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票房、视效、存储技术 深度解读

2016-01-07 18:29
《万万没想到》作为一部热门网剧改编的电影,从一开始就收获了诸多的关注度。12月18日以来,点映票房过亿。它“一块二”的特效,深藏不露的一千多个特效镜头,票房的高开低走,都是上映以来一直被热议的话题。
上周,影视工业网聆听了该片制片方-合一影业总裁 刘开珞、聚光绘影总经理及视效导演 徐飞、以及后期存储设备提供HDS公司中国区企业事业部技术总监 余翔,他们对票房、视效、存储技术的深度解读。
《万万没想到》票房、视效、存储技术 深度解读
(照片左起分别为HDS公司中国区企业事业部技术总监余翔、合一影业总裁刘开珞、聚光绘影总经理及视效导演徐飞)

                                                                              票房
2015年,合一影业联合出品和投资了20部电影,创造了40亿的票房。对于其重磅自制《万万没想到》的票房表现,合一总裁刘开珞给出不同解答。

《万万没想到》的票房符合预测
刘开珞:这个结果跟我们最早对这个项目的预测是基本吻合的,是良好的成绩,虽然没有达到可能一个超越预期的状况。从某种角度说,可能恰恰因为我们营销做得太成功了,把大家的预期都吊得很高。《万万没想到》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品牌,特殊的内容,它从网络成长出来,可能更适合年轻化的一些观众,而年轻化的观众在我们整个电影的观影人群里面,其实它还是一部分,不是全部的电影人群,这样来讲的话,我们有一个目前三亿多的票房成绩,其实已经可以了。
如果我们只从商业属性来讲的话,《万万没想到》这样一个产品,它在这样一个制作规模,然后取得这样的票房,已经超过绝大部分中国电影的商业成绩。从制作和项目的品质角度来讲,至少我自己很自信的说,它的整体品质也是超过中国绝大部分国产电影的。

《万万没想到》与《煎饼侠》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类型的产品
刘开珞:从商业角度来讲,《屌丝男士》本身在网络上面就是一个全人群的喜剧状态,它的电影也是各个年龄段都可以接受的一个喜剧故事。它在创作的过程中,其实没有用《屌丝男士》里面更多的元素,而是完全构架了一个新的电影故事去拍。所以它是走了一个更适合当下电影市场的方向。而我们在做《万万没想到》的时候,其实更希望保留它原有网剧的调性,一个更黏性,更具有网络特性的属性,所以保留王大锤,保留他的故事形态,保留他网剧里面一些喜剧哏的方式,当然在制作上面比网剧有非常大的提升,原来是五毛钱现在变一块二。所以在产品属性的定位上面就不一样,可能对于我们来讲我们希望更保持《万万没想到》年轻的属性,我们觉得这个东西是代表未来的一个状态。现在二次元或者年轻人可能不是电影,或者不是社会的主流文化,主流的声音,但并不代表未来的三年五年之后。我们是个新公司,易小星是个新导演,《万万没想到》是一个新的品牌项目,我觉得当下成绩对我们只说明一部分,我们可能更看重的是一个长远的部分,如果能够找到年轻人的属性的部分,然后一起成长,一起走下去。

负面消息更容易被关注到,一头“大象”被期待成“狮子”
刘开珞:实际从猫眼跑的数据来看,80后的观众应该是90%,85后的观众好评率是85%,如果以这个数字来讲的话,其实绝大部分观众是喜欢的。但只是《万万没想到》这个产品的调性上面有一些特殊,喜欢它的人很喜欢,不喜欢它的人可能就完全不能够接受,可能也跟它从网络生长出来这样一个状态有关系。所以它的负面声音可能会比较尖锐,在传播里面大家会容易关注到负面信息。

徐飞:好莱坞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时候,就已经有大量的低成本的电影在做。低成本电影为了吸引观众的眼球和大家的关注度,画面尺度非常大,它并不一定是色情,它可能更多的是奇幻的、科幻的和恐怖的。这类目前是在中国几乎为零的一类类型片资源。但是中国到目前为止,鉴于电影审查制度的限制,像奇幻类的,科幻类的片子,其实没有这样的一个市场。像香港也有,徐老怪这样一线的导演,他们最早也拍过很多小成本电影和摸索性的电影。但国内的导演和国内很多公司没法试水,比如说《万万没想到》是易小星第一部电影,他不能够说我做到一亿,观众就非常满意。所以《万万没想到》大家对它的期待其实变成了一个狮子王。但其实《万万没想到》可能是一头大象,它并不一定非要成为狮子。但所有的口碑和舆论都会把它往狮子王引导,会跟《寻龙诀》去对比,但它们其实根本就不是一类的电影,所以整个电影行业的生态圈还没有完全的展开。

