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舔《釜山行》的屏,我们揭韩国电影行业的老底!

2016-09-26 15:33
你们舔《釜山行》的屏,我们揭韩国电影行业的老底!

《釜山行》作为韩国商业电影史上第一部真人丧尸片,不仅在韩国横扫各项观影记录,成为韩国电影史上为数不多的千万级观影俱乐部成员,被包括福斯、索尼等在内的国际一线公司争抢翻拍权,而且还“福泽天朝子民”,让我朝一干人等舔屏哭泣。更有甚者,提出了“韩国电影甩国产电影XX年”的观点。

你们舔《釜山行》的屏,我们揭韩国电影行业的老底!

《釜山行》作为一部满是套路,极度接近好莱坞叙事风格的影片,总投资级别虽然算得上韩国的高水平,但折合人民币也不过五六千万,取得如此成就,不禁让今年暑期档的国产电影们汗颜。这样一部电影,让国内影迷和同行产生了吹捧和“妒忌”。

你们舔《釜山行》的屏,我们揭韩国电影行业的老底!

在《哭声》、《小姐》口碑爆棚之后,《釜山行》再度掀起的韩流小高潮是否就能证明“韩国电影甩国产电影XX年”?
我们先看一下到底在什么样的环境中,能拍出这样一部电影?

你们舔《釜山行》的屏,我们揭韩国电影行业的老底!



“一、在韩国成为一个导演有多难?

你们舔《釜山行》的屏,我们揭韩国电影行业的老底!


韩国的导演几乎都是全能型人才,专业综合素质相对较高,一个导演需要历经多重折磨才能出道。在韩国,进入影视行业的门槛极高,如果你想当导演,基本只有两条路可以选:

1、在片场踏实苦干跑龙套,各种打杂积累经验,向着导演梦想一步一步往上爬;
2、跟奉俊昊、许秦豪、金泰勇一样,考进韩国最顶尖的电影院校韩国电影艺术学院(KAFA)或者是中央大学导演系,并顺利毕业。

走第一条路意味着遥遥无期,鬼知道你啥时候能当上导演;

你们舔《釜山行》的屏,我们揭韩国电影行业的老底!

走第二条路,必须面临顺利毕业的问题,而顺利毕业,又必须满足以下条件中至少一项:

1、至少有一部短片作品入围戛纳、柏林、威尼斯三大电影节(欧洲三大);
2、至少有一部短片作品在国际A类电影节上获奖;
3、至少有一部长片进入院线放映。

韩国中央大学相关专业还要求学生毕业前必须完成4部短片作品的拍摄,每部作品的制作费用都由学生自理,平均每部短片的制作成本折合人民币都在3万以上。对学生而言,这是一笔不菲的花销。我等吃土人士在韩国是当不了导演的,穷啊。

你们舔《釜山行》的屏,我们揭韩国电影行业的老底!

再看看我朝,作家当导演,演员当导演,制片人当导演,歌手当导演,一旦掌握了话语权,煤老板都能当导演。中国有几个导演的作品冲进过欧洲三大,拿到过国际A类电影节的奖项?有10%吗?在韩国这可是学生毕业的必要条件呢。



“二、整个韩国电影行业都勤奋务实

韩国电影行业的入行门槛高,从业人员专业度高,综合素质强,跟韩国电影行业各个组成部分的工作准则密不可分。

1、影视教育“重实践,轻理论”

韩国影视教育“重实践,轻理论”,每个影视院校都要求执教老师要有一线工作经验,所聘请的老师也几乎都是当下依然活跃的一线著名导演、编剧、摄像、剪辑等。

对于学生的约束除了上文提到的影视专业毕业需要满足的各种苛刻条件之外,在校期间,学生必须轮流到电影制作流程的各个部门和岗位进行实操,这点倒是跟国内的影视教育没多大区别。

你们舔《釜山行》的屏,我们揭韩国电影行业的老底!

此外,韩国电影艺术学院的学生在入学的第一年,必须完成两部短片的制作,学校提供每部700万韩元的资金支持;入学第二年,学校从所有学生的长片剧本作品中挑选出大概3个左右搞“实弹演习”,顺利完成后,可联系发行公司进行院线上映,并给每位学生提供7000万韩元的制作资金支持。

2、导演磨作品,像踢“世界杯”

韩国导演基本上四五年才会出一部作品,所以他们也被称为“世界杯导演”,有的导演甚至花七八年时间去打磨一部作品,直到剧本实在找不出可以改动的地方,才开始磨枪上阵准备制作。

你们舔《釜山行》的屏,我们揭韩国电影行业的老底!

