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你的保底发行!去你的资本入侵!

2016-12-30 11:33
去你的保底发行!去你的资本入侵!
保底发行,这个词汇从去年年底开始逐渐被业内人士大规模提及。

所谓保底发行,就是发行方对制片方的票房承诺,发行方对自己看好的影片进行票房预估,约定一个双方都接受的保底票房分账规则。一般而言,如果实际票房超过保底票房,发行方将获得更大收益;但如果实际票房没有达到保底票房,发行方也需要将保底票房对应的收益分成给到制片方。

能被保底的电影一般都是大制作,或者有名导、有大咖、有流量担当的片子,这些片子往往看起来卖相十足,能给发行方增加信心。发行方或者资本愿意做保底发行,对制片方的利益将是一个巨大保障,有了保底,制片方在电影上映前就能收回成本甚至实现盈利。

对制片方而言,所制作的电影被保底,基本标志着稳赚不赔,而对保底发行方而言,保底发行就是一种赌徒心态下的逐利行为。


“一、保底发行的目的和呈现形式

保底发行最初是制片方转嫁收益风险的一个方法,把影片以保底分账或者卖断的方式,将发行权让渡给发行公司,同时获得一定保底收益。但随着资本不断涌入到影视行业,逐渐出现了一些令人眼花的保底方式,以及各种匪夷所思的保底目的。在资本入侵下,电影艺术沦为一种抢钱和讲故事的手段。

保底发行的目的:

1、制片方希望通过保底转嫁或者降低收益风险。最初文艺片经常使用这种发行方式。

2、传统发行公司通过保底争夺好项目的发行权。如,博纳曾用3.5亿保底《后会无期》,华谊用3亿保底《西游降魔篇》。

去你的保底发行!去你的资本入侵!

3、出品公司或者投资公司为了争夺好项目的优先投资权。金诚集团旗下星辉鸿蒙文化产业基金参与了《美人鱼》的投资,并取得了周星驰作品未来五年优先投资权。

4、资本进入电影行业抢钱,讲故事。并借助电影的影响力来获得资本市场的更大收益,炒高估值,相当于投了一个巨额广告,电影只是工具。微影时代、阿里影业等背靠互联网大财团的公司,高调侵入影视行业,也仅是把电影当做为母公司“造血”、讲故事的工具。

5、金融机构利用理财产品与电影的结合圈钱,如,众筹和保险。《叶问3》各项权益被保底发行方打造成金融产品融资圈钱,被称为众筹电影。

6、影视公司新秀上位的快捷方式。和和影业通过强势保底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角色迅速打入影视圈核心层,保底影片有《美人鱼》、《火锅英雄》、《绝地逃亡》等。

去你的保底发行!去你的资本入侵!

保底发行的呈现形式:

1、票房保底分账。是大部分保底发行影片采用的方式,发行方在约定票房之内做保底,超出约定票房按比例或者阶梯分成。

2、利用基金或者发售金融产品的方式保底。如《叶问3》将其电影票房收益权转换为金融产品进行发售。

3、售卖影片票房收益权。《港囧》在上映之前,徐峥就将影片47.5%的票房收益权以1.5亿的价格卖给了21控股,徐峥同时也是21控股的股东。明年将上映的《一代妖精》也通过出售影片票房收益权等方式获得北京文化5亿票房保底。

去你的保底发行!去你的资本入侵!

4、买断影片版权。每年国内进口的批片大都以买断方式发行,但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国外片方也逐渐提出保底分账的要求。

5、以上四种方式组合呈现。《叶问3》既售卖了影片的票房收益权,又将票房收益权转换为金融产品进行发售。



“二、保底发行的利弊

除了前几年零星几部保底发行的电影,如《西游降魔篇》、《心花路放》、《一步之遥》、《后会无期》之外,从去年年底到现在,进行保底发行的电影累计已超过25部,保底票房数额从几千万到近二十亿不等,大部分集中在两亿到十亿之间。而保底票房盈亏线一般要低于实际约定保底票房,所以虽然有的电影最终并没有达到约定保底票房,但只要超过了保底票房盈亏线,保底发行方就能保本或者险胜。

去你的保底发行!去你的资本入侵!

