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片发行的出路在何方?难道真的只能靠盗版?

2016-10-24 10:25
文艺片发行的出路在何方?难道真的只能靠盗版?

10月16日晚,导演何平在微博上放出了自己去年的电影作品《回到被爱的每一天》的盗版链接,并称由于某些原因,导致该片去年上映时排片量很低,很多人无法在电影院看到该片,但如今盗版资源已经流出,迫于无奈,索性自己放出网盘链接。

文艺片发行的出路在何方?难道真的只能靠盗版?
                
何平作为与陈凯歌、张艺谋同时代闻名的第五代导演,此举一出,引发了业内和网友的激烈讨论,同情声、质疑声万箭齐发。关于文艺片票房惨淡这个锅到底该谁来背,有人坚持市场应该给中国文艺片一口饭吃,也有人说与其怪发行怪观众怪市场,不如思考一下是不是自己的作品不够好。   

这到底是对中国电影市场的又一次嘲讽,还是一直以来诸多无能为力的又一次呐喊?

关于文艺片、小成本影片的宣发,关于盗版,这两个绕不开的伤疤,不论电影市场天气的好坏,一直都在隐隐作痛。但痛归痛,相信我,每次疼一小会儿之后大多数人就又会忘了。试问有几个人没看过盗版的电影资源?又有几个影评类的微博、微信大号没有公开分享过盗版电影资源?

 

“文艺片、小成本影片的一些宣发困境
             
如今版权大战如此激烈的中国电影市场,文艺片、小成本类型片的生存能力极弱,能上院线并且不一日游就已经很不错了,奢望票房简直犹如“虎口夺食”。  

市场是逐利的,在这个口碑并不能当饭吃的年代,有着很多无法抗拒的原因,让一些优秀的作品注定被淹没。文艺始终是小群体的执念,在全民浮躁的现在,实在没办法苛求唤起每个人心底那种清汤寡水的感动。

一方面,由于宣发成本过高,有很多文艺片、小成本影片没有足够的资金去营销自己。为了博得更多的关注和排片,更多时候主创和出品公司只能苦哈哈到处刷脸,或者兴师动众“坑亲朋好友”,抱着破釜沉舟的心态却碰得个鼻青脸肿、心如死灰,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

另一方面,部分不专业的宣发公司,为了赚钱大小片都顺带手接,于他们而言,一千万的单子和一百万的单子耗费的精力是一样的,小成本影片的宣发油水不多,所以接到这类影片的宣发之后,干行活儿一样,根本没认真分析和制定营销策略就照着模子套,导致最后档期选择不合理,营销宣传变哑弹,票房最后自然惨不忍睹。

文艺片发行的出路在何方?难道真的只能靠盗版?

朋友公司今年上映的一部小成本文艺片,成片质量很不错,故事也源于某个网络IP,但在找宣发公司的时候根本没有人愿意接单,好不容易把宣发做起来了,却由于不合理的宣发策略,最终票房才刚过六位数,简直不忍直视。比较惊讶的是全国排片居然超过一个多礼拜,虽然并没有什么卵用。

文艺片发行的出路在何方?难道真的只能靠盗版?

此外,有很多文艺片、小众片甚至不得不另辟蹊径,通过其他的方式进行宣发的到达。去年上海电影节金爵奖获得者,纪录电影《我的诗篇》,包揽了国内几乎所有最重要的纪录电影奖项,入围了金马奖的最佳剪辑和最佳纪录片,也入围过全球最大的纪录片节IDFA,而且马上要出征美国,冲击2017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在如此硕果累累的情况之下,仍然没有一家发行公司对这部影片的全国院线发行有足够信心。

文艺片发行的出路在何方?难道真的只能靠盗版?

于是,主创团队想到先通过众筹观影的方式让这部作品来到观众身边,他们发起了《我的诗篇》的“百城众筹观影行动”——全国各地的观众自主召集想要一起观影的伙伴,众筹成功(达到影院要求的最低点映人数)则安排点映。到目前为止,《我的诗篇》已经在全国30个省、140个城市成功放映了近700场,吸引近70000万名观众。
文艺片发行的出路在何方?难道真的只能靠盗版?

他们这种真诚的尝试,为文艺片、小众片提供了解决宣发困境的更多可能性。宣发渠道的多元化探索能让这些在商业院线不占优势的优秀作品,更多的展现在大众面前,众筹观影算一种,也希望其他平台能逐渐对文艺片、小众片有更多的包容和欣赏。

于观众层面而言,现在中国的主流观影人群日趋年轻,在社会中奔波的年轻人本来就是一个矛盾综合体,承受着各种压力,很多时候都沮丧于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下半辈子的苟且,哪还有功夫去讨论诗和远方。那么电影作为一种娱乐消费方式,最重要的就是轻松,大家花时间约着自己的男女朋友或者别人的男女朋友去电影院,并不希望感到压抑或者被教育,视听感受上爽就够了。

这种消费心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影院排片甚至电影内容的创作。

文艺片生来小众,大多数时候注定孤独,票房惨淡怪观众怪市场是一种特别无奈的苛责。在法国这种文艺片市场相对发达的国家,文艺片以前也同样面临着尴尬,只不过人家通过相关机制慢慢维护住了文艺片的市场和尊严,让其能相对从容的发展,如今的法国属于国际艺术院线联合会成员国之一,该协会在全球有3000多家影院,其中法国就占了2000多家。除了少数的几家艺术影院,中国以前没有艺术院线,网络平台内容又倾向短平快,文艺电影与商业电影以卵击石的对抗,使得其一直在夹缝中求生存。

文艺片发行的出路在何方?难道真的只能靠盗版?

