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被中文译名强行毁掉的电影!

2017-03-03 10:23
人的名字是被外界认识的第一印象之一,一个好的名字,能引起更多的关注,甚至让人变得更受欢迎。一个普通平凡或者不知所云的名字,往往不太能引起人们的注意,让人没有想要进一步了解的欲望。

小编编有个小学同学叫牛德华,在边鼻音不分的情况下,听起来跟“刘德华”没什么不一样。因为名字太耀眼,不爱学习的牛德华总是被点名回答问题,直到上大学他都不敢逃课,但也因为这个名字,从小到大他总能成为人们初次见面谈论的焦点,使得他有更多锻炼口才以及和陌生人接触的机会,他后来的工作面试,搞定以难缠著称的岳父大人都轻松加愉快。

一部电影的名字同样能彰显电影的魅力和缺点,名字是一部电影的主题和总结。对于进口电影来说,一个好的中文译名不一定能促进票房的增长,但一个烂的中文译名必然会对观众的观影冲动产生一定影响。不少人因为进口片的烂译名而错过了一部好片。

那些年被中文译名强行毁掉的电影!

比如《极速风流》,英文名《Rush》 ,口碑不错,本来是一个特别热血的F1赛车传奇车手的故事,由于是2013年的片子,2015年底在国内上映前就有很多盗版,结果还破罐子破摔,翻译成这么个烂名字,一股港产三级片的画风,或多或少降低了人们的观影欲望。相比之下,《F1双雄》这个翻译就更为直观热血。



“  一、那些年被译名毁掉的电影

很多进口片因为片名翻译得不知所云甚至乱七八糟,让人提不起观影欲望,尤其是批片,在宣发非常不占优势,物料无法全面铺开的情况下,一个好的翻译片名,是决定路人观众掏钱与否的重要因素。

1、被译名毁掉的进口片

那些年被中文译名强行毁掉的电影!


《了不起的菲丽西》、《了不起的盖茨比》,虽然后者有被吃瓜群众宠爱的小李子主演,但这种形容词加外语人名儿的翻译,就相当于我们跟外国人说“了不起的宋小宝”是一个效果,很多时候偷懒加工的直译并不能表达出影片的精髓,也起不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反而平淡无奇,无法激发路人观众的观影欲望。

那些年被中文译名强行毁掉的电影!

去年李安导演噱头十足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小编编了解到一些观众进了电影院看到这个名字都表示云里雾里,电影技术性的噱头普通路人观众根本都不在意,一个没有吸引力的片名加上这么贵的票价,他们宁愿多看几遍同期上映的《奇异博士》

目前公映中的《欢乐好声音》,好好的一部动画歌舞片,硬生生被翻译得这样土不拉几,还产生了混淆视听的副作用,很多人就是因为这个电影名而丧失了观影欲望。

那些年被中文译名强行毁掉的电影!

“印度刘德华”阿米尔·汗主演的《摔跤吧!爸爸》在全球的口碑和票房都好到飞起,在国内也有不错的反响,虽然还未在国内上映,但如果就用这个中文译名的话,实在让人不敢恭维,再结合海报,会有一股退休老头自强不息的韧劲扑面而来,延续了印度电影中文译名老掉坑里的传统。

那些年被中文译名强行毁掉的电影!


2、中国电影翻译之后也“掉价”

由于文化差异,很多具有中国文化典故的电影,被翻译成英文之后同样惨不忍睹。

比如《霸王别姬》,翻译成英文是《Farewell My Concubine》,再直译回来差不多就是“再见了,我的小妾”,完全失去了韵味,还增加了一种不清不楚的尴尬;

那些年被中文译名强行毁掉的电影!

又如《倩女幽魂》的英文片名是《A Chinese Ghost Story》,变成了“中国鬼故事”;《唐伯虎点秋香》的英文片名是《Flirting Scholar》,翻译回来就是“调情大学士”;《火锅英雄》的翻译名《Chongqing Hot Pot》,就是“重庆火锅”的意思,不明白的还以为是部美食电影。



“  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翻译现象

1、故意蹭热点,强行商业化

出于对市场的考虑,一些进口片的翻译也会讲求本土化,追一下热点以求讨好观众。

比如《欢乐好声音》,本身是一部可看度极高的动画歌舞片,堪称动物界的“达人秀”和“好声音”,片中用到超过85首热门歌曲,有套路但是很简单很欢乐。不过在不了解之前乍一看片名,土成这样,还以为是某热门综艺真人秀的大电影,差点就忍住不去看了。

那些年被中文译名强行毁掉的电影!

