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主们这些年买的外国电影版权如今都是何结局?

2017-05-25 19:13
中国金主们这些年买的外国电影版权如今都是何结局?

今年戛纳国际电影节期间,微影时代和法国知名电影公司Wild Bunch达成合作,买了9部偏文艺走向片子的中国版权,其中有一部是本届戛纳国际电影节的开幕影片,有五部入围了主竞赛单元。

中国金主们这些年买的外国电影版权如今都是何结局?

据统计,本届戛纳国际电影节的电影市场共吸引了来自百余个国家的1.2万名专业电影人士参与,其中,电影市场官方注册的中国人就有近600人。除了微影时代,熙颐影业买下了施瓦辛格还没开机的喜剧片《为什么我们要杀死甘瑟》的国内版权,华视网聚买下了汤姆·克鲁斯的犯罪片《美国制造》的部分股权,而去年,华视网聚在戛纳豪买了71部电影的新媒体版权。

近十年左右,中国各路电影版权采购商和版权“倒爷”们总是活跃在戛纳、柏林、多伦多和美国电影市场(AFM)这几个全球最知名的电影交易市场,大肆采买海外电影版权,可谓“挥金如土”,甚至多次出现把外方公司能买的版权一锅端的情况。

但每年能在国内院线上映或是网站等平台播放的进口片数量是有限的,到底什么样不差钱的公司会去“豪购”电影版权,这么多年买买买的片子都是什么样的结局呢?




“  一、哪些公司会去采购版权

总得来说,早期做批片起家的公司,传统影视或发行公司,以及近两年众多基金、金融、科技背景靠谱与不靠谱的影视公司,是各大电影市场买片的主力。当然,还有一些摸一下就跑的暴发户“搅屎棍”们。

1、传统的搞引进搞批片的

包括早期做批片版权起家的创世星、狮鼠等,还有博纳、基美、DMG等传统影视传媒或发行公司,后来华谊、光线、乐视、尚世影业等也逐渐涉及到批片业务。这类公司的特点是专心做批片版权倒卖,或者本身就植根于影视行业的制作、发行、营销等环节,基于业务布局和拓展的需要搞批片。

2、新入局乱拳打死老师傅的搅屎棍们

这些公司主要是那些有各种基金、金融、科技等背景的影视传媒公司或者视频、新媒体平台。一般来说不差钱,但也不是很懂影视或者批片行业。在批片采购时,往往挥金如土的做广告、办Party,把外方公司版权好坏都一锅端,不让别人买的同时,也炒高了批片版权价格。这种经历经常跑电影市场的人应该有所感触。

3、更多站在边缘观望想进来捞一把的

批片生意是赚是赔虽然面临着各种不确定因素,但做得好就以小博大,带有赌博性质,众多一本万利的案例也让站在边缘其他行业的各种人蠢蠢欲动,比如说煤老板和地产商们。

中国金主们这些年买的外国电影版权如今都是何结局?

尤其是去年《你的名字。》、《血战钢锯岭》以及今年的《生化危机6》、《一条狗的使命》、《爱乐之城》火了之后,这些抱着观望态度的人也在开始着手运作和购买海外影视版权。




“  二、中国公司海外采购版权的现状

中国人在海外电影市场买买买的方式和姿势通常让老外惊诧不已,不懂不问也不差钱是老外对大多数中国买家的主要印象。

在电影市场上买片,很多新片子没有样片或者是因为忙碌赶场而看不了样片,英文剧本看起来有难度又耗时间,短时间内无法清晰辨别卖点或者国内不过审因素,不差钱的就一锅端了再说,稍微拮据点的分析半天能不能买,正在犹豫价格的时候,又被其他公司出高价给买走了。中国公司为了抢到版权互相抬价的现象屡见不鲜。

1、不看片不管好坏一锅端,甚至把一个公司能买的片子全买了。

这一点有我传媒的海外部门的同事深有感触,有一年AFM的时候,他们在国内的时候就跟一个海外版权方沟通了一批片子的版权购买事宜,原计划去AFM的时候再精挑一下,并当面详谈一下交易和付款细节,结果开会的时候外方负责人告诉有我传媒:实在对不起,在两个小时之前,有家中国公司将我们家能买的电影全买走了。

中国金主们这些年买的外国电影版权如今都是何结局?

