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莱坞] BJIFF直击 | 奥斯卡最佳影片《聚焦》北京放映,该剧本是如何创作的?

2016-04-12 12:01
第6届北京国际电影节进入倒计时,云莱坞也将出现在更多媒体面前。同时今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聚焦》也将在电影节上放映,估计这是奥斯卡最佳影片来到中国的最快纪录了。

以下译文是关于《聚焦》导演兼编剧汤姆·麦卡锡的一次访谈,他谈了谈《聚焦》这个剧本的创作过程。文章转载自公众号“虹膜”,由虹膜翻译组出品。有删减。

翻译:液化基顿
校对:孙文烨

汤姆·麦卡锡和联合编剧乔希·辛格通过《聚焦》的剧本,向新闻界致敬。影片《聚焦》细致地呈现了《波士顿环球报》为揭露涉及多名大主教的性丑闻事件所作出的艰苦卓绝的努力,相关报道曾获普利策新闻奖,并在全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撰稿:迪伦·卡拉汉

在《聚焦》这部抽丝剥茧层层深入的新片中,最让人震撼的一刻出现在结尾黑屏的时候。该片由乔希·辛格和汤姆·麦卡锡作为编剧,重现了《波士顿环球报》一次真实的调查行动,在其中记者们揭露了儿童遭受的性虐待问题以及深受人们爱戴的波士顿天主教廷内部对此事的层层掩盖。该事件在2002年的曝光导致了247个神父、教徒被公开控告有恋童癖行为,曾经无可指责的波士顿教区主教巴纳德•劳也从其任上辞职。

影片故事在许多层面上都显现出了波士顿本土化:浓厚的天主教氛围,以及处处弥漫着小镇气息的大都市。影片所揭示的丑闻竟颇具普遍性,令人毛骨悚然。当屏幕全黑后,影片用纯白色的字幕列出了其他200多个城市的名字。自波士顿丑闻之后,它们也都被曝出发生过神父性侵儿童而当地教廷试图掩盖的事件。(其中单美国就有107个城市)

[云莱坞] BJIFF直击 | 奥斯卡最佳影片《聚焦》北京放映,该剧本是如何创作的?

整整用了4个全屏才将这些城市的名单列齐,这是本片叙事的一个极有力的高潮。

《聚焦》 讲的并不是抓捕犯人的故事,但它确实与亚瑟•米勒经典的麻省寓言故事《萨勒姆的女巫》(译注:讲的是发生在萨勒姆的以捉巫为借口的宗教迫害故事)的主题呼应着,赤裸裸地展现了当社会上没有人发声或质疑时,会是怎样的情景。影片中为还受害者公平以一己之力对抗教会的律师米切尔·加拉贝迪安(由史坦利·图齐饰演)的话最为恰当,「如果说需要整个村子才能养育一个孩子,那孩子遭受到虐待也是整个村子的责任。」

[云莱坞] BJIFF直击 | 奥斯卡最佳影片《聚焦》北京放映,该剧本是如何创作的?

麦卡锡接受了美国编剧协会(西部)网站的采访,表达了他对新闻记者们的尊敬,他提到记者们时常要面对艰难而毫无浪漫可言的单调冗长的的调查过程。此外,他还谈及《火线重案组》编剧兼导演大卫·西蒙对他创作这部电影的鼓励。

问:故事围绕着一个真实事件展开,事件的主题是严肃且令人不快的,同时还有大量枯燥的调查性的细节。你处理时会感觉到棘手和不安吗?你采取了怎样的「战略」来把这个事件呈现在荧幕上呢?

麦卡锡:对于任何剧作,你都得有个「战略」。我和联合编剧乔希·辛格最初的想法是不仅表现这个故事的信息量之大,也要花些心思呈现调查的方式。我们从密切接触和采访与这次调查相关的记者和编辑开始入手。不管这些受访者是与该事件直接接触还是间接相关的,一切采访都是围绕着这个故事展开的。然后当我们在做这些采访时,我们慢慢有了关于如何处理这部电影的想法。

作为编剧我时常有种感觉,如果你真的对创作素材很感兴趣,它又真的对你而言很特别,并且你能找到一种表达它的方式,那么观众也会被它所吸引。我们发现新闻调查过程就很有趣——类似力气活儿那种方式,「卷起袖子,使劲挖掘」的样子。是的,这活儿确实冗长乏味。正如你所说其中有很多细节,类似埋首啃电话簿和旧剪报以及其他类似的事情。我们只是觉得调查过程真的很吸引人。我们致力于呈现优秀的调查性新闻的产出过程及其技巧——在许多情况下,它既不光鲜亮丽也不浪漫,就是苦差事。

有趣的是,乔希和我发觉记者们的工作方式与我们有很多相似之处。很明显的,我们在调查他们的新闻调查。通过调查,我们慢慢的接触到事实真相,并享受着整个调查的过程。虽然我们是拍电影的,听上去精彩纷呈,但总的来说,大部分时间并不那么精彩。也就是苦差事——虽说是非常有趣的苦差事,但毕竟还是苦差事。我为我能以此为生感到幸运。但确实很多时间你都是独身一人的状态,一个人调查、采访或者写作,窝在房间里不停地写。这就是我们对这起新闻调查的感受。

没有什么能称作「光鲜」的一面。连续五六个月的时间,他们躲在《波士顿环球报》破烂的小办公室里,努力完成报道,涉足肮脏的黑幕,花相当多的时间与幸存者、受害者家庭相处。然而,我们真的是这样想的,「让我们就这样真实的呈现吧,就当是赌一把。」

[云莱坞] BJIFF直击 | 奥斯卡最佳影片《聚焦》北京放映,该剧本是如何创作的?

