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媒V谈 |“网剧一哥”白一骢:捧着IP挖掘价值,不如做好内容

2016-06-16 17:10
拾媒V谈 |“网剧一哥”白一骢:捧着IP挖掘价值,不如做好内容

2016年BATL等各大视频平台即将展开火热的大IP网络剧之战,而现象级爆款《太子妃升职记》等六部网剧遭遇了被迫下架,火热的网剧市场,何去何从。
在2016年伊始,我们有幸采访到了白一骢,江湖人称“网剧一哥”,编剧、执导过多部优秀的有影响力的影视作品,代表作:《暗黑者》、《盗墓笔记》、《执念师》、《花千骨2015》,且看白一骢对网剧行业的看法:

10s读全文
>网剧和传统电视剧并无区别
>《花千骨2015》山寨只因预算少
>《暗黑者3》会谨慎对待
>三叔坐镇《老九门》
>制作人只负责统筹和监督
>会了解,但拒绝盲目迎合90后
>政策监管下警惕生存
>网络大电影仍需提高品质
>工作室需要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
>2016年期许原创崛起

拾媒V谈 |“网剧一哥”白一骢:捧着IP挖掘价值,不如做好内容



拾媒:您之前参与了很多很棒的传统电视剧的制作,是什么契机让您进入网剧行业呢?您觉得网剧和传统电视剧的制作上有什么不同么?到了这个行业心态有什么变化。

白:在11-12年,互联网网生内容,比较有特点的是万合天宜的《万万没想到》系列,搜狐的《屌丝男士》系列,我们都觉得很有趣,看到了认为是未来网生内容中很重要的环节,但当时成本比较低,所以我们做惯了传统媒体,会感觉那个成本做不来,如果倒退一些年比如我上大学的时候,我会很乐意做这样的事情,但在那个时期比较难操作。
恰好13年底,腾讯希望做一些预算稍微高一些的,能够有一些不同的,更接近电视剧、美剧的片子,预算给到了正常电视剧制作费的70%左右,我们觉得咬咬牙艰苦下,可以做下尝试,所以那个时候产生的《暗黑者》。坦率的说,做《暗黑者1》的时候,并没有把它当作未来很重要的一个作品,只是觉得我们在尝试新的品类、内容。就像你们提到拾媒是取自第十类艺术,我们当时是在尝试。后来《暗黑者》获得比较好的效果,我们发现互联网的用户对于网生内容,需求量还比较大,所以14、15年,我们在网剧这个部分,加大了投入,做了更多的网剧。
说到网剧和传统媒体的区别,前两天看了侯鸿亮老师的访谈,他就说:不要去区分网剧和电视剧。实际上,这两年,我在很多场合也说过,这两个制作是没有区别的,因为人、设备都差不多,只是题材有些不同,其实整个制作流程和生产流程来看,两者没有区别,所以我们做的时候也会不带任何倾向去做。如果一定要说区别,互联网的选题和剧作的结构上,网剧可以做的更接近美剧的感觉,比如节奏更快,信息量更大,镜头给的更碎一些,有些拍摄可以玩的更花更炫一些。
拾媒V谈 |“网剧一哥”白一骢:捧着IP挖掘价值,不如做好内容

