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灿烂的日子》全配乐详解

2012-07-17 08:47
转载请注明出处:“电影学院”丛书官网(www.pmovie.com)
《阳光灿烂的日子》没有原创音乐,整部电影中的主题音乐,是意大利作曲家马斯卡尼的歌剧《乡村骑士》中的旋律,文革、苏联、朝鲜歌曲构成配乐,成为本片的一大特色。
1.《毛主·席,革命战士敬祝你万寿无疆!》
随着姜文充满感情的画外音的结束,一片湛蓝的天空在静场中出现了,稍顷,激越的音乐骤然响起,毛主·席那只全中国人们无比熟悉的巨手和头部,在下摇的镜头运动中缓缓入画。接着,歌声响起来——
革命风雷激荡
战士胸有朝阳
毛主·席呀毛主·席
我们有多少贴心的话儿要对您讲
您的光辉思想像雨露阳光
哺育我们成长
您的革命路线像光辉灯塔
指引我们胜利航向
用忠于您的红心
铸成伟大长城
用保卫您的意志
结成铁壁铜墙
伟大领袖毛主·席
我们衷心敬祝您老人家
万寿无疆
万寿无疆
万寿无疆
详解:
歌声中,是一连串令人眼花缭乱的镜头组接,充分显示了姜文的导演才华。
这首歌不是老唱片,是由刘维维重新演唱的。1969年。全国都在都唱这个歌,当时的唱片里,是一首节奏舒缓的男声独唱。没有姜文在片中渲染得那样大气磅礴,更没有100多人的交响乐队与大合唱。从作品来看,作曲很有才华,四个乐段构成的全曲,起承转合自然顺畅,乐段之间的衔接逻辑性极强,一气呵成。
2.《想念毛主·席》(但人们更喜欢称它为《远飞的大雁》)
军用运输机从摄影机的头顶冲上蓝天后,向远方飞去,接着镜头切换到教室的墙壁,节奏骤然舒缓下来,动效也营造出十分静谧的氛围。接着,歌声由弱渐强地响起来——
远飞的大雁
请你快快飞
捎封信儿到北京呀
翻身的人儿想念恩人毛主·席
手捧语录本
眼望北京城
为革命刀山敢上火海敢闯
革命派战士想念恩人毛主·席
接着就是马小军从窗外看三个10岁左右的女孩子,在毛主·席画像前一边唱一边跳。接着教室的玻璃突然被飞来的一块砖头敲碎和女孩子惊恐的喊叫……
详解:
随着歌曲的流传,歌词也在发生着变化。比如“翻身的人儿”有唱成“翻身的农奴”的,“手捧语录本”有唱成“手捧红宝书”的。而热爱自己所参加的组织和派别、又十分想念毛主·席的人,更把“革命派战士”临机改成“硬骨头战士”、“八•三一战士”等等。这样,这首有着十分鲜明的藏族韵味的歌曲,便成为“造反派”们抒发感情的首选歌曲,因为它委婉、甚至有些缠绵。刚刚从武斗的炮火硝烟中走出来的人,唱一唱它,还真有些96年前巴黎公社战士的感觉!
这样,在1969年最流行的三首歌曲,姜文在电影的开头部分,便用去了两首!以后别人再拍那个年代的电影,背景音乐真就不好办了——只剩下《满怀激情迎‘九大’》这一首了。而且《想念毛主·席》成为影片前后照应的音乐伏笔,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沧桑感。任何一个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听到此曲,大多为之动容。这并不是说,人们是如何的想念毛主·席,如何的怀念那个“阳光灿烂的日子”,而是这首歌的每一个音符,无不浸渗着人们的青春、理想、年华和说不清、道不明的感怀……
《阳光灿烂的日子》全配乐详解
3.《友谊的花开万里香》
除去马小军和他的伙伴们追逐时的那首非文·革乐曲《骑兵进行曲》后,第三首歌曲就是《友谊的花开万里香》了。在影片中,它是作为欢迎柬埔寨国家元首、柬埔寨民族统一阵线主席诺罗敦•西哈努克亲王的背景歌曲——
美丽的鲜花在开放,在开放    朋友们啊来自远方,来自远方    亚非拉朋友手挽手,    友谊的歌儿高声唱,高声唱    火红的太阳放光芒,放光芒    朋友们啊欢聚一堂,欢聚一堂    小小银球连四海    友谊的花开万里香,万里香
详解:
这首歌在当时很是著名,是纪录片《万紫千红》中的插曲。《万紫千红》纪录的是北京亚非拉乒乓球友好邀请赛的电影,很好看。影片放映后,这首歌很快成为大陆外交活动的主打歌曲,在大城市里,几乎没有一个孩子不会唱。身在北京的姜文当然更会。但是影片中的歌词是很不准确的,或许因为它是重新录制,姜文凭记忆写下来的,或许是当时北京有这个版本。
在影片中,冯小刚和夏雨都又蹦又跳的,西哈努克的轿车在他们眼前风驰电掣般地弛过,车内,西哈努克双手合十向窗外的人群致意的身影一掠而过,颇有些幽默色彩。但是在史实上,这位流亡元首大多是站在敞篷车上,向欢迎的人群频频招手,脸上挂着他那惯有的王子般的微笑,身边,是他那美丽典雅的夫人莫尼克公主。他在1972年5月来沈阳时就是这样的。那一天沈阳几乎是万人空巷。从1965年刘少奇陪同一个国家元首来过外,沈阳已经多年没有看到国外的元首了。
现在,国家改革了对外礼宾制度,迎接外宾再也不搞这些劳民伤财的活动了。细想想,也是件好事。再者说,现在的人也不像那时候那么听话了,再组织这样的活动,还真挺令人头疼的。别的不说,你再让孩子在街上一站就是七、八个小时,家长都不干!还有那整齐划一的服装、标语、彩带、红脸蛋...