问:所以作为编剧和导演,你真正地感受到了创作电影与新闻调查之间的相似之处?

麦卡锡:是的,我认为是这样。

问:那么作为编剧,如果你真的能够将这种相似之处辨识出来,你会将它传达到剧本中吗?

麦卡锡:是的,不管是作为编剧还是作为普通人,我所做的工作最有趣的一部分,就是我能深入到不同的世界去体验生活,和其中很多非常有趣的人相处。仅仅是听记者们的经历,让他们回忆起调查过程中的那些关键的时刻(正如我们在电影里呈现的),我已觉得是一个无与伦比的故事了!他们真的很有趣。就像我在酒吧坐在你旁边,向你讲述一个记者敲开一个神父的门,神父开门后说了电影里一样的话。你肯定会想:简直太精彩了!

关于这部电影的主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我们在歌颂过去的新闻界,歌颂当地报纸高水平的调查性新闻及其重要性。众所周知,它几乎不复存在了。数以千计的记者失去他们的工作,大城市的日报纷纷关闭,所有稍微了解新闻业的人都知道这些是确实发生的事情。但当时并不是这样,我们觉得这需要被记录下来。

问:一开始,你希望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最后完成的时候,这个故事对你来说,主题又是什么?

麦卡锡:我最开始的关注点是这家报社。我们并没有计划把报社塑造成弱势者,因为当时这家报纸非常强势,有很好的资金支持。那些记者手边有许多资源,有点像是《波士顿环球报》和天主教教会两大机构之间对抗的故事。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另一个有趣的地方是当时马蒂·巴伦刚刚接任了《波士顿环球报》的总编辑,他有着严肃、直接、坚定和勇敢的新闻理念。这真的很吸引人。但是当我们拍摄时,主题却渐渐演化成了与司法公正和社会正义有关。正如影片中间的那一幕里,律师米切尔·加拉贝迪安说道,「如果需要整个村子才能养育一个孩子,那么孩子遭受到虐待也是整个村子的责任。」

对我来说,这一句台词是这部片子的灵魂。两条故事线的叙述在此真正联系起来。一边是新闻界和社会的串通与沉默,另一边是幸存者和性虐待事件。它告诉我们:此类犯罪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希望它能让我们所有人都反问自己,我曾知情什么,我曾见过什么,我本能够做什么不同的举动。对我来说,这是这部片子的意义所在——它赋予了过去事件以现实意义。

[云莱坞] BJIFF直击 | 奥斯卡最佳影片《聚焦》北京放映,该剧本是如何创作的?

问: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人可以逃脱责任的。我非常喜欢迈克尔·基顿(译注:基顿在影片中饰演「聚焦」小组的头儿罗比)的角色,尽管不算主谋,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事件的共谋者;尽管是间接的,他的手上在某种程度上也染上了献血。这个是艺术创作还是事实?

麦卡锡:都有。我是说,当然是基于事实,但实际事件并不如片中所发展的。有趣的是,我们调查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当时我们在和艾瑞克·麦克利什交谈,他在电影中由比利·克鲁德普饰演。在采访的最后,麦克利什提到,就像电影中演的那样,「一发生波特事件,我就给他们发了一个列有20个神父的名单,他们没有理会。」这是麦克利什告诉我们的,他可是撰写人。会见结束后我们想:不可能,这根本不符合我们做的调查,没人跟我们提过这件事。我们就做了一个业余调查员在这样的情况下会做的事情,「我们去验证一下。」我们那时候有所有他们的文件夹,都在网上。

问:对,再也不是微缩胶片了。

麦卡锡:对的。所以乔希那天去调查了,后来打电话跟我说,「你肯定不会相信,但我真的找到那篇文章,有20个神父。」这与我们所知道的故事情节并不匹配。所以我们去找了罗比。那真是个不好打的电话。我们对罗比和他的工作非常尊敬。虽然提及这件事很难堪,但又是必须的。罗比说,就像他的角色在电影中对马蒂说的那样,「我是个大城市的编辑,我并没有记得所有的事情,但这确实发生在我鼻子底下」,他差不多就是这么和我们说的。我们觉得这太契合我们的剧本了,所以就把这一幕加进了电影里。

有两件事很重要,究竟是《环球报》的何种氛围,才导致了这些记者错过了这个真相?由此人们说到了逆来顺受,如果还称不上是串通的话。然而,这里有一个小小的但是,它其实也是新闻行业里的普遍问题。作为记者,你就是会错过很多事情。许多事情被忽视,罗比在那个时候就要面对这样的问题。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是这样。因为它引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当时新闻行业的人都知道些什么事情?曾有很多优秀的记者报道过这个事件,也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但他们都没挖掘到真相。我们不得不问:为什么?我们自己也没有答案,但我们一定提出了这个问题。


[云莱坞] BJIFF直击 | 奥斯卡最佳影片《聚焦》北京放映,该剧本是如何创作的?

本文为作者 云莱坞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78074

云莱坞

点击了解更多
云莱坞APP: >最适合影视改编的小说、剧本、漫画等,每日推送。 >一键联系作者或版权方、快速购买心仪故事。 >实名社区,连接10000+写作者、10000+影视人、500+版权机构。
扫码关注
云莱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