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短片《创世纪》--对话罗攀:摄影师的挑战在于找到合适的语言,用合适的工具去完成它

2016-07-18 18:02
一直不太喜欢用“国内首部”这样的字眼去形容某部作品。但如果这个作品是科幻题材而且是索尼F65拍摄,那“国内首部”这几个字就坐实了。

F65已经拍摄了《机械姬》《遗落战境》《超体》等多部国外科幻大片,科幻题材在国内是很少人去碰的一个片种,《三体》也正在经历着各种“水土不服”。但即便这样,国内还是有人在稳扎稳打地探索着自己的“科幻片”。

科幻短片《创世纪》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出来的,主创团队是“兄弟档”罗登和罗攀。兄弟二人同为北电毕业,一个是导演系,一个摄影系。《创世纪》中,罗登是编剧和导演,罗攀身兼摄影、制片、美术、道具等多职。这并不是一部商业作品或艺术片,是他们为科幻长片做的一个尝试和准备。

摄影主机是两台F65,这次采访是索尼组织,邀请了影视工业网和另外一家媒体,进行了“多方会谈”。
科幻短片《创世纪》--对话罗攀:摄影师的挑战在于找到合适的语言,用合适的工具去完成它
上图为采访合影。 本文其他图片均由片方提供,版权归片方所有。 如需转载,请联系影视工业网。

两个小时的对话,随便摘录一部分都能单独成文。 为了阅读方便,文章有做调整和删减。文章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板块:
·《创世纪》的由来以及创作过程
· 对科幻片、中国科幻片市场的看法,以及兄弟俩的“野心”
· 为什么会选择使用F65来拍摄,怎么看待这款摄影机?
· 摄影指导在拍片现场的真正挑战是什么?讲过去故事的题材一定要拍出怀旧感吗?
· 需要像胶片吗?摄影语言要有现代性。为什么以前好莱坞电影逆光用的多、夜景会泛蓝?
· 是什么原因决定了摄影师/租赁公司选择主流摄影机


Part 1:《创世纪》的由来及创作过程---“爱情到底是什么?我觉得主要是孤独”
科幻短片《创世纪》--对话罗攀:摄影师的挑战在于找到合适的语言,用合适的工具去完成它

影视工业网:能先给大家介绍下这个短片项目的背景吗?

罗攀:行,这个背景是这样的,我跟我哥罗登两个人,曾经搞过一个关于科幻片的剧本,剧本我们拿去跟一些投资公司聊,他们都很感兴趣。但是他们对中国的科幻片抱有一丝怀疑,能不能做好?市场能不能接受?他们想象的科幻片,场面那么大,想着肯定弄不好。我发现我们两个怎么说都没有用,最好的办法就是做一个短片,让他们看看,我们的科幻片是要什么样的成本控制,是个什么科幻的概念。出于这个目的,我们要拍成一个短片,这是短片制作的原因。
这个故事就是一个梦境,讲人工智能统治了人类最后一个小女孩的故事。

影视工业网:现在这个项目是已经拍完了,还是在后期阶段?
罗攀:在剪辑。 这个项目开始做的时候,其实非常巧合。做了以后,也给爱奇艺他们看了,他们说得花多少钱拍?我说这个得200、300万。他们就说短片一般70、80万。但这个成本不可能做完。然后我们找到了先力(影视器材租赁公司)的贺总,他一听觉得不错。我们原来的大电影剧本他拿到了香港,也觉得不错。他们想把科幻剧本搞成大的,我们坚持先拍一个小的看一看。其实它整个故事90%是在摄影棚,是一个封闭的空间,直到这个故事最后女孩走出去房子。在影像上,有人跟我说有点像《机械姬》,其实是《机械姬》反过来。那里面女的是机器人,男的是人类,男的爱上女的。而这里面的故事是反过来。整个影片影调是比较暗一点。

影视工业网:一共拍了多少天?
罗攀:摄影棚拍了7天,户外拍了1天。
科幻短片《创世纪》--对话罗攀:摄影师的挑战在于找到合适的语言,用合适的工具去完成它

影视工业网:那女孩是最后一个人类?