拾媒:之前参加活动我们注意到提到《花千骨2015》,您就一直“扶额状”,这部剧作为《花千骨》的衍生剧,获得了商业上的成功,但单就一个原创内容来讲似乎不太出色,商业or内容无法兼备的时候,您怎么进行一个中和?白:说到《花千骨2015》,我们团队当时在制作的时候,并不是很想拍,当时公司和平台之间有些协定,让我们尝试去开发下衍生剧、全产业。那个时候预算很低,我们觉得很难操作,所以不是很想做,但又一定要做,所以就硬着头皮做了。拍戏,一分钱一分货,只有最基础的费用的时候,很难做出来想要的效果,所以这部剧最大的遗憾是,预算太低了。我们都没想到后来播放量这么好,假设我们知道后来播放量能有哪怕只有一半那么牛,我们宁可赔钱也要做的精良一些。
本身从内容来看,《花千骨2015》的编剧团队还不错,只是对当时的花千骨的粉丝来讲,会感受到浓浓的山寨味,这是预算导致的。假设预算能提高40%-50%,达到中型网剧的水平,我们的服化道、场景、拍摄等都能做的比较精良,粉丝就会看到比较精致,但是没有后悔药可吃呀,所以只能看到播放量成绩不错,但是制作上离我们的标准还很远,所以很多场合,提到这个剧,我会比较尴尬,因为我们并不想做这种好像在抢钱的烂片,而实际上也没抢到什么钱(笑)。
拾媒V谈 |“网剧一哥”白一骢:捧着IP挖掘价值,不如做好内容

拾媒:《暗黑者2》中插是一个新的尝试,商业上比较成功,但口碑上我们都知道不如第一季。对《老九门》的广告商业模式不知道您现在是怎么想的?
白:我们对《暗黑者2》的评论、弹幕等做过比较透彻的了解,对于广告中插实质性的排斥并不高,更多网友是连带性的去排斥,他会说内容不如第一季好,而且还有了那么多广告。有些中插还有网友觉得很好玩,经常有弹幕在中插的时候说:正片到了。

在我们看来,《暗黑者2》比第一季差的地方,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内容上,创作上有些问题,确确实实因为时间太赶了,《暗黑者1》剧本时间比第二季多了两倍,所以这个是很大的问题。给我们的警醒是,第三季不会仓促开机了,我们今年做第三季,不再赶暑期档了,我们要从容一点,把剧本做好,再去做第三季。第二个问题,是因为第一季的成功,让我们所有人有了一种可以瞎玩起来的状态,包括导演、郭京飞、我们在内,都有一些随性,能不能这样玩,玩吧,挺好的,我们高估的观众对我们的随性的接受程度。所以第三季,我们的创作态度会更严谨,回到第一季的态度,从内容、制作上更好的去做。

至于中插,我们可以说是权宜之计,因为现在来看,网剧的盈利模式太少。我经常跟平台说,我希望我们一起挣钱,而不是制作公司把剧卖给平台,而平台在亏钱,因为这样的业态不是良性的,尽管我们知道视频网站都在烧钱,砸钱圈地,但我们还是希望在我们的一两部剧中间,能实现单一剧的持平或者盈利。在这种情况下,催生了我们去做中插的考虑。在《老九门》中,中插还会在,我们会有些控制,比如中插是不重复的,有几十个中插,但每一个中插都是单独拍摄的,也算是小小的诚意,收的钱比拍广告低多了,但我们还是会单独拍一条,让每一个都有差异性,是希望观众在看的时候不觉得难看。另一点,我们会对中插的时长做控制,45分钟里,最多有1分多钟,而且会切开,让观众不会反感。这是目前我们对中插的考虑,尽可能把中插做的有趣味,但说到趣味,涉及到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客户,我们觉得有趣,但客户觉得不好,因为最后是客户买单,所以这块也是我们比较苦闷的一个部分,但如果让我们放弃中插,等于放弃很多的商业空间,对我们来说影响是小的,但对于平台来说影响就大了。我们还是希望这个模式在一段时间之内,能够维持让平台有一定的收益,我指的一段时间,就是以后平台的会员更多,付费用户可以满足一部剧的成本回收的时候,可能我们就不做中插了。
拾媒V谈 |“网剧一哥”白一骢:捧着IP挖掘价值,不如做好内容

拾媒:《老九门》已经开机,相比较于类型相似的《盗墓笔记》,《老九门》有什么不同呢?在内容上,对于这个超级大IP准备怎样把控呢?

