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坦尼克号》《复仇者联盟》的3D制作公司 解析2D转制3D技术与流程
昨天应邀去参加了第二届国际3D技术研讨会,觉得内容挺有料的,在征得主办方同意的情况下,就与大家以图文形式分享一下。
美国3Net公司CEO Tom Cosgrove演说的观点本人非常赞同,3D是个趋势,它肯定不可能取代2D,但观看3D电影的、购买3D电视的人会变得很普遍,当然也会有一部分的人们永远不会选择3D。大家的看法呢?
下面为 Stereo D公司总裁 William Sherak的演讲内容《2D转3D技术》分享最新的见解、技术和策略。
美国Stereo D公司为一家隶属于Deluxe娱乐服务公司的2D转3D制作公司,为《阿凡达》《蠢蛋搞怪秀3D》《雷神》《美国队长》《泰坦尼克号3D》《复仇者联盟》等电影提供了立体转制和影片视觉效果增强。
William Sherak于2009年共同参与创建StereoD公司,并在两年时间带领只有15名员工的视效公司成长为一家400人的国际化公司,现为Stereo D公司总裁。
一个3D转制的影片常常需要多种方式的结合
1. 2D到3D的转换,以及3D增强。(入库片 如:《泰坦尼克号》,或新片 如:《复仇者联盟》)
2. 3D的视觉效果。(如风、雨、雪、烟等 如:《雷神》)
3. 3D校正。 (现场拍摄的后期校正)
4. 3D CG渲染(深度合成,分解合成)
3D转制没有一步到位的方法
制作3D需要一个相当有经验的3D制作团队,还需要完整的生产流程。以Stereo D公司为例,他们就是有着60多年影视制作经验,30多年3D制作经验等等……
3D转制的流程
整个制作流程中最基础的工作是“转换”。2D图片、素材、3D效果素材,通过素材管理软件摄入到整个生产线。ROTO开始做ROTO工作,你会看到标注的不同的颜色,应该放到不同深度,不同层。ROTO之后就是深度部门开始调整画面深度,内部团队会开始做画面效果增强,最后由数字绘影部门去确保画面的各种构图啊空间感啊。
Temp Plate
Roto Annotations
Roto(example)
Depth Map
Depth Pass(看文字你可以发现,开始出3D效果了……)
Final(with Paint and VFX)我把相机带上3D眼镜了……可惜3D效果是木有办法照出来给大家看的
3D技术是要服务于艺术创作的
如何为电影制作者服务,帮助他们表达想法。需要了解导演的意图、故事讲述的方式和想要的效果。这也决定了要如何去构建生产线。让他们要有信心去做自己的片子和明白能够做成什么样。让导演认为3D是对观众讲故事的一部分,也需要让导演了解3D工具将如何运用以及它的灵活性。也需要让导演了解工作日程和如何生产,让导演每天都可以看到3D样片以及可以及时进行修改。“即时监看”其实也是制作流程中最核心的部分制片人导演什么的都可以很好的检查并且控制影片的进度。
许多导演都会有一些类似的顾虑,因为他们的片子里面会有许多烟、水、反射,他会担心这些东西要如何去实现3D效果,是否能够达到预期效果。所以他们也做了一个片子来消除导演的顾虑。William Sherak在现场放了这个综合了他们所有制作案例的3D片子。
3D转制的条件
胶片本身的条件,保存得怎样?所要做的工作的多少,工作量的大小?所要整合的资源,以及工作人员自己的时间表去定生产过程,所有这些对影片的周期和成本都有影响。
一般来说一个片子需要花5个月的转制过程。《泰坦尼克号》花了12个月,因为卡梅隆本身就要求比较高,再加上它是3个半小时的长片,总共有297000帧的素材。
关于什么内容适合3D观看这个问题William Sherak表示在《泰坦尼克号》之前大家都比较喜欢3D动画或者3D动作片,在《泰坦尼克号》之后,他们相信任何的好内容都是适合3D展示的。(之后还要为大家介绍一个改用3D拍摄野生动物纪录片的电影人。)
3D实拍与2D转换的区别
一开始就使用3D拍摄的好处是会有较好的3D效果,但这些3D效果都是确定好的,所以后期调整起来会比较困难。而2D转制3D的空间就相对来说要大很多,而且也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当然也需要时间和预算。
但一般来说大多数的3D转制还是要比3D实拍便宜,因为3D实拍摄需要协调更多的资源,所以也需要更多的成本。现在的2D转3D基本上能实现拍摄和后期同步,这样对于标准流程也影响小。比如《复仇者联盟》这种片子被称为“day and day”,也就是3D版本和2D版本同一天首映的。当然现在也有很多片子都是3D实拍与2D转制结合的。
什么样的3D是好的3D (一般的3D和一流的3D的区别咯)
首先好的3D一定是为导演服务的。
很适合观看,也就是观看很舒适。
有好的几何构图,边缘很清晰,遮挡足够。
没有变形。(主要指人物)
大型场景的比例要正常。
William Sherak一直在强调一点,他们为观众提供良好的视觉效果,而这种好的技术是要为创作者、艺术家们服务的,帮助他们表达想法的。个人觉得这也是在好莱坞工业流程中分工明确的一种体现,也可以说是艺术与技术之间的关系吧。
美国3Net公司CEO Tom Cosgrove演说的观点本人非常赞同,3D是个趋势,它肯定不可能取代2D,但观看3D电影的、购买3D电视的人会变得很普遍,当然也会有一部分的人们永远不会选择3D。大家的看法呢?