像这种把外方公司电影的中国版权一锅端的中国公司不在少数,除此之外,他们还乐于投资外方公司或者海外电影项目。甚至会花很多钱办一些看起来高大上的酒会,各种“中国之夜”来显示自己的财力,比如爱奇艺等。

中国金主们这些年买的外国电影版权如今都是何结局?

但这种打包一锅端的情况,一般买的都是VOD或者各类数字版权,而不一定是全权或者院线上映的权利。去年戛纳,爱奇艺买了9个主竞赛单元电影的VOD版权,华视网聚买了71部海外影片数字版权,柠檬树影业买了将近20部电影的大陆VOD版权及院线版权,包括《只是世界尽头》、《幸运的罗根》等。

2、为了能把版权搞到手,出高价买,炒高了版权价格的。

这类公司主要是早年香港、台湾炒版权的公司,也包括一些新晋的中国大陆民营公司。像2014年上映的《狂怒》,最开始对中国公司开放的版权加投资权益不到200万美元,后来因为很多中国公司都想加磅,导致价格飙升,最终华谊以1100万美元拿下了中国版权和相应的投资权益,这单生意也是在戛纳成交的。

中国金主们这些年买的外国电影版权如今都是何结局?

据了解,之前有我传媒在谈的一部欧洲某国电影就遭遇了另一家中国公司高价哄抢的情况,相关负责人不断感慨“这些人是不是疯了”。当时有我传媒已经跟版权方谈好价格和交易细节,并与外方达成了购买意向,将签好的合同发给了版权方,但合同发过去不到两天,版权方突然变卦,说另一家中国公司愿意给高出三倍的价格获得该片的中国全权,而他们也在考虑毁约,卖给出价更高的中国公司。

虽然这部片子最终在有我传媒的努力之下还是按照原来的协议内容成交,但这种为了抢购版权,并哄抬海外电影版权价格的行为还是让人大吃一惊,不由得反思一下为什么老外会觉得中国人“人傻钱多”。

3、良心公司精挑细选,层层周旋,耐心砍价。

这些公司往往是从片子的内容和质量考虑,并综合中国的审查、配额、宣发操作难易程度、成本与目标票房等综合因素反复推敲,在觉得片子买回来“有戏”的情况下,才会下定决心购买。

这样的操作方式优点是各种数据透明清晰,买回来自己发的话心里有底,就算转手卖给别家,接盘方也不会有太大风险,至少成本可控、过审没太大阻碍;但缺点就是,反复考虑的时间差里,或许会有很多不差钱的中国金主高价抢夺版权,就跟上文提到的某家中国公司出高于三倍价格的版权费用抢有我传媒即将成交的片子一样。




“  三、这些版权买回来都怎样了?

这些海外版权被买回来一般有三个结局,在院线成功上映、只做数字或者VOD之类的线上发行、烂在手里。

1、在院线成功上映的

这类的片子也分两种结果,卖得好的以及当炮灰的。

卖得好的就像去年的《荒野猎人》、《你的名字》和《血战钢锯岭》,但这三部也不算传统意义上的批片,要么前期就有中国公司或者资本参与,要么以类似于保底并阶梯分账的方式进行。

中国金主们这些年买的外国电影版权如今都是何结局?

今年的大火的批片《一条狗的使命》也有阿里影业的投资关系,《生化危机6》也是有着比传统批片更为复杂的分账关系。

除了卖得好的之外,这几年更多的批片都算是炮灰级别的选手。去年国内院线上映的50多部批片中,只有15部票房过亿,剩下的大部分票房都在五千万以下,更有多部票房不到500万的。像印度天王级别演员沙鲁克·罕主演的《脑残粉》,票房才150多万。

2、卖给电视台、网站、新媒体等平台

很多公司从一开始买版权就只买TV、IPTV、VOD等线上平台播放的权利,相对买全权要便宜很多,而且线上平台的审查较院线上映的审查要松太多,很多拿龙标过不了审的进口片都通过线上平台成功播放,并且获得了不错的收益。

中国金主们这些年买的外国电影版权如今都是何结局?