《釜山行》导演延相昊出身于动画电影,从十年前便开始撰写以病毒疫情爆发为题的动画《首尔站》(被视为电影《釜山行》的前传)。

你们舔《釜山行》的屏,我们揭韩国电影行业的老底!

直到去年初,NEW电影公司的CEO在看到长篇动画《首尔站》的初剪辑版本后,才提议将该题材动画拍摄成真人电影。

你们舔《釜山行》的屏,我们揭韩国电影行业的老底!

著名导演奉俊昊,十多年来只有5部长片作品(《绑架门口狗》、《杀人回忆》、《汉江怪物》、《母亲》、《雪国列车》),但他却把艺术水准跟商业价值完美融合,几乎每部作品都有很高的票房。

你们舔《釜山行》的屏,我们揭韩国电影行业的老底!

相比之下,国内的某些导演10天杀青的效率也是“杠杠的”。

3、演员情愿自降片酬救市

韩国最一线的演员片酬也不过1000万人民币左右,在整部电影的制作预算中,演员片酬只占很小的比例。通常一部电影上映盈利之后,演员还可以拿到利润分成,尽管这笔钱不多,最起码这种参与感和归属感是国内演员没有的。

你们舔《釜山行》的屏,我们揭韩国电影行业的老底!

前些年韩国电影市场不景气的时候,韩国演员还曾集体自降片酬支持本土电影,支持新人导演。要知道,你在中国揣着1000万去找一线演员,基本上只能碰一鼻子灰,预算少的新人团队想请大咖就只能靠边站着哭了。

4、就算打杂也认真工作,有条不紊

韩国剧组专职专人,打灯的就打灯,跟焦的就跟焦,连普通打杂的人,工作都非常有序,有条不紊,效率也高,就算花絮摄像师敬业到连主创上厕所都得拍的地步,也是该休息休息,该工作工作。国内片场经常会看到一个人管好几件事,打完灯帮着举话筒,举完话筒忙着换镜头,一忙起来就乱。

你们舔《釜山行》的屏,我们揭韩国电影行业的老底!

国内的剧组里基本上没有劳动法可言,资方、制片人们都抱着赶工的心态,巴不得所有剧组人员24小时都在工作。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导致剧组各部门工作人员疲惫不堪,经常容易出错,甚至发生安全事故。尤其是道具部门、摄影部门、灯光部门、特技部门,这些部门的工作本来强度就大,长时间休息不好,耽误拍摄进度甚至出现安全事故的例子不在少数。



“三、韩国电影的项目开发

《釜山行》在开拍前半年,就特意找了舞蹈家Jein Park为片中饰演丧尸的演员们进行舞蹈训练,这使得我们看到片中丧尸虽然摔断了手脚,却有一种似断非断的韵律和“美感”,不扭曲也不难受。

你们舔《釜山行》的屏,我们揭韩国电影行业的老底!

韩国一个电影项目的开发是一件特备耗时耗精力的事,商业片一般的企划开发周期为两年,包装成形需要1年。每年生产2000篇以上的剧本,只有100篇左右最终能制作成为电影上映,也就是说最终只有5%的剧本能被真正孵化,孵化成功比例并不比好莱坞低,结合韩国电影市场的情况,这样的开发能力并不算很弱。



“四、民族自尊心驱使韩国观众力挺

由于韩国人口总量5200万,不到河南省人口总量的一半,整个国家的票房总收入虽低于中国,但其民众对本国影片的观影热情却大大超过中国观众对国产电影的热情。

你们舔《釜山行》的屏,我们揭韩国电影行业的老底!

看我们自己的电影”不仅是韩国电影界十几年来对国民的号召,同时也是忠武路的民族自尊心体现和主要商业口号。(忠武路,被称为韩国的“好莱坞”,韩国电影界的代名词)

你们舔《釜山行》的屏,我们揭韩国电影行业的老底!

就拿去年上映的《星球大战7》来说,这部电影在全球其他地区疯狂收割票房的时候,在韩国的反响却不尽人意,与它同一天上映的韩国影片《喜马拉雅》(李石勋执导)反而成为了同期票房冠军。如果国内某一部国产片与好莱坞大片同天上映,人们一定毫不犹豫去看好莱坞大片。

你们舔《釜山行》的屏,我们揭韩国电影行业的老底!

