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师应当珍视勘景时,场景给自己的第一感觉

2017-07-03 10:55
《玉子》这个片名有什么含义?导演解释为,它没有任何含义,“这是一个韩国女性的名字,但有点过时了。很多孩子现在不用这个名字,就像玛格丽特。而这部电影是关于一种称为‘玉子’的动物的故事,就像《雪国列车》,玉子是一个具有神秘面纱且奇特的角色。“这个故事给我们带来这种混合类型的演员阵容,”导演又说,“因为这是一个关于从女孩韩国山区到纽约城市旅行的故事。”

摄影师应当珍视勘景时,场景给自己的第一感觉

现在的47岁的奉俊昊表示,自己一直都有拍摄《玉子》的想法。几年来,这个灵感来自于《母亲》,那时他在2009年戛纳的“一种注目”单元不久后,就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了。“当时在我的想象中,第一个画面是来到我身边的这个很大的动物,“他回忆说。“这是在2010年。我在首尔开车,我想象一个比城市中间有一个像大象一样大的动物,在路上,这个动物并不是非常凶猛的,它很大,而且非常害羞和内向。“

这很能让人联想到十年前导演的《汉江怪物》,导演解释说:“ 主人有一个生物,《玉子》也是这样,所以在这方面也有类似的地方,但是在全方位来看,《玉子》和《汉江怪物》是截然不同的。最重要的是,因为《玉子》实际上是一个关于爱的故事,这是整部电影的情感核心。这是我第一个爱情的故事,但这不是一个男孩和女孩型的爱情故事,而是关于动物和人之间分享的爱。“

在编剧上,奉俊昊找来了乔恩·容森,故事在第一稿时都是导演自己写的,因为他的英语水平有限,韩国的对话和人物处理由他来完成,而其他英文部分归乔恩处理。当演员已经准备好,特效团队也准备就绪的时候,导演觉得因为这个故事本身比较独特,想到一些传统公司的工作方式就会让他们有一些犹豫的意思。但Netflix从一开始就非常热衷于这个项目,他们的加入给了他很多帮助和支持,使电影可以完全按照他看到的完成。

摄影师应当珍视勘景时,场景给自己的第一感觉

摄影师康基在拍《玉子》前钟爱拍摄胶片,此前他只拍摄过一部数字影片,但是网飞公司要求他这次放弃胶片,必须使用数字摄影机。关于影片的摄影,达吕斯·康基采用经典的拍摄方法,他的电影画面中有种丝绸般的感觉 ,像是“中国墨水”的黑色。阴影中的细节处理的非常柔和,并且独特和具有丰富感,它并不是锐利的色调,包括在人物的镜头上将银色放进画面中的呈现,使得这是整部电影中一个特殊的实验过程。

其实摄影师戴瑞斯·康基和诸多名导合作过,如迈克尔·哈内科,让-皮埃尔·热内,伍迪·艾伦,大卫·芬奇和奉俊昊等等?如果你问他是如何做到的,那么他会回答你:善于倾听。

在《黑店狂想曲》里,康基营造了一个荒诞的世界;《午夜巴黎》则因不为思维所局限的幻想世界而闻名;《Amour》勾勒了世界在生命最后日子里分崩离析的故事。为了打造这些风格各异的影片,康基会认真聆听导演对场景的描述,因为在导演的描述里,隐藏着从布光到摄影机运动等电影艺术的关键。

摄影师应当珍视勘景时,场景给自己的第一感觉

当你首次和奉导碰面,你们主要谈了些什么?

戴瑞斯·康基:这部电影很有趣,它蕴含着深刻的思想,所以我很喜欢这个项目。当奉俊昊邀请我拍摄影片,把剧本发给我看后,我就被故事感动了,它至始至终都传达着真挚的爱和友谊的命题,是一个非常具有现代感的故事。
我们谈了漫画,我这个人不怎么看漫画,但是他提到他参考了些漫画。我们谈论了人物,故事内容,以及影片的重点——主角美子身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然后,我们希望能打造对比强烈的城市。他希望当主角到达城市那一刻能感受到周遭环境的冷漠和攻击性。

电影之前打算用胶片拍摄,为啥改了主意了?

康基:网飞公司希望我们用数字摄影机拍摄,因为他们是4K流媒体。除此之外,他们给我们绝对的自由。在创意方面,他们给予了极大的支持。

奉导从未拍过数字电影,我也比较少,只有迈克尔·哈内科《Amour》这部是数字拍摄,以及另一次数字拍摄经验,我为Philippe Parreno拍摄纽约的一座称为“群众”的( The Crowd)艺术设施。我们用了早期上市的一台Alexa 65摄影机,当时世界上只有5台,就在原形阶段后,我真的很喜欢用它拍摄。这部电影也是最早完全用Alexa 65拍摄的影片之一。这台摄影机真的很棒。我使用Alexa 65就像是在用胶片拍摄一样,像胶片一样的处理曝光。不过,胶片仍然是有别于数字摄影的。胶片是最美丽的。未来我还是想要更多采用胶片拍摄。如果是数字拍摄。

“灯光有时犹如声音,它可以来自窗户,可以来自后巷。你能在远处就听见巡游的声音,我喜欢这种感觉,这和光是一样的。”

不久前,你发表了一些关于如何低成本拍摄的建议,建议之一是最大限度利用场地。当你勘景时,你主要是寻找什么呢?

康基:当实地勘景时,主要是看看现场的能量来源。你要想像自己是个演员,想像能源点在哪里?当然,能源指的是光源。如果是白天,光源可能来自窗户,或是人造光混合日光线。我喜欢将人造光和日光混合。

所以你问,场景里的主要视觉光源来自哪?那么首先得把握照明的概念。比如,想象一间房间能照明另一间房。人物是在房间里,而房间实际上是黑暗的,它由另一个房间照明或只是由日光线照明。天黑了,房间内应该是紫色的冷光。你根据导演所描述的或者剧本来想象这一切。

在《玉子》里,有一幕场景是美子到酒店,公司让她打扮得很滑稽作促销。我用室外冷蓝色的灯光打在酒店房间的一侧。在这个场景里,日光穿过窗户打在玉子身上,显得伤感又美丽。美子进来后突然看到保罗·达诺饰演的角色站在窗帘后。比如这一幕,当我们勘景时,我看到了窗户,奉导告诉我:“我希望这个房间光线别太亮,这样就看不太清房间里的阴影部分,人物再从阴影里走出来。”所以我就用日光和混合实体光源进行照明。

摄影师应当珍视勘景时,场景给自己的第一感觉

布光时,什么是最需要和导演确认的呢?

康基:人物,场景的氛围。当我和导演谈论时,我通常能了解场景的情绪。如果你认真倾听他们使用的词汇,其中就隐藏着布光和摄影操作的关键,即使导演不知道他想要什么,不过这不会发生在奉导身上。你应该要开放和敏感,不要太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认真听导演的描述,然后你就能找到布光的关键。
本文为作者 电影大看客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92045

电影大看客

点击了解更多
国内院线放映电影的观影服务平台,抢票-观影-评价-社交互动的观影社区,从这儿你可以获取最新鲜的院线资讯,票房数据,观影动态,结交相同爱好的影迷,加入电影大看客,享受最好的观影体验。
扫码关注
电影大看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