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影业搭上斯皮尔伯格,是入行的快捷方式还是坑?

2016-10-17 10:20
阿里影业搭上斯皮尔伯格,是入行的快捷方式还是坑?
△ 10月5日,作为阿里影业第二大股东的赵薇,在阿里影业连年亏损且负债高达4亿多的时候,减持套现了超过12亿港元。

阿里影业搭上斯皮尔伯格,是入行的快捷方式还是坑?

△ 10月9日,阿里影业在北京正式宣布,与好莱坞著名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创立的Amblin Partners达成战略合作。

阿里影业本次与Amblin Partners达成的合作是,收购Amblin Partners部分股权,获得一个董事席位,以投资者的身份参与到Amblin Partners每年6-9部电影,和电视剧、短视频等多种数字内容等业务中去,并负责相关电影作品中国区的营销、发行和衍生品业务。

阿里影业搭上斯皮尔伯格,是入行的快捷方式还是坑?

据悉,Amblin Partners的前身,就是斯皮尔伯格创办的梦工厂影业(DreamWorks Pictures)。公开信息显示,去年12月,经营不善的梦工厂影业,从各方投资人手中共筹集8亿美元,联合Participant Media公司、印度Reliance集团,以及加拿大Entertainment One(eOne)公司,成立Amblin Partners重新开始。

阿里影业搭上斯皮尔伯格,是入行的快捷方式还是坑?

由于看好中国电影市场蕴藏的潜力,Amblin Partners在成立之初就专门留出了一部分股权空间,等着某个中国电影公司的到来,而阿里影业也几乎在其成立之初就主动展开了接触和洽谈,最终双方达成了“情投意合、两情相悦的合作”。



“中国电影公司用钱砸国际合作的事实

中国电影及中国电影人在开拓国际市场和国际业务上,其实已经早已进行了多年,不过却一直处于边缘角色的状态。
近年,中国电影市场的膨胀以及中国观众的快速成长,对电影作品质量、类型的要求越来越高,让这种对外合作、学习和进步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强烈,同时,海外电影公司来华捞金的步伐也变得更加急切,更多的国际合作机会摆在眼前。
阿里影业搭上斯皮尔伯格,是入行的快捷方式还是坑?

众所周知,在电影项目制作上,由于各种原因,大部分的中外合拍片都死翘翘了,中国公司看起来比较成功的是在资本层面的国际合作,并未深入到内容制作层面,而且暂时也无法深入到内容制作层面。老外首先看中的就是中国人口袋里的钱,中国公司口袋里的钱,技不如人又没钱谁带你玩儿?当然,中国公司也乐意去交这昂贵的学费,因为暂时也没有其他切入口了。

阿里影业搭上斯皮尔伯格,是入行的快捷方式还是坑?

阿里影业成立两年多,CEO张强对于阿里影业的定位变了数次说法,从互联网娱乐公司到互联网娱乐生态的构建者,从内容提供商到平台提供商,从一年投资8-10部电影变为一年拍3部带有阿里影业LOGO的电影,然而,除了跟投项目外,这两年阿里影业自己主导的作品没有一部问世。

阿里影业与好莱坞六大之一派拉蒙目前的三次跟投合作,《碟中谍5》算是开门红,为其带来6870万的收入,净利润算下来只有691万人民币。接着《忍者神龟2》,亏损4894万人民币,官方说法是“该亏损主要因其全球票房表现而就电影《忍者神龟2:破影而出》作出的拨备而导致”,而《星际迷航3》仍在公映中,尚未进入最终结算阶段。
阿里影业搭上斯皮尔伯格,是入行的快捷方式还是坑?