                                                                              特效
聚光绘影于2012年成立,有四年历史,目前发行院线电影有将近30多部,像《大闹天宫》、《狄仁杰》、《智取威虎山》、《狼图腾》、《黄金时代》《匆匆那年》等多部电影,此次它们完成了《万万没想到》里一千多个特效镜头。
《万万没想到》票房、视效、存储技术 深度解读

2个月,1000个特效镜头
徐飞:6月20号开机,然后11月20号就封片,就寄往各个城市的院线,相当于只用半年的时间来运作。对于一个电影周期来说是属于中等偏少一点点的,但是也是很完整的周期。后期特效基本是从整个影片的定剪开始,应该是在9月20号,到11月20号,大概两个月的后期制作时间。
比较一下其它影片。《火星救援》,它属于国外的典型时间周期比较短的案例,《火星救援》后期时间定的是10个月,但是后来雷德利斯科特迫于上映的压力,把周期缩短到了六个月,做出六百个特效镜头。另一部和《万万没想到》同期上映的电影,后期制作时间18个月,特效镜头在1200个镜头左右。
《万万没想到》在2个月内做出1000个特效镜头。有这样的横向比较,就能得到,《万万没想到》不光作为喜剧题材和一个新媒体跨界合作的方式,来推向整个电影圈和大荧幕,在后期制作也是充满挑战与突破的。
其实最开始预估电影特效镜头内容大概是在350个左右,控制在这么小,因为它是轻喜剧,属于中小型投入的一个电影,所以特效量一定不能太大。但是拍到中期的时候,导演的各种灵感都出来了,其中一点就是视效奇观,所以我们在后来增加了大量的视效奇观。

本土化的电影特效,全部由国内公司做流程管理
徐飞:《万万没想到》是聚光绘影整体把控,2015年最重要的一部电影。对于很多类型片和后期特效公司,需要在夹缝中寻找一些生存方式。对于聚光绘影,生存方式就是一定要做电影,不做电视剧,不做网络剧,把本土电影技术提高。
虽然说现在《寻龙诀》达到了整个中国的工业标准,但是它的两千多的制作人员,韩国公司会占90%制作人的体量,还不能完全称之为本土电影特效。
《万万没想到》的话,有二三百人,但都是纯粹的中国人,本土化地做。而且设备,包括软件上合作都是基于本土的。

刘开珞:我们看到的很多国产片,其实大部分的特效核心并不是我们自己完成的,有很多是由国外的公司来整包,然后再由各个国家的公司,包括中国公司一起来做的。而《万万没想到》这个项目等于全部都是由我们国内公司来做整体的相应管理,然后制作。所以在整个过程中,对于流程,对于存储,很多可能原来一些国内特效公司没有碰到的问题,都会变成我们这个项目的一些潜在的技术风险,需要我们去规避。

做好电影后期视效,艺术、技术、流程、硬件缺一不可
徐飞:我们时不时能看到像有些个人或者团队做了很酷炫的效果,也达到了好莱坞的水准。但遗憾的是,他只能用两三个月去做这样一个镜头或者画面,但没法通过两三个月时间把这样一个高质量的东西批量去产生。
所以如果要做好一部电影的后期视觉特效工作,电影的艺术性、技术、流程、整个大硬件环境都离不开。技术而言,其实是属于私有的,每个公司都有自己擅长的地方;艺术层面大家也有共识,要做出至少从大荧幕来看是很精良的作品;但每个公司不一样的就是它的管理流程和硬件水平。首先聚光绘影从2012年,就用了两年的时间研发做了一套自己的流程管理软件,这套软件在《狄仁杰》和《大闹天宫》的时候就应用了,当时承接了《狄仁杰》一千多个镜头里的的三百个,就已经用流程软件很好完成。

                                                                         存储设备
HDS与聚光绘影和合作已经多年,并成功打造了上百部优秀电影,比较新的如《钟馗》、《狼图腾》、《狄仁杰之神都龙王》、《智取威虎山》,都收获了极高的票房,成为优秀的国产影视作品。此次《万万没想到》延续了之前的合作,并提供了专利技术HNAS。

