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片场专访金马入围短片《吉日安葬》导演王通,做一部“作品”胜过一切

2015-12-04 10:23
       短片《吉日安葬》获得第5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创作短片提名,此前该短片也入围第20届釜山国际电影节、第2届亚洲大学生电影节、以及被第9届First青年电影展提名。

新片场今天有幸对话《吉日安葬》导演王通,去了解一下关于《吉日安葬》的那些故事。

《吉日安葬》体现导演王通认真做“作品”的初心——无论是对前期新闻素材的积累调研亦或是后期对故事和剧本的反复斟酌,都表现出他对做好片子的执着,也正是因此,《吉日安葬》获得众多认可。
新片场专访金马入围短片《吉日安葬》导演王通,做一部“作品”胜过一切

新片场专访金马入围短片《吉日安葬》导演王通,做一部“作品”胜过一切
王通:《吉日安葬》是我的第一部作品。

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的王通绝对算是中国青年导演的代表,采访过程中导演的谦逊和诚恳让人感觉到很亲切,通过他的作品也能感受到这种真诚。在拍摄《吉日安葬》之前,他也拍过很多短片,接过很多活,但是接活和做“作品”是不一样的,直到将《吉日安葬》做出来后,他才觉得自己有了一个“作品”。
对于短片获得诸多认可,王通本人很开心也很受鼓励,能用这么一部现实主义的黑色荒诞幽默剧作为自己的作品,也是一种自我表达的实现。回想拍摄过程,他感慨颇深,聊得很多。他也坦言,拍摄《吉日安葬》的时候,时间很紧,资金很紧,最终努力克服了各种困难,在三天的时间内将它做了出来,确实很不容易。他也常常会想,很多事情也许是冥冥中一些命运的安排,使得短片的命运很好,让很多偶然和必然造就了现在的《吉日安葬》,也让他自己收获了这个作品,觉得很幸运,很开心。
新片场专访金马入围短片《吉日安葬》导演王通,做一部“作品”胜过一切

新片场Q&A

1、在中国文化里棺材和尸体是比较忌讳的元素,会不会担心拍摄过程会受到一些阻力?

这个其实没有办法,短片就是这个题材必须涉及到这种因素。开拍前也担心村子里上了岁数的老人会比较忌讳这种东西(棺材/尸体),但是真的到了现场,老人拍戏很敬业的,所有流程都按拍戏前作的沟通走,就放心了。当然拍这些场面的时候还是会给一些红包的,我后来自己想想,发现自己试戏的时候,忘给自己红包了,哈哈。
当然因为题材的原因,在农村拍确实会有些阻力,包括拍那场葬礼的戏。

2、葬礼中的小提琴这个元素的加入,你是怎么想的?

这个元素其实也是偶然的,在传统概念下的葬礼是没有的这个东西的,我们在勘景的时候发现了一个会小提琴的村民,他很喜欢拉琴却都不在调子上,自己还特别享受,他还是村里获得雷锋奖状很多的一个人。后来想到将西方的乐器和传统葬礼的民间乐器加在一起,会有一些冲突和不搭调的感觉,结合之前给短片定的调性就是荒诞幽默的,于是就加了。

3、《吉日安葬》的海报给人的感觉有点狰狞而怪诞,当时是怎么做的这样的海报?

公司的老大曾经收过一些版画,问我要不要参考一下,当我看到那张图的时候,第一眼就觉得图片很狰狞、很有力度感的冲击。最后直接选了做海报,上面的字是有找人专门写的。现在想起来感觉这可能就是片子冥冥中的命运吧。
新片场专访金马入围短片《吉日安葬》导演王通,做一部“作品”胜过一切

4、片中有一些巧合,在处理巧合的时候是如何将这种巧合降到让观众信服的限度?

短片的篇幅有限,要讲的东西却很多,所以成片看起来可能会有巧合接巧合的感觉。现在回想很多巧合确实太巧了,但在现实生活中,巧合却比短片中多得多,只是把这些巧合放在片子里就会给人不大对的感觉。所以处理的时候,只能说是尽量把巧合处理得生活化一些。拿老太死而复活的事情来说,在以前的农村,医疗水平有限,如果人死后没有放几天,而是直接就下葬,这种事情(“死而复生”)是很容易就发生的,我爷爷奶奶就跟我说过这样的真事。

5、片中的驴子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出现的频率也挺高,你自己是怎么看它的?

首先我自己本人很喜欢动物,驴子是很可爱的形象,小时候也有关于驴子的回忆,它具有一种天然的喜剧感和冲突点。在农村里它是很辛苦很勤恳的动物,有时候很心疼它们。驴子也是一个居中的生物,上边有马,下边有骡子,这种尴尬的境地和那些在夹缝中生存的人的命运也有潜在的关联。驴子的形象在西方圣经中的寓意很好,有一种旁观者视角的感觉。有人说我短片中的驴子是上帝看着人类的视角,我当初没有这么想,但是后来别人这么说了以后,感觉有点那个意思。当然,做出驴子这条暗线来可能也是科班出身的一个原因,总想在片子里加一些东西。
新片场专访金马入围短片《吉日安葬》导演王通,做一部“作品”胜过一切

6、全家最后一块吃饭的场景,老太进了厨房,与她之后的死是让人有预感的,为什么最终还是会选择这个处理方法?你脑海里最初的想法是什么?