如上文提到的爱奇艺、华视网聚、柠檬树影业等,在之前几乎只专注于买海外电影的线上权益。爱奇艺这类的平台型企业,买完自己就可以上线播,而华视网聚这类的企业,更多的是将买到的电影再分销给各网站、新媒体、付费电视等平台。

3、没上映也没卖出去烂手里的

这类片子数量非常多,很大的原因是因为买版权的时候瞎买,片子、剧本什么都不看,不管好坏都一锅端。结果买回来过不了审,拿不了指标,线上平台也不要,结果就烂在手里了。

当然,也有一些“搅屎棍”们买版权的初衷就是为了给资本讲故事,故事讲完就了事,没讲完烂手里也无所谓了,最大的坏处就是把版权价格炒得太高,不利于行业的良性发展。

比如去年柠檬树在戛纳买的《只是世界尽头》,最终没有上院线,但上了爱奇艺;做批片较早的英福通买的韩国电影《哭声》,连线上都没机会放。

中国金主们这些年买的外国电影版权如今都是何结局?

还有博纳2014年打算发的纪录片《庞贝古城》、传记片《为奴十二年》,最终也都没有做任何上映。由于批片版权的购买不是完全透明化的作业,更多买回来烂在手里的片子就不一一举例了。




“  四、正确的版权采购姿势

首先一锅端的做法是不对的,虽然这是传统批片业务的普遍做法。在早期版权价格便宜时候买十部有一两部能赚基本上就不赔本,运作得好还能大赚,甚至一两部卖得好就能养活一个公司一两年。但随着中国公司这些年的一通狂买乱买,版权价格已经飞升到不可理喻的地步,稍微有点咖位的片子就动则几百万美元甚至千万级别,成本的加剧,对片子的国内票房及收益造成了很大压力。

这种胡搅一通,“管杀不管埋”的做法,对行业是及其不利的,尤其是在老外早就开始觊觎中国电影市场并认为中国人“人傻钱多”情况下。

另外,批片会受到审查、指标、档期、宣发等各种因素的制约,而很多时候在交易达成前根本看不到样片,对于中国买家来说看英文剧本有一定难度又耗时间,看不到样片一般很难直观判断片子的质量、卖点以及是否有不过审的因素等。

所以在采购版权时不仅要有对片子快速判断的能力,还要有对国内市场很强的判断及分析能力,除了考虑成本之外,什么类型什么内容的片子容易过审,观众又比较买账是个很现实的问题。

中国金主们这些年买的外国电影版权如今都是何结局?

现在的很多批片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批片了,很多中国公司都是在片子制作甚至创意阶段就开始介入,参与投资享受投资权益并拿中国版权。这也使得其他公司在各个电影市场买片的进度及质量受到了限制,成本阶段其版权要么是被前期介入的公司拿走了,要么被出价更高的公司买走了。所以,如果能力和关系所能及的,从前期开始参与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怎样才能卖到好的版权,我们在2月份的几篇文章中做了更多的解释和阐述,感兴趣的胖友可以翻来看看~


揭秘进口大片进中国之谜!
批片怎么玩才最赚钱?
爱乐之城在中国到底赚钱没?有我分享引进片挑选大法


文 / 颜好

请尊重劳动成果,任何形式的转载,均需联系微信公众号“有我断片(ID:youwoduanpian)”,未经许可转载甚至删改的,将视作侵权!(关注“有我断片”,回复关键词“转载”即可获取转载须知)
中国金主们这些年买的外国电影版权如今都是何结局?
本文为作者 有我传媒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90612

有我传媒

点击了解更多
有我慧悦是一家专业的全球电影IP运作公司,卖中国电影出去,买海外电影回来,专注于海外优质IP的投资、引进和开发。 合作请联系: business@hmf1.com (86) 010-53360650
扫码关注
有我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