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金马最佳影片《八月》导演张大磊,我爱过去的那段岁月

2016-11-26 20:02
内蒙古导演张大磊深受台湾新电影导演侯孝贤的影响,以《八月》讲述一个 90 年代初期西部一个小城市的故事,带着观众重回乡下感受朴实的生活体验,然而这一趟电影旅途却如梦似幻,昙花一现。电影在本体上透露出许多小津安二郎、侯孝贤平铺直叙的风格,在看似冷冽的影像语言中,透露出对于故乡的关怀。此片更入围金马奖新导演、原著剧本等六项大奖。《八月》之前也参加过First西宁影展,口碑评价也是非常不错。这也是爱奇艺影业出品的第一部文艺片,有了爱奇艺影业的参与,所以传说非常有望此片能够走进院线。

《八月》讲述了九十年代初的西部小城,结束了小升初考试的晓雷终于迎来了盼望已久的没有作业的暑假。然而这个自由的,炎热的夏天并不是想象中那样红火热烈,更多是平常反复的家庭生活和大把闲工夫……恰逢那一年国家开始实施国有单位转型,铁饭碗被打破,晓雷父亲的单位也受到改革冲击,他们生活的家属院里每一个家庭的生活都被改革影响着。孩子们整日百无聊赖,而看似平静的大人们,心却像烈日炙烤着那般燥热。晓雷就那么静静的耗着,感受着身边隐隐发生的一切。直到父亲为了生活同其他人远走他乡,家里只剩下了母子俩,晓雷才着实感觉到时间过去了,生活不一样了。立秋那天夜里,晓雷家的昙花在院子里悄然开放,像是意味着什么。
专访金马最佳影片《八月》导演张大磊,我爱过去的那段岁月
为什么会拍《八月》这部电影,用导演的话说:“在08年的一个周日,我去姥姥家吃饭,当时我在外,已好久都没回去过了。80多岁的姥姥瘫痪在床,我看着我的母亲用小勺给老人喂饭,突然感觉恍若隔世……1994年的夏天,姥姥的母亲也同样卧床,姥姥也是这样扶着她的背,一勺勺地将搅成糊状的饭喂到老人嘴里……那一刻我好像真的听到了94年的音乐声和那时经常会听到的火车鸣笛声从很远处传来……叫人恍惚。后来,那个夏天更多的情景陆续出现在我脑子里,父亲、母亲、我自己、我们过去生活的院子,和那年被改革影响着的人们。我就像个旁观者感受着眼前的一幕幕,包括弥漫在空气里的气味。简直就像一场白日梦……那一刻我决定拍个电影。”

导演从08年有了这个念头,到剧本的完成已经是2012年。导演也并不是写了4年,而是在做大量的思考和选择,选择保留哪些东西在剧本里。因为对于导演来讲,在那个时代经历过的时光都是有价值的。也是因为经过这几年的思考、准备,剧本在开拍之前已经非常完整了,比如说:确定了摄影风格的呈现,要选择黑白的基调,音乐上选择了长笛和竖琴,等等。经过这样完整的准备,开拍后,一切按照剧本去完成就好了。《八月》的重点就是生活片段或者说是生活场景,它由若干个生活场景组织起来,形成的这么一段时光,这么一段岁月,所以说既然是岁月,我们就截取生活当中的这些片段,组成岁月就好了,它不会因为哪个环节没有说清楚,会影响下一面一个环节,岁月就是这样,它该发生了就是发生了,我们即便看不着,它也是发生了。我们的目的更想是去表达我们对过去那段岁月的热爱,所以没有想把很强的社会问题说的太过明显,因为谁都知道,那个时候发生了什么。我们只要看到人就好了,人在面对那个变化,那个情况的时候,他们会怎么样去对待,他们生活是什么样子的,他们如何用情感来面对这个事情,我们看到这个就好了。
专访金马最佳影片《八月》导演张大磊,我爱过去的那段岁月
故事风格对于创作者来说,有很多种选择,那导演是如何确定《八月》的故事风格?导演回答说:“首先《八月》并不是这种风格电影的首创,这是有电影史的,姑且可以把它算做生活流或者是文学电影,或者是散文化的叙事。但风格还是由创作者来决定,有的创作者有很强的表达欲望,或者一些人观察一个事情,他愿意看的很透,或者离的很近去看,也有些人更希望看全局,没有过多参与,看着整个事态的变化,可能我是这样一种性格。我的童年时期现在回味起来,其实是很怀念的,难得有那么近距离,能真正感觉到时间过去了,中午是这个样子的,然后傍晚有是另一个样子,可能是基于可以说电影以外的感受,所以也是选择了这样一种风格来表达。”选择故事风格,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需要处理,那就是怎么处理故事和观众的距离。“不能说处理和观众的距离,而是导演如何把表达的变成观众想要的,我想说的是,我尊重每一个观众,我尊重每一个观众有他自己的感觉和选择,和对生活的体验,就像喜欢《八月》的观众能包容我一样,就是这样。”导演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我所谓的尊重观众是说,肯定会有观众喜欢,也会有人不喜欢,这两种我觉得都是《八月》这部电影的价值,我相信有一部分观众他们是有感受的,可以感受到那个时候生活的矿味、生活的气味,能感受到天由亮到黄昏的一个变化,我觉得这种东西,是符号之外的,那是生活本身,是生活氛围本身。我觉得能够体会到这一部分的观众,他自然会喜欢《八月》。”

