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烧了3.5亿美元之后,幕后终于比电影好看多了【ASC专栏】

《007》烧了3.5亿美元之后,幕后终于比电影好看多了【ASC专栏】
《007:幽灵党》昨日登陆中国院线。这是邦德系列的第24部,也是萨姆·门德斯继《skyfall》之后执导的第二部007电影。作为动作片,《幽灵党》的火爆程度堪称系列最强:墨西哥亡灵节直升机打斗戏、开飞机追逐跑车戏、罗马巷道追逐戏、快艇追击直升机戏以及大量爆破戏,该片制作费也达到系列最高——3.5亿美元。

不知道是否是传说中得导演与罗杰·迪金斯两人不合,还是其他原因,总之这部电影找来了新的摄影指导,这部电影的摄影指导霍伊特·范·霍特玛之前的代表作有《星际穿越》、《锅匠,裁缝,士兵,间谍》、《她》....等等,其实整个电影聚集了各种大咖,不管是演员、摄影还是编剧,但是电影真的像...一样,能成这个样子也是醉倒了。与令人惊奇的制作经费相比,其实这次摄制组也创造了n个“吉尼斯纪录”:一百万英尺35mm胶片,史诗般的照明装置......下面我们要讲述的是这个电影三个最牛逼的场面是如何拍摄的,以及幕后的设置安排,这些幕后故事比电影精彩多了。
《007》烧了3.5亿美元之后,幕后终于比电影好看多了【ASC专栏】
(图为卖萌中的摄影指导)

以下内容来自ASC对霍伊特·范·霍特玛的采访整理,经影视工业网编辑处理。翻译:猫滚滚,编辑处理:樱桃酱,ASC独家授权影视工业网翻译,严禁转载。

1. 电影开场戏的拍摄


这组镜头实际上,剧组真的等太阳消失后,加上烟再拍摄的。以期分散光线,传达出空气的沉重感。这中间用到了[4-齿孔]Super 35,以50和250 [胶卷]组合拍摄。虽然实际拍摄中并非全是阴天,有几个部分太阳一下子就爆发出来了。霍特玛称,“我们希望让墨西哥像一个充满异国情调,奇怪的梦。而把太阳直射的部分都留给摩洛哥。”

对于为何使用球面Primo而不是变形镜头来拍摄墨西哥城,霍特玛回答:“我想使图像柔和点,扎实点,同时帮助视效在上面和下面得到一些负空间,以帮助他们的主镜头过渡。球面镜头会比较圆润,边缘也会比较模糊。而变形镜头太清晰了(一个好的变形镜头在[2.39:1]下会比Super 35图像有着更高的分辨率。但优秀的变形镜头不好做,所以会有很多人感觉球面镜头比变形镜头清晰)。人们经常在广告中使用变形镜头来创造有很多光晕的柔和图像。但《007》的剧组将变形镜头做了微调,使得光晕在阳光下出现得不多,但在人造光下出现的多。(也就是更清晰)

2.罗马夜间追逐戏


这个场景主力镜头是阿莱Master变形镜头,以避免极端的照明灯光晕,并且仍然能够拍摄低光,因为整个现场的光圈是T1.9。罗马所有其他镜头都是用潘那维申拍摄的。

夜间追逐场景中,汽车内部的戏是棚拍的,采用背投式投影,LED灯带和经典light gag拍摄的。背投可以提供车上的反光和人脸上的光线,这是绿幕所办不到的(绿幕总是前景和背景单独照明)。摄制组还增加了旋转镜子和经典light gag配合移动灯来表现效果。以及把背投内容投射到明亮的低分辨率LED屏幕上,将它们在机外作为光源使用。

