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传基:好莱坞电影剧本的写作问题
我所担心的好莱坞电影儿入侵我国电影市场(不久的将来就轮到电视市场)终于成为事实。我国商业发行放映网系统为了自己的生存,最终只能引进好莱坞电影儿来解决问题了。理由也很简单,倒不是他们不想维护自己的民族电影事业,而是观众喜欢看好莱坞电影儿,或者把话说白了,是我们的观众现在不喜欢看国产片。 要知道,好莱坞电影儿始终虎视耽耽地盯着中国这个号称拥有上百亿观众人次的 电影市场。
我可以把80年代以来,好莱坞电影儿在中国电影市场上的动向的来胧去脉,说得一清二楚(此处从略),因为我早就在观察它了。反对把好莱坞电影儿主动地引进我国市场,这是对的。但是还存在问题的另一面。那就是为什么好莱坞电影儿终于闯了进来?有没有我们自身的问题呢?我看不仅有,而且很严重。那就是,我们抵御不住好莱坞电影儿。有人把这个问题归之于,好莱坞有钱,可以拍大制作的钜片。但是,为什么在1949年前的上海,上海的首轮影院都掌握在美国八大电影公司手里的时候,我们的国产片依然享有相当大的一批观众呢?中国观众喜欢看中国影片,这是规律。但是当国产片不好看的时候,观众也就自然转向外国影片了。
耐人寻味的是,七、八年前,我国电视台把当年好莱坞电影儿用来和电视相抗衡并以失败告终的那一批影片(主要是早已经不在美国电影院放映的西奈马斯科甫宽银幕影片)来和我们电影院的国产影片抗衡,(好莱坞在花钱培养它的潜在的中国观众,)而今我国的电影院又用十大巨片来把电视台已经为好莱坞电影儿培养好味口的观众再争取回到电影院来,(当然,我们的电影杂志的功劳也不小,也出了不少力气,理应得个什么金像奖之类的东西。)真是莫大的讽剌。抵制不是办法,需要的是竞争。争观众。要竞争,就得有争观众的手段。
可我们的影片没有竞争力,毛病出在哪里呢?从二十年代开始,中国的故事电影学了几十年的好莱坞电影儿,甚至在八十年代还有人说,否定好莱坞乃中国电影理论之一大错误,在九十年代还有人说,反好莱坞是极左思潮,可就是没有人学会它的生意经。头脑清醒点儿!好莱坞电影儿是生意经,不是艺术。而它的生意经是靠电影的本体发财的。电影要好看,那只能依靠电影的本性。不同意的话,可以去问一下心理学家。他们是专门研究这个问题的(感觉、知觉、认识、记忆等,其中包括视觉和听觉等心理活动和心理现象)。电影电视的视听语言既可以用来表达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思想和感情,也可以用来表达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思想和感情。我们硬是不肯利用它。好莱坞的确是财力雄厚,但是如果花大钱用综合论来拍,恐怕是赔得更多。不好看!
从生意经的角度来看,我国的电影电视综合艺术理论是赔钱的理论。为什么那部好莱坞电影儿《巴顿》可以用视听语言来进行帝国主义的思想宣传,而我们却不会呢?甚至没有看出《巴顿》的反动性,还在中央电视台播了若干遍!问题在于,为什么没有看出来。
我国的 “ 电影综合艺术理论 ” 给我国的电影创作实践带来的第一个危害就是 “电影文学剧本” 这个非骡非马的概念,这是一个根本无法拍成真正的视听作品的 “貌似文学的的作品” 。 文学是“看不见听不见的” ,电影电视是“看得见听得见”的,好像是一个有视听能力的人在向没有视听能力的人求教。而电影文学剧本这一概念带来的副产品就是,翻译的外国电影剧本也一概都染上了文学性,进而具体化为“可读性”。于是原来旨在供具体拍摄影片用的外国电影剧本的中译本就全不是那么回事了。如在一部西部片的电影剧本 ( 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 ) ,那个没有文化的牛仔居然能说出“ 整装待发 ” 这样文绉绉的词来。如果对照一下原文剧本,那个牛仔非旦没有说 “ 整装待发 ” ,而且那句话连英语语法都不通,还带南方口音(由拼音体现出来的)。