罗攀:是人类消灭掉了,然后你看桌子上杯子的代码是087,也就是前面有86个失败的产品,人工智能想要获得爱的代码,没有成功。他们这一次派了一个机器人进入梦境,因为梦境里可以做任何事情。
罗登:未来会交代她逃离这个封闭的空间以后,她走到一个沙地,上面有个047,是前面一些失败的试验品。
我们不想做太直白,因为毕竟我不是面向所有的观众,太直白了意义不大。我们是一个短片,不是面向商业市场,我觉得其实主流观众还是一些比较有兴趣、电影观赏水准略高的人。当然我并不是说直白就是不好,因为他关在一个小屋子里,他没有那么多的冲突。所以在戏剧冲突比较弱情况下,再直白就更难看了。
科幻短片《创世纪》--对话罗攀:摄影师的挑战在于找到合适的语言,用合适的工具去完成它

影视工业网:这个剧本大概写了有多久?

罗登:我剧本只是写了大概五天,场景就一个屋子,两个演员。一开始只想讲人工智能囚禁一个人类的少女的故事。一开始想得也很简单。就是一个男孩进来了,跟她相爱了,但是后来发现它就非常没意思了。因为这个角色有点儿像《神雕侠侣》里面的小龙女,关在一个古墓里头。但是《神雕侠女》小说之所以牛的地方在于小龙女被强暴了,丝毫不影响她的纯洁。我突然想,其实我需要一些“暴力”,因为一个女孩只是爱上一个看上去人畜无害,一个好像很可爱的少年,这个故事没有太大的意思。爱情到底是什么?我觉得主要是孤独。这个女孩最终爱上了这个男孩,有多爱其实不是,只是一成不变的生活多了种因素。一旦我把这个东西拿走你是受不了的。一旦享受这种二人世界,尽管这个二人世界不是那么美好,但是一旦你享受过,然后又消失了,那他不干了。

我的剧本其实讨论就是爱情主题。对人工智能来说,其实她就是因为孤独,她并不是要占有这个男孩。所以她决定用自己来换取这个男生的生存,我们讨论的是这个。不是说我们讨论一个从来没见过人类的少女,来了一个阳光少年就爱上了,就结束了,不是这么简单的。

影视工业网:项目中您两位大概的分工是什么样的?
罗登:我是编剧导演,他(罗攀)身兼很多,制片人、美术、摄影。
罗攀:因为我们钱不多,其实这个钱还是贺总投的,帮了这个忙。找演员、谈钱、统筹,所有的事情。包括道具,制片之类的。都是我在负责。


Part 2:对科幻片、中国科幻片市场的看法,以及兄弟俩的“野心”— “对于科幻片,国内电影工业本身没有做好准备,观众也未必”

索尼F65产品经理李建新:不知道方便不方便透露,这部网大投资大概多少?
罗攀:200多万,这对于网络公司已经太大了,他们觉得80万就够了。
罗登:这不算网络大电影,因为片子上只有三个人,是一个科幻短片。
罗攀:搭景的成本,器材的成本,外拍的成本。我们现在预算,除了搭景费用之外的现金费用就100多了,还有器材,大概200万,已经超过了一个网站愿意投入的成本,这个还是有风险。但是我们俩坚持,因为就是要探索科幻这类片子;第二个,我感觉今年年底或者明年,科幻片在中国又是一个比较愿意尝试的片种。这个片子我想我们这么做并不是因为艺术,而是因为它可能是一个时代的来临。我们做这个东西,想占一个先机,我个人认为对你们来说也是先机。在国外我知道很多科幻片是F65拍的。

索尼F65产品经理李建新:这个电影短片只有30多分钟,我比较好奇到时候会在什么途径上投放?
罗攀:第一我们是想参加电影节,大电影节和短片节。它绝对不是一个艺术片。我觉得是一个靠故事和给中国电影市场带来一个“新”的片种的优势参加。其实这个在国外也有很多,对中国来讲太少了。
第一是电影节,第二是网络,付费观看。因为有一些网站看了,在谈。最重要的是让大家看到这部片子。还有就是在各种学术交流,各种跟影像有关的平台上分享。