庆幸的是,本月15号,“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宣告成立,确定首批全国31个省的100个影厅都将保证每天至少放三场艺术电影,同时每周至少保证10个黄金场次放映。这是好事,但具体执行中能坚持多久以及对国内艺术电影的实际助益效果还有待验证。



“你如何看待盗版电影资源?

何平导演此次放出自己电影作品盗版资源的举动,不禁让人想起此前台湾著名导演蔡明亮超过一年的反盗版维权行动,蔡明亮导演甚至一度每日发表一篇《对贼念经》的“讨伐檄文”,矛头直指侵犯其作品版权的腾讯视频、优酷、土豆、B站、百度云盘、BT天堂等主流视频网站和资源分享平台,最终迫使侵权平台道歉的道歉,赔偿的赔偿、关停网站的关停网站。

文艺片发行的出路在何方?难道真的只能靠盗版?

何平导演此次放出自己作品的盗版资源,也有很多人觉得有好处,认为这样能有更多人知道这部作品,弥补没有在电影院看过的遗憾。对于盗版资源传播会让更多人知道导演和作品这样的言论,蔡明亮导演表示就算是一个人都不知道,也不允许自己辛苦创作的“孩子”被偷走!

所有的内容创作者对盗版都是深恶痛绝的,不管是电影、音乐还是文字创作者。公开资料显示,近年我国国产电影的盗版损失率高达55%,每年损失超过10亿元,绝大多数电影在上映后很快就能在网上搜到盗版资源。对于花钱花时间花心血的创作者而言,这不仅仅是物质损失上的打击。

生活在这个被禁忌的社会,我们有很多欲望得不到满足,哪怕是合理的。

对于盗版电影资源,绝大多数人都欣然接受,尤其是当那些我们无法通过正规渠道获得的内容被放出来时大家都趋之若鹜。盗版资源平台就是一个肆意发福利的“乌托邦”,但他们很多都不是盗版资源的生产者,像BT天堂、盗版电影资源分享博主、盗版电影资源分享微信公众号等,都只是盗版资源的搬运工。

文艺片发行的出路在何方?难道真的只能靠盗版?

人们习惯于享受这些免费的福利,通过这样的方式能看到一个不一样的世界。有很多作品都是通过盗版资源进入到大众视野而被熟知和热爱,像最近口碑爆棚的韩国电影《釜山行》,通过盗版资源的广泛传播,甚至引发了关于国内电影产业和电影工业化的讨论,还有大家喜欢的美剧和韩剧们,无一不是通过盗版资源的传播而渐渐流行并火热起来。

文艺片发行的出路在何方?难道真的只能靠盗版?

最近国内上映过的俄罗斯电影《他是龙》、日本电影《寄生兽》,也都是先通过盗版在国内观众心里建立了良好的口碑,《他是龙》更是靠几十万美金的版权引进价格获得了超过6000万人民币的票房。

文艺片发行的出路在何方?难道真的只能靠盗版?

种种看盗版电影显示出来的“优越性”,让我们无法放弃它,其中包括很多电影内容的创作者,似乎已经无法找到完全没有看过盗版电影的人了。这也让我们习惯于在偶尔的“打击盗版”浪潮中,不痛不痒的喊几声口号,然后,唯一的然后就是过不了多久我们又开始找新出的各种盗版电影资源。



不管是支持文艺电影还是支持正版电影资源,我们大多数人的意识和习惯并不强烈,甚至没有养成,由于各种原因,我们始终深陷在一种不愿过多思考和有便宜不占白不占的惰性中。庆幸的是,始终有人站出来提醒,让我们不至于破罐子破摔。



PM502 / 文
请尊重劳动成果,任何形式的转载,均需联系微信公众号“有我断片”,未经许可转载甚至删改的,将视作侵权!(关注“有我断片”,回复关键词“转载”即可获取转载须知)
文艺片发行的出路在何方?难道真的只能靠盗版?
本文为作者 有我传媒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83855

有我传媒

点击了解更多
有我慧悦是一家专业的全球电影IP运作公司,卖中国电影出去,买海外电影回来,专注于海外优质IP的投资、引进和开发。 合作请联系: business@hmf1.com (86) 010-53360650
扫码关注
有我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