3.泰晤士河夜间船追逐戏

《007》烧了3.5亿美元之后,幕后终于比电影好看多了【ASC专栏】
虽然霍特玛是名资深胶片爱好者,但因为极低的光照度,泰晤士河上的夜间船只追逐戏还是使用了数字拍摄。出于分辨率考虑,霍特玛选择了阿莱新推出的Alexa 65,配上潘那维申的新Primo 70镜头,因为光圈要开至T2。因为Primo 70是以比Alexa65更低的光学低通滤波器方案开发的,所以拍摄时也做了改造——在镜头后面制作光路补偿元件,就在相机内的转接环上,还改变了一些镀膜获得更高的耐受性。阿莱方面对Alexa 65做了通用底座以便适用于潘那维申卡口。和在墨西哥城的拍摄一样,变形镜头也做了微调。C系列镜头微距对焦被改为2.5英尺左右,并定制涂层使光晕更加分散并减少其蓝色。此外极近微距对焦能力的65mm镜头也是特别定制。

泰晤士河上同样使用了很多Translight,为此007剧组做出了史诗般的照明装置!霍玛特调侃,“这是我做过的最大灯光设置,说不定都能进吉尼斯世界纪录了!我们花了五周才把它弄好。”他和灯光师David Smith及团队成员在泰晤士河上配置了8台摇臂和2座悬空浮桥,以及河岸边的上百个装置。为此配备了28台发电机。

实际上,泰晤士河拍摄的全部装备包括30盏20K灯,主要是在屋顶上;8个放在摇臂和驳船上的Full Wendy; 24台Quarter Wendy,主要是在屋顶上; 25盏T12,配备在屋顶和沿河的看台上; 16盏10K,12盏5K和50盏Blonde,主要是在沿河看台上; 150盏 1250瓦Atlas配件,剧组成员用了好几周的晚上才在桥底下把它们安装好。
《007》烧了3.5亿美元之后,幕后终于比电影好看多了【ASC专栏】
一百万英尺的35mm胶片

《007》的上一部《skyfall》是邦德系列中第一部全数字化的电影。而到了《幽灵党》,又变成了35mm胶片加上Alexa 65拍摄。

邦德扮演者克雷格曾谈起该片用胶片拍摄的重要性,“没什么比35mm胶片更好,胶片比数字美丽太多,它拥有丰富的纹理和变化。我虽然不太懂摄影,然而为什么要花大量时间让数字看起来像胶片,却不直接使用胶片呢?”
摄影指导范·霍特玛也表达了对于胶片的无条件热爱。电影制作结束后,这位摄影师曾邀请ASC到伦敦的Company 3欣赏胶片的纹理和质地,并宣读了第一摄助 Julian Bucknall发送的有趣统计数据:“《幽灵党》摄制组使用了30台摄影机,280个镜头,消耗了1800盒特浓咖啡......还有接近一百万英尺的胶片!”

霍特玛的工作负责用潘那维申C系列变形镜头拍摄,除了片头用变形定焦头拍摄;有一个沿着伦敦泰晤士河的夜间船只追逐戏,由于曝光的原因,是用Alexa 65接潘那维申的Primo70镜头拍摄的。《幽灵党》中用了三种柯达VISION3底片:50D 5203,250D 5207和500T 5219。样片以Spirit转印,被选择的负片则以4K分辨率在Arri scan上扫描,再用达芬奇调色。据摄影指导霍特玛称,用胶片拍摄是一开始就确定下来的。但视觉语言并非一开始固定下来,而是随着电影的拍摄一直进化。而关于35mm变形镜头拍摄的确定,也很简单,因为规模太大,无法用Imax摄像机。因为邦德曾是个时尚偶像,所以霍特玛试图在视觉语言里让他以轻松的方式呈现出老派的魅力,但又不太刻意和过火。

在一个三层高的玻璃中心里打光

《幽灵党》辗转多地,先后在墨西哥城、伦敦、罗马,奥地利和摩洛哥拍摄,拍摄周期为七个月。此外,剧组还在松林制片厂的几处设施建造了巨大的现场,包括著名的007摄影棚,外景场地和“围场坦克”。

