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拍两部电影的乌尔善是如何把《寻龙诀》打造成16亿票房的大片?

2016-01-23 16:53
【文章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票房专家”】

截止到1月22日,上映36天的《寻龙诀》仍然能收获100万元的日票房,累计票房接近16.7亿元,成为华语影史第二的卖座电影。

作为执导这样一部有里程碑意义影片的导演,乌尔善涉足商业电影的历史却并不长。

乌尔善的难题有:

在2009年执导《刀见笑》前,乌尔善更多是以广告片的身份示人。虽然他执导的多部广告片均获得过业界大奖,但在电影圈籍籍无名,他是如何杀入电影圈并被业界和观众认可的?在过去几年,青春电影和喜剧电影已经取代大投资大特效电影成为中国电影最卖座的类型。魔幻/奇幻题材更是多数中国导演不敢碰或者说不擅长的题材,而市场的接受度也是一片未知数。《寻龙诀》是怎么做到票房上的一鸣惊人?

回头来看,从《刀见笑》,到2012年的《画皮2》,再到这个贺岁档的《寻龙诀》,乌尔善迅速跻身为中国最强商业片导演的行列。

一、求新求变 快速打出影响力

电影是导演的艺术,导演对电影的走向有决定性作用。在中国市场,导演除了决定内容,还对普通观众具有很强的号召力。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张艺谋、冯小刚和陈凯歌等一线导演对观众的影响力比主演还要大。

这个现象的反面就是,无论是张艺谋、冯小刚还是陈凯歌,其一他们也有自己的短板,在很多电影题材领域里他们并不擅长,其二是他们的风格也逐渐让观众有了审美疲劳。

因此,市场和观众都在呼唤导演中的新势力。

乌尔善很长时间里是混迹在广告片领域,但是一部风格独特的《刀见笑》却让业界注意到他:这是一部武侠电影,但完全不是传统套路的武侠电影,也不是极其出格让人无法接受的独立电影——在个性、新锐、市场等多层面试图找寻一些平衡。

尽管2000多万元的电影票房乏善可陈,乌尔善却在金马奖上击败了《那些年我们追过的女孩》等热门电影,擒获最佳新导演奖——从而在业界和大众的视线中初步崭露头角。

二、单点突破 抢占了魔幻题材的风口

让市场知道你和高看你是两回事。

《刀见笑》除了让乌尔善登上了中国商业电影导演的舞台,更大的作用是帮他找到了一块新的试验田——《画皮2》。

对于急需在商业电影上站稳脚跟甚至打出更大影响力的乌尔善来说,《画皮2》的意义非常之大。

首先,这是一部大制作。总投资达到1.2亿元,尽管大投资不意味高票房,但足够大的投入了可以让导演更有发挥空间。

其次,有了第一点,这部国产魔幻题材电影的制作水准就有了最低程度的保证。《画皮2》不是第一部魔幻电影,但此前的同类电影多数受限于投资不足而显得十分山寨,让用户无法在影院欣赏到较好的视听和特技效果——这对于魔幻题材来说几乎是致命的短板。

再次,此前的纯古装大片模式已经逐步衰败,连有宇宙最强的甄子丹主演的《武侠》、《关云长》等片的票房也只是过亿水平。

魔幻题材尽管也有古装元素,但有更为炫目的特效和更多元的故事架构,从而让观众因为新鲜感而愿意付费。

乌尔善很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些,他先保证《画皮2》的故事的基本质量,即没有太多出彩之处,但至少没有犯错。有了故事的底子,乌尔善能够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视听和特效的打磨上。

果然,《画皮2》在2012年暑期档上映之后,有1300个特效镜头构成的视听效果是观众好评度最高的一个点——乌尔善在这一个单点上实现了超出用户的预期。

《画皮2》在当年连续打破了多个票房纪录,最终超过7亿元,帮助国产电影在《唐山大地震》上映两年之后顺利突破了7亿的天花板。

《画皮2》的成功是一次里程碑,不仅是乌尔善个人毕其功于一役的登顶之作,还是国产电影题材类型在蹉跎多年之后找到了一个新的蓝海市场。

从此,乌尔善撕去了新锐导演的标签,跃升为商业大导。

三、熟稔平衡术 玩转大片新模式

中国电影市场的变化堪称日新月异,大盘规模的膨胀速度也是一日千里。《画皮2》时代的7亿票房已经是国产一线导演的平均水准,连跨界的韩寒首次执导的《后会无期》都能接近这个数字。

而10亿级电影层出不穷,仅仅2015年,国产电影就有《捉妖记》、《港囧》、《夏洛特烦恼》和《煎饼侠》的票房超过10亿元。

新导演不断涌现,处女作就能创造奇迹的人也越来越多,乌尔善的光环一度暗淡。

更为不利的是,很多人的出片速度快,即使不是每部都能成为国民级作品,却能不断刷出存在感。乌尔善不是一位高产的导演,他的出片节奏在导演圈只有周星驰和姜文这样的大神级人物能这么做。

因此,虽然《寻龙诀》背靠《鬼吹灯》这一网络文学神作,但由此产生的压力也陡然增大。

《鬼吹灯》系列粉丝这么多,怎么让粉丝们满意?投资这么大,得收回多少票房才算好?