白:其实《盗墓笔记》和《老九门》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从故事上来讲,《老九门》是《盗墓笔记》的前传,《盗墓》里反复提到的九门,其实就是《老九门》的故事,所以这两个故事是融会贯通的。

《盗墓笔记》制作上是有一定问题的,这个当然我们没法说太多的评说,因为不是我们做的,我们认识到技术上、制作规格上有某些问题,但坦率的说,在那个时间做,即使换成别的公司做,也会是差不多的效果,因为确确实实,技术是在不断提升的。

到《老九门》的时候,创作班子中间有很多人经历过《盗墓》,我们会吸取一些经验,争取把《老九门》整个制作水平做得更好。目前从《老九门》的物料来看,我们内部、包括片方看到的一些暂时没有公开的片花,平台方、电视台方对《老九门》的品质还是比较认可的,品质上的把控是第一位的,当然这个实打实的就是花钱,我们也确实花了很多钱的(笑)。

第二个从内容上来说,我们这次把三叔放的比较靠前,因为南派自己也是希望能把整个项目,做的适合他的未来的产业开发,在这样一个大家共同的目标之下,我们就更多的让三叔介入到《老九门》创作中。比如说我们很多的工作群,包括造型、美术设定等关键的小物件设定,我们会在群里跟南派先确认,我们的层级是美术部门、制作部门、编剧组、南派一起确认,减少bug,尽可能达到一个相对来说这个成本下最精良的程度。

拾媒V谈 |“网剧一哥”白一骢:捧着IP挖掘价值,不如做好内容

拾媒:今年您有很多的拍摄计划,《老九门》、《执念师》、《示铃录》等,拍摄时间那么紧凑如何完美的协调各个项目的时间,让品质和效率并存。

白:从制作人的角度来说,我的工作职能主要是这样:第一个我是把项目组织好,第二个我会把拍摄班底、拍摄计划安排好,然后由具体实施的人在里面去工作。包括导演、包括制片人包括主任等等所有岗位的人他们去完成生产工作。我们有一套监管机制和中间的评估机制,随时去监管整个剧集的拍摄。是这样的,我们并不需要每一部剧都从头到尾的在里面呆着,可能前期会比较忙,需要去谈导演谈主创包括谈演员,这是比较累的一个阶段。然后拍摄中期的时候,可能是监管剧组的生产,包括进度上的、品质上的,同时这个时候开始和平台沟通,确定未来上线的一些细节。

所以说我们目前,从我们团队的整体的吞吐能力来说,我们一年做出6部剧是有富余的,我们今年的整个生产量是没有超过这样一个产量的,不过今年我们确实有几部比较大的剧然后包括涉及到非常庞大的特效。所以说也是我们自己的一个提升机会,确实在特效这块我觉得未来国内的剧,包括一些大剧,在未来对特效的倚重会越来越(重要)大,所以这块也是我们需要尽快去充电、去熟悉的一个环节。

拾媒V谈 |“网剧一哥”白一骢:捧着IP挖掘价值,不如做好内容
拾媒:现在网剧百花齐放,很多网剧也开始大成本高制作,在这种情况下,您觉得拍摄网剧会有新的挑战么?比如说剧本、制作等等。

白:这个真的是变化非常大,举个例子讲,当时13年的时候可能整个行业做剧,每分钟的成本在1w块钱左右,可能有些更低的都不到1w,几千块钱。到14年的时候这个成本会变到2、3w。我们在14年的签的制作合同可能都不到3w, 2w多。结果到15年16年去拍的时候,发现好穷啊,就没钱了。那像今年的时候很多大剧都已经奔到10w了,就每分钟的成本。

