外似乎都在鼓吹和期待着中国自己的“重工业”特效大片能够顺势崛起,并与好莱坞进口大片抗衡。

“重工业”大片为何敌不过小成本电影?

但2016年暑期,号称投资5亿、保底10亿、大咖云集的“重工业”特效大片《封神传奇》,在炸烂的口碑之下勉强拿到2.8亿票房,赔得一塌糊涂。

“重工业”大片为何敌不过小成本电影?

紧接着,身长两米的“重工业”真人CG魔幻大片《爵迹》,口碑票房也一塌糊涂。体量最大、投资最高的“重工业”大片《长城》也折戟。

“重工业”大片为何敌不过小成本电影?

今年春节档几部大片贺岁之后,国产片一度萎靡到五一档,甚至可以说萎靡到暑期保护月。在这期间,几乎没有国产“重工业”电影出现,国产电影被进口片各种吊打,要不是《战狼2》出现并逆天横扫各种记录,上半年几百部国产电影总票房甚至赶不上这几十部进口片的票房。

也是在这期间,鼓吹国产“重工业”电影的言论再度被掀起,尤其是在4月份《速度与激情8》吊打国产电影期间,各种声音呼喊发展国产“重工业”电影,与好莱坞大片抗衡。

“重工业”大片为何敌不过小成本电影?

被鼓吹的“重工业”电影从简单的讲故事圈钱工具,逐渐被寄望成中国电影走向社会世界与好莱坞大片抗衡的希望。

今年6月,导演乌尔善宣布《封神三部曲》将于2018年开机,总投资30亿,他希望借“封神”故事,拍出能媲美《指环王》的华语电影“超级大片”。

“重工业”大片为何敌不过小成本电影?

据说该系列电影前期筹备已将近四年,采取三部连拍的模式,分别在2020、2021、2022年暑期档上映。“封神”系列几乎请来了电影圈最有分量的主创团队,《指环王》制片人巴里·M·奥斯本担任制作顾问,《卧虎藏龙》编剧詹姆士·沙姆斯和芦苇共同担任剧本顾问,好莱坞金牌特效师道格拉斯·史密斯担任视效总监。

在一些大公司的片单计划中,“重工业”电影也被提上日程,比如《寻龙诀2》、《美人鱼2》、《八佰》、《钢铁镇:龙族之战》等等。

而这些“重工业”电影,有的将成为标杆,有的则会不出意外的沦为炮灰。




“  三、观众不需要虚有其表的“重工业”电影,而是高质量、走心的电影

“重工业”电影技术要求高、投资大、风险大、周期长,盲目鼓吹发展“重工业”电影就跟当年“赶英超美”的口号是一样一样儿的,步子迈大了总会扯着蛋。同时被鼓吹的“重工业”电影,也体现了中国电影行业跟风的一面。“重工业”首先要让电影“工业”起来,然后才是“重”。

所谓“电影工业化”,就是电影制作流程甚至全过程的标准化、制度化、合理化,而不是现在的“人治”或者“乱治”。故事要先讲好,技术则是锦上添花的事,不能本末倒置更不能虚有其表。

这两年观众的成长和电影市场的变化也说明了这一点,码一堆明星加一堆炫酷特效的片子并不一定能卖钱了,而高质量的走心的电影不管是不是“重工业”,有没有大明星,是不是强类型,都会受到观众的肯定以及得到观众用钱投票的机会。

“重工业”大片为何敌不过小成本电影?

今年被寄予厚望的好莱坞大片续集《变形金刚5:最后的骑士》,有着延续至今的强劲口碑和全球范围的认知度,有着世界顶尖的特效,有着全球一流的主创团队,可谓是“血统高贵纯正”,但在中国大陆上映后,口碑和票房都不尽人意,最后搞得传说中保底25亿的各家也羞于承认。

“重工业”大片为何敌不过小成本电影?

而上文中提到这两年来自日本、印度、西班牙、泰国的小成本批片,也都不是超级大片,没有超级明星也没有炫酷的特效,甚至不是传统意义上被业内人士看好的强类型,但都凭借着自身的质量和强劲的口碑逆袭或者碾压了同期上映的大小片。

同样,国产小成本、小众影片在这两年也成绩斐然,通过创新,抓住观众猎奇的心理以及对故事、剧本扎实的打磨俘获了观众的钱包和芳心。

观众的口味的多元化,使得跟风之举和虚有其表的作品不再受欢迎,对于电影的好坏,观众逐渐养成了自己的分析习惯和判断能力,就连那些一个劲儿揣测观众喜欢看什么电影的人也变得摸不着头脑。这两年中国电影市场的情况表明:烂片也越来越不卖钱了,不管是“重工业”还是小成本电影,不管是国产片还是进口片,不管是美国大片还是其他国家的电影,只要是用心打磨的好电影,观众都会用钱投票。《摔跤吧!爸爸》和《天才枪手》也只是将简单的类型做到了极致而已,我们为什么想不到做不到?


文 / 尤大抄

请尊重劳动成果,任何形式的转载,均需联系微信公众号“有我断片(ID:youwoduanpian)”,未经许可转载甚至删改的,将视作侵权!(关注“有我断片”,回复关键词“转载”即可获取转载须知)
“重工业”大片为何敌不过小成本电影?
本文为作者 有我传媒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95766

有我传媒

点击了解更多
有我慧悦是一家专业的全球电影IP运作公司,卖中国电影出去,买海外电影回来,专注于海外优质IP的投资、引进和开发。 合作请联系: business@hmf1.com (86) 010-53360650
扫码关注
有我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