电影行业缺钱,资本缺故事,保底发行看起来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生意。资本随着保底发行大规模介入到电影行业,催生了不少电影“新贵”,也让许多传统制片公司和发行公司望而生畏,站在旁边干着急;创造了不少记录和奇迹,也破坏了电影行业本来的规律,孕育出一些行业怪现象,比如偷、买票房。资本给电影行业带来充裕资金的同时,也将寄生于资本的种种泡沫一同带来。

和和影业、微影时代等公司,通过背靠强大的基金和财团,一路保底强势打入影视圈核心层,并有了自己投资开发的电影项目。剧角映画去年虽然接连三部电影都保底失败,没有完成投资对赌的业绩,上市计划也失败,但其号称的全产业打通使其在今年获得华谊2亿救火般的投资。

电影行业的快速发展让资本纷纷涌入,各类影业、影视基金竞相成立,片单计划排起队来可绕地球好几圈。但抢钱团的成绩单却不讨喜,大部分新片计划不是夭折就是无限延期。阿里影业成立两年多,第一份作业《摆渡人》,阵容豪华,在经历重拍、跳档之后于今年12与23号上映,但口碑实在是……

去你的保底发行!去你的资本入侵!

保底发行对于保底发行方而言,是一种赌博行为,完不成票房对赌的业绩的话,背后的“故事泡沫”分分钟就会破裂。在业绩对赌的压力,以及电影票房不确定因素很大的情况之下,买票房、偷票房,各种花式票房注水的招数也就应运而生。受伤的都是中低成本的电影,面临被挤档期挤排片甚至被偷票房。

去你的保底发行!去你的资本入侵!

12月16日,《我不是潘金莲》上映近30天时,主演范冰冰发微博对《我不是潘金莲》当天凌晨高达30%的上座率表示惊讶。

于观众而言,电影票房有多高,电影市场规模有多大他们并不在意,观众只想看到好看的电影。在资本的裹挟之下,今年的很多电影让观众感到不爽,一是电商平台补贴力度下降,低价电影票回归到正常水平,观众失去了去年抱着觉得便宜不看白不看的心态,开始认真筛选自己想看的电影;二是今年观众对进口视效大片产生了审美疲劳,作为国产电影的小年,又鲜有出彩的国产电影能“引诱”观众掏出钱包。

于市场而言,资本对赌下的保底发行,破坏了电影市场原本的发展规律。保底发行让制片方能在电影上映之前就收回成本甚至盈利,没有了产出的后顾之忧,很多尝到甜头的制片方和保底发行方开始按照资本的要求,从主创阵容、从噱头、从电影技术等方面,码适合保底或适合资本讲故事的局,但事实证明出来的电影并不一定是佳作。为了追逐资本而产出的作品,让原本善于讲故事的导演、编剧讲不出好故事了。



“三、保底发行的发展趋势

保底发行依赖着大量资本,而资本是逐利的,当影视行业红利消退,资本也会随之逐渐转移。但目前看来无论资本转移与否,保底发行这种方式不会消失,保底发行任何时候都只能作为一个工具一种手段,而不是“反客为主”利用电影或者电影票房来讲故事以及达到其他目的,让金融规律干扰甚至取代电影市场的发展规律将带来不可挽回的后果。

去你的保底发行!去你的资本入侵!

国内目前的保底发行合作方式虽然对制片方有利,保底成功之后甚至能实现多赢,但这些合作方式机会主义和赌徒心态太重,并不符合市场正常发展的规律。

倘若在法律制度或者行业规则上有一个合理的制约机制和分工,保底发行能跟随市场健康良性发展,不再仅追逐资本讲故事,不再仅针对强阵容、高成本、大制作的电影做保底,雨露均沾也照顾一下优秀的中小成本和独立影片,这种百花齐放的状态将更有利于中国电影行业的进步和发展。

保底发行在未来会一直存在,今年能明显感受到观众在不断进步不断成长,对电影的选择也越来越挑剔,事实证明那些一味受资本裹挟而不顾质量堆砌出来的电影,将透支观众的信任和观影热情,最终会搅乱甚至毁坏市场。

混乱是一个行业发展的必经阶段,今年的混乱也确实让从业者们感到措手不及,而明年仍将是国产电影的“小年”,如果这些混乱不能被逐渐调整好,明年中国电影能否抵挡越来越多好莱坞超级大片的冲击,实现中国电影更宏大的目标将是一个未知数。

希望经过今年的“低谷”,市场能重回理性,也希望中国电影的未来会更好。


文 / 小明啊
请尊重劳动成果,任何形式的转载,均需联系微信公众号“有我断片(ID:youwoduanpian)”,未经许可转载甚至删改的,将视作侵权!(关注“有我断片”,回复关键词“转载”即可获取转载须知)
去你的保底发行!去你的资本入侵!
本文为作者 有我传媒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85821

有我传媒

点击了解更多
有我慧悦是一家专业的全球电影IP运作公司,卖中国电影出去,买海外电影回来,专注于海外优质IP的投资、引进和开发。 合作请联系: business@hmf1.com (86) 010-53360650
扫码关注
有我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