索尼F65产品经理李建新:也就是说从一开始,您并没有期待用它来赚钱?
罗登:这个肯定不赚钱。我们原始的初衷和最后产生的结果未必一致,原始的初衷就是为了拍一个大的电影而做一个短片,也没有想过贺总那么慷慨。一开始我们说自己凑一点腰包就拍了。但是后来发现不行。

虽然是科幻片时代要来,但是我觉得中国的电影工业尚没有做好准备。其实不只是特效。特效我觉得反而跟国外的差距不大了,真正差距大的是美术、造型、工业设计、思维模型、演员。因为你知道我们找科幻片演员很难,我们也不敢用明星,就得用一些新人,就很难找。因为你的气质不是工业文明的气质。所以就是说,我们这个国家其实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所以我觉得这个片子就是一个试探,我绝对没有说它会掀起多大的浪,我还是期望于科幻大电影。

罗登:我科幻大电影剧本讲述的就是跟人工智能有关的故事,但是他不是发生在一个屋子里。只不过我觉得中国现在比较容易做到的,就是我们所谓的软科幻片。像我们过两天要看的《独立日》续集,这是硬科幻片。软科幻片相当于《HER》这样的,但是《HER》当然比较文艺,我那个介乎于软科幻片、硬科幻片之间,他是用科幻的方式讲一个爱情故事,但是它有硬的,也有软的东西。我当然是为了那个做准备。但是我觉得在现阶段,没有做好太充足的准备。

不仅是电影工业本身没有做好准备,其实观众也未必。但是我觉得它肯定要来,因为中国现在的电影的市场那么大,全都局限在喜剧、动作这一类型上是危险的。因为你扎堆之后,片商那么有钱,会更愿意拓展各种各样的类型。好在科幻片是相对人畜无害的。科幻是一个富有进取精神的,面向未来的,更偏正能量,更容易获得市场的认可,是这个意思。

Part 3:为什么会选择使用F65来拍摄,怎么看待这款摄影机?--“F65不一样,干净,透亮,肤色还原很好,高亮皮肤能拍出瓷器的感觉”
科幻短片《创世纪》--对话罗攀:摄影师的挑战在于找到合适的语言,用合适的工具去完成它

影视工业网:为什么会选择索尼F65来拍摄这部短片?

罗攀:我个人之前没有接触过F65,这是很巧的巧合。当时在先力问器材的时候,问有什么机器。先力说F65用不用,我说可以啊,我没什么障碍。我以前也跟赵小丁老师聊过,我问他,您对摄影机选择有什么喜好。他说每个机器有不一样的特点,取决于影像的特点,他跟我提可以试试F65拍。我就说你怎么看F65,他说这机器不一样,不能说好或者不好,看你要什么效果。在先力看到F65,那就用,契机就是这么来的。

影视工业网:前期有没有做过一些测试?因为毕竟要拍片子,肯定要做一些一前期的技术测试,来满足拍摄需求。
罗攀:谈不上严格的测试,实际上就是在找了一些演员,试演员。不知道决定谁来演合适。叫演员来发现与其面对面的说,真不如在镜头上看一下。而且我们测试还是比较严格的,妆呀、服装都已经弄得好好的。

影视工业网:就直接带妆试镜了?
罗攀:对,带妆试镜。他试演员我试机器。我是看了一眼,我大概知道F65出来的画面是什么样的,那是一次测试,第二次有更正规的测试,我们把景都搭得差不多了,基本上快搭完了。应该是5月30号那一天,把所有已确定好的演员叫来,然后我们要了2个F65,开始决定用哪个镜头来拍。宽荧幕镜头,球面镜头,MP啊库克啊都试,摆好。第一我是想试一下我用哪个镜头来拍,第二我还是想看这个景哪里更合适。看完以后就正式开始拍了。我6月1号拍的,前期测试过两次。
科幻短片《创世纪》--对话罗攀:摄影师的挑战在于找到合适的语言,用合适的工具去完成它

问:测试主要还是围绕着什么测试呢?比如说色彩、低照?

