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鲨鱼”滑轨里走出的隐形冠军

“鲨鱼”滑轨里走出的隐形冠军

朱昔华操作遥控滑轨,摸索其运行细节。南方日报记者 王云 摄



       全球电子电气工程巨头西门子,每百位员工拥有10项专利;顶级的隐形冠军公司,每百名员工拥有30—35项专利。而在中山,有一家只有50名员工的小公司,却拥有40多项国家专利。
       中山市城桂公路三乡物流中心附近,路旁一片挂着“IFOOTAGE”(印迹)招牌的小工厂,四年多来几乎从不为外界所关注。就是这家2011年才成立的摄像器材公司,在前3年时间里接近零销售却坚持技术攻关。2015年,当它突然一跃收获近千万的年营业收入,并凭借自主研发设计的三轴无线电控系统S1A3以及摇臂M1三代获得设计界奥斯卡大奖——2016德国红点产品设计奖,业界才开始关注到这家企业。
       为什么是它?一家初始研发设计团队仅仅有3个人的小企业,为何一直专注于摄像配件的细分市场甘当“行业配角”,又如何凭着自己近乎偏执的“工匠精神”成长为小市场里的隐形冠军?
       三年磨一剑零销售支持技术攻关
       深夜,全公司所有灯灭了,唯独一间办公室灯火通明,一直亮到最后。创意、画草图、修改、打样、测试……凌晨12点,拿起修改多遍的图纸或样品,朱昔华默默关灯,走出公司。这便是2011年至2013年,朱昔华最常见的一个工作日。
      1983年出生于江西莲花县的一个小山村,2011年高中毕业后做过机械学徒,学过模具制造,2004年开始进入外企担任设计师。2011年9月公司成立初始加入印迹成为设计总监,朱昔华和一名平面设计师以及一名结构设计师,便撑起了整个公司的设计与研发工作,加班加点精雕细琢早已是家常便饭。而就是这样一个三人团队,却在日后斩获了德国红点、日本DGP等众多国际大奖。
      关起门来做了三年研发——这是印迹总经理段金华对自己这个近乎偏执的研发团队的评价。
      2011年9月至2014年的3年多时间里,100多万元的年营业收入要支撑整个公司的生产、研发及员工薪酬,这家无人知晓的小公司不仅没有忙着销售,反而在负债经营。他们瞄准的却是当时摄像器材界非常不看好的一个同质化产品——摄像滑轨。
      “很多人说,失败几率太高了,你们还敢做这个产品,疯了吧!”朱昔华介绍,当时钢轨做成的滑轨几乎火遍了天,销售已经非常稳定。用钢轨做成的各种滑轨,因为可以固定摄像机实现防抖动的功能,行业内产品已经比较成熟和同质。
      “我当时喜欢和众多摄像师聊天,结果我发现,虽然钢轨生产已经非常成熟,却存在许多使用痛点,真正理解摄像师的产品太少。”朱昔华发现,当时的钢轨不仅产品极度笨重,接近10斤,而且摄像师因为拍摄需要,常常要配备各种长度的滑轨,但当时所有产品设计均无法调整规格,拆卸非常麻烦,他笑称:“摄像变成一种考验臂力和熟练程度的工作,摄像师还要做大力士。”
       最关键的技术难题是,当时的产品普遍都是钢轨与钢轮硬接触,因为缺乏阻尼设计,一旦在使用中有灰尘等细沙进入钢轨,无法清洗的滑轨使用时就会出现卡顿,摄像机在滑轨上进退就会造成画面不稳定。
       通过碳纤管替换钢材降低了滑轨产品重量,材质变化也让滑轨与滑轮的接触更为顺畅,同时用铝材与碳纤管做连接实现产品可拆卸及伸缩——2012年3月份,朱昔华团队通过多次进行修改、检测、试产,实现了滑轨材质及拆卸使用的技术攻关。不仅技术创新上更多体现人性化,而且快速拆卸的模块式结构,可让用户根据需求进行个性组合。
      当整个公司都在欢呼,以为辛苦近一年的新产品就要量产投向市场,朱昔华研发设计团队却冷静地决定暂停生产。
      为不到0.005毫米工差推倒重来