其他砸钱土豪

9月29日,基美影业拟投资6000万欧元,认购法国欧罗巴电影公司27.89%的股份;
7月12日,万达旗下美国院线AMC宣布将以9.21亿英镑(约合80.1亿人民币)收购欧洲最大院线Odeon & UCI;
1月12日,万达集团宣布将以不超过35亿美元现金(约合230亿元人民币)收购美国传奇影业,此举成为电影史上中国企业在海外的最大一笔并购,但在8月1日又宣布中止并购传奇影业;
2015年11月,博纳纯财务投资2.35亿美金用于好莱坞TSG娱乐与20世纪福克斯合作的数部重要商业大片的制作与发行。
2014年,复兴以短短四周的接触力压华谊近半年的谈判,以两亿美金投资Studio8,并获得Studio8电影作品在大中华地区的全平台发行权。

有外媒称:好莱坞电影公司花费了十多年时间,冲破了政府配额、审查以及不断变化的监管制度等重重防线,才终于进入了中国市场。而在今天,中国的大型综合企业集团则找到了一条“反攻”好莱坞的路线,而且它们采用的方法要简单多了,只需要开出一张巨额支票即可。



“国际影视合作会遇到哪些难处和坑?

中国电影公司和电影人在与国外同行进行合作的时候,会面临诸多误会和问题。经过这几年的折腾,甚至出现了外国人觉得中国人是骗子,中国人也觉得外国人是骗子的定论。其实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双方沟通出现了偏颇,文化差异,工作习惯等都会影响正确信息的传递,在交流都不顺畅明了的情况下,合作的信任基础当然很难建立。

因此在国际业务合作中,一定要咨询或者聘用专业的谈判和沟通团队,他们往往能在双方的游戏规则交集之内更高效的完成任务。

下面列了中外项目合作中几个常用的“坑”,遇到请绕行!

1、国际谈判能力欠缺

上文提到,与国外公司尤其是好莱坞进行合作所需要的国际谈判能力,是国内电影公司的弱项,有时候甚至很难以平等的姿态去达成合作。

比如在电影项目投资回报上,分享区域票房,分享全球票房,分享全球全产业链的收益(包括票房外的其他渠道收益,如出版、发行、衍生品等)几种谈判方向的侧重点是不同的。需要对全球电影市场相当熟悉的人才能拿捏得当,所以在国际谈判上,为了避免入坑,建议咨询或聘请专业团队。

2、警惕各地法律差异

这是一个尤其蛋疼的注意事项,世界各地的法律存在着太大的差异,中国人的法律意识和契约精神稍显薄弱,往往会漏掉一些看起来并没有太大影响的法律盲点。记住一条,千万不要剑走偏锋打擦片球,贵是贵了点,但雇一个优秀的律师能避免很多坑,节省很多精力。

作为好莱坞六大之一的迪士尼,其洛杉矶总部旁边的一栋大楼里装的几乎全部都是迪士尼的律师,由此可见迪士尼对法务的重视程度。在好莱坞的法则中,律师是非常不可或缺的角色,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能影响项目合作的成功与否,因为这些律师不仅负责咨询、合同起草,更兼有谈判的重任。

阿里影业搭上斯皮尔伯格,是入行的快捷方式还是坑?

据外媒消息,前些天被推上风口浪尖的“影视新贵”煕颐影业,之前就电影《极智追击:龙凤劫》这一项目与Das Films签署了合作备忘录,但最后却不带Das Films玩而被告上法庭,煕颐影业也于本月10日做出了Das Films指控不属实的回应。先不管指控是否属实,在美合作签署合作备忘录文件,确实会受到美国当地法律的保护和监督,如果真的是反水不认账的话,尽管有天大的理由,不论是谁,也将遭受极为严重的信任危机,甚至面临相应的法律制裁。

3、喜欢找最牛的公司合作,不了解合作方的情况

有的公司在对外合作中喜欢找大公司,比如去美国就一定要跟六大合作,却常常吃闭门羹,或者是达成合作了,但却没占到多大便宜。目前看来,有相当一部分都属于没占到多大便宜甚至倒贴的。

阿里影业搭上斯皮尔伯格,是入行的快捷方式还是坑?