罗攀:是这样的,通常对于工程师来说,(更看重)宽容多大,然后色域多广。但其实对于摄影师现场工作来说,那个不占主流。在拍摄现场,我大概一看,从亮到最暗,我们就有数。监视器监看的是709,它其实并不是原文件的宽容度。RAW文件你肉眼是没有办法看,你要不套709,要不文件拿到后期公司看一眼。测试时,我最最重要的目的是看一下还原,我用肉眼看到的肤色是什么样的,拿F65看是什么样的。然后我在不同的色温下,和我以前用艾丽莎拍摄的区别是什么。有了区别,更重要的是区别对于我们科幻片短片是有利的有害的还是无所谓的,这是最最关键的话题。就是这个影像合适不合适我们科幻片的拍摄。

宽容度14档。我感觉实际上意义不是很大。为什么?根据影院放映的条件,索尼机器再大的宽容度,你在银幕上能看到的就8档。而对于普通观众来说,他不会看这些。而即便是电影节,就是评摄影奖也没有人看,也是看你的造型。只能说,宽度大给后期能留下不少余地。

还有就是从我个人的习惯,我对宽度不是那么痴迷。我认为电影的艺术来自于限制。举一个例子,肉眼能有23档宽容度,但是人们平常看这个世界觉得没意思(没艺术美感)。油画或者黑白相机它宽度小,亮的就曝了,暗的死黑,它反而成为一种艺术手段。就像我们画版画一样,黑就黑,白就白,它实际上是把这个现实改造了。就因为有宽容度这个概念才产生艺术,所以我拍片的时候,不是那么强调宽容度,我不会刻意去把这个14挡全部表示出来。虽然画面非常均匀,但是失去了情感。我特别注重的是成像的色彩,色彩的表现力是倾向于什么的,应该来说是最重要的。
就那个测试,没有太看重宽容度。我觉得我们平时控制了八档、九档就差不多了。

影视工业网:那就是在现场,就是之后的那次测试。您确认了F65在色彩上是满足您的科幻片的拍摄需求的,它的还原能力,它的色彩这方面。
罗攀:F65的确跟我想得不一样。我第一眼看觉得特好,什么不一样呢?就是可能跟我用的镜头也是有关系,我用的是富士能的18-80的镜头,非常的棒。监视器去看细节,我肉眼看认为他已经超过了MA。我首先感觉F65画面非常的透亮,非常锐。它的色彩偏淡雅一些,我觉得比较适合我们。但是这个片子,我跟他(导演)讨论,我们片子走哪个调子。是特别厚重的那种油画的调子,传统的调子,还是说一个科幻电影的,就是科技感比较强的调子。就因为它不一样,跟我平时拍的东西不一样,反而我想试试这机器。

影视工业网:拍摄的时候是用RAW去拍?
罗攀:对。我自己的感觉可能是有一些担忧:对F65不熟悉。比如说我以前用艾丽莎,或者用胶片拍我也能知道,它是一个什么样的。之前我参考过两个片子,《机械姬》我看了一眼,个人就觉得没有想象的那么好,它的精美度和肤色没有那么好。但是美国的条件比我们好,我们钱才这么一点。我又重点看了《遗落战境》,也是F65拍的,镜头也是18-80,那个片子跟我想象中的索尼影像是非常像的:透,光洁,锐度高,色彩不是那么饱和。我看了美国摄影师杂志的文章,说他们希望拍透亮、干净的画面。这个与我的想法不谋而合。那个片子比较透亮,我这次要用比较暗的调,因为没钱搭景。你弄亮了得有东西,所以我想拍暗的调子,但是也得很透亮。我有一点担心,担心是不是跟我控制的不一样。我拍到第一天结束的时候,我基本上放心了。

我刚才提到一点是说,你不可避免提到F65和艾丽莎的区别,这是非常大的一个话题。但是这是你无法避开的话题,到底区别在哪?罗攀你为什么选择这个?你觉得它好吗?我绝不说不好,因为大家都在用。摄影师最大的难题是找到准确的语言。找到了准确的语言,还得有一个准确的器材才能完成。
科幻短片《创世纪》--对话罗攀:摄影师的挑战在于找到合适的语言,用合适的工具去完成它