下面为 Stereo D公司总裁 William Sherak的演讲内容《2D转3D技术》分享最新的见解、技术和策略。
美国Stereo D公司为一家隶属于Deluxe娱乐服务公司的2D转3D制作公司,为《阿凡达》《蠢蛋搞怪秀3D》《雷神》《美国队长》《泰坦尼克号3D》《复仇者联盟》等电影提供了立体转制和影片视觉效果增强。
William Sherak于2009年共同参与创建StereoD公司,并在两年时间带领只有15名员工的视效公司成长为一家400人的国际化公司,现为Stereo D公司总裁。
一个3D转制的影片常常需要多种方式的结合
1. 2D到3D的转换,以及3D增强。(入库片 如:《泰坦尼克号》,或新片 如:《复仇者联盟》)
2. 3D的视觉效果。(如风、雨、雪、烟等 如:《雷神》)
3. 3D校正。 (现场拍摄的后期校正)
4. 3D CG渲染(深度合成,分解合成)
3D转制没有一步到位的方法
制作3D需要一个相当有经验的3D制作团队,还需要完整的生产流程。以Stereo D公司为例,他们就是有着60多年影视制作经验,30多年3D制作经验等等……
3D转制的流程
整个制作流程中最基础的工作是“转换”。2D图片、素材、3D效果素材,通过素材管理软件摄入到整个生产线。ROTO开始做ROTO工作,你会看到标注的不同的颜色,应该放到不同深度,不同层。ROTO之后就是深度部门开始调整画面深度,内部团队会开始做画面效果增强,最后由数字绘影部门去确保画面的各种构图啊空间感啊。
Temp Plate
Roto Annotations
Roto(example)
Depth Map
Depth Pass(看文字你可以发现,开始出3D效果了……)
Final(with Paint and VFX)我把相机带上3D眼镜了……可惜3D效果是木有办法照出来给大家看的
3D技术是要服务于艺术创作的
如何为电影制作者服务,帮助他们表达想法。需要了解导演的意图、故事讲述的方式和想要的效果。这也决定了要如何去构建生产线。让他们要有信心去做自己的片子和明白能够做成什么样。让导演认为3D是对观众讲故事的一部分,也需要让导演了解3D工具将如何运用以及它的灵活性。也需要让导演了解工作日程和如何生产,让导演每天都可以看到3D样片以及可以及时进行修改。“即时监看”其实也是制作流程中最核心的部分制片人导演什么的都可以很好的检查并且控制影片的进度。
许多导演都会有一些类似的顾虑,因为他们的片子里面会有许多烟、水、反射,他会担心这些东西要如何去实现3D效果,是否能够达到预期效果。所以他们也做了一个片子来消除导演的顾虑。William Sherak在现场放了这个综合了他们所有制作案例的3D片子。
3D转制的条件
胶片本身的条件,保存得怎样?所要做的工作的多少,工作量的大小?所要整合的资源,以及工作人员自己的时间表去定生产过程,所有这些对影片的周期和成本都有影响。
一般来说一个片子需要花5个月的转制过程。《泰坦尼克号》花了12个月,因为卡梅隆本身就要求比较高,再加上它是3个半小时的长片,总共有297000帧的素材。
关于什么内容适合3D观看这个问题William Sherak表示在《泰坦尼克号》之前大家都比较喜欢3D动画或者3D动作片,在《泰坦尼克号》之后,他们相信任何的好内容都是适合3D展示的。(之后还要为大家介绍一个改用3D拍摄野生动物纪录片的电影人。)
3D实拍与2D转换的区别
一开始就使用3D拍摄的好处是会有较好的3D效果,但这些3D效果都是确定好的,所以后期调整起来会比较困难。而2D转制3D的空间就相对来说要大很多,而且也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当然也需要时间和预算。
但一般来说大多数的3D转制还是要比3D实拍便宜,因为3D实拍摄需要协调更多的资源,所以也需要更多的成本。现在的2D转3D基本上能实现拍摄和后期同步,这样对于标准流程也影响小。比如《复仇者联盟》这种片子被称为“day and day”,也就是3D版本和2D版本同一天首映的。当然现在也有很多片子都是3D实拍与2D转制结合的。
什么样的3D是好的3D (一般的3D和一流的3D的区别咯)
首先好的3D一定是为导演服务的。
很适合观看,也就是观看很舒适。
有好的几何构图,边缘很清晰,遮挡足够。
没有变形。(主要指人物)
大型场景的比例要正常。
William Sherak一直在强调一点,他们为观众提供良好的视觉效果,而这种好的技术是要为创作者、艺术家们服务的,帮助他们表达想法的。个人觉得这也是在好莱坞工业流程中分工明确的一种体现,也可以说是艺术与技术之间的关系吧。
本文为作者 李害害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9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