其同一团队2015年打造的《小黄人大眼萌》这种属于翻译得还算凑合的,在“萌者的天下”的当今社会,有投机取巧的意思,但这部小黄人做主角的片子还是差点意思,简直就是想依靠小黄人“一萌遮百蠢”,光萌也是没有用的。

2、缺乏创意,玩命消费

自从《玩具总动员》大火之后,几乎所有的进口动画片都爱用“XX总动员”的中文译名,尽管有的就是同一团队打造的作品,像《海底总动员》、《赛车总动员》、《超人总动员》等等,不管能不能搭上边,能动员的全给动员了,但其实这些电影都有自己不属于“总动员”范畴的英文名字,中文译名一概翻译成“XX总动员”,其生命力还能维持多久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那些年被中文译名强行毁掉的电影!

还有各种特工、间谍类的电影,中文译名也都跟随着这些字眼,曾经的票房法宝,现在烂片百出,观众已经对此类名称或题材的电影产生了审美疲劳甚至消极情绪。

那些年被中文译名强行毁掉的电影!

尤其是《邻家大贱谍》、《废柴特工》这种故意搞错别字,蹭“顺风车”的烂翻译烂片,这其实是在消耗着特工类动作类型片给人的好感。

3、翻译人员综合素质欠缺

虽然不至于英语是学校门卫教的,但很多翻译人员的综合素质确实有一定欠缺,这不仅体现在进口片译名的翻译上,在一些进口的正片中文字幕翻译中也出现了一些专业性或者常识性的错误。

当然,也有的翻译是为了规避审查,假装观众不懂英语的。比如2015年《复仇者联盟2》上映的时候,不仅有很多错误的字幕翻译,还将“Son of bitch”翻译成“你这个老伙计”,我的天哪,这句话是观众最熟悉不过的好吗!

那些年被中文译名强行毁掉的电影!

电影是多种艺术综合化的产物,专业的翻译人员,不仅要有较高的外语水平,还得有深厚的中国文学文化底蕴和影视鉴赏能力,这样才能在知晓影片内容的情况下,给出恰到好处的翻译。



“  三、翻译需要像给孩子取名一样认真对待

电影片名的翻译很重要,也有很多中文译名比之前的片名更好,像Zootopia这个合成词被翻译成《疯狂动物城》,比较直观,很有画面感;《爱乐之城》要是把La La Land直译的话,就会美感尽失,诗意全无。

那些年被中文译名强行毁掉的电影!

早期还有《乱世佳人》(Gone with wind)、《人鬼情未了》(Ghost)、《魂断蓝桥》(WaterlooBridge)、《盗梦空间》(Inception)等,都是一批超越原本电影名称的翻译,变得更加有意境,更加富有想象空间。

那些年被中文译名强行毁掉的电影!

中国孩子的取名非常讲究,不仅会将美好的愿望寄托在名字上面,稍微传统的还会结合诸多生辰八字加以测算,再择其优而用之。名字是一个事物被外界认知的第一印象之一,如果翻译工作者们能像给自己孩子取名字一样对待进口电影译名的翻译的话,那么观众们也能少受渣翻译的荼毒,不错过好片。

毕竟,在有效物料出现在观众视野之前,名字是最先到达的,除了受口碑发酵的影响之外,观众也会从电影的名字去判断兴趣值的高低,从而决定要不要进一步了解这部电影,综合那么多案例,一个好的名字一定是一部电影的加分项,这同样适用于烂名字百出的国产电影。


文 / 颜好

请尊重劳动成果,任何形式的转载,均需联系微信公众号“有我断片(ID:youwoduanpian)”,未经许可转载甚至删改的,将视作侵权!(关注“有我断片”,回复关键词“转载”即可获取转载须知)
那些年被中文译名强行毁掉的电影!

本文为作者 有我传媒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87384

有我传媒

点击了解更多
有我慧悦是一家专业的全球电影IP运作公司,卖中国电影出去,买海外电影回来,专注于海外优质IP的投资、引进和开发。 合作请联系: business@hmf1.com (86) 010-53360650
扫码关注
有我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