大量这类外国剧本中译本使我们的电影电视创作者产生一种误解,以为外国的(包括好莱坞的)电影剧本也是讲究 “文学性” 的。说老实话,我国电影界的外文翻译根本不懂电影本体。他们甚至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不相信外国的电影剧本是那样写的:怎么连一点文学性都没有?这类中译本对于专业电影电视创作者来说是毫无参考价值的,而对于初学电影的电影学生,对于学编剧的电影学生,尤其有毒害。这类中译本只不过是给一般读者解解闷的。我认为,掌握外语的年轻的电影电视工作者十分有必要做一些外国剧本的翻译工作,还那些剧本以原来的面目。
另外,中国电影电视界的人士们对好莱坞的电影儿有着一种莫明其妙的、不正常的兴趣。好莱坞的娱乐片被一些人捧为艺术作品,那个垃圾金象奖也被捧上了天。那些所谓 “ 研究外国电影的专家们 ” 动辄这个金象奖,那个金象奖的,吹得比好莱坞自己的宣传机构还要起劲。好象只要嘴上挂着 “ 金象奖 ” ,脸上也就有了光似的,也就算是个艺术家了。无知的人也太多了一些。就其实,大概是有些创作者把自己的作品和好莱坞电影儿相比,发现差距很大,那么,既然自己的那种所谓 “ 作品 ” 尚且可以称作艺术品,毛泽东也说我们的作品是艺术,自己尚且可以大言不馋地说,“ 我,作为一个艺术家…… ” 那么,那些处处高他一筹的好莱坞电影儿也理所当然是艺术作品了。我确信,他们打心眼儿里认为好莱坞电影儿是艺术。这是一个水平问题。
既然如此,那我们总该从好莱坞那里学到一点东西吧。但是,看来,什么也没有学到,至少,好的东西没有学到手。就目前电视播出的那些有关介绍好莱坞电影儿的节目的内容是那么的幼稚,就不难看出这一点。在一些有线电视台的节目中,好莱坞电影儿竟成了精品,富有教益的精品,而且是外加了 “ 文学性 ” 的精品,那就是在整个节目的过程中,总有一个人在那里喋喋不休地、像日本默片时代的站在银幕前的那个 “ 辩士 ” 那样在说画面,在看图识字。
一句话,从“电影综合艺术论”来研究好莱坞电影儿,是不会有什么结果的。比如,我曾遇到一位年轻的电影理论工作者,他反问过我,“ 你说好莱坞电影儿是用画面来讲故事的。可是我看好莱坞电影里的对话也不少。” 这是从综合论的角度来看问题。就象一个庸医也可以说,体温37.1 也是发烧一样。他没有考虑,如果这场戏由他来写,那么对话的分量会不会这么少。又如前几年,有人居然用那位在好莱坞无容身之地的卓别林的《大独裁者》来证明好莱坞电影儿不都是坏的一样。这是知识思想方法问题。
从商业电影的生意经出发,好莱坞从来都是以电影的本体为依据,用视听语言来讲故事的,也就是说,它从来不是用文学性来讲故事的。它是靠使用电影本体来发财的。再说得具体一些,它是靠调动人的视听幻觉来吸引观众的。因此,它的电影剧本(好莱坞从来没有“文学剧本”一说,这不仅仅是一个名称术语的小问题)所强调的就是,如:(好莱坞人语)
“一个电影剧本就是一个由画面讲述出来的故事。”(“画面”一词有欠准确,英文是IMAGE, 亦即“视觉形象”,我在这里还是采用多年来的中国的习惯用法)
“……要给剧本以视觉的幅度。”
“应该把戏中所提到的或讲出来的事件加以视觉化。”
“场景是你用活动影像来讲故事的地方。”
“……从视觉上把故事安排得更紧凑。”
“要写一个富于视觉动力的段落。”
“主人公走出一家银行,是一个故事,如果跑出银行,那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我一向花四十分钟读一个剧本,我是在脑海里‘看’,而不是从文学风格或内容的角度去读它。”“电影是一视觉媒介。你必须设计从视觉上去揭示人物的矛盾冲突。”“电影是一视觉媒介。剧作家的责任就是选择一视觉形象或画面,用电影化的方式使他的人物戏剧化。”“每一个人物都应从视觉上显示出一种个性。”
“一个房间的布置必须在房间主人出现在其中以前,就让观众了解到他的性格。”
“一个人的行为,而不是他的言谈,表明了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每一个画面都在讲一个故事,种种画面和影像揭示了人物的各个方面。”