财大气粗的大公司,比如迪士尼,他们的产业链非常长,除了影视制作和发行之外,还有游戏、主题公园、图书、玩具等衍生品业务,傲娇到不会轻易与外部公司合作并分享自己的各项权益。迪士尼有很长一段时间几乎所有的电影都是自己独立投资、独立制作,很少与其他公司合作,也不通过市场开放融资。

好莱坞六大级别的电影公司,外资(不仅限于中国资本)很难介入。万达此前预购派拉蒙部分股份被拒,当年默多克的新闻集团要买下美国电视台的时候,他本人也不得不先加入美国国籍。

阿里影业搭上斯皮尔伯格,是入行的快捷方式还是坑?

好莱坞六大之外也有很多有能力的公司,像阿里影业这次合作的Amblin Partners跟六大就并没有什么关系,但它有斯皮尔伯格,还能用梦工厂的资源。

除此之外,一定要充分了解合作方以及他出于什么样的环境背景。

比如,跟日本公司合作的时候,运作项目能力很重要。日本电影环境相对封闭,比较排外,想跟他们搭上合作线很难,一旦有机会合作,一定要认真满足对方提出的基于项目本身的硬性要求。不要以为钱多就能砸死人,他们对合作规划不满意的话,非常宁愿甩脸走人,老死不相往来。

泰国的版权归属更为复杂,前段时间某翻拍事件就已足够说明。所以开始合作前,一定要充分了解合作方的情况以及所处环境背景。

4、工作习惯及流程的差异

好莱坞大片的开发周期长,流程复杂,很多工种的设置和细分程度跟中国有很大差异,操作顺序也不尽相同。

像好莱坞六大在制作上亿美元的大片时,并不都从剧本故事出发。一般是创意团队拟出框架之后,再向10至15位知名编剧征求具体的意见,编剧们给出部分想法和修改意见,然后回笼意见细化选题,并缩小参与项目的编剧范围,最终签约编剧获得剧本。

相比之下,中国电影的诞生,充满了太多不确定性,各方催促之下,开发和制作周期变得很短。中国制片公司也经常被国外团队打上不专业的标签,这种工作习惯和流程的差异在合作中会让双方工作人员产生很大的矛盾和分歧。比如近期即将上映的某中外合作大片,在拍摄期间就出现过很多难以调和的矛盾。

限于篇幅,上述内容概括了几个常见坑,具体项目执行中会遇到的一些坑以后慢慢讲来,感兴趣的童鞋也可以通过后台勾搭、交流、约



中国电影公司和电影人走出去并开展国际合作是一个大趋势,土豪出门基本靠买买买,以强势的资本介入方式展开合作,但别忘了,派拉蒙也拒绝了万达这样的大金主。中小型公司对外多以项目合作的方式,但难的是这些如何找到或者如何去洽谈这些项目。

不管以何种方式对外合作,总会遇到一些大坑,有些坑是可以避免的,比如在法务、谈判、项目跟进等环节找专业团队协助;有些坑,就需要在合作中不断学习、包容和进步来远离。资本是进入这个行业的快捷方式,但再怎么大刀阔斧地深入,最终都得落实到项目,落实到内容,快捷方式的意义就是去哪都快,至于会走向生还是死,客官你怎么看?




多喝热水 / 文

请尊重劳动成果,任何形式的转载,均需联系微信公众号“有我断片”,未经许可转载甚至删改的,将视作侵权!(关注“有我断片”,回复关键词“转载”即可获取转载须知)

阿里影业搭上斯皮尔伯格,是入行的快捷方式还是坑?
本文为作者 有我传媒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83643

有我传媒

点击了解更多
有我慧悦是一家专业的全球电影IP运作公司,卖中国电影出去,买海外电影回来,专注于海外优质IP的投资、引进和开发。 合作请联系: business@hmf1.com (86) 010-53360650
扫码关注
有我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