其中松林制片厂里巨大的奥地利spa中心有三层楼高,且多为玻璃,还有360度透光的雪山背景从地板一直延伸到天花板。这些设计,都是为了得到令人信服的Translight(透光背景)。电影的某个场景设定发生在天空清澈的阴天,霍特玛和灯光师本打算采用日光光源获得自然的效果。但因为一方面,开了钨丝灯或HMI灯,摄影棚就没法待了。另一方面,透光的背景后面不能用大型光源,因为必须把足迹保持的尽可能小。所以最后霍特玛和灯光师David Smith沿着现场做了一套巨大的荧光灯支架。
《007》烧了3.5亿美元之后,幕后终于比电影好看多了【ASC专栏】
这套支架所有的荧光灯和LED灯都是可以用DMX调控。在透光背景的后面使用Panalux的FloBank装置; 每套装置有两组四个54瓦灯管。为了创造整体的环境光,也为了防止玻璃中有‘天空’的反射,剧组在屋顶的Panalux HiLight(该HiLight有八个55瓦灯管)上方挂了一块丝绸。同时也有很多排[Panalux] 2×2LED TekTile来为比较‘明亮’的建筑两侧提供光线方向;以及六盏K5600 4K Alpha从中庭照下来,直射下方。还有16盏18K ARRIMAX Par灯,目的是照亮透光背景之上桁架的Ultrabounce框架。有时剧组也会用电动马达将框架放低并且设置角度,以得到建筑里的柔和日光。

实用的摄影机运动和现代感的照明
霍特玛的美学是“努力将相机放在它应该在的地方,而不是将其置于怪异的位置或做出复杂的动作。希望摄影机运动是实用的,而不是装饰。”所以在与导演门德斯设计动作场面时,他们对屏幕方向格外小心,要时刻让观众看懂在发生什么。片中几乎没有慢动作这些花哨的镜头。一切重点都在故事。
在动作场面,如罗马汽车追逐,霍特玛希望画面更加优雅和安定,在不动摇视觉的基础上传达速度。因此将相机装到车上,并大量使用俄罗斯臂(车载摇臂)。而在詹姆斯·邦德谈恋爱这种缓和的故事情节里,则采用了手持这样稍微松弛的拍摄手法。
《007》烧了3.5亿美元之后,幕后终于比电影好看多了【ASC专栏】
虽然采用了复古的胶片拍摄,但影片的照明风格却十分具有现代感,比如没有补光。对此霍特玛称:“我们想给本片一个复古的感觉,但这并不意味着做一部复古片。我们将非常现代的元素、技术和一些略显陈旧老套混合在一起。”和霍特玛的摄影美学一以贯之,他不太使用布光,而喜欢把光源放在合适的地方。
在过去的邦德系列电影里,有过在不同场景下使用同样严谨方式来给邦德的脸打光的情况:3/4正面光和一点点补光。这种无时不刻的完美布光,其实就已经偏离现实了。在《幽灵党》里,霍特玛使用特写和一些不同的工具:Rifa-Lite,荧光灯,LED面板创造出了区分于以往完全不同的感觉。霍特玛坦言,“我喜欢做动态的特写镜头,这样角色脸庞的光线会因为场景调度而改变。”例如,当邦德和玛德琳[蕾雅·瑟杜饰]在摩洛哥酒店的房间时,他们站在半黑暗中,在柔和的环境光之中,桌子两边的灯泡投下光线,他们在光线之下的对峙。

用4K做DI
用4K做DI看起来是个吃力不讨好的工作。然而霍特玛认为,“2K分辨率不足以呈现颗粒的形状和深度。如果以2K渲染颗粒感,就会变成噪点——对于颗粒感的数码演绎。虽然用4K做DI还要回到2K,但过采样会更好。”

技术规格
2.39:1
变形35mm,4-齿孔Super 35mm,数字捕捉
潘那维申Millennium XL2,Arriflex 235,Arri Alexa 65
潘那维申C系列,Primo, Primo 70;
Arri Master Anamorphic
柯达VISION3 50D 5203,250D 5207,500T 5219
数字中转
本文为作者 《美国电影摄影师》杂志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72094
相关文章

ASC专栏

查看更多 >