这个成本增加是非常快的,我觉得这个超过我们预期的主要原因,还是市场来决定的,就是看网剧的人变多了,自然而然的这个市场就会起来,那么预算会提高。预算提高之后就带来一些问题,那就是对于整体的制作要求会提高。就是别人把这个制作成本提高了好多倍,那一定要求的是更好的团队、更好的班子、更好的制作包括更好的演员。这样来去构成一个大剧的所谓要素。我记得一些视频网站的老大们就曾经讲过说,我们花少钱去做一些不太有名的剧,最后结果是钱花了流量也没有回来,那我们去烧钱做一些大剧,最后钱可能也没有回来,但是好歹流量出来了,他们已经意识到制作靠那种零敲碎打比较细的东西,去吸引那些碎片化的流量可能已经是过去式了,未来就应该把制作精度拉高。

我觉得可能13年和14年就是一个分水岭,14年被称作是网剧元年,14年前很多网剧可能偏碎片化都是低成本小制作,14年逐渐出现了一些高制作和精致化的作品,那么未来网剧可能会在品质上全面的超过电视剧,这是一个市场决定的,就是说现在互联网对画质的要求已经超过电视台了。电视台要的是高清,而互联网已经要到了2k或者4k,甚至声音上要到5.1(杜比)了。因为他们考虑客厅端的一个播放。所以就这个部分来讲呢,对我们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同时也是非常愉快的挑战,因为我们可以把品制作的更好,每一个制作人都希望可以把品质做好。

拾媒:随着90后的成长,他们成了互联网的优质用户,和80后不同,90后更沉迷于ACG的内容,有的时候一部质量极佳的剧可能不会在他们中间大火,如何抓住90后,会不会考虑根据他们的喜好进行一些原著内容的创作?

白:对于90后这个问题我一直的观点就是不要尝试去了解他,因为没法了解的,90后的变数很大。我们的团队中有很多90后,我的朋友中也有很多90后,我们一直在抓90后喜欢什么,但他们的变数很大,换句话说就像你刚才说的他们对ACG的关注,他们得细分,他们喜欢的类别会在一个大类别中分出小类别。这种细分导致的结果就是没有一个很大的品类可以一网打尽,这是很难的。意思就是说没有必要对他了解,了解到每一个点我都要迎合你,不是,优质的内容可以让他们反过来去看。

那刚刚提到太子妃这个问题,真正的问题是这样的。我身边的朋友在吃饭的时候和我聊,诶我最近在看太子妃,他们不是90后,有80后,有70后。就是当80后和70后同90后一起去看一个内容的时候,太子妃才能到20亿以上。我觉得这个核心观点,并不是说它抓住了90后,而是他抓住了一批人。不只是90后,如果只是90后的话,那这个数据应该只代表了90后,可不是,太子妃的数据它还代表了有90后有80后甚至有70后。所以还是说内容本身的吸引性比较关键,所以我相信伪装者、琅琊榜很多90后去看,但你不能说这部剧你就是定位给90后的啊,它可能定位的是一个电视台的剧。

所以我还是觉得坚持的去把内容做到我们能去控制的最好,至于说去对观众的迎合这块,我觉得不用做的过于刻意。起码我们的工作重点,不把盲目迎合90后做到第一要点,因为等我们迎合90后迎合两年之后,他们也老了,也该迎合00后了。如果一直处在这个状态中的话,我觉得对创作来讲可能是不对的。当然我们这个说法是,我们不会说不了解他们,一定要了解他们,不要刻意迎合,这就是我们做剧的准则吧。

拾媒:目前许多网剧面临下线,您如何应对这种情况?

白:我们本身是做传统媒体出身的,所以对于政策这块呢,我们本身是有些敏感性和天生的恐惧性的。所以我们在做很多剧之前我们尽可能的去考虑他的底线,我们的底线就是地面非黄标准,达到地面台的非黄金时段播出标准。也就是在这个标准上我们就会去立项,像《暗黑者》、《执念师》我们都有做立项,立项后我们可能没有发行许可证,但起码我们有拍摄许可证,就是我们在前期会做一些风险规避吧。另外呢在制作中我们也是会避免所谓的挑战体制,因为没有必要去挑战体制,就像有一些和《暗黑者》相似的剧,他在播出的时候,我们看着一些画面的时候,就害怕了。我们当时自己就说,我们应该每个人稍微的自律一下,因为我们很担心因为一部剧而把一个品类禁掉的情况。因为过往的电视剧中出现过这种情况,03年因为一两部很火的涉案剧,而把涉案剧整体被十来年被尽到黄金档外。