4.《卖花姑娘》插曲
当展览馆的塔尖拉出来时,汉语的《金日成将军之歌》响起来了。这首歌过后,便是《卖花姑娘》里的那首最著名的插曲,但这次是朝鲜语的了。翻译成汉语大致是——
春风年年吹遍草原,鲜花开满山    失去祖国也受不到春光的温暖    鲜花啊,鲜花,哪年哪月    你才能真正开在我们的心间    不怕冰雪,不怕严寒    不怕严冬再冷    遮不住红太阳万丈光焰    让我们把百花的种子    撒遍祖国三千里锦绣江山
这时于北蓓(小陶红)把撇着八字步的张晓梅(左小青)领到这群臭小子面前,马小军(夏雨)开始和她套磁……
这个情节使我想到今天的北京姑娘。没有去过北京的人,分辨是不是北京姑娘十分容易——只要你看到略施淡妆甚至素面朝天、穿着低调而又有品位的,一定是北京姑娘。她们在夏天往往穿着一条宝石兰的牛仔短裤,露着两条小鹿一样的长腿,周身洋溢着自信与随意。她们去北图、去人艺剧场、去美术馆、去21世纪剧院……
我一点不怀疑这首歌曲的优美,总觉得耳熟,因为它非常像一首经典的西方儿童歌曲(名字忘记了,小学的音乐教材里就有),旋律基本一样,只是个别音型有些改动和在曲式上作了扩展。在《卖花姑娘》中,这首歌曲也像《远飞的大雁》一样,开片有,结尾还有。只是开片是乐曲,结尾是领唱和合唱。
我个人认为,这首歌是《卖花姑娘》中最有深度的歌曲。
《阳光灿烂的日子》全配乐详解
5.《国际歌》
“各地人民广播电台联播节目播送完了。”接着,那首全世界无产者的歌(乐曲)响起来。它的第一段歌词是这样的——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
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
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
要为真理而斗争
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
奴隶们起来,起来
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
我们要做天下的
这是最后的斗争
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详解
在西方特别是美国的电影中,《国际歌》的出现往往是在监狱里,比如在《空军一号》中,当恐怖分子的头头昂首挺胸地走出监狱时,狱友们便齐声高唱《国际歌》。在如何把共产主义妖魔化上面,好莱坞是很有一套的。
姜文对采访者讲,在送审时,这个地方受到了质疑,因为,在这首歌曲的演奏中,马小军和哥们儿们正在用板儿砖、刃器等,在一个小胡同里同另一伙人进行着殊死的搏斗!马小军手里的一块板儿砖,结结实实地敲在对方一个被逼到绝路上的同龄人的头上……
在雄壮的《国际歌》声中,马小军击败了同是无产者的后代的同龄人。
6.《喀秋莎》
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
河上飘着柔曼的轻纱
喀秋莎站在峻峭的岸上
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
详解:
歌声在莫斯科(老莫)餐厅里响起来。其实这不过是一种象征。文革年代是不可能在这里唱这支歌的。
许多人误以为这支歌是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歌曲,其实错了,它诞生于1938年。那时候,希特勒走向战争的第一步——吞并他的祖国奥地利的阴谋,才刚刚开始付诸实施,3年后,“巴巴罗沙”才正式启动。
喀秋莎,多美的名字!多美的俄罗斯女孩子的名字!但是在东线作战的德国、意大利以及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的士兵,最怕听到这个名字,因为它象征着崩溃和死亡。“喀秋莎大炮”可不像俄罗斯女孩子那样典雅,它那震天动地的吼叫,足以摧毁这些重蹈拿破仑覆辙的人的意志和神经……
但在此刻,在莫斯科餐厅里,这首歌曲却被赋予了全新的意义。小坏蛋(王朔)被大家架起来,像一个用高射机枪击落了德国“斯图卡”战机的机枪手般的自豪——因为他制止了一场必将是空前的喋血……
《阳光灿烂的日子》全配乐详解
7.《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长夜快过去
天色朦朦亮
衷心祝福你好姑娘
但愿从今后
你我永不忘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详解: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问世于1956年。这样一首短小而并不复杂的歌曲,近半个世纪以来在世界各地越传越广,这在世界音乐文化史上也是罕见的。
