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东的影展》我的母爱哲学观

《阿东的影展》导演阐述+海报+预告片

之所以选此剧本是因为故事讲述的是母子亲情,血浓于水的人间大爱是情感的最高升华。于是开始对原剧本进行改编,主要改编的方向是着手于细微的情节以及人物的情绪,对此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与提升。

人物:
人物是电影的核心,也一直是我最重视的部分,包括演员的选拨,以及现场拍摄时的把控,力求还原生活本质,追求最真实的发挥。其实在拍摄中用到的各种技术手段都是为了“讲”好影片中的人物。

阿东:一个从小缺乏双亲之爱,整个童年在同学的嘲笑中度过,对母亲充满了怨恨,且由于是奶奶一手抚养成人,他的性格因为其成长经历的关系,或多或少会比较自我,有时还会表现出任性的一面,我希望在阿东身上能体现出属于他的性格特点。
阿东自始至终没有叫过一次“妈”,因为即使身上流着母亲的血,但母子间经历了二十多年的隔阂,这种陌生距离感还是需要由时间洗涤和人物磨合,具体最后是否接受母亲,只能看他的行为来判断。

奶奶:阿东从小到大唯一的亲人,二十多年的祖孙情,举手投足间就能知道对方的想法。一碗简单的青菜蛋面里就包含了足足的奶奶的味道,奶奶一句“你这孩子就是个倔”一个转身,阿东就能完全被奶奶俘虏,这些珍贵的情感并不是惊天地泣鬼神,简单、真挚就是生活本身。
《阿东的影展》我的母爱哲学观

母亲:二十年的牢狱生活,减弱了这位母亲跌宕起伏的情绪,情绪的表现通常比较微妙,包括出狱时的眼神、见到孩子时的高兴、被孩子拒绝时的失落等等。
选择母亲角色时我们也是慎之又慎,每个试镜的演员都让他们表演剧中茶园的戏,这段戏所表现的是一个母亲长期以来情感宣泄的过程:入狱前幸福的生活到家庭的变故,再到与亲子重逢的满足,以及最后发自内心的笑容和用最宽容的爱去包容孩子的冷漠,诠释出伟大母亲所具有的人间大爱,这段戏也是考验演员对角色的领悟与把握程度,在经过层层选拨试戏后方才敲定。
《阿东的影展》我的母爱哲学观

谈制作:
剧组人员基本都是由上海戏剧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的师生组成的。所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当分配好每个人的工作职责之后,我只参与了每个分部的设计讨论会议和剧组集结大会,剩下的我就专注于剧本、演员、分镜上。虽然都是年轻的且没有丰富生活经验的学生,但是我们团队成员对于工作却是非常的认真,每个人都尽职尽责,简单举例一下部分工作:

摄影:由下牧建春老师指导。
摄影师不再停留在列出所有设备清单、设备准备及调试,还提出对于全片总体造型处理的建议,如色彩、光线、构图、运动、对比、节奏、情感等

美术设计:按剧本的要求,设计每场的服装、道具、场地。
服装在考虑成本、尺寸、颜色搭配的同时,还跟着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以及与剧情的发展息息相关,如阿东第一次接母亲出狱时就穿着黑色,沉闷的黑色把此时他的内心情绪压的重一些,由于阿东的职业是时尚摄影师,所以可能会穿符合身份特征的潮一点的黑T-shirt。
妈妈出狱时的穿着、出狱后日常生活中的着装、出现在影展时的衣服,每一场的服装与饰品都是经过精心讨论后决定的。
《阿东的影展》我的母爱哲学观

道具的选用和设计同样是精挑细选,如剧中重要道具怀表,就从其款式、花纹、年代感和材质这几方面进行了层层的比较与筛选。
测量拍摄现场的长宽高及立体尺寸,设计道具的大小、摆设、搭配。

关于其它部门的分工及完成情况在此暂不一一细说,当然制作过程中问题也有许多,挫折也有很多,但我们不就是在各种问题与挫折中不断成长的吗?

海报:

《阿东的影展》我的母爱哲学观

预告片: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QCD-bHFivtA/


本文为作者 酱油瓶电影工作室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8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