恒温恒湿保证数据安全,特效最多改了80几版
徐飞:要完成像《万万没想到》一千多个镜头,超过45分钟的体量的特效,一千个特效镜头里面分拆下来,从传统的好莱坞工业流程、模型、贴图、动画、灯光、渲染、合成等等下来大概有十几个工种,每一个任务都需要专人去完成,一共加起有将近8000多个任务,需要在短短的两个月里把它消化掉而且完成,那么每一秒钟都将近有上万个数据在写入和访问,服务器承载着很大的压力。如果单靠单机存储或者说个人工作站的渲染和物理解算,完全达不到那个要求,而且随时可能会宕机,因为一台电脑的寿命是有限的。
聚光绘影当时跟HDS合作,是100T的存储空间。在备份数据过程当中,发现有85%的数据都是《万万没想到》这一个项目的,100个T里有85个T都是这一个项目。我们给自己设置过一个安全权限,不能超过75%,不然对数据安全会有很大的问题。因为我们时间紧,不可能迁移服务器或者扩容,我们就死磕这一个。因为很怕后来会出任何事故,整个机房里面都是恒温恒湿的,还做过一些智能设置:如果温度超过0.1度它就会发短信,如果超过1度的话,机器就会打电话。所以时常半夜会接到一些电话,让你回去看一下那个设备。

现场我们的工作人员也是7*24小时在做,特别到最后连导演都到我们公司,等着我们边修改边渲染边给他看。我们最多版本做了大概有80多版。可能在第一版的时候,做到第30版,导演又返回到第一版,他要不停的挑。比如说他做ABCD几个元素,他A要第20版,B要第30版,他会不停的拼脑海里想要的效果,最后成型和他觉得可以的版本是80几版,然后这80几版会不停的覆盖和替换,中间就会设立一个备份机制,每五分钟会有一个镜像系统,也是存储里面的一块。最后人已经很疲倦了,而且挑战又很大,来回反复的事情又很多,所以这个数据他在做的时候,突然有一天它不小心覆盖了,这也确实遇到过。然后他会跟IT人员说,希望找到五分钟之前他的保存版本,这个非常非常关键,否则所有的工作都白费了,可能是一个月或者两个月。

HDS:蚂蚁搬家式存储,高效渲染
余翔:HDS实现的方式跟传统理解的计算或者是存储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传统的方式,包括现在很多说做云计算的,是一种大力士的方式,或者个人英雄的方式,像一头大象。在做事情的时候,自己有很大的力量,有很高的主频,可以一下子卷起很大的木头。但是HDS的方式是适应影视特效的,采用的是蚂蚁搬家的方式,然后是采用团队作战的方式,不是大力士的方式。它是用了很多虚拟的worker (工作流),这些worker(工作流)在做不同的事情,才能把影视特效里面很碎的一些任务,来很具体的完成,所以这个是不同的。而通用的那些技术手段,包括在公有云上,可能很难在特效里面做成很好的效果,需要磨合。
说具体一点,现在的数据处理计算,几乎所有的技术是采用英特尔的这种方式:一个大的CPU主频,它是单线程的,每一个事情要做完,才会进行下一个任务。而HDS采用的是FPGA的模式来取代英特尔的CPU,FPGA它是逻辑电路的方式在底层,所以它就会在做这个事情的时候是有很多逻辑电路来完成的一些具体的工作,而不是靠一个大的CPU。
比如渲染,就是典型的小任务。比如《狼图腾》,狼的毛发有多少,可能每一个都是一个小的对象,这些对象是要通过一些运算把它去合在一起。工作非常琐碎,这个就是渲染最大的挑战,而解决这种挑战,绝对不是一个个人英雄主义,大力士的方式。

一颗后悔药,快照技术
《万万没想到》票房、视效、存储技术 深度解读
徐飞:HNAS是一个比较适合的,最稳定的,最有安全性的方式。所以不能简单评估节省了多少时间。但至少我们知道做完之后,我当时所有的忐忑的心都没有了。当时我特别担心它会宕机,会烧坏,因为天天在警报,也会担心备份找不到了。想一下制作人连续三天都不睡觉,第四天准备要申请调休的时候导演来了,说不行,这个要改,又不能睡了,所以他的情绪会上来,所以很有可能会误删文件。这中间有很好的权限把控,不会误把我同事的文件删掉,也不会把我上一个版本给覆盖,即使我真的覆盖了,我也有机会可以找回来。这样的案例每天都在发生,最后能保证安全平稳地把这个项目完完整整送上屏幕,我就觉得这已经是属于最大的一个成功了。

余翔:在我们这专业一点叫快照,把刚才那个时间定格。而我们的技术特点是可以一秒钟就快照一次。传统的技术做这件事情要花很长的时间,一个是影响工作效率,第二是很难频繁做时间点的定格。但HNAS可以依托影视制作数据文件,一方面实现基于块数据的高效率复制灾备,保护了整个文件系统,高效的将数据复制到异地中心,另一方面还可以在1秒钟完成文件快照的时间点保护,保证即使文件误删除也能找回宝贵的设计资料,远程复制和本地瞬时快照的完整数据保护方案保证了影视制作信息的安全,而且不会影响影视制作的数据访问。
本文为作者 余亭陵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74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