问:那您认为F65的画面语言怎么样。

罗攀:它的画面风格比较适合这种要求:高清晰度,透亮,适合科幻题材。它当然也适合别的,没有必要说它是科幻专机。第二就是说,我们大量的室内很暗的环境,在相对暗的环境下,我是想说暗中更暗,这是我的要求。这个片子要达到这样效果有两个要求:第一,就是暗部细节干净,第二就是肤色还原,这是被很多人忽略掉的话题。拍摄的是演员,对肤色的控制是很多过摄影师不是特别重视的话题。你拍任何一个人,把肤色控制得特别舒服,比打光打得漂亮更重要。因为中国人的脸型其实不怎么好打光。

艾丽莎我记得在肤色还原的时候,它跟F65不一样。我现在看,亮度很高的女孩的皮肤F65做得不错,你能感觉有瓷器的感觉,陶瓷,这是很难做到的。当然你还有色温控制。就是我用4300来拍这个环境,4300对于一个女孩来说皮肤是非常好的。因为4300是比基准色温稍微要低一点。对于白皮肤来说,在自然光反射的时候,反射最明显的就是蓝光,你肉眼看不到,但是在稍微偏低的情况下,那个蓝紫色光波会特别的敏感,造成白的东西,暖的色波全部拿掉了,滤掉了。所以你皮肤像陶瓷,哪个女孩不喜欢这样呢。

你看我刚刚拍的,有些时候我会用暖色调勾勒,但是皮肤度成一种琥珀色的,这是技巧。但是可能艾丽莎也可以做得好,只是说没有人这么去想。我是感觉,F65对肤色还原,高亮度皮肤做的特别好,这是细节。

科幻短片《创世纪》--对话罗攀:摄影师的挑战在于找到合适的语言,用合适的工具去完成它
Part 4:摄影指导在拍片现场的真正挑战是什么?讲过去故事的题材一定要拍出怀旧感吗?--“摄影师这份工作,真正打动观众的,还是你拍的东西给人传达情感”

问:这个片子对您有什么挑战呢?用F65的8K来拍摄的话。
罗攀:一个片子涉及的难度,不在于场面要多大,1万人的场面不是难度。第二,现代电影来说,说场景上要控制,只要有钱都可以做到,不存在技术上的问题。就挑战来说,就是除非因为客观的原因,使你没有办法打灯。我觉得这个对电影拍摄是一个特别偶然的现象。现代电影,你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控制好灯光。所以说对摄影师最难的不是处理这些,对摄影师而言肯定是找到合适的语言,找到合适的语言以后,还找到合适的工具让语言完成。不管哪一个片子都是这样。

我曾经在网上写过一篇文章,叫做《怎一个K字了得》。而每次大家都在聊2K/4K/8K。但是我当时提出来电影真正打动人的,真正打动观众的,还是你拍的东西给人传达情感。中国有很多好的摄影师,但是中国的摄影师,或者整个电影圈对摄影师的工作要求就不高,就是要完成拍摄,没有太关注最基本的电影手段,色彩表现、光影怎么样。高清升级为4K,就拼命开始抓这个。其实这个K是不停地往前走的。对观众来说,就不那么重要。所以您刚才说的挑战,其实是语言的合适,找到一种精确的语言。我没有说我找准,因为一个摄影师能够找到一种语言,并且把语言能够找合适的机会完成,是非常困难的。

这个市场上任何一家摄像机都有一个问题,就是趋同。任何一个厂商,都不可能把自己的摄像机造得跟别的摄像机都很不一样,因为他要担着卖不出去或者没有人用的风险。阿莱敢做吗?不敢,因为你要考虑到电影是大多数人去看。所以我觉得摄影机上市,他们在技术上进步不大,也不敢做得多么出格,就是他一定要照顾市场习惯。这就造成了你选A、选B、选C区别太小了。就包括用我的眼睛看,用同一个镜头,拍一个人坐在那儿,艾丽莎、RED 、F65拍完让我看,除非对比的时候,单个我不敢确定我一眼能分辨出来。连我们专业人员都看不出来,观众就很难了。《遗落战境》是科幻的,他们把它定义一个概念,为了科幻片,就是要做到,高清晰,高透亮,高质量的。