去年,共计1207部电影进入了韩国大银幕,其中,外国电影951部(包括311部美国电影、363部日本电影、25部中国电影),韩国本土电影只有256部,但韩国本土电影的观影人次占有率却为52%,超过了外国电影的48%,这也是韩国本土电影观影人次占有率连续5年超过外国电影,韩国民众集体守护了韩国本土电影的自尊心。



“五、审查制度

1984年,韩国痛定思痛,废除了令电影人发指的审查制度,宽松的审查制度,让韩国电影百花齐放。

你们舔《釜山行》的屏,我们揭韩国电影行业的老底!

1998年又出台了令中国电影人羡慕不已的电影分级制度。整个电影行业大改革之后,电影人们的创作激情被充分调动和激发,摆脱了以往山寨好莱坞、抄袭老港片的尴尬境遇,在类型片的创作上逐渐变得成熟,整个电影工业的发展也更加健康有序。从此,韩国电影行业开始迈向蓬勃发展的道路。

你们舔《釜山行》的屏,我们揭韩国电影行业的老底!

在电影中批判政府和社会,思考人性的伟大和卑微,也促进了韩国其他方面的进步,电影《熔炉》公映之后,引发了社会层面对国家法律的讨论,“熔炉法”也应运而生(该法律加强了对残障人士和未成年人性侵犯案件的惩罚力度)。

你们舔《釜山行》的屏,我们揭韩国电影行业的老底!

韩国有改变法律的电影,中国有改变电影的制度”这句话顿时不觉明历。



“六、韩国电影行业存在的问题

1、本土市场容量有限,票房天花板凸显。尽管年人均观影次数全球第一,但总体市场接近饱和。韩国本土电影的票房主要来自国内,在收入相对固定的限制下,投资方不会轻易投入更多成本,电影作品的突破空间变得更小。

2、韩国特效团队在海外市场的最大竞争优势是性价比。廉价劳动力般生产“贴近好莱坞”水准的效果,对亚洲电影市场虽然仍有吸引力,但这种不健康的生产模式注定不会长久。

3、同样面临好莱坞的威胁。与美国签订自贸协定后,韩国政府把每年必须放映本土电影的天数削减至73天,韩国电影市场全面开放,本土电影与好莱坞影片开始贴身肉搏。

4、掌控主要推广和发行渠道的大公司,威胁着均衡性本已脆弱的电影行业,使得韩国电影票房两极分化严重;
发行公司追随观众口味,导致千万收入电影的数量增加,中等收入的电影数量逐年减少。中小制作影片更加不卖座,导致韩国市场的整体收益率被拖低。

5、海外销售额下滑明显。目前韩国市场占主导的本土电影,很难打入国际市场,啃不动海外市场的韩国电影与席卷全世界的强大韩流形成鲜明反差。

6、与重要电影市场合作拍片,成为韩国电影行业试图打开国际市场的重要举措。不过,这种合作模式的可行性和成功率目前所呈现的效果并不乐观(中国电影同样面临此问题)。




尽管韩国电影给国内观众和同行连续喂了好几粒“春药”,但其本土电影及市场同样面临着诸多问题,往上多数几年,韩国电影也并没有比中国电影强多少。韩国电影对好莱坞电影工业化的认同、学习和借鉴,再结合其本国市场及创作环境,逐渐有了自己的特色,尤其是在类型片的发展上很有建树,电影工业化水平也慢慢走向亚洲顶尖。

韩国民众对其本土电影的支持有一定的自我催眠性,可人家高喊着“看我们自己的电影”自己骗自己,到最后还真做出来了一些高质量的走心之作。中国电影虽处于世界上少有的几个“电影带着镣铐跳舞”的国家,众多因素限制了电影行业的多元健康发展,但仔细想想,貌似连允许范围之内的创作都没有做的很好,不是吗?




跳Poppin的丧尸 / 文

请尊重劳动成果,任何形式的转载,均需联系微信公众号“有我断片”,未经许可转载甚至删改的,将视作侵权!(关注“有我断片”,回复关键词“转载”即可获取转载须知)
你们舔《釜山行》的屏,我们揭韩国电影行业的老底!
本文为作者 有我传媒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83203

有我传媒

点击了解更多
有我慧悦是一家专业的全球电影IP运作公司,卖中国电影出去,买海外电影回来,专注于海外优质IP的投资、引进和开发。 合作请联系: business@hmf1.com (86) 010-53360650
扫码关注
有我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