1956年,由莫斯科电影制片厂摄制了一部反映苏联全运会的大型文献纪录片:《在运动大会的日子里》。电影厂邀请著名作曲家索洛维约夫•谢多伊为影片配乐。索洛维约夫与诗人马都索夫斯基合作,为影片写了4首插曲,其中之一就是《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歌曲既有俄罗斯民歌朴实无华的特色,又有俄罗斯城市浪漫曲的风韵。短短的一首四个乐句的小歌,却极富调式上的变化——第一乐句自然小调式,第二乐句自然大调式,第三乐句旋律小调式,第四乐句又回到了自然小调式。而且四个乐句并不是一般规规矩矩、方方正正的结构,乐句之间决无对称,决无完全相同的。且在切分音、强弱的设置上也颇具匠心。
史料记载,当这首歌拿去录音时,电影厂的音乐部负责人审听之后并不满意,他说:“您的这首新作平庸得很。真没想到您这样一位著名作曲家会写出这种东西来。”这使我想起乔羽老人在写毕《难忘今宵》后,台里的一个女孩子来取,她看了一眼后便叫起来:乔老,您写的是什么呀?这也太……那位苏联大人是僵化,这位中国小孩儿只能说是浅薄了。
电影上映后,这首歌曲受到了青年人、中年人甚至老年人的异乎寻常的欢迎。不知那位可敬的负责人听说后会作何感想。这又使我想起了我国的词作家张藜,他在初学写歌词时,曾将自己的习作拿给当时的某音乐学院院长看。院长看后说,小伙子,你不是干这个的料。
看来,“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这句话真是一点不错。
1957年,在莫斯科举行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开幕前的两个月,联欢节筹委会决定,选送《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参加联欢节歌曲大赛。于是,这首并非为大赛而作的歌曲一举夺得了金奖。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唱着“但愿从今后,你我永不忘,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登上列车,向莫斯科依依惜别。自此,这首只有四个乐句的小歌迅速传遍了全世界。
1958年,第一届国际柴可夫斯基钢琴比赛在莫斯科举办,一等奖获得者、美国青年钢琴家范•克莱本,在告别音乐会上激动地弹奏起这一乐曲,全场爆发出暴风雨般的掌声,听众们都站起来,随着他的弹奏齐声高唱。
1959年,苏联设立以“列宁”命名的最高荣誉奖,索洛维约夫•谢多伊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五首歌曲荣获首届列宁文艺奖。直到苏联解体为止,以歌曲作品而获此殊荣的,仅此一人。
1962年,肯尼•鲍尔用英语录唱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由曼•库尔蒂斯填词,取名《莫斯科之夜》)成了美国当年的畅销唱片,我们知道,在“冷战”期间,美国几乎是从不介绍苏联歌曲的(因为美国的宣传是,共产主义制度下的苏联一片漆黑,怎么会有音乐与爱情呢?)。
法国作曲家兼歌手弗朗西斯• 雷马克用这首歌的曲调另填法语歌词,取名《春天的铃兰》,在法国唱红一时。
苏联的“若克”歌舞团在巴西访问演出,演唱巴西的《桑巴》,全场观众高歌《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作为回报。
骑着阿拉伯快马的撒哈拉骑手,用最稀有的豪萨语唱着这首歌来到尼日利亚。
在芬兰、几内亚,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到处都可以听到有人在唱这首歌。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无疑已属于全世界。因为它以朴实、真诚的音乐语言,唱出了全人类共同的心声——爱。
原帖地址:http://www.pmovie.com/thread-6246-1-1.html
本文为作者 后浪出版公司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7281

后浪出版公司

点击了解更多
后浪出版咨询(北京)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后浪出版公司)成立于2006 年,出版类别包含人文社科、电影、摄影、艺术、经管及生活等。后浪出版公司具有二级批发资质,设有选题策划、编校加工、设计制作、营销发行、电子书出版、读者服务与销售、媒体与公共关系、物流仓储、拍电影网、培训、电影书店等围绕图书出版的各个业务部门,建立了一支人才结构合理、年轻高效的专业团队,现拥有各类专业人才70 余人。
扫码关注
后浪出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