拍的第一天我觉得F65非常符合我想要的。干净,透亮,清澈,最重要的是它的质感是一种很逼真的,我并不需要浓烈的传统电影感。这就是我刚才跟你说的摄影师挺难的一个事,你首先找到合适的语言,第二你找到合适的工具来完成语言。还有就是跟电影工业中其他的部门进行配合,虽然是一个小剧组,服装也是我们两自己商量的,包括景的颜色。

反正这次拍摄我总体感觉,我要突破以前的传统的概念,就是把“画面得像胶片”,这个概念给扔掉了。为什么要像胶片?像胶片不是一种错误,是一种艺术选择,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像胶片。比如有人找我,我们拍一个19世纪、18世纪欧洲宫廷的片子,是不是应该特别油画感?当然是一很好的选择,但是我也可以拍成非常透明,很锐,很真实,就像一个人真的回到那个时代,也可以,没有什么不对。这个数字影像以后发展下去就是可能走到这一步,越来越逼真化。李安的120fps,我觉得其目的无非就是更像真的。

前一段时间我要筹备一个片子,后来我也去不了了。那部片子要拍文革,拍藏区草原。我就想过,F65一般人不会选。因为根据惯性思维,大家怀旧一定要用艾丽莎+变形宽荧幕,要暖调,这是一种方法。但我跟导演说的是记录真实,就是这里面情爱的故事,那个时代情爱故事,拍摄出来的感觉就相当于我回到那个时代,影片没有那个怀旧的调子,阳光还是那个阳光,只是穿衣服不一样而已。我想要得那种影调是,光都是白光,清楚,真实,然后用3D拍或者肩扛拍,我想让你感觉很逼真。这个故事讲了当年男孩与女孩之间的爱情故事,什么都是极度真实的,不要怀旧。我想要的就是破除一切怀旧的调子,一套真实的。所有的皮肤,光滑像被水洗过一遍,所有景物被泉水、瀑布冲了100年以后,那个东西是干干净净的。当然遗憾就是没去拍。这就是我们要的,这个手段可以创新。就拿《末代皇帝》来说,我觉得也可以用一种新的手段再拍。

Part 5:需要像胶片吗?摄影语言要有现代性。为什么以前好莱坞电影逆光用的多、夜景会泛蓝?--“电影工作最重要的不是清晰度,不是宽容度,也不是后期多好,最重要的就是视觉语言的现代性”

影视工业网:不一定要追求“胶片感”?
罗攀:我觉得可以这么说。这里提出一个很重要的观念,就是“需要像胶片吗”?你看现在中国电影,我看到的国内片子,很多电影都是话题(舆论),根本没有把心思往影调上去琢磨,不琢磨这个事情。《美人鱼》票房那么高,但是我在看预告片都不想看了,我真的觉得影调拍得非常糟糕,影像的魅力和现在电影该有的都完全没有。

4K电影还是少,没有几个,因为中国也不怎么重视。在电影工作中最重要的不是清晰度,不是宽容度,也不是后期多好,其实最重要的就是你的视觉语言的现代性。中国电影落后世界电影多少年了?落后有20年、30年,我们拍的画面能看的东西,都是拙劣的模仿,你没有一个特别强大的语言的系统,几乎是无序的。欧洲电影有欧洲系统,美国有美国的,美国不同的电影有不同的系统,他做得还不错,我们没有。但是我们的摄影师论坛,包括电影论坛,提到摄影这一块,都把艺术扔到一边去了,主要谈的是技术问题。

因为懂的人少。我观点是这样,我觉得有一个共同的事情,是影像的现代性。比如说现在要观众看,一个90年代的美国电影和2000年的美国电影,观众一定能看出来,这个老一点,这个新一点。2000年左右的电影和2015年的电影一定不一样,他会感觉到不一样。