“肉体上的跛━━从视觉上━━衬托出精神上的特点。”
“任何场面都处在特定的空间和特定的时间中”……而“电影的空间是由光和声来塑造的”
以上都是好莱坞人说的话。大陆中国如果有人听到这样的说法,就会说,这是视觉轰炸,我们不搞这个。这些扬言不搞视觉轰炸的人大概就是九十年代管电影电视的人提出?电影的可视性?时所考虑的对象。问题就在这里:观众喜欢这个,你拦得住吗?这正是好莱坞电影儿的窍门。好莱坞是生意经,没有票房价值的事情,他们是不会干的。不会使用视听语言的人,他们是不会要的。只懂文学的人是不可能在好莱坞谋生的。
好莱坞的窍门还不仅限于此。他们十分明确电影的纪录本性首先给制作带来的是什么。好莱坞有一条经验:“越是虚构的作品,细节越要准确”。电影的纪录机器带来了逼真性,带来了纪录影像的具体性和精确性。因此他们的制作成本中几乎有一半以上是化在美工上的。有人强调说,我们没有钱,所以细节没法准确,但是一旦有了钱,可以搞大成本制作的时候,不是一样没有注意细节的准确性吗?如果连沙滩上的一块石头都可以用画上一块石头的景片插在沙里来代替,观众会愿意看吗?二战的日本零式飞机可以和二战以后苏制的安-2飞机进行空战,蒋介石可以乘安-2,1942年以前可以出现吉普车,那么,韭菜岂不也可以代替麦苗了吗?
在好莱坞电影儿的每一个段落中都有长、宽、的运动来加强镜头的立体幻觉。在好莱坞的电影剧本中的分场都是动-静-动-静-动-静……因为对话比较拖,观众很容易感到冗长,不耐烦,所以要及时转动作场面。动作场面紧张,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但是时间长了,观众容易感到疲劳,因此要及时转对话场面,让观众能得到休息。
好莱坞的电影儿的制作者明白,光波和声波的连续性可以分散观众对结构的注意,也就是说,光波和声波的连续性相对削弱影片的结构。而在一个运动着的瞬息媒介中,最吸引观众注意力的是那个运动着的光波和声波的连续性。所以好莱坞的电影儿的结构是相对松散的,而强调光波和声波的连续性。一场从情节上来说可有可无的追逐场面可以长达十几分钟,而且在一部电影儿里,决不仅限于一场打斗或追逐。
一味强调‘文学性’的人却热衷于好莱坞,真是天下一大奇谈。满拧。有人一方面主张综合艺术论,一方面又说,“ 反好莱坞乃中国电影理论之一大错误也 ” 。事实是,如果要赞成好莱坞,那就得反综合艺术论,因为两者是格格不入的。赞成综合艺术论的人,根本不可能接受好莱坞的创作方法。他可以像普通观众那样,看着好莱坞电影儿 “ 真好看 ” , “ 真棒! ” 但是他永远弄不清楚,那是怎样拍出来的。
我在这里用一部好莱坞电影儿的剧本和根据它拍出来的影片作为一个实例来说明,好莱坞的电影剧本是怎样创作的。
我是反好莱坞的。但是请弄清楚,我反的是什么。
第一,我反它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亦即它那表现形式的全封闭的观念,
第二,我认为,好莱坞电影儿是娱乐片,
第三,我反对有人把好莱坞电影儿捧为艺术作品。至少我还不敢丢这个脸。
但是我认为,作为娱乐片,那么,数好莱坞电影儿世界第一。可以说,至今没有哪个国家的电影企业能够拍出超过好莱坞水平的娱乐片。
请明确,本文是从娱乐片的角度来(而不是蠢到从大车的角度来研究汽车)研究好莱坞的电影剧本的写作问题的。
我可以把80年代以来,好莱坞电影儿在中国电影市场上的动向的来胧去脉,说得一清二楚(此处从略),因为我早就在观察它了。反对把好莱坞电影儿主动地引进我国市场,这是对的。但是还存在问题的另一面。那就是为什么好莱坞电影儿终于闯了进来?有没有我们自身的问题呢?我看不仅有,而且很严重。那就是,我们抵御不住好莱坞电影儿。有人把这个问题归之于,好莱坞有钱,可以拍大制作的钜片。但是,为什么在1949年前的上海,上海的首轮影院都掌握在美国八大电影公司手里的时候,我们的国产片依然享有相当大的一批观众呢?中国观众喜欢看中国影片,这是规律。但是当国产片不好看的时候,观众也就自然转向外国影片了。