以乌尔善的出片速度,如果三年之后推出一部只是勉强高于《画皮2》的电影——比如8亿元——在商业上可能不算失败,但很难在市场上弄出声响,自身的影响力将会很快被稀释。

此外,《鬼吹灯》最精彩的段落改编权授予了中影,由陆川执导的改编电影《九层妖塔》几乎同期展开,上映档期也很接近。这也意味着,乌尔善还要战胜一个未知对手。

但从表现看,《寻龙诀》显然胜出一筹。票房方面,《寻龙诀》是《九层妖塔》的两倍有余。口碑方面,《寻龙诀》被称为特效水准和故事结合最好的国产大片,《九层妖塔》特效不错但故事改编被诟病。

乌尔善在打造《寻龙诀》的过程中,最值得称道的是在产品上做好了三大平衡。

粉丝和路人的平衡

《鬼吹灯》系列电影的优势是原著小说在网络上的粉丝众多,但任何一类IP作品改编为电影后要夺取高票房都必须努力将路人吸引到电影院来。

在《寻龙诀》前上映的《万万没想到》是近几年的一个网络热门IP,同名网剧的播放量极高。各界对其上映后的票房预计也非常高,但因为在笼络粉丝和吸引路人方面没有做好平衡,导致非粉丝观众很难融入到电影氛围,导致了负面口碑迅速蔓延,最终未能取得理想的票房成绩。

乌尔善对《寻龙诀》的故事采取了全新创作,而非依据原有小说的某一卷某一节来改编。这样有两大好处,其一是全新的故事能够对粉丝群体也产生吸引力,其二是避开了改编原著的难题。

这个全新创作的故事在关键角色的设定和元素的选取上又完全贴合原著小说。

在角色的选取上,乌尔善未必有绝对的拍板权,但还是有很大的影响力。《寻龙诀》的主演为陈坤、黄渤、舒淇、Angelababy和夏雨,除了舒淇饰演的shirley杨引发一些争议之外,陈坤、黄渤和夏雨均得到了高分评价。

并且,这几位主演的互动还产生了微妙的化学反应,让路人愿意付费观看他们的表演。

审查和发挥的平衡

在很多行业内外人士看来,中国电影发展的一大掣肘就是审查制度。

但乌尔善和监制陈国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达了这样的观点:审查不是电影平庸的借口。

的确,《鬼吹灯》系列改编电影首当其冲遭遇的问题就是电影的名字和核心架构。如果带上“鬼吹灯”的色彩是绝对过不了审查。

陆川将《九层妖塔》从盗墓主题彻底颠覆成为地球人对抗外星人的科幻故事,而乌尔善则坚守了原著的精髓,只是将盗墓的说法异化为摸金,并将摸金的动机推给反派的威逼,实现了待着镣铐起舞的目的。

陆川的改编不论新故事好看与否,已经提前将很多原著粉丝推离。

乌尔善的操作更为巧妙,还为电影中诸多不可言说的很多现象找到了唯物主义的解释,连大粽子的形象也变成人人喊打的“日本鬼子”。

可以说,《寻龙诀》在这方面实现了堪称精准的平衡,为诸多神怪鬼魅类题材IP改编为电影趟出了一条路。

好莱坞和本土元素的平衡

中国电影还谈不上所谓的大工业机制,此次《寻龙诀》难得地让万达、光线和华谊这三大影视巨头走到了一起,携手打造一部按照好莱坞工业标准来执行的奇幻题材电影。

奇幻冒险电影在好莱坞大片中并不少见,斯皮尔伯格的《夺宝奇兵》系列,凯奇大叔的《国家宝藏》系列,经典游戏改编的《古墓丽影》系列都曾票房爆红。

如果完全按照好莱坞的规格走,且不说投资还会变得更大,连电影最宝贵的中华元素也会发生变异,可能遭遇水土不服。

怎么学?

乌尔善的做法是叙事手法上遵照好莱坞类型片的模式走,但在诸多元素上体现本土特色,比如和近期大卖的很多国产电影一样,嵌入了文革元素——知青集体下乡的场面极具代入感。

在人设上也是如此,舒淇在电影中的造型几乎就是《古墓丽影》劳拉的翻版,但黄渤的造型据说参考了国内90年代摇滚乐队的范儿。

从0到2000万,再到7亿,最后冲过15亿,乌尔善抓住了市场急需新导演、新类型片的窗口期,娴熟运用平衡法则打造了两部成功的魔幻/奇幻题材电影,在六年间陆续攀上了三座大山。

才拍两部电影的乌尔善是如何把《寻龙诀》打造成16亿票房的大片?
本文为作者 票房专家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75087

票房专家

点击了解更多
专注中国电影市场报道和分析的新媒体。立足于微信公众号,面向影视行业从业者和电影爱好者。另类视角观察中国电影市场发展,犀利点评大片票房表现。
扫码关注
票房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