一般来说,对于初次拍电影的人来说,有两个问题会非常尖锐,一个是如何处理好故事选择上的存留,还有资金的问题。《八月》也是找到了监制万马才旦导演。因为万玛才旦导演也是非常优秀的作者导演,在导演张大磊看来他非常适合《八月》,也会为《八月》提高很多,所以当导演面对选择的时候,万马才旦导演会作为兄长一样的提出建议,去帮助导演做出判断。
专访金马最佳影片《八月》导演张大磊,我爱过去的那段岁月
对于电影《八月》来说另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解决资金。因为导演过去没有经历过资金的经验,没有想到过一旦资金出现问题,是多可怕的事情,所以实际情况超出了导演的预料。《八月》的启动资金都是导演或家人、朋友凑钱,可就是这样,《八月》拍到一半的时候没钱了,整个剧组只能暂停工作。也是幸运吧,后来找到麦丽丝导演,从各个方面支撑着剧组完成了电影拍摄。其实完成拍摄,对于一部电影来说也只是完成了一部分而已。无论是参加电影节,还是电影需要做上映准备,也都需要资金的支持。所以后续有了其他一些公司的支持,也让电影得以有了现在的状态。
可是一部处女作,并且是资金非常紧张的情况进行拍摄的,电影还获得了两项“技术项”的提名,这也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所以也问到,他判断最佳摄影和最佳声音设计能够提名的原因,“如果说我来判断为什么这次金马会给《八月》这两项有机会,其实我们的摄影也算不得技艺有多高超,但是我可以肯定的说《八月》这部影片的摄影,它是很纯粹的,它是很简单的。摄影它也没有更多的需要体现技巧、体现科技,我们现在是一个科技时代,我们的摄影没有更多的目的,只是原原本本的还原了摄影机或者电影最根本的功能:记录、观看,像我们人眼一样的去观看,而且是很尊重被观看者的观看。我觉得获得提名的是这样一个不骄不躁的创作态度。声音其实也是一样,声音我们花了很大的心思设计,但是这种设计并不是向外的,有很强烈爆发的东西,我们是收的,也是做到了一种真诚。”
专访金马最佳影片《八月》导演张大磊,我爱过去的那段岁月
《八月》的电影全面没有专业的演员,而导演说在这个片子里和演员相处的过程,是这部影片最大的收获。并且片子里的表演非常出彩,小朋友孔维一也获得了53届金马电影节最佳新演员奖。那他是如何和演员们合作的?“首先演员都是我的好朋友,所以我们彼此之间都很熟悉,包括生活方式,包括性格,都很熟悉,所以剧本完成之后,从形象到性格、气质,就会联想到他们。像张晨,我的一个老大哥,他是一个很出色的乐手,他让我很有安全感,所以就选择了他,在一起工作的时候,与其说导演和演员的交流工作,更像是一次朋友之间的关于过去,关于每一个人私生活经验的一次交流,我们聊的更多的是每一个人的生活,因为大家都经历过,影片中所描述的那个时代,无非就是说,把自己的生活经验放到我们影片中既定的人物身上,所以从这一点上来看,每一个人都是专业的,每一个人都是生活的行家。唯一做的也是选择,有些地方不对,我们可以再聊一下,做一些小的调整,或者是演员在我的解释之下,更能正确的认识这个人物,演员和人物熟悉了,就没有什么问题了。其实面对镜头会紧张会害怕,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心理上是陌生的,演员和机器是陌生的,或者演员和我创作者是陌生的,你要表演出一个正常生活之外的东西给我看,如果不信任的话,这是很难的,但是我们如果是朋友,彼此之间都很交心,情感上有一个好的建立,那这就不是问题了。”
本文为作者 107电影节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84896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