所以我们也很担心,也希望大家,其他的从业者都稍微的能够注意一下,我们都要在体制里生存,要去遵守一下边界的规则,别做太多挑战的事情。这个问题反过来去说网大也是同样的情况,网大去年很火,今年我们也有在这个范畴里的一些尝试,虽然我们不会放入很多精力吧,会做一些尝试,包括我们的剧会用网大的形式做一些番外,会有这个考虑。

拾媒:您如何看待网络大电影存在的问题?

白:现在我去看一些网大,发现标题党的问题还是很严重,就是标题和图的位置用擦边球的方式吸引别人看,这个问题还是很严重。可能给人一种感觉,那就是网大很low很低级,就好像几年前的的网剧一样,所以我们希望这一天赶紧能过去,更快的进入到一个品质的时代。

拾媒:今年您有这么多剧,公司在扩张这方面,是怎么考虑的呢?

白:这个问题是这样,我好多年来最常接触的人除了业内从业者以外,就是投资者了。投资者永远过来跟你讲,你今年做了多少剧,我可以给你投入多少的钱,你可以把这个量做到多大多大多大,这些话我听了很多年了。我都已经不愿意见任何所谓投行、基金的人了,因为其实我们看影视这个东西,他是创造,不是生产,如果我们是一个流水线,我们可以扩大,我们把流水线一条变成两条,两条变成三条。它可以在一个标准内生产东西,但影视不是,影视是一个创作过程,创作是没办法量化的。我们不能说,我们今年做了一部戏,我们可以一比一的做第二个戏,因为创作本身是不断地变化。它是由每个创作者本身(自身的能力)来完成的,所以我认为这个东西是不可以复制的。如果说影视是可以复制的话,那梵高也可以复制、毕加索也可以复制,但是赝品是不值钱的,大家都清楚这一点。

所以从这个问题出发的话,第一我不认为影视可以复制,所以我们不是不想扩大团队,而是我们需要找到合适我们团队并且能够创作很好内容的同伴。才能够去扩大,我们不排斥扩大,只是需要更合适的人更合适的团队,这是其一。其二呢,我本人不是一个商人,我一直说我是个创作者我不是一个商人的话,那我对那些投行讲的故事就不是那么敏感,我会问他们你说我们公司值多少钱多少钱,那么钱呢?没有钱啊。我看不到这些东西,所以资本总是这样,如果没有利益他们不会进来。我们做的开开心心的,不用赚太多的钱,我们觉得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为什么进来一个不懂行指手画脚的人呢,所以说这块也是我们不太接受资本介入的原因,当然我们也不是完全不接受,今年我们有很多资本合作,我们更多的是和很多有资源的资本合作,比如说和平台,有非常好的项目资源等等。

拾媒:最后,我们展望一下2016吧

白:希望IP热尽快的褪下去,回到原创的路上来,虽然我们自己也在做IP(笑),但我还是希望IP能和原创结合起来,最后让影视回到一个正常的轨迹上来:就是去创造,而不是抓住一个IP去挖掘价值。
在同白一骢的对话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匠人精神,和对影视剧创作的热情,期待未来白一骢更多优秀的作品。

敬请关注下一期拾媒V谈。
拾媒V谈 |“网剧一哥”白一骢:捧着IP挖掘价值,不如做好内容
本文为作者 拾媒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80116
聚焦泛娱乐 一切资讯 尽在拾媒,公司制作网剧、电影、综艺等,本媒体旨在邀请大咖,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发表行业最深度的见解
扫码关注
拾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