耐人寻味的是,七、八年前,我国电视台把当年好莱坞电影儿用来和电视相抗衡并以失败告终的那一批影片(主要是早已经不在美国电影院放映的西奈马斯科甫宽银幕影片)来和我们电影院的国产影片抗衡,(好莱坞在花钱培养它的潜在的中国观众,)而今我国的电影院又用十大巨片来把电视台已经为好莱坞电影儿培养好味口的观众再争取回到电影院来,(当然,我们的电影杂志的功劳也不小,也出了不少力气,理应得个什么金像奖之类的东西。)真是莫大的讽剌。抵制不是办法,需要的是竞争。争观众。要竞争,就得有争观众的手段。
可我们的影片没有竞争力,毛病出在哪里呢?从二十年代开始,中国的故事电影学了几十年的好莱坞电影儿,甚至在八十年代还有人说,否定好莱坞乃中国电影理论之一大错误,在九十年代还有人说,反好莱坞是极左思潮,可就是没有人学会它的生意经。头脑清醒点儿!好莱坞电影儿是生意经,不是艺术。而它的生意经是靠电影的本体发财的。电影要好看,那只能依靠电影的本性。不同意的话,可以去问一下心理学家。他们是专门研究这个问题的(感觉、知觉、认识、记忆等,其中包括视觉和听觉等心理活动和心理现象)。电影电视的视听语言既可以用来表达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思想和感情,也可以用来表达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思想和感情。我们硬是不肯利用它。好莱坞的确是财力雄厚,但是如果花大钱用综合论来拍,恐怕是赔得更多。不好看!
从生意经的角度来看,我国的电影电视综合艺术理论是赔钱的理论。为什么那部好莱坞电影儿《巴顿》可以用视听语言来进行帝国主义的思想宣传,而我们却不会呢?甚至没有看出《巴顿》的反动性,还在中央电视台播了若干遍!问题在于,为什么没有看出来。
我国的 “ 电影综合艺术理论 ” 给我国的电影创作实践带来的第一个危害就是 “电影文学剧本” 这个非骡非马的概念,这是一个根本无法拍成真正的视听作品的 “貌似文学的的作品” 。 文学是“看不见听不见的” ,电影电视是“看得见听得见”的,好像是一个有视听能力的人在向没有视听能力的人求教。而电影文学剧本这一概念带来的副产品就是,翻译的外国电影剧本也一概都染上了文学性,进而具体化为“可读性”。于是原来旨在供具体拍摄影片用的外国电影剧本的中译本就全不是那么回事了。如在一部西部片的电影剧本 ( 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 ) ,那个没有文化的牛仔居然能说出“ 整装待发 ” 这样文绉绉的词来。如果对照一下原文剧本,那个牛仔非旦没有说 “ 整装待发 ” ,而且那句话连英语语法都不通,还带南方口音(由拼音体现出来的)。大量这类外国剧本中译本使我们的电影电视创作者产生一种误解,以为外国的(包括好莱坞的)电影剧本也是讲究 “文学性” 的。说老实话,我国电影界的外文翻译根本不懂电影本体。他们甚至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不相信外国的电影剧本是那样写的:怎么连一点文学性都没有?这类中译本对于专业电影电视创作者来说是毫无参考价值的,而对于初学电影的电影学生,对于学编剧的电影学生,尤其有毒害。这类中译本只不过是给一般读者解解闷的。我认为,掌握外语的年轻的电影电视工作者十分有必要做一些外国剧本的翻译工作,还那些剧本以原来的面目。
另外,中国电影电视界的人士们对好莱坞的电影儿有着一种莫明其妙的、不正常的兴趣。好莱坞的娱乐片被一些人捧为艺术作品,那个垃圾金象奖也被捧上了天。那些所谓 “ 研究外国电影的专家们 ” 动辄这个金象奖,那个金象奖的,吹得比好莱坞自己的宣传机构还要起劲。好象只要嘴上挂着 “ 金象奖 ” ,脸上也就有了光似的,也就算是个艺术家了。无知的人也太多了一些。就其实,大概是有些创作者把自己的作品和好莱坞电影儿相比,发现差距很大,那么,既然自己的那种所谓 “ 作品 ” 尚且可以称作艺术品,毛泽东也说我们的作品是艺术,自己尚且可以大言不馋地说,“ 我,作为一个艺术家…… ” 那么,那些处处高他一筹的好莱坞电影儿也理所当然是艺术作品了。我确信,他们打心眼儿里认为好莱坞电影儿是艺术。这是一个水平问题。