当时饭桌上摆着老太的照片,以及让她吃了一口饭就收拾然后进厨房,我是想让大家有这个预感的。这与我当时看到那个集体自杀的新闻也有一定关系,我当时很震惊,这些人明明可以避免死亡,却都自杀了。
虽然说人过了五六十岁后对死亡的恐惧没有那么大,但即便如此,当你做出那些举动时,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是很拷问我的。其实火葬是可以自由选择的,没有政策上的硬性规定,所以选择自杀的事就有了一些荒诞的意味。
我相信这个片子的每个主人公自己跳出来看这样的结局,会觉得不可思议,但当一整个群体的人集聚在一起,人性的黑暗面纠结在一起,就形成一个大的无形匕首。

7、在拍摄短片是遇到的最大困难和趣事是什么?

当时最大的困难就是怕拍不完,钱不够,我把银行卡信用卡都给了制片。然后她第二天就告诉我,可能不够用了。还有一个事就是当时拍一个有棺材的场景,所有灯光都支起来了,没电了,当时就懵了,想了很多办法去村里才接上电了。随后天又开始下雪,我生怕因下雪导致戏接不上,就拿出剧本来一点点捋,竟然发现因为下雪,效果反而更好了,这也许就是冥冥中的命运吧。
趣事就是执行导演和我都发现肩膀莫名其妙地酸,后来才知道是天太冷了,耸肩给耸的,哈哈。另外,驴子这个“演员”也是由场务每天花40分钟去把它牵过来,不能骑,不能累着演员嘛。

8、有没有想过,如果多给你一倍的经费和时间,成片会变成什么样?

片子中很大的遗憾就是,没有把演员们的力量最大化,只是让他们演了而已,我会给演员更多的空间,然后片子前半部分的节奏可能还会再磨一下,让前后节奏更统一。虽说小提琴、驴子的点是埋了,但目前片子的前后节奏我个人还不是特别满意。但是其实也说不好,也许时间和金钱充裕了,效果也没现在的好,这都说不定。

9、近期有没有拍摄计划?很多导演在短片反响好之后会想拍成长片,有没想过把它变成长片?

近期的计划想做长片,具体题材还没很明确,只是内心有一些想法, 还想斟酌一下。有人建议过把《吉日安葬》做成长片,但我个人不是很想做成长片。我在研究生期间也拍过各种短片,目前想要做各种各样的尝试。既然目前自己也不能定性,那就多拍一些东西。现在就想把手头的工作处理好,明年安心写剧本。当然如果期间有很好的短片,也会愿意去拍,多练习,拍短片也是一种积淀。

10、有人说“想让短片消失,只做电影”,你怎么看待这样的话呢?

如果将来行业理想化的话,这个说法是对的,但是现实的情况下是没办法做到的。并且电影的时长也没有强制的规定,并不是说时长不够就不能称之为电影。目前市场和一些审核因素的客观存在,确实是短片的拍摄比较可行。

11、新片场也有很多拍剧情片的创作人,就“如何拍出一个好的剧情片”,给创作人一些建议?

我就拿自己的片子来说,剧本和题材本身是很重要的。《吉日安葬》和我自己之前各种接活做出来的片子是不一样的,它是我的作品。作品就是有自我表达的东西,所以好好做一个故事,选好题材很重要。
有些时候钱会成为问题,但并不是最大问题,拍片的时候不要有负担,如果单纯为了参赛或者赚钱去拍,会让自己和片子都有负担,出来的效果和放开了拍是不一样的。所以要坚持自己想拍的东西,去做好它。侯孝贤也在金马奖的时候大致说过这样的话,都已经数字化的时代了,赶紧动起来才是正道。我也很有感触,老一辈有胶片才能拍片,现在手机都能拍,就放手去实践,动起来就对了。

12、目前主要想怎么样去推广片子,让大家尽快看到短片?

现在也有在谈一些关于影片公开发布的事情,我自己在这个领域不是很擅长,所以会慢一些,所以也是在慢慢找机会。因为这个片子,很多经费是超支的,所以也想用一些发行推广的渠道去给片子做一个好的句号。
新片场是下一代的传媒公司,专注新媒体影视的出品发行。我们汇聚众多优秀的创作人,产出各类年轻人喜爱的在线视频内容,并通过视频网站、互联网电视、运营商、飞机、公交、地铁、高铁等各种渠道传播发行作品。

本文为作者 新片场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73044

新片场

点击了解更多
V电影,国内优质短片分享平台,实时分享国内外各类短片,同时还会定期举办“开放日”等线下活动,在大银幕展映作品的同时,给创作人与观众面对面交流的机会。 V电影旗下的新片场,是国内新媒体影视出品和发行平台,聚拢了大量影视创作人,致力于成为国内最大的影视创作人社区。
扫码关注
新片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