      为什么要停产?朱昔华先和记者讲了一个“故事”。
      在研发可以伸缩的碳纤管滑轨时,一开始,他并没有想到需要用铝材做伸缩连接口的材质。可是,当朱昔华将小批量生产出来的测试产品交给了助理,助理两分钟内几乎将所有产品都“报废”了。
       震惊的朱昔华仔细检查了产品,发现了其中的重要原因。碳纤管材质非常软脆,当两节滑轨通过旋转实现螺纹连接时,只要出现一点点偏差,连接口就会出现很大的磨损。朱昔华惊呆了,最后发现,因为自己非常熟悉相关产品的使用,所以在连接两节碳纤管时会水平180度对接好再扭转,而一般人在对接时并没有这样的使用习惯。
      “至此我明白一个道理,设计产品不能仅仅从技术角度出发,而新产品要用不专业的人士来测试。”
      回到2012年3月,为何精心设计出新产品却决定暂停生产?——仅仅是因为不到0.005毫米的工差。在制造领域,0.005毫米以内的制造工差是允许存在的,也就是说这并不是属于误差。
      即使因为更换了材质、改进了技术,破解了重量及携带的用户使用痛点,但朱昔华很快发现,也就是这不到0.005毫米的工差,却会导致一个细微的问题,始终让他无法说服自己将产品投入市场。
      “滑轨在使用的时候,会因为这样微小的工差,造成滑轮与滑轨的摩擦和卡顿,也就是说摄像机始终会出现小幅度的抖动,让画面不稳定。”彼时的朱昔华想起了儿时常常与父亲一起修理柴油机,能不能运用单缸柴油发动机或冲压机床等原理,在滑轮上加上一个“飞轮”,以能量的转化减轻摩擦?
      “飞轮是具有较大转动惯量的轮状蓄储器。飞轮通过同步带连接到滑块,当用力过大,滑块移动速度过快时,飞轮的重量与皮带滑轮会增大阻尼,把能量贮蓄起来,使画面移动不致于突然太快。当用力过小,滑块的移动速度过缓时,飞轮能把能量释放出来,使画面不致于突然慢下来。飞轮可以用来减少滑块移动过程中的速度波动,达到画质平稳的效果。”于是,为了那微乎其微的细节,朱昔华团队几乎将原来的产品全部推倒重来,又持续地研发了一年半时间。
       2013年底,朱昔华团队打造出改变摄像滑轨核心难题的产品——“鲨鱼”滑轨。在他眼里,其主导设计的三轴无线电控系统S1A3以及摇臂M1三代获得2016德国红点产品设计大奖,都不比这个产品让他感到骄傲。
      朱昔华用近乎执拗的态度悟出的道理,也让这个团队在精益求精的工匠道路上一路狂奔。
      除了两个红点设计大奖,朱昔华团队研发设计的山猫手持稳定器、“长颈鹿”小摇臂、鲨鱼滑轨、魔杖在日本DGP产品设计奖评比中获得三个金奖和一个铜奖,“长颈鹿”小摇臂更获得了德国DigiFoto杂志颁发的DigiFoto Pro Award金奖。
统筹:赵威 郑平 陆兴华
撰文:南方日报记者 覃素玲
转自:http://news.sina.com.cn/o/2016-06-24/doc-ifxtmses0865990.shtml

本文为作者 中山大山摄影器材有限公司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80325

中山大山摄影器材有限公司

点击了解更多
印迹国际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专业摄影、摄像器材公司,其品牌印迹“ifootage”是香港印迹旗下的知名品牌,公司致力于将印迹“ifootage”打造为行业一流品牌。公司以诚信经营,以人为本,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的经营理念,以创新打动顾客,以设计凸显产品价值,用心创造,传递爱的印迹。
扫码关注
中山大山摄影器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