既然如此,那我们总该从好莱坞那里学到一点东西吧。但是,看来,什么也没有学到,至少,好的东西没有学到手。就目前电视播出的那些有关介绍好莱坞电影儿的节目的内容是那么的幼稚,就不难看出这一点。在一些有线电视台的节目中,好莱坞电影儿竟成了精品,富有教益的精品,而且是外加了 “ 文学性 ” 的精品,那就是在整个节目的过程中,总有一个人在那里喋喋不休地、像日本默片时代的站在银幕前的那个 “ 辩士 ” 那样在说画面,在看图识字。
一句话,从“电影综合艺术论”来研究好莱坞电影儿,是不会有什么结果的。比如,我曾遇到一位年轻的电影理论工作者,他反问过我,“ 你说好莱坞电影儿是用画面来讲故事的。可是我看好莱坞电影里的对话也不少。” 这是从综合论的角度来看问题。就象一个庸医也可以说,体温37.1 也是发烧一样。他没有考虑,如果这场戏由他来写,那么对话的分量会不会这么少。又如前几年,有人居然用那位在好莱坞无容身之地的卓别林的《大独裁者》来证明好莱坞电影儿不都是坏的一样。这是知识思想方法问题。
从商业电影的生意经出发,好莱坞从来都是以电影的本体为依据,用视听语言来讲故事的,也就是说,它从来不是用文学性来讲故事的。它是靠使用电影本体来发财的。再说得具体一些,它是靠调动人的视听幻觉来吸引观众的。因此,它的电影剧本(好莱坞从来没有“文学剧本”一说,这不仅仅是一个名称术语的小问题)所强调的就是,如:(好莱坞人语)
“一个电影剧本就是一个由画面讲述出来的故事。”(“画面”一词有欠准确,英文是IMAGE, 亦即“视觉形象”,我在这里还是采用多年来的中国的习惯用法)
“……要给剧本以视觉的幅度。”
“应该把戏中所提到的或讲出来的事件加以视觉化。”
“场景是你用活动影像来讲故事的地方。”
“……从视觉上把故事安排得更紧凑。”
“要写一个富于视觉动力的段落。”
“主人公走出一家银行,是一个故事,如果跑出银行,那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我一向花四十分钟读一个剧本,我是在脑海里‘看’,而不是从文学风格或内容的角度去读它。”“电影是一视觉媒介。你必须设计从视觉上去揭示人物的矛盾冲突。”“电影是一视觉媒介。剧作家的责任就是选择一视觉形象或画面,用电影化的方式使他的人物戏剧化。”“每一个人物都应从视觉上显示出一种个性。”
“一个房间的布置必须在房间主人出现在其中以前,就让观众了解到他的性格。”
“一个人的行为,而不是他的言谈,表明了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每一个画面都在讲一个故事,种种画面和影像揭示了人物的各个方面。”
“肉体上的跛━━从视觉上━━衬托出精神上的特点。”
“任何场面都处在特定的空间和特定的时间中”……而“电影的空间是由光和声来塑造的”
以上都是好莱坞人说的话。大陆中国如果有人听到这样的说法,就会说,这是视觉轰炸,我们不搞这个。这些扬言不搞视觉轰炸的人大概就是九十年代管电影电视的人提出?电影的可视性?时所考虑的对象。问题就在这里:观众喜欢这个,你拦得住吗?这正是好莱坞电影儿的窍门。好莱坞是生意经,没有票房价值的事情,他们是不会干的。不会使用视听语言的人,他们是不会要的。只懂文学的人是不可能在好莱坞谋生的。
好莱坞的窍门还不仅限于此。他们十分明确电影的纪录本性首先给制作带来的是什么。好莱坞有一条经验:“越是虚构的作品,细节越要准确”。电影的纪录机器带来了逼真性,带来了纪录影像的具体性和精确性。因此他们的制作成本中几乎有一半以上是化在美工上的。有人强调说,我们没有钱,所以细节没法准确,但是一旦有了钱,可以搞大成本制作的时候,不是一样没有注意细节的准确性吗?如果连沙滩上的一块石头都可以用画上一块石头的景片插在沙里来代替,观众会愿意看吗?二战的日本零式飞机可以和二战以后苏制的安-2飞机进行空战,蒋介石可以乘安-2,1942年以前可以出现吉普车,那么,韭菜岂不也可以代替麦苗了吗?