我们就说科幻片吧,《终结者》第二集,你现在看那个影调,我觉得用光啊,还是有点老,比如夜景泛蓝。这个影像的现代性,观众是可以感受到的,摄影界更应该能明白的,但是我们没有太多的去讨论。为什么影调老?为什么以前好莱坞电影逆光多?逆光是干嘛用的?都没有人去想。

以前的大光孔景深很浅,早期电影镜头4到5.6的光孔,他做不了那么大,镜头小就像场小,像场越小景深越大,这是一个基本的光学原理。你打光的时候,你暗部和人得靠多少灯去打?他没有那么多灯。而且那么大的景深,比如说5.6拍摄,人跟背景都是一样的实,观众分不清主体怎么办?而逆光一下子把人和背景分开了,就形成一个摄影语言了,其实逆光最早是干这个用的。

我刚才说的《终结者》第二集里面的夜晚是蓝色的光,为什么夜晚发蓝调?因为胶片的感光,感蓝层是最敏感的。打一点蓝光,感光的荧颗粒分布最快,漂白以后留下的荧颗粒最多。所以夜晚你打红光,怎么打光曝光都表不起表。就是你打一点蓝光,这个胶片很容易就曝光了。所以为什么大量的蓝光的原因。而现在的电影,不用胶片感光,
他就不需要打蓝光了,我打白光也可以拍,我打红光也可以拍。 为什么现在夜晚发暖调?因为用了街灯。传统胶片拍摄,街灯不够曝光,现在都可以曝光,所以现在的影像就不会出蓝调了,这就是原因。这是影像现代性怎么来的,跟技术有发展有关系。

科幻短片《创世纪》--对话罗攀:摄影师的挑战在于找到合适的语言,用合适的工具去完成它

Part 6:是什么原因决定了摄影师/租赁公司选择主流摄影机?--“一批人用什么器材,是由上一部分成功的人影响的”

索尼F65产品经理李建新:以前用过索尼的机器吗?
罗攀:以前我们两个拍过一个小片,是索尼HDC950,我记得非常清楚。950之后没有接触过索尼。那时候是《星球大战》第一集用的是F900,潘那维申改装了下,第一集看完之后,你不能相信那是F900拍的。因为当时中国F900,电视剧剧组大量的使用。你很难想象,中国的电视剧剧组使用的摄像机,在《星球大战》前传也在使用,但是人家的画面跟你的画面完全是两个世界,这是怎么回事?所以我们说,其实这不是摄影机本身一个元素在起作用。

那个时候就想,我现在得出结论,我们中国现在很多高端的摄影机,但是只用了他10%的能力。现在有人说罗攀你拿950拍吧?拍呗,镜头是一个很重要的话题,和后期调色。 喜欢哪款机器我就去用,但是我们现在的很多摄影师不是,大多数是听说艾丽莎、F65来了,我就要用,8K我要用。至于你会不会用,或者怎么用,为什么用它都不知道。

罗登:这就是为什么我已经不再去看NAB,前几年我是经常去看的,后来我发现意义不大,因为你不想成为器材党。因为说句实话,技术的发展已经远远快于人使用这个技术的能力,远远超过了。

索尼F65产品经理李建新:昆汀的《八恶人》还用70毫米胶片机器拍,据说这个机器拍的上一个大制作,还是在几十年前。
罗登:这个电影我在加拿大看了一次,其实很奇怪,95%的戏在屋子里头,然后95%的镜头就是特写,昆汀的电影就是一堆人就是聊天嘛。这个戏为什么要用70毫米?他当然有一些镜头是科罗拉多大峡谷,在下大雪,但是那个镜头并不多。所以也有一点费解。我觉得他们都是60、70年代出生,经过了80年代的电影黄金时期,他们对于那个时代的电影的历史记忆太深刻了,他一定要用。因为他里面所有的镜头的拍法,摆法,包括片头字幕全部是照着80年代美国B级西部片的模式搞的。而那个时候西部片,美国电影业为了跟电视竞争,他就是大荧幕,就是要回归我们所谓的黄金时代的电影。

但是中国人的器材观念不是这样,我们不是对某一个电影时代的怀念,我们就是什么东西最贵什么东西最好就想用,至于他是怎么用的不关心。
本文为作者 胡聪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81078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