在好莱坞电影儿的每一个段落中都有长、宽、的运动来加强镜头的立体幻觉。在好莱坞的电影剧本中的分场都是动-静-动-静-动-静……因为对话比较拖,观众很容易感到冗长,不耐烦,所以要及时转动作场面。动作场面紧张,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但是时间长了,观众容易感到疲劳,因此要及时转对话场面,让观众能得到休息。
好莱坞的电影儿的制作者明白,光波和声波的连续性可以分散观众对结构的注意,也就是说,光波和声波的连续性相对削弱影片的结构。而在一个运动着的瞬息媒介中,最吸引观众注意力的是那个运动着的光波和声波的连续性。所以好莱坞的电影儿的结构是相对松散的,而强调光波和声波的连续性。一场从情节上来说可有可无的追逐场面可以长达十几分钟,而且在一部电影儿里,决不仅限于一场打斗或追逐。
一味强调‘文学性’的人却热衷于好莱坞,真是天下一大奇谈。满拧。有人一方面主张综合艺术论,一方面又说,“ 反好莱坞乃中国电影理论之一大错误也 ” 。事实是,如果要赞成好莱坞,那就得反综合艺术论,因为两者是格格不入的。赞成综合艺术论的人,根本不可能接受好莱坞的创作方法。他可以像普通观众那样,看着好莱坞电影儿 “ 真好看 ” , “ 真棒! ” 但是他永远弄不清楚,那是怎样拍出来的。
我在这里用一部好莱坞电影儿的剧本和根据它拍出来的影片作为一个实例来说明,好莱坞的电影剧本是怎样创作的。
我是反好莱坞的。但是请弄清楚,我反的是什么。
第一,我反它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亦即它那表现形式的全封闭的观念,
第二,我认为,好莱坞电影儿是娱乐片,
第三,我反对有人把好莱坞电影儿捧为艺术作品。至少我还不敢丢这个脸。
但是我认为,作为娱乐片,那么,数好莱坞电影儿世界第一。可以说,至今没有哪个国家的电影企业能够拍出超过好莱坞水平的娱乐片。
请明确,本文是从娱乐片的角度来(而不是蠢到从大车的角度来研究汽车)研究好莱坞的电影剧本的写作问题的。
今天,周老师喊你回家学电影了,不用再被商业蒙蔽,回家学习,温暖,安全! 在这个家里不仅有周老师,,他还力邀中国现代电影光影大师刘永泗老师一起做阵。
(刘永泗老师:在北京电影学院主持影视系摄影专业教学工作。主讲滤色镜及影调调节;感光材料及其加工;照相构图;光线处理;摄影造型与技巧;电影画面处理等。教学主要开设的课程有:《照相技巧》、《电影摄影技巧》、《电影光线处理》、《摄影艺术创作》、《摄影造型与化妆》等。)
同时还有导演应亮(金马奖最佳短片导演)、柯粤川(旅美影视导演制片人)一起为大家带来新生代的电影观点。
周老师不仅喊你“回家”学电影,更是为想回家的同学准备了一份福利。影视工业网拍片学院独家七折优惠报名,且第一个报名缴费的同学将获得一个同伴免费同行的机会!
对的,免费带上一个你的小伙伴一起来参加学习。机会仅限第一个购买的同学!
扫描下方二维码咨询学院君报名:
- - - - - - - - - - - - - - more - - - - - - - - - - - - - -
周传基老师魔鬼训练营
本文为作者 中国摄影师社群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88002
中国摄影师社群
点击了解更多
中国第一所互联网电影学院
1,000,000+ 影视人的终生学习平台
学习社群目前已开设近30门专业课程,内容覆蓋导演、编剧、摄影、美术、声音、制片、视效等方方面面。
为每一位具有独一无二上进心的人,提供成为真正专业电影人的学习机会。为每一位下定决定